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川陈皮素

川陈皮素

川陈皮素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190篇,主要集中在药学、中国医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2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102851篇;相关期刊88种,包括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中成药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分析分会第九届学术交流会、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大会、第七届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信息会议等;川陈皮素的相关文献由662位作者贡献,包括杨武亮、陈海芳、周建平等。

川陈皮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2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02851 占比:99.86%

总计:102992篇

川陈皮素—发文趋势图

川陈皮素

-研究学者

  • 杨武亮
  • 陈海芳
  • 周建平
  • 周黎明
  • 姚静
  • 宋玉鹏
  • 张秀玲
  • 卢艳花
  • 曹庸
  • 武俊紫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余继全; 阮鹏; 葛建军
    • 摘要: 目的:探讨川陈皮素通过Rnd3抑制核因子κB(NF-κB)信号调控心肌梗死的作用和相关机制。方法:(1)取普通正常小鼠40只,均分为假手术组、心肌梗死手术组、川陈皮素灌胃组和川陈皮素灌胃+心肌梗死手术组,应用心脏超声检测四组小鼠心功能变化,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四组小鼠心脏组织中Rnd3和Cleaved-caspase3的表达变化。(2)在新生大鼠心肌细胞水平进行Rnd3和NF-κB P65的蛋白免疫共沉淀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检测Rnd3和P65的结合情况。在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中转染Sh-Rnd3和OE-Rnd3慢病毒,以蛋白质印迹法检测NF-κB P65的表达变化。(3)取心肌梗死小鼠40只,均分为造模组、造模+川陈皮素组、造模+NF-κB激动剂组和造模+川陈皮素+NF-κB激动剂组,应用心脏超声检测四组小鼠心功能变化,应用Tunel染色检测四组小鼠心脏组织中凋亡细胞的表达变化;以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四组小鼠心脏组织中Cleaved-caspase3的表达变化。结果:(1)心脏超声和蛋白质印迹法实验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梗死手术组小鼠心脏射血分数和短轴缩短率明显降低,心脏组织中Rnd3和Cleaved-caspase3的含量显著升高;与心肌梗死手术组相比,川陈皮素灌胃+心肌梗死手术组小鼠心脏射血分数和短轴缩短率明显升高,心脏组织中Rnd3和Cleaved-caspase3的含量显著降低,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蛋白免疫共沉淀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结果显示,Rnd3可以与NF-κB P65结合调控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的凋亡。抑制Rnd3表达时,NF-κB P65表达升高;过表达Rnd3时,NF-κB P65表达降低。(3)与造模组相比,造模+川陈皮素组、造模+NF-κB激动剂组和造模+川陈皮素+NF-κB激动剂组小鼠心脏射血分数和短轴缩短率升高,Cleaved-caspase3表达降低,细胞凋亡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陈皮素可通过抑制Rnd3的表达进而激活NF-κB信号通路,减少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
    • 陈超; 缪艳燕; 李慧君; 李卫岗; 张文生
    • 摘要: 目的基于UPLC-MS/MS成分分析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新会陈皮黄酮类成分质量标志物。方法首先,于茶枝柑成熟期在新会收集茶枝柑果皮,用UPLC-MS/MS测定其黄酮类成分,取含量在前25%的化合物作为分析对象,通过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各成分的靶点信息,并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黄酮成分—靶点网络以筛选可能的核心成分,同时利用STRING网站构建含量为前25%的成分靶点PPI网络以筛选核心靶点。其次,利用GO和KEGG富集分析方法初步评估核心靶点生物活性,并在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存在互作关系的基础上构建核心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依据人类蛋白质图谱数据库的组织表达信息进一步构建靶点—组织分布网络。最后,使用AutoDockTools软件计算成分—靶点分子对接结合能,并使用文献佐证核心成分的有效生物活性。结果利用成分—靶点网络筛选的核心成分与PPI网络筛选的核心靶点间的互作关系,成功构建了核心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通过进一步的网络分析识别出两个核心成分柚皮苷和川陈皮素,其作用靶点分子为RAC-α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RAC-αserinel threonine-protein kinase,AKT1)、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itogen-actirated protein kinase,MAPK)3、MAPK1、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protooncogene tyrosine-protein kinase,SRC),在大脑皮层、皮肤、睾丸等组织中主要依赖化学致癌受体激活通路及脂质和动脉硬化通路发挥药理作用。分子对接显示核心成分与作用靶点的结合能均较低,且作用靶点的生理活性、组织分布与文献报道的成分生物活性及作用组织一致。结论柚皮苷和川陈皮素可作为新会陈皮的质量标志物,是评价新会陈皮质量的物质基础。
    • 任玲; 曹焕泽; 纪文岩
    • 摘要: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通脉逐瘀汤治疗动脉粥样硬化(AS)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分子机制的生物信息学(BATMAN)数据库、通用蛋白质资源(Uniprot)数据库获得通脉逐瘀汤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数据库、基因卡片(Gene Cards)数据库、基因疾病关联(DisGeNET)数据库和毒性与基因比较(CTD)数据库获取AS的相关靶点并与通脉逐瘀汤作用靶点取交集;基于Cytoscape软件构建通脉逐瘀汤治疗AS的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并进行网络拓扑学分析;通过检索交互基因搜索工具(STRING)数据库构建靶点蛋白质交互作用(PPI)关系网络并进行网络拓扑学分析;利用AutoDock_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模拟;最终利用Bioconductor中的R包Clusterprofile version 3.12.0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到279种活性成分和586个靶点;分子对接模拟发现,川陈皮素、(+)-儿茶素、黄芩素等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活性较好;GO富集分析结果共有1749个GO条目,其中1627个生物过程条目、30个细胞组分条目和92个分子功能条目;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有94条通路,主要有低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钙离子信号通路等通路。结论:通脉逐瘀汤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参与治疗AS。
    • 于晴; 刘煜敏
    • 摘要: 目的探讨川陈皮素对β淀粉样蛋白(Aβ)25~35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SH-SY5Y细胞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分为正常对照组、Aβ_(25~35)损伤组及川陈皮素25、50、100μmol/L组,培养24 h后检测细胞存活率、氧化应激水平、凋亡率、凋亡相关基因及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蛋白表达等指标。结果与Aβ_(25~35)损伤组比较,川陈皮素各浓度处理组SH-SY5Y细胞的存活率显著增加(P<0.05),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Aβ_(25~35)损伤组比较,川陈皮素各浓度处理组SH-SY5Y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增加(P<0.05),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给予不同浓度川陈皮素处理后,与Aβ_(25~35)损伤组比较,SH-SY5Y细胞凋亡率、Bax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而Bcl-2 mRNA、Bcl-2/Bax值、p-Akt及p-mTOR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川陈皮素可以通过调控Akt/mTOR通路抑制Aβ_(25~35)诱导的SH-SY5Y细胞氧化应激及凋亡,进而对Aβ_(25~35)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 杨志欢; 苏加乐
    • 摘要: 目的:建立开胃消食口服液中橙皮苷和川陈皮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色谱柱为ZORBAX Extend-C_(18)(5μm,4.6 mm×250 mm);流动相为乙腈(A)和0.1%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12 min,A20%;12~18 min,A20%~45%;18~30 min,A45%~60%;30~35 min,A6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09 nm,柱温30°C,进样量10μl。结果:橙皮苷在6.34~317.20μg/ml浓度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6.9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8%(n=6);川陈皮素在1.94~97.21μg/ml浓度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回收率为100.07%,RSD为1.3%(n=6)。10批样品总黄酮含量以橙皮苷及川陈皮素计,平均含量为0.27 mg/ml。结论:改进后的方法重现性好,能更好地控制产品质量。
    • 杜伟; 孙伟
    • 摘要: 目的:探究川陈皮素对肾细胞癌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人肾透明细胞腺癌细胞786-O随机分为对照组、15μmol/L组、30μmol/L组、30μmol/L+sh-NC组和30μmol/L+sh-SLFN5组。按照分组,进行sh-NC、sh-SLFN5慢病毒转染以及川陈皮素给药处理,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数检测细胞凋亡;RT-PCR检测SLFN5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Bax、Bcl-2、SLFN5、PTEN、p-Akt和Akt蛋白表达。结果:川陈皮素对786-O细胞的IC50=30.08μmol/L;与对照组相比,川陈皮素15μmol/L组和30μmol/L组24 h、48 h和72 h的细胞活力、细胞克隆数以及Bcl-2、p-Akt/Ak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30μmol/L+sh-NC组相比,30μmol/L+sh-SLFN5组24 h、48 h和72 h的细胞活力、细胞克隆数以及Bcl-2、p-Akt/Ak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SLFN5 mRNA表达水平以及SLFN5、Bax、PTE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川陈皮素可能通过上调SLFN5调控PTEN/Akt途径抑制肾细胞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 张璐; 戴群芳; 陈思思
    • 摘要: 目的构建同步测定陈香露白露片中甘草苷、甘草酸铵、橙皮苷、川陈皮素、橘皮素、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含量的HPLC法。方法采用ZORBAX Eclipse XD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5°C,检测波长237 nm(检测甘草苷、甘草酸铵、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283 nm(检测橙皮苷)、330 nm(检测川陈皮素、橘皮素),进样量10μl,对采集的16批次样品进行7种成分的含量检测。结果甘草苷、橙皮苷、甘草酸铵、川陈皮素、橘皮素、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110~55.72(r=0.9992)、22.15~1108(r=0.9995)、6.140~307.2(r=0.9995)、1.130~56.25(r=0.9997)、0.3700~18.75(r=0.9982)、0.5200~26.01(r=0.9991)、1.180~58.95(r=0.9999)μg/ml。回收率(n=9)分别为98.71%、98.12%、98.44%、98.22%、99.17%、99.18%、97.93%,RSD分别为0.16%、0.67%、0.57%、0.62%、0.48%、0.56%、0.58%。16批样品中甘草苷、甘草酸铵、橙皮苷、川陈皮素、橘皮素、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分别为0.1250~1.174、2.354~7.426、1.822~27.21、0.0370~1.399、0.0723~0.4433、0.0140~0.1990、0.2207~1.407 mg/g。结论该方法准确性高、重复性好、耐用性强,可用于陈香露白露片的质量控制和评价。
    • 李红旗; 连洋洋; 刘瑞杰; 李赛非; 朱永锋
    • 摘要: 目的 探讨川陈皮素对吸入七氟醚麻醉引起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保护作用.方法 24只SPF级老龄SD大鼠(雌雄各12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手术组和手术+川陈皮素组,每组8只(雌雄各4只).手术组和手术+川陈皮素组大鼠分别进行生理盐水(0.1 ml/10 g,1次/d)和川陈皮素(100 mg/kg,1次/d)灌胃6周后,经七氟醚麻醉后行腹腔探查手术处理,之后继续灌胃1周.对照组大鼠生理盐水(0.1 ml/10 g,1次/d)灌胃7周,不进行麻醉和手术处理.分别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和旷场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电肌电遥测系统记录大鼠脑电图(EEG)α波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神经功能损伤标志物神经组织蛋白(S100β)的浓度;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神经小胶质细胞中特异性标记物电离钙结合蛋白-1(IBA-1)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手术前老龄大鼠Morris水迷宫、定位巡航实验和旷场实验的结果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后7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逃避潜伏期:(20.37±1.11)s,逃避路径:(552.37±14.19) cm,穿越平台次数:(6.75±0:43)次]相比,手术组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40.87±2.03)s]显著延长,逃避路径[(1 258.62±19.53) cm]增加,穿越平台次数[(2.12±0.33)次]明显减少(均P<0.01),手术+川陈皮素组[分别为:(22.37±1.11)s,(584.50±10.90) cm,(6.62±0.48)次]与对照组的各项测试结果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组大鼠旷场实验移动距离、跨越的方格数以及活动次数[分别为:(1.78±0.55)m,(4.75±0.50)个,(14.87±0.33)次]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73±0.07)m,(11.10±0.78)个,(51.12±0.78)次],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手术+川陈皮素组[分别为:(3.76±0.07)m,(10.75±0.66)个,(50.75±0.43)次]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麻醉处理前,三组大鼠EEG实验α波功率在EEG总功率中占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麻醉中和手术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58,101.50,P<0.01).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为:(3.49±0.03),(3.49±0.03)],手术组大鼠在麻醉和手术中α波功率占比[分别为:(2.51±0.04),(2.14±0.03)]均显著降低(均P<0.01),手术+川陈皮素组[分别为:(3.50±0.04),(3.51±0.04)]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大鼠大脑海马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和Caspase3/7蛋白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1,7.84,P<0.01).手术组大鼠大脑组织抗凋亡蛋白Bcl-2水平(0.40±0.05)与对照组(1.00±0.02)相比显著降低,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7活性(3 689.58±10.46)与对照组(1 557.46±3.63)相比有显著增高(均P<0.01),而手术+川陈皮素组大鼠大脑中Bcl-2蛋白水平[(1.03±0.06)]和凋亡Caspase3/7活性(1 805.28±6.17)无明显变化(均P>0.05).三组大鼠的S100β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0.80,P<0.01).与对照组[(0.18±0.01)μg/L]相比,手术组的大鼠血清中的神经组织蛋白S100β浓度[(2.13±0.02).μg/L]显著升高(P<0.01),而手术+川陈皮素组[(0.16±0.01) μg/L]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三组大鼠大脑海马组织中IBA-1蛋白表达(F=10.83)以及TNF-α、IL-1、IL-1β和IL-6的表达水平(F=996.20,221.40,73.02,174.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手术组的神经小胶质细胞标志物IBA-1的表达(1.36±0.02)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01)(P<0.01),手术+川陈皮素组(1.03±0.01)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川陈皮素的大鼠大脑内炎性因子:TNF-α、IL-1、IL-1β和IL-6[分别为:(49.06±3.63) pg/mg,(2.09±0.43) pg/mg,(16.27±0.80) pg/mg,(2.11±0.19) pg/mg]水平相比于手术组[分别为:(145.10±6.46) pg/mg,(5.67±0.43) pg/mg,(27.88±3.43)pg/mg,(4.74±0.32) pg/mg]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 川陈皮素可明显缓解七氟醚吸入麻醉术后引起的POCD症状.
    • 王敬元; 李生伟; 吴涯昆
    • 摘要: 目的:探讨川陈皮素(nobiletin)对大鼠原位肝移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提取大鼠Kupffer细胞(KCs),分为空白对照组、LPS组、LPS+川陈皮素组,ELISA检测炎症因子IL-1β、TNF-α和IL-6浓度,Western blot检测AKT/GSK3β/NF-κB通路蛋白的表达.动物实验中构建大鼠肝移植后缺血再灌注模型,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肝移植组(LT组)、LT+川陈皮素组.分别于再灌注3 h、6 h、12 h、24 h后获取各组外周血并检测血清转氨酶水平,ELISA检测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获取肝脏组织,提取肝组织及KCs总蛋白,检测炎症因子、凋亡蛋白、AKT/GSK3β/NF-κB通路蛋白水平,HE染色检测肝脏组织病理改变,TUNEL检测肝细胞凋亡情况,流式检测各组CD68和CD86阳性KCs比例.结果:川陈皮素抑制LPS激活的KCs促炎因子IL-1β、TNF-α和IL-6的表达(P<0.05),促进抑炎因子IL-10的表达(P<0.05),同时川陈皮素抑制AKT/GSK3β/NF-κB通路磷酸化水平(P<0.05),动物实验中川陈皮素抑制AKT/GSK3β/NF-κB通路活性,LT+川陈皮素组肝脏损伤程度明显低于LT组(P<0.05),且LT+川陈皮素组肝细胞凋亡水平及M1型KCs比例均低于LT组(P<0.05).结论:川陈皮素通过AKT/GSK3β/NF-κB通路抑制KCs炎症水平,减轻大鼠肝移植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 刘晓萍; 赖香茂; 欧阳资章; 江晟; 张莹
    • 摘要: 目的:探讨川陈皮素(nobiletin,Nob)抑制高糖诱导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高糖(high glucose,HG)刺激乳鼠心肌细胞(neonatal rat cardiomyocytes,NRCMs)建立心肌细胞肥大模型,并给予Nob、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抑制剂Brusatol干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qRT-PCR法检测C-myc、Nppa mRNA水平,免疫荧光检测心肌细胞表面积,Western blot法检测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33.3 mmol/L HG刺激NRCMs 48 h,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C-myc、Nppa mRNA水平和细胞表面积显著升高,Nrf2和HO-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给予Nob干预后,与HG组比较,细胞存活率、Nrf2和HO-1蛋白表达显著上调,C-myc、Nppa mRNA水平和细胞表面积显著下降(P<0.05)。利用Brusatol抑制Nrf2活性,与HG+Nob组比较,上述指标被逆转。结论:Nob抑制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其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有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