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储氢性能

储氢性能

储氢性能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358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化学、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4篇、会议论文80篇、专利文献335581篇;相关期刊109种,包括广西科学、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材料导报等; 相关会议42种,包括2014年(第十八届)冶金反应工程学术会议暨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反应工程分会成立大会、2010中国材料研讨会、2010年全国低碳技术与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等;储氢性能的相关文献由912位作者贡献,包括陈立新、陈长聘、王新华等。

储氢性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4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80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35581 占比:99.90%

总计:335905篇

储氢性能—发文趋势图

储氢性能

-研究学者

  • 陈立新
  • 陈长聘
  • 王新华
  • 蒋利军
  • 李寿权
  • 吴铸
  • 周国治
  • 李谦
  • 葛红卫
  • 詹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健; 何柳; 姚远; 周小杰; 蒋礼坤; 彭平
    • 摘要: 采用高能球磨制备Ni−25%X(X=Fe,Co,Cu,摩尔分数)固溶体,然后将其掺杂于MgH_(2)体系中。与球磨纯MgH_(2)相比,MgH_(2)/Ni−25%X复合体系初始放氢温度降低近90°C,其中,Ni−25%Co固溶体呈最佳催化效果。球磨MgH_(2)/Ni−25%Co复合体系在300°C、10 min内可释放5.19%(质量分数)氢,而相同条件下,纯MgH_(2)仅释放1.78%(质量分数)氢;更为重要的是,放氢后MgH_(2)/Ni−25%Co复合体系在275°C、3 min内可吸收5.39%(质量分数)氢。MgH_(2)/Ni−25%Co体系优异的吸放氢动力学可归因于其在吸/放氢过程中原位形成Mg_(2)Ni(Co)化合物的催化作用。第一性原理计算表明,掺杂过渡金属原子后,Mg/MgH2体系吸放氢反应能垒显著降低,较好地解释了镍基固溶体催化改善MgH_(2)储氢性能的实验结果。
    • 郗玉平; 罗志欢
    • 摘要: 采用机械球磨法制备了Mg_(2)Ni-x%LaMg_(2)Ni复合材料(质量分数x=0、10、20和30),研究了LaMg_(2)Ni含量对Mg_(2)Ni基复合材料物相组成、显微形貌和储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添加LaMg_(2)Ni的Mg_(2)Ni合金在充分氢化后主要由Mg_(2)NiH_(4)和Mg_(2)NiH_(0.3)组成,而添加LaMg_(2)Ni的Mg_(2)Ni基复合材料主要由Mg_(2)NiH_(4)和LaH_(3)组成;充分放氢后,Mg_(2)NiH_(4)和Mg_(2)NiH_(0.3)转变为Mg_(2)Ni,而LaH_(3)相仍然存在。添加LaMg_(2)Ni的Mg_(2)Ni基复合材料中都弥散分布着白亮色LaH_(3)颗粒,x=20时白亮色细小颗粒分布最为均匀,且随着LaMg_(2)Ni含量增加,Mg_(2)Ni基复合材料基体中镧元素含量逐渐增多。不同LaMg_(2)Ni含量的Mg_(2)Ni基复合材料的最大吸氢容量从大至小顺序为:x=0、x=10、x=20、x=30,最大放氢容量从大至小顺序为:x=20、x=10、x=30、x=0,即添加LaMg_(2)Ni后Mg_(2)Ni基复合材料的储氢性能得到改善,且x=20时Mg_(2)Ni基复合材料具有最高的储氢容量,这主要与Mg_(2)Ni基复合材料中含有弥散分布的LaH_(3)相以及La元素扩散至基体有助于氢的吸附/脱附有关。
    • 刘欣
    • 摘要: 采用氢渗透试验对钢板的储氢性能进行表征,研究了不同拉伸变形量下330 MPa级热轧搪瓷钢的显微组织和储氢性能;并对不同变形量的拉伸试样进行搪烧,研究了搪烧前后钢的储氢性能变化。结果表明:试验钢显微组织为铁素体和少量珠光体,晶粒细小、均匀,基体中弥散分布着第二相粒子TiN,具有良好的储氢性能。随着拉伸变形量的增加,试验钢的储氢性能大幅度提升。试验钢搪烧后晶粒长大不明显,且随着拉伸变形量的增加,晶粒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细化;搪烧后的储氢性能与变形量有关,变形量越大,钢的储氢性能越好。
    • 钟海长; 林晨龙; 杜子宇; 曹春燕; 梁初; 郑青榕; 戴乐阳
    • 摘要: 通过球磨添加LaF_(3)促进Mg(Al)固溶体合金的吸/放氢过程。利用XRD技术分析样品的相组成和吸/放氢过程的相转变。采用扫描电镜(SEM)和扫描透射电镜(STEM)观察样品的显微组织和相分布。采用Sieverts方法对样品的储氢性能进行测试。Mg_(0.93)Al_(0.07)−5%LaF_(3)(质量分数)纳米复合物的吸氢反应激活能和脱氢反应激活能分别降低至65和78 kJ/mol,从而使其吸/放氢动力学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其脱氢反应焓为69.7 kJ/mol。复合物储氢性能的改善主要归因于铝固溶到镁晶格中以及原位生成纳米结构Al_(11)La_(3)和MgF_(2)的催化作用。
    • 简旎; 刘永锋; 高明霞; 潘洪革
    • 摘要: MgH_(2)具有7.6 wt%的质量储氢密度,丰富的储量以及低廉的价格,是极具应用前景的储氢材料之一。然而,稳定的热力学性质和缓慢的吸放氢反应动力学导致其吸放氢温度偏高,限制了其实际应用。论文研究了非晶TiH_(2)和纳米Ni负载于石墨烯的Ti-Ni@GR催化剂对MgH_(2)的吸放氢性能的改性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MgH_(2)-9 wt%Ti-Ni@GR样品在185°C下即开始放氢,较原始MgH_(2)降低约115°C,且放氢产物在室温下就可以进行氢化反应。引入Ti-Ni@GR也显著改善了MgH_(2)的吸放氢动力学性能,在275°C下,15 min内放氢量达6.2 wt%。在100°C下,5 min就能快速吸氢4.8 wt%。经过10次循环后,样品的储氢容量保持率高达97%。机理研究发现,Ti和Ni的活性催化作用及其均匀分散是体系吸放氢性能改善的主要原因。
    • 阮文; 刘婷婷; 宋红莲; 伍冬兰; 罗文浪; 谢安东
    • 摘要: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研究平面星形CBe_(5)Li^(+)_(5)超碱离子团簇的结构及其储氢性能.结果表明,平面星形D 5h结构的CBe_(5)Li^(+)_(5)超碱离子团簇具有较高的热力学稳定性,氢分子能在Li+周围发生吸附,且每个Li+周围能有效吸附三个氢分子.结构的稳定性及合适的吸氢性能表明平面星形CBe_(5)Li^(+)_(5)超碱离子团簇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可能作为较好的储氢媒介.
    • 宋捷; 李琦峰
    • 摘要: 为了提升汽车电池用Mg_(2)Ni基储氢合金的储氢性能,采用机械球磨法制备LaH_(3)-TiH_(2)复合添加剂,并考察添加LaH_(3)、TiH_(2)和LaH_(3)-TiH_(2)对Mg_(2)Ni合金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和储氢性能的影响。添加LaH_(3)-TiH_(2)时,储氢合金充分放氢后,LaH_(3)相分解形成LaH_(2)相,而仅添加LaH_(3)时,不会形成LaH_(2)相;复合添加LaH_(3)-TiH_(2)可改善LaH_(3)在储氢合金中的分布状态,且储氢合金的吸氢量和放氢量都有不同程度提高;相较纯Mg_(2)Ni合金,Mg_(2)Ni+10%M(M=LaH_(3)、TiH_(2)和LaH_(3)-TiH_(2))储氢合金的焓变ΔH和熵变ΔS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氢扩散速率k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M=LaH_(3)-TiH_(2)时,储氢合金的ΔH和ΔS最小、k最大,说明复合添加LaH_(3)-TiH_(2)对储氢合金储氢性能的改善效果最好。
    • 邓剑锋; 孔凡校; 朱立宗; 黄煜
    • 摘要: 以稀土化合物REMg_(2)Ni(RE=La、Pr和Nd)作为添加剂,采用机械球磨的方法制备了Mg_(2)Ni和Mg_(2)Ni-18%(质量分数,下同)REMg_(2)Ni储氢合金,研究了添加剂对Mg_(2)Ni-18%REMg_(2)Ni储氢合金物相组成、显微形貌和储氢性能的影响,并与纯Mg_(2)Ni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充分氢化后RE=La、Pr和Nd时储氢合金的物相主要由稀土氢化物和Mg_(2)NiH_(4)组成,充分放氢后RE=La、Pr和Nd时储氢合金的物相主要由稀土氢化物和Mg_(2)Ni组成,且Mg_(2)NiH_(4)相和Mg_(2)Ni相的晶胞体积都相对纯Mg_(2)Ni较小。稀土化合物添加剂有助于提升放氢速率和氢扩散性能,且RE=Pr时储氢合金的放氢速率最快、最大放氢量高、氢扩散性能改善效果最好,这主要与储氢合金中PrH_(2.37)相最为细小、均匀,Mg_(2)NiH_(4)相晶胞体积小有关。
    • 窦建芝; 张明岗; 李凯; 高志杰
    • 摘要: 采用高能振动球磨法,制备了Mg_(35)Ti_(65)合金,并添加(10%La_(0.4)Ce_(0.1)Pr_(0.3)Nd_(0.2)Ni_4Co_(0.5)Mn_(0.3)Al_(0.2))作为改性剂,制备了储氢合金Mg_(35)Ti_(65)/(10%La_(0.4)Ce_(0.1)Pr_(0.3)Nd_(0.2)Ni_4Co_(0.5)Mn_(0.3)Al_(0.2)),研究了改性剂的添加及球磨时间对合金显微组织、吸放氢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球磨Mg_(35)Ti_(65)时间为20h时,能获得单一的BCC固溶体相,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改性剂球磨0.5h时能明显地改善其储氢性能,8MPa,573K下100s内吸氢质量能达到3%,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其相结构发生改变,吸氢量及动力学性能逐渐变差。
    • 王宇; 渠靖; 李欣宇; 李晋州; 胡晓敏; 刘菲
    • 摘要: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出MIL-101,通过浸渍法与液相还原法相结合制备出Ni/MIL-101.通过XRD、SEM、BET、TG、FIRT、电化学工作站对所得MIL-101、Ni/MIL-101的结构、形貌、比表面积、热稳定性、官能团以及储氢性能进行探究.结果表明,此方法制备得到的Ni/MIL-101复合材料的结晶度较好,晶体结构较为完整,氢扩散系数提升了约38.2%.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