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含氧官能团

含氧官能团

含氧官能团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256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4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16232篇;相关期刊118种,包括膜科学与技术、洁净煤技术、煤矿安全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第六届全国生物质材料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第十一届全国新型炭材料学术研讨会等;含氧官能团的相关文献由903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剑林、王永刚、林雄超等。

含氧官能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4 占比:1.24%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12%

专利文献>

论文:16232 占比:98.64%

总计:16456篇

含氧官能团—发文趋势图

含氧官能团

-研究学者

  • 周剑林
  • 王永刚
  • 林雄超
  • 彭同江
  • 仲兆平
  • 任阳光
  • 刘海
  • 孙红娟
  • 张书
  • 张传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郝森然; 陈晓; 曾晓苑; 肖杰
    • 摘要: 直接碳燃料电池(DCFC)是一种清洁高效利用碳资源发电的装置。其因能量转换率高,对环境污染小,燃料选择范围广等优点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DCFC的性能与使用的燃料密切相关,为了探究燃料对DCFC的影响,本文分别阐述了石墨、炭黑、中密度纤维板、生物质、煤、活性炭的特性及改性方法,分析讨论了燃料表面含氧官能团以及燃料中的金属催化剂对阳极电化学反应的促进作用,发现燃料表面化学性质要比比表面积更加重要。同时,本文也提出了对生物质这一优良的可再生资源的期待,为未来DCFC燃料的发展提供参考。
    • 许起; 钟凯琪; 韩文智
    • 摘要: 为研究褐煤氧化过程中关键官能团的变化特征,利用原位漫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在空气和氮气气氛下从30°C升温至450°C。并对常温状态下的红外光谱曲线进行分峰拟合,找出煤样本身含有的官能团种类及含量大小,然后对比各个官能团在热解与氧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以找出煤氧化影响的关键官能团。结果表明:煤样中主要含有的是含氧官能团(36.67%),其次为羟基(33.37%)、脂肪烃(18.65%)、芳香烃(11.31%);氧化过程中影响的羟基主要是分子间缔合的氢键,游离羟基和分子内羟基不受氧气影响,只受温度影响;因而羟基中的氧化关键官能团为分子间缔合的氢键,其余氧化影响的关键官能团有:六种振动形式的脂肪烃,芳烃—CH及芳环中—C=C—骨架以及羰基、羧基、酸酐。
    • 张兆华; 王谦; 张步勤; 张风梅; 张传祥; 黄光许; 邢宝林
    • 摘要: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新型储能装置,电极材料作为其关键部件一直备受关注,其中电极材料的改性处理对于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的研究至关重要。以河北无烟煤为前驱体,KOH为活化剂,碱与煤的质量比为2∶1,活化温度为800°C制备具有高比表面积的煤基电容炭(2586 m^(2)/g)。以煤基电容炭为原料,考察了电容炭在不同温度(600~1000°C)氢热还原过程中微观结构与表面化学性质的演变及其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氢热还原温度的升高,样品的比表面积先略微升高后逐渐降低,中孔率较原煤基电容炭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700°C氢热还原处理得到的样品具有较低的氧含量(0.35%)、较强的导电性、与有机电解液之间较好的润湿性以及较高的缺陷程度,电化学性能得到显著的提高,具有较高的比电容(0.5 A/g电流密度下为179 F/g)、能量密度(33.36 Wh/kg)、功率密度(1014.75 W/kg)、倍率性能(电流密度为5 A/g时的电容保持率为58.7%)和循环稳定性(5000次循环电容保持率为82%)。对于煤基电容炭而言,氢热还原是一种良好的改性处理方法。
    • 黄晓雅; 李莲芳; 朱昌雄
    • 摘要: 生物炭作为一种环境友好、稳定性强的钝化材料,因其巨大的比表面积、丰富的含氧官能团等特点成为目前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有效材料。然而,生物炭(改性)对重金属的固定能力及效应除受本身特性影响外,还受到材料老化过程及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生物炭(改性)固定土壤重金属的稳定性、持久性发生变化,从而使得生物炭材料的钝化性能受到影响。本文重点综述了当前生物炭(改性)及其老化产物对土壤重金属固定效应的相关进展,分析了生物炭及其老化产物固定重金属的相关机制及影响因素,并对生物炭及其老化过程可能带来的土壤重金属固定长效性影响,以及今后以此为基础的钝化技术的研发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利用生物炭钝化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及相关辅助技术研发提供支撑。
    • 赵婧雯; 王文才; 付鹏; 王介良; 高峰; 薛佩峰
    • 摘要: 为揭示水浸风干过程对煤自燃的宏观特性与微观结构变化的影响规律,实验研究了不黏煤原始煤样和长期浸水风干煤样的低温氧化特性,在不同浸水时长和粒径大小的条件下分析其氧化升温过程中的气体生成量及表观活化能,通过含氧官能团相对含量的变化规律及气体产生机理的分析,诠释了水浸过程对煤自燃氧化特性的影响方式。结果表明:CO和CO_(2)是煤氧化反应的主要气体产物,与原煤相比,经过90、180 d浸水后再风干的煤样,升温过程中的氧化气体生成量更大,在加速氧化阶段活化能分别降低2.72、35.74 kJ/mol,说明随着浸水时间的增加,煤的自燃倾向性会相应增强;—COOH、C=O分别是产生CO_(2)和CO的主要来源,水分对含氧络合物的形成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导致水浸煤中含氧官能团的相对含量高于原煤,因而使水浸煤氧化性增强,并能产生更多的CO和CO_(2)。
    • 石钰; 杨晓娜; 薛俊华; 李树刚; 阳梦; 刘洋
    • 摘要: 为明确构造煤微观结构部分组成因素对CO_(2)和CH_(4)竞争吸附能力的影响机制,基于巨正则蒙特卡洛、分子动力学方法和密度泛函理论,探讨了芳香单元延展度(La)、芳香单元堆砌层数(N)、狭缝孔径(d)、表面缺陷(V)及含氧官能团(M)对CO_(2)和CH_(4)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CO_(2)和CH_(4)吸附量及平均等量吸附热随La和d的增加而增大,随N的增加而减小;构造煤中V和M的存在会降低CO_(2)和CH_(4)的吸附量和平均等量吸附热;CO_(2)和CH_(4)在次生缺陷表面煤上的吸附强于其在单缺陷表面煤上的吸附;羧基最不利于CO_(2)在煤表面的吸附,羟基最不利于CH_(4)在煤表面的吸附;CO_(2)/CH_(4)的选择性系数始终大于1,狭缝孔径越小,CO_(2)竞争吸附优势越显著;煤表面吸附CO_(2)和CH_(4)后,费米能级处CO_(2)的电子态密度峰值大于CH_(4)的电子态密度峰值,说明CO_(2)在与CH_(4)竞争吸附过程中处于优势地位。研究从微观角度揭示了CO_(2)和CH_(4)在不同构造煤结构中的竞争吸附机理,其结论可为煤层气高效开采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张云博; 林乔伟; 韩俊伟; 韩志远; 李曈; 康飞宇; 杨全红; 吕伟
    • 摘要: 锂金属是下一代高能量密度电池的关键负极,然而其实用化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主要包括循环过程中体积变化大、枝晶生长等.使用三维集流体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然而现有大多数三维集流体存在重量大、体积大、表面亲锂性差、成本高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低成本的细菌纤维素为前驱体,通过直接碳化制备出具有连通网络的轻质三维碳集流体,其表面均匀分布的含氧官能团可以促进锂离子的均匀成核和沉积,有效抑制了枝晶生长.值得注意的是,该集流体的面密度仅为0.32 mg·cm-2,在3 mAh·cm-2比容量的锂金属负极中质量占比仅为28.8%.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该集流体在3 mA·cm-2的高电流密度或4 mAh·cm-2的高循环容量的工作条件下,稳定循环超过150次,并且在对称电池或与LiNi0.8Co0.15Al0.05匹配的全电池中也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 孔令伟; 毛羽丰; 张翠华; 潘春晖; 舒开林
    • 摘要: 采用电热与微波辐射的干燥方式对内蒙褐煤进行干燥预处理,研究了干燥方式及不同的微波火力对样品的特性以及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干燥对煤的表面润湿性有一定的优化作用,对煤分子中含氧官能团的赋存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经微波干燥后的样品在热解过程中解聚程度有所增加,有利于产物向流动相的分布.煤样在微波干燥后生成的干馏煤气的高热值可燃性组分增加,且干馏煤气的高、低热值均随着微波火力的减小而逐渐增大.
    • 邱海峰; 李雪; 王欢; 滕建强; 雷绍充; 李昕; 刘卫华; 韩传余; 胡龙
    • 摘要: 为了研究石墨烯气敏传感器对C2H6O的吸附机制,建立了2种不同堆叠结构石墨烯纳米条带:单层扶手椅型石墨烯纳米条带(MAGNRs)和由扶手椅型石墨烯纳米条带(AGNRs)与锯齿形石墨烯纳米条带(ZGNRs)拼接形成的石墨烯纳米条带(AGNRs-ZGNRs).将C2H6O分别吸附在MAGNRs及AGNRs-ZGNRs结构的表面,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第一性原理方法,通过计算吸附能、电荷转移和灵敏度,对不同堆叠结构石墨烯及3种含氧官能团(羟基,环氧基,羧基)修饰结构对C2H6O的吸附性能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结果 表明:纯AGNRs-ZGNRs结构对C2H6O的吸附能和电荷转移的绝对值比纯MGANRs结构的大,吸附距离也小,说明纯AGNRs-ZGNRs结构对C2H6O的吸附性能更好;含氧官能团的修饰使得MAGNRs结构与纯MAGNRs结构相比对C2H6O的吸附性能显著提升,其中羟基的修饰效果最好;含氧官能团的修饰使得AGNRs-ZGNRs结构与纯AGNRs-ZGNRs结构相比对C2H6O的吸附能变化甚微,不仅没有提高对C2H6O的吸附性能,反而有所降低.综合比较,采用羟基修饰的MAGNRs结构,吸附能的绝对值最大,为-1.12 eV,吸附距离最小,为0.328 nm,该结构更有利于实现对C2H6O的检测.
    • 贾美丽; 王亚茹; 李昊男; 王少娜; 杜浩; 赵备备
    • 摘要: 活性炭对NaOH钒铬提取的催化氧化效果显著,在NaOH介质中添加活性炭可显著促进钒渣中钒铬的氧化溶出,铬的溶出率由不足5%提高到85%以上.以NaOH介质中活性炭催化氧化反应规律为重点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其反应强化作用与氧气溶解度无关,主要与其吸附性能及催化氧化性能相关,椰壳活性炭的反应强化效果最优,其对应的碘值、亚甲基蓝值最高,且与不同浓度NaOH溶液反应后吸附性变化不大.以椰壳活性炭为代表的含活性氧活性炭与NaOH溶液反应后,表面酸性含氧官能团大幅降低,超氧自由基含量随NaOH溶液浓度提高而显著增加,超氧自由基促进活性炭强化亚熔盐介质分解钒渣.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