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2年内共计6387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中国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703篇、会议论文228篇、专利文献488400篇;相关期刊987种,包括上海针灸杂志、针灸临床杂志、中国疼痛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40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第6次中医药防治疼痛学术年会、中南六省(区)第十七届神经外科学术会议暨河南省第二十四次神经外科学术年会、2013浙江省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等;三叉神经痛的相关文献由11101位作者贡献,包括吴承远、姜晓钟、种衍军等。

三叉神经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703 占比:1.15%

会议论文>

论文:228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488400 占比:98.80%

总计:494331篇

三叉神经痛—发文趋势图

三叉神经痛

-研究学者

  • 吴承远
  • 姜晓钟
  • 种衍军
  • 赵云富
  • 倪家骧
  • 俞文华
  • 黄冰
  • 刘玉光
  • 姚明
  • 刘学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孙越; 陈晓娟; 贾敏; 李建霖
    • 摘要: 三叉神经痛是发生于脸部三叉神经分布区的骤然剧烈的疼痛,临床中医生主要通过感觉检查等方法诊断,缺乏准确性与系统性。运用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软件设计一种MEMS电容压力传感器,可用于三叉神经痛阈检测仪前端的压力传感探头对患者的压痛阈值进行采集,帮助医生诊断患者病情。通过对设计的压力传感器的受力进行物理场的模拟仿真及分析,结果表明,在固定外界压强0~2.5 kPa时,此传感器灵敏度可达1.05×10;pF/Pa,并且具有良好的线性度。通过硬件实验,最终可在液晶显示器上显示出采集到的压力值,满足三叉神经痛阈检测仪前端的压力采集探头对压力信号采集的要求。
    • 王佩; 黎小花
    • 摘要: 多重耐药菌(MDRO)形成指因基因突变发生,导致微生物对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耐药的现象,其发生不仅增大疾病治疗难度,延缓康复进程,增加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甚至增大患者死亡风险;同时还可能会引发院内爆发性感染,影响院内正常工作[1,2]。神经内科收治住院患者多为脑血管病、脑部炎症性疾病、周围神经病、三叉神经痛等患者,其中以脑卒中、脑出血等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最为常见,患者场病情较重,基础疾病复杂,多数患者会伴随吞咽障碍、呼吸障碍等,侵入性操作机会多,更容易并发院内获得性感染.
    • 戴仪; 曾振华; 邓硕; 顾新珠
    • 摘要: 目的观察三叉神经外周支联合半月神经节射频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选取三叉神经痛患者287例,剔除52例(单纯Ⅰ支14例和Ⅱ支38例)外周支射频治疗患者,235例患者(单纯Ⅲ支或Ⅱ、Ⅲ支混合痛)分成半月神经节联合外周支射频治疗组(观察组)和半月神经节射频治疗组(对照组),观察比较不同时间点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周、1、3、6、12、24个月时观察组VA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随访12个月和24个月时神经痛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采用三叉神经外周支联合半月神经节射频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残余痛的发生,与单纯半月神经节或外周支阻滞比较安全性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
    • 潘雪芹; 王然; 张云茜; 陆丽娟
    • 摘要: 三叉神经痛(TN)是一种常见的头面部疼痛,可分为特发型、经典型、继发型,微创介入术是特发型和经典型三叉神经痛重要的治疗手段。经皮颅底卵圆孔穿刺是三叉神经痛半月神经节微创介入治疗手术的经典路径,而提高穿刺成功率是保证疗效、减少并发症的重要环节。临床操作中有多种穿刺引导方式,本文就近年来三叉神经痛经皮颅底卵圆孔不同穿刺引导技术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为临床三叉神经痛微创介入治疗提供参考。
    • 韩娟
    • 摘要: 目的研究强化社会支持联合正念护理对三叉神经痛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状态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9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强化社会支持联合正念护理干预,两组均干预2周。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及社会功能。结果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而主观评分、客观评分、社会支持利用度、SSRS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强化社会支持联合正念护理可提高三叉神经痛患者围手术期的生活质量,改善社会功能,缓解焦虑与抑郁情绪。
    • 闫睿; 俞文华; 杜垣锋; 罗佳迪; 王鼎
    • 摘要: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在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术中的应用,为精准手术提供良好的准备。方法选择行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的患者83例,术前应用3Dslicer软件进行颅骨CT三维重建,在颅骨内横窦沟与乙状窦沟结合处下缘模拟出“关键孔”并在颅骨外表面标记,然后测量“关键孔”与星点及二腹肌沟顶点的距离,术中根据这两组距离指导“关键孔”的定位。结果本组患者无横窦或乙状窦损伤,77例术中通过“关键孔”清晰显露横窦与乙状窦结合处,未清晰显露6例。结论应用3Dsliker进行颅骨CT三维重建的方法可以客观、准确地定位“关键孔”,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颅骨缺损,降低静脉窦损伤的风险。
    • 刘芮沂; 刁秀梅
    • 摘要: 目的以不同护理方法的应用为重点(常规护理方法和综合护理方法),然后比较两种护理方法对三叉神经痛患者心理和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接收与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共90例,按随机数字分组的方式分成两个不同的组别,每组平均为45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进行对比评估。结果①观察组,护理前的HAMA评分为(31.50±1.50)分、护理后为(6.88±0.11)分,护理前的HAMD评分为(32.00±1.00)分、护理后为(6.72±0.21)分;护理前、护理后,对照组的HAMA评分依次是(31.49±1.52)分、(18.87±2.13)分,护理前的HAMD评分为(31.99±0.82)分、护理后为(19.07±1.26)分。根据数据可得:在HAMA评分、HAMD评分方面,护理前两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t=1.287,P>0.05;t=1826,P>0.05);护理后,观察组相对比对照组显著较低(t=9.265,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PSQI评分相对比对照组显著较低(t=8.265,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三叉神经痛患者,对其施予综合护理相对比常规护理显著更优,能够促进患者PSQI评分最大程度地改善,同时,还能够降低患者HAMA评分、HAMD评分,给临床中相关疾病的护理给予更多的借鉴、参考;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与应用的价值与意义。
    • 陈婷婷
    • 摘要: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模式对三叉神经痛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抽选我院在2018年7月-2020年10月确诊的8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疼痛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疼痛症状评分、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7.50%)高于对照组(82.50%)(P0.05);但护理后,观察组该两项评测结果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护理模式能够明显缓解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睡眠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
    • 刘明; 李德炯; 张国平; 唐修竹; 顾克; 李群武
    •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3D-T1WI-mDIXON序列联合3D-T2W-DRIVE序列与磁共振传统血管造影术(MRTA)3D-TOF联合3D-BTFE序列在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前评估的准确性,为术前评估提供更精准的检查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因三叉神经痛行三叉神经脑池段3.0T磁共振检查并有手术结果对照的资料87例,分为A组:3D-T1WI-mDIXON序列联合3D-T2W-DRIVE序列检查图像,41例;B组:3D-TOF联合3D-BTFE序列检查图像,46例。比较两组年龄、性别、神经与血管关系差异,以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两组准确诊断的ACU值、敏感度、特异度。结果A、B组年龄、性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池段神经血管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AUC、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B组。结论3D-T1WI-mDIXON序列联合3D-T2W-DRIVE序列相较传统MRTA的3D-TOF联合3D-BTFE序列检查有更高的准确性,对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术前评估具有更高的价值。
    • 孙承龙; 朱强; 杜权; 俞文华
    • 摘要: 目的比较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PBC)治疗三叉神经痛时标准梨形球囊与非梨形球囊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行PBC的患者70例,根据术中影像模式变化分为标准梨形与非梨形两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缓解率及并发症(面部麻木、咀嚼肌无力、味觉减退)发生率。结果PBC中球囊形状的变化遵循特定的模式;标准梨形组患者疼痛缓解率明显高于非梨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C治疗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标准梨形球囊患者手术效果优于非梨形球囊患者。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