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吸附能

吸附能

吸附能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465篇,主要集中在化学、物理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4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70547篇;相关期刊104种,包括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第三届全国油气储运科技、信息与标准技术交流大会、第16次全国分子筛学术年会等;吸附能的相关文献由1313位作者贡献,包括阮文、伍冬兰、夏巍群等。

吸附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4 占比:0.30%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70547 占比:99.68%

总计:70770篇

吸附能—发文趋势图

吸附能

-研究学者

  • 阮文
  • 伍冬兰
  • 夏巍群
  • 罗文浪
  • 蒋琛
  • 谢安东
  • 郑红亮
  • 宋红莲
  • 眭腾
  • 余晓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姜宏斌; 代文臣; 张娆; 徐晓晨; 陈捷; 杨光; 杨凤林
    • 摘要: 以α-Al_(2)O_(3)为支撑层,UiO-66为分离层,Co_(3)O_(4)为催化层,构建了Co_(3)O_(4)/UiO-66@α-Al_(2)O_(3)陶瓷膜.对其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分离催化性能.结果表明,该陶瓷膜对喷涂行业废气中苯与吡啶两种主要成分体现出良好的分离性,透过侧的气体中吡啶与苯的摩尔浓度比值可由给料侧的1提高至17;体系中引入臭氧后,给料侧苯的浓度明显降低,其去除率可达到89%.透过侧的吡啶去除率仅为27%,得到了较大程度的保留,剩余的吡啶经收集后可进行单独的深度处理.Co_(3)O_(4)/UiO-66@α-Al_(2)O_(3)陶瓷膜在对喷涂行业废气中苯成分高效降解的同时,能够有效解决喷涂行业废气处理过程中氮氧化物的排放问题,有望成为喷涂行业废气预处理工艺的理想选择.
    • 胡进科; 罗霄; 袁明进; 罗跃; 卢福伟; 刘媛
    • 摘要: 现有水基钻井液中的聚醚胺抑制剂难以有效抑制川东地区页岩气地层中的泥页岩水化,引发不利井况。为提升聚醚胺抑制剂的抑制效能,以三乙醇胺(TEA)和2-氯乙胺盐酸盐(CEAH)为原料,制得三[(2-氨基乙氧基)乙基]胺(TAEEA),继而在ZIF-8型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的开环催化作用下,与开环后的氮丙啶发生加成反应,制得了具有极大胺值且富含伯胺基团的超支化聚醚胺抑制剂(HBEA)。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了HBEA在黏土表面的吸附形貌,评价了HBEA的抑制性及其与钻井液体系的配伍性。结果表明,HBEA的胺基密度远高于直链型聚醚胺D230与D400。HBEA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其在黏土表面的吸附构型与D230和D400一致,但吸附分布几率与单分子吸附能均高于后两者。HBEA具有优异的抑制性能。25%的膨润土在1%HBEA水溶液中的动切力仅7.0 Pa,膨润土在2%HBEA水溶液中的最终膨胀高度较之在去离子水中下降了约60%,泥页岩在2%HBEA水溶液中的滚动回收率达78.87%。HBEA可与不同钻井液体系形成良好配伍。以HBEA等量替换3种钻井液体系中原有的聚醚胺抑制剂后,钻井液老化前后的流变性能与API滤失量均保持稳定,而HTHP滤失量均小幅下降,泥页岩在取代后钻井液中的滚动回收率略有上升。
    • 赵继昊; 唐伟强; 徐小飞; 赵双良; 贺炅皓
    • 摘要: 由高分子、填料、键合剂及各种功能助剂组成的高分子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轮胎、含能材料、医疗、环保、建筑、交通等行业。键合剂在填料表面的吸附特性对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性能有重要影响。分别以未改性的高氯酸铵、炭黑和二氧化硅填料为对象,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评估了五种键合剂分子,即三乙醇胺(TEA)、三氟化硼三乙醇胺络合物(T313)、N,N′-二邻甲苯胍(DOTG)、N,N′-二苯基硫脲(DPTU)和二苯胍(DPG),在填料表面的吸附能。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填料基底层数的增加,吸附能逐渐增加,最后趋于一个稳定值。其中TEA和T313键合剂在高氯酸铵表面的吸附能为-0.84~-1.37 e V;DOTG、DPTU和DPG在炭黑表面的吸附能为-1.01~-1.29 e V;在二氧化硅表面的吸附能为-0.87~-0.94 eV;在接枝羟基的二氧化硅上的吸附能为-1.16~-1.36 eV。依次考察了单层炭黑点缺陷(单空位缺陷、双空位缺陷、Stone-Wales缺陷)和二氧化硅表面接枝羟基对吸附能的影响,发现单空位和双空位缺陷对吸附能影响不大,而Stone-Wales缺陷和二氧化硅接枝羟基显著增加吸附能
    • 陈晓; 李来才
    • 摘要: 本文研究TiO_(2)以及金属(Cu、Ni)掺杂TiO_(2)催化剂水解制氢的两种不同析氢反应机理,计算了不同反应过程催化反应活化能,同时考察了系列催化剂电子激发态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催化剂电子激发态的催化活性增强,说明光照有助于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催化剂的活性.金属(Cu、Ni)掺杂TiO_(2)有助于降低水解制氢反应的活化能,且Cu的掺杂催化效果更明显,这与实验报道的结果一致.
    • 阮文; 刘婷婷; 宋红莲; 伍冬兰; 罗文浪; 谢安东
    • 摘要: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研究平面星形CBe_(5)Li^(+)_(5)超碱离子团簇的结构及其储氢性能.结果表明,平面星形D 5h结构的CBe_(5)Li^(+)_(5)超碱离子团簇具有较高的热力学稳定性,氢分子能在Li+周围发生吸附,且每个Li+周围能有效吸附三个氢分子.结构的稳定性及合适的吸氢性能表明平面星形CBe_(5)Li^(+)_(5)超碱离子团簇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可能作为较好的储氢媒介.
    • 何文浩; 郝朝瑜; 张亚超; 邓存宝; 张俭
    • 摘要: 基于量子化学理论,利用过渡态方法和吸附理论对硅藻土抑制瓦斯爆炸机理进行了分析。以甲烷氧化初始链式反应为切入点,分析了硅藻土中2种主要硅醇(孤立硅醇和连生硅醇)与其关键中间产物(•H,•OH和HCHO)的相互作用。从动力学角度,利用反应能垒和反应速率常数随温度变化(25~1000°C)的相互关系说明了硅藻土与自由基反应对链式反应的影响;从吸附角度,利用吸附能和弱相互作用可视化分析说明了硅藻土对HCHO的物理吸附所属弱相互作用类型及吸附对链式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硅藻土中的2种常见结构——孤立硅醇和连生硅醇,在与自由基的反应中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其中连生硅醇具备更好的抑制效果,在31°C时,便开始影响链式反应;在122°C时,与对应甲烷氧化链式反应达到相同速率,有效减弱链式反应;在259°C及更高温度时,有效抑制链式反应(为链式反应速率的10倍以上)。②硅藻土由于表面的极性羟基结构,2种模型均能与HCHO形成较为稳定的氢键结构。其中,孤立硅醇具备更高的原子利用率,而连生硅醇则吸附性能更强(两者相差约0.9 kJ/mol)。③=连生硅醇在消耗自由基和吸附HCHO方面均具备较好的效果,即天然硅藻土可以通过增加连生硅醇浓度以加强抑制效果。④参考连生硅醇抑制机理,在未来筛选新型抑制剂时,可将表面极性羟基浓度作为评选标准之一。
    • 周庭艳; 张仁丽; 杨昆; 黄海深; 吴波
    • 摘要: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的广义梯度近似方法,计算了CO与双金属团簇Co_(n)Pt_(m)(n+m≤7)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当n+m≤5时,CO更易于在Co原子的顶部成键.当5≤n+m≤7时,CO则更易在Pt原子的顶位成键.n+m的值一定时,m的值越大CO越倾向于与Pt原子成键.磁性分析表明,n+m的值一定时,Co原子数越大,磁矩越大,而Pt原子数越大,CO分子的吸附能越大.CO的吸附能在1.61 eV到3.01 eV之间,其中Pt_(6)·CO团簇的吸附能最大.
    • 陈晨; 简敏珍; 刘进勋; 李微雪
    • 摘要: 密度泛函理论作为多相催化研究中的一个强有力工具,常被用于获得催化过程中关键的热力学及动力学参数,如吸附能、反应焓、活化能垒和速率常数等,理解密度泛函交换关联近似方法对于揭示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及机理至关重要,本文报道了六种不同的交换关联泛函近似方法,包括PBE、RPBE、BEEF+vdW、optB86b+vdW、SCAN和SCAN+rVV10,对金属Ru(0001)和Ru(1011)表面上甲烷和乙烷形成过程中涉及到的中间体的吸附能、反应能和活化能垒的影响,当基元反应中反应物和产物与表面的配位数不同时,理论计算的反应能大小强烈依赖于交换关联密度泛函的选择.对于涉及多个基元步骤的总反应,反应能的计算偏差会逐渐累积,从而导致不同的交换关联泛函近似方法之间的巨大差异.由于不同泛函对反应涉及到的中间体吸附能之间存在差异,交换关联泛函近似方法的选择显著地影响Ru(0001)表面上甲烷、乙烯和乙烷的选择性.然而,不同泛函近似方法对于Ru(0001)和Ru(1011)表面上基元反应的能垒以及结构敏感性影响不大.本工作不仅揭示了交换关联密度泛函近似方法在理论计算研究催化领域的局限性,也强调了选择合适的交换关联泛函方法对于正确评估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的重要性.
    • 朱必成; 张留洋; 程蓓; 于岩; 余家国
    • 摘要: 气体分子与光催化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光催化反应的触发非常重要.对于TiO2,ZnO和WO3等传统金属氧化物光催化剂上的水分解反应而言,已有许多报道研究了水分子在它们表面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水分子与催化剂表面的原子形成了O–H…O氢键.石墨相氮化碳(g-C3N4)是一种具有可见光响应且化学性质稳定的光催化剂,对其进行修饰以增强其分解水产氢性能的研究非常多.本文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全面研究了水分子在均三嗪(s-triazine)基g-C3N4上的吸附情况.首先构建了一系列初始吸附模型,考察了各种吸附位和水分子的朝向.通过比较分析计算得到的吸附能,确定了一种最优的吸附构型,即水分子以竖直的朝向吸附于褶皱的单层g-C3N4表面.水分子中的一个极性O–H键与g-C3N4中一个二配位富电子的氮原子结合形成了分子间的O–H…N氢键.其中,H原子与N原子的间距为1.92?,O–H键的键长由0.976?增至0.994?.进一步通过计算Mulliken电荷,态密度和静电势曲线分析了该吸附体系的电子性质.结果发现在分子间氢键的桥接作用下,g-C3N4上的电子转移至水分子,由此导致g-C3N4的费米能级降低,功函数由4.21 eV增至5.30 eV.在该吸附模型的基础上,考查了不同的吸附距离.当水分子与g-C3N4的间距设为1至4?时,几何优化后总是能得到相同的吸附构型,吸附能和氢键长度也十分相近.随后,通过改变吸附基底g-C3N4的大小和形状,验证了这种吸附构型具有很强的重复性.将2×2单层g-C3N4吸附基底替换为2×2多层g-C3N4(2至5层),3×3和4×4单层g-C3N4,以及具有不同管径的单壁g-C3N4纳米管后,水分子的吸附能随着体系原子数的增多而增大,但吸附模型的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基本不变,包括O–H…N氢键的形成和键长,以及电子转移和增大的功函数.另外还研究了非金属元素(P,O,S,Se,F,Cl和Br)掺杂对吸附能的影响.构建模型时,杂质原子以取代二配位氮原子的方式进行掺杂,水分子放置于杂质原子上方.结果显示,引入杂质原子后水分子的吸附能增大,在理论上从吸附的角度解释了元素掺杂增强g-C3N4分解水活性.总之,本文揭示了一种在分子间氢键的作用下,具有高取向性的水分子吸附的g-C3N4构型,这有助于g-C3N4基光催化剂上水分解过程的理解和优化设计.
    • 邱海峰; 李雪; 王欢; 滕建强; 雷绍充; 李昕; 刘卫华; 韩传余; 胡龙
    • 摘要: 为了研究石墨烯气敏传感器对C2H6O的吸附机制,建立了2种不同堆叠结构石墨烯纳米条带:单层扶手椅型石墨烯纳米条带(MAGNRs)和由扶手椅型石墨烯纳米条带(AGNRs)与锯齿形石墨烯纳米条带(ZGNRs)拼接形成的石墨烯纳米条带(AGNRs-ZGNRs).将C2H6O分别吸附在MAGNRs及AGNRs-ZGNRs结构的表面,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第一性原理方法,通过计算吸附能、电荷转移和灵敏度,对不同堆叠结构石墨烯及3种含氧官能团(羟基,环氧基,羧基)修饰结构对C2H6O的吸附性能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结果 表明:纯AGNRs-ZGNRs结构对C2H6O的吸附能和电荷转移的绝对值比纯MGANRs结构的大,吸附距离也小,说明纯AGNRs-ZGNRs结构对C2H6O的吸附性能更好;含氧官能团的修饰使得MAGNRs结构与纯MAGNRs结构相比对C2H6O的吸附性能显著提升,其中羟基的修饰效果最好;含氧官能团的修饰使得AGNRs-ZGNRs结构与纯AGNRs-ZGNRs结构相比对C2H6O的吸附能变化甚微,不仅没有提高对C2H6O的吸附性能,反而有所降低.综合比较,采用羟基修饰的MAGNRs结构,吸附能的绝对值最大,为-1.12 eV,吸附距离最小,为0.328 nm,该结构更有利于实现对C2H6O的检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