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纳米填料

纳米填料

纳米填料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3年内共计355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一般工业技术、电工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6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247700篇;相关期刊88种,包括橡胶参考资料、聚合物与助剂、国外塑料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第九次全国口腔材料学术交流会、2013年山东省涂料行业协会年会、2011年塑料助剂生产与应用技术信息交流会等;纳米填料的相关文献由908位作者贡献,包括C.文森多、余帆、余木火等。

纳米填料—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6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47700 占比:99.93%

总计:247873篇

纳米填料—发文趋势图

纳米填料

-研究学者

  • C.文森多
  • 余帆
  • 余木火
  • 刘百花
  • 卡梅隆·卢卡·瑞斯塔西亚
  • 周彩凤
  • 埃米利亚诺·弗拉罗尼
  • 奥雷利·马曼
  • 姚艳波
  • 孙佳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卓冉; 李玉梅; 刘俊彦; 尹彤; 姜明; 李友瑞
    • 摘要: 背景:口腔中微生物种类繁多,形成一个复杂的微环境,菌群失调会引发一系列口腔疾病。目前,抗菌药物的使用主要是口服或局部使用,但由于抗生素的迅速分解与释放,病原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常导致临床疗效不佳。近年来研究发现,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同时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以不同的形式在抗菌领域的研究较为广泛。目的:针对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主要抗菌机制及其以不同形式在口腔抗菌领域的应用作一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在PubMed、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涉及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口腔抗菌领域中的相关研究,中英文检索词分别为“Chitosan,chitosan derivative,Antibacterial activity,Antibacterial Mechanism,Oral”和“壳聚糖、壳聚糖衍生物、抗菌活性、抗菌机制、口腔”,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建库至2022年4月。结果与结论:①壳聚糖又称脱乙酰甲壳素,是甲壳素脱乙酰基后的初级衍生物,是目前发现的惟一的阳离子碱性多糖。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作为纳米抗菌剂在口腔抗菌领域得到广泛研究。②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目前最公认的抗菌机制是静电作用,即壳聚糖分子中所带的正电荷和微生物细胞膜所带的负电荷相互作用,改变了细胞的通透性,从而达到抗菌目的。③壳聚糖抗菌性能与多种因素相关,如生物来源及壳聚糖的内在因素(包括脱乙酰度及浓度、分子质量及聚合度等),不同来源的壳聚糖和不固定的特定环境因素(如温度和pH值等)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壳聚糖的抗菌能力。④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一方面可以作为抗菌药物的载体来促进口腔溃疡的愈合;另一方面也能形成聚合物复合支架作为更为绿色的口腔抗菌制剂,以纳米抗菌填料的形式增强口腔材料的抗菌性能;除此之外,其还能够作为纳米复合薄膜和涂层抑制口腔常见菌种生物被膜的产生。⑤另外,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抗菌应用仍处于实验阶段,其抗菌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未来的生物安全性。
    • 朱可石; 任利玲
    • 摘要: 玻璃离子水门汀(GIC)是一种广泛用于口腔临床的修复材料,但存在抑菌性和机械性能不足的问题,治疗后牙体继发龋感染和修复体破损时有发生,进而造成治疗失败。随着材料技术的发展,纳米粒子其因卓越的理化性能而被逐渐应用于GIC材料的改性研究中。但目前的研究仍存在一定的缺陷,难以实现临床应用。分析不同改性设计的优缺点,将有助于找到提升GIC性能的更优方案。因此,本文就纳米填料改性玻璃离子水门汀的研究成果作一总结,以期为拓宽GIC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提供思路。
    • 赵继昊; 唐伟强; 徐小飞; 赵双良; 贺炅皓
    • 摘要: 由高分子、填料、键合剂及各种功能助剂组成的高分子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轮胎、含能材料、医疗、环保、建筑、交通等行业。键合剂在填料表面的吸附特性对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性能有重要影响。分别以未改性的高氯酸铵、炭黑和二氧化硅填料为对象,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评估了五种键合剂分子,即三乙醇胺(TEA)、三氟化硼三乙醇胺络合物(T313)、N,N′-二邻甲苯胍(DOTG)、N,N′-二苯基硫脲(DPTU)和二苯胍(DPG),在填料表面的吸附能。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填料基底层数的增加,吸附能逐渐增加,最后趋于一个稳定值。其中TEA和T313键合剂在高氯酸铵表面的吸附能为-0.84~-1.37 e V;DOTG、DPTU和DPG在炭黑表面的吸附能为-1.01~-1.29 e V;在二氧化硅表面的吸附能为-0.87~-0.94 eV;在接枝羟基的二氧化硅上的吸附能为-1.16~-1.36 eV。依次考察了单层炭黑点缺陷(单空位缺陷、双空位缺陷、Stone-Wales缺陷)和二氧化硅表面接枝羟基对吸附能的影响,发现单空位和双空位缺陷对吸附能影响不大,而Stone-Wales缺陷和二氧化硅接枝羟基显著增加吸附能。
    • 邓志强; 崔学军; 窦宝捷; 林修洲
    • 摘要: 综述了几种纳米填料对环氧树脂涂层耐蚀性能的影响研究进展,如金属有机骨架(MOFs)、纳米SiO_(2)、层状双氢氧化物(LDH)、铁氧体(Fe_(3)O_(4))和氟化石墨烯(FG)等,重点阐述了纳米填料纳米填料表面改性后对环氧树脂涂层的影响,对纳米填料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王松; 王继虎; 谢晨; 李帅彪; 梅大江; 温绍国; 袁春平
    • 摘要: 透明隔热涂料因其环保、节能和良好的视觉效果而日益受到研究者和相关产业界重视。为了发挥透明隔热涂料的透明和隔热功能,通常在隔热涂料制备过程中添加隔热填料,尤其是掺杂型的纳米填料。本文对透明隔热涂料用纳米金属氧化物填料的结构、制备、尺寸、形貌、光学性能和应用进行了系统阐述,同时探讨了纳米金属氧化物对透明隔热涂料性能的影响因素。不同的纳米金属氧化物对于各个波段的可见光透过和近红外屏蔽的程度各不相同。降低原料成本、环境友好并简便的合成方法和工业化生产,仍是透明隔热涂料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
    • 王延东; 蔡会武; 强悦悦; 苏鹏程; 路卫卫; 刘畅; 石凯; 杜月; 陈守丽
    • 摘要: 论述了由于纳米填料与高聚物界面之间存在分散性和相容性问题,使得填料在高聚物中存在团聚现象,导致界面出现空隙或缺陷,从而增加复合材料损耗,影响其性能。为解决以上问题,研究者提出了对填料进行界面改性,以减少填料和聚合物两者之间表面能的差异,主要通过偶联剂改性纳米粒子、高分子包覆纳米粒子、在纳米颗粒表面接枝聚合等三种较为常见的方式提高纳米填料与高聚物的相容性,使得填料在高聚物中分散均匀,从而减少填料团聚,以提高高聚物的介电性能。
    • 张东辉; 吴华伟; 王春红; 鹿超; 王定
    • 摘要: 为了探究更加环保和低成本的耐磨环氧(EP)材料,将竹纤维(BF)和碳纤维(CF)两种纤维与碳纳米管(CNTs)和纳米二氧化硅粒子(nano-SiO_(2))两种无机纳米填料组合后分组,分别制备了EP树脂基耐磨复合材料。研究纤维和纳米填料的协同改性对各组样品磨损性能的影响,采用M-2000A型磨损实验机和动态热机械分析仪分析了不同组在低速轻载和高速重载下的体积磨损及玻璃化转变温度(T_(g))。结果表明,纳米填料对T_(g)的影响较大,且随着T_(g)的升高,EP的体积磨损逐渐变小。EP/5%nano-SiO_(2)/2%BF的T_(g)为124°C,改性效果好,相较于纯EP提升了11°C。同等条件下,高速重载下的摩擦系数要低于低速轻载。在改善EP的体积磨损方面,低速轻载条件下,相较于纯EP的体积磨损,EP/5%nano-SiO_(2)/2%BF下降了19.24%,EP/0.5%CNTs/1%CF下降了47.75%,EP/1%CF体积磨损下降了65.68%,CF的改性效果最好;高速重载条件下,相较于纯EP的体积磨损,EP/1%CF下降了74.09%,EP/5%nano-SiO_(2)/2%BF下降了75.3%,EP/0.5%CNTs/1%CF下降了82.05%,纳米填料和纤维的协同改性效果较好,尤其nano-SiO_(2)和BF的改性效果超过了CF。
    • 饶治; 杨宇婷; 刘平丽
    • 摘要: 由各类致病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对人类的健康威胁极大,随着微生物疾病类型的增加,科研人员正努力寻找具有优越抗菌性能的新材料。将各种纳米填料插入橡胶基质得到的橡胶纳米复合材料常常表现出优越的机械、绝缘、隔热性能。现有研究表明,添加抗菌纳米填料可以极大地增强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抗菌性能,从而将其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文章简要概括了近年来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抗菌性能研究及抗菌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细胞毒性研究,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
    • 薛斐(编译)
    • 摘要: 在设计高性能新功能材料时,已经将纳米科学研究引入了开发具有新功能混合材料的新模式.因此,学术界和工业界对多壁碳纳米管(MWCNT)领域的研究产生了巨大兴趣.利用MWCNT纳米填料的基本物理特性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电性能和热性能,为其开辟了新的应用领域.纳米填料的小尺寸和高长径比对扩大补强填料和基体之间的界面面积有显著作用.MWCNT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均匀分散以及MWCNT与基体界面间的良好相互作用是纳米复合材料获得良好性能的关键条件.
    • 孙永涛; 卢道胜; 刘练; 张海龙; 刘明泰
    • 摘要: 简述了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疲劳失效机理和对包括了硅藻土、纳米氧化锌、凹凸棒土、二氧化铈、石墨烯和碳纳米管在内的纳米填料填充改性氟橡胶的研究进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