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经颈动脉TAVR手术用颈动脉灌注管

一种经颈动脉TAVR手术用颈动脉灌注管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经颈动脉TAVR手术用颈动脉灌注管,包括Y字形灌注管、固定器、肝素帽和管芯,所述Y字形灌注管的外侧设有用于密封工作的肝素帽,所述Y字形灌注管的左端外壁固定连接有用于套在颈动脉上的固定器,本实用新型将为经颈动脉TAVR手术提供一种颈动脉灌注管,灌注管在管芯的帮助下经植入颈动脉远端的导丝引导,送入颈动脉远端,固定器与灌注管连接,固定器本身具有单向锁紧功能,套在颈动脉上,通过锁紧颈动脉固定灌注管,从而通过Y字形灌注管、固定器、肝素帽和管芯的相互配合使用,可以为手术医生提供更长的可操作时间,降低手术难度,降低手术脑梗塞的风险,提供手术成功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9127938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广东省人民医院;

    申请/专利号CN202222632108.5

  • 申请日2022-10-08

  • 分类号A61M25/14(2006.01);A61M25/04(2006.01);

  • 代理机构广州云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41;

  • 代理人肖云

  • 地址 51008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二路106号

  • 入库时间 2023-06-26 18:57:5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6-06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经颈动脉TAVR手术用颈动脉灌注管。

背景技术

TAVR手术,即经导管主动脉瓣瓣膜置换术,是中高危老年主动脉瓣疾病治疗的首选手术方法;手术可通过股动脉、颈动脉、锁骨下动脉和心尖入路完成;当选用经颈动脉行TAVR手术时,首先行沿胸锁乳突肌内缘的皮肤切口暴露颈动脉,预置好颈动脉荷包线;然后在荷包线内进行颈动脉穿刺植入6F血管鞘;在完成导丝导管的跨瓣操作后,拔出6F血管鞘并沿导丝送入18-22F的输送鞘,大部分情况下颈动脉血流会被输送鞘完全阻断,最后经此输送鞘送入球囊扩张主动脉瓣并完成主动脉瓣置换。

目前TAVR所采用的18F-22F的输送鞘是为股动脉入路设计的,因为下肢可耐受常温缺血6到8小时,所以即使输送鞘完全阻断了股动脉血流也不会造成并发症,手术时间充裕;但当该输送鞘用于颈动脉入路时,大部分患者的颈动脉血流会被输送鞘完全阻断,由于目前没有输送器配套使用的颈动脉灌注管,大部分患者会出现单侧大脑缺血缺氧;大脑能耐受的常温单侧缺血时间大多为15到30分钟,这导致了该类手术的操作时间非常紧张,并且患者术后脑梗塞的风险很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颈动脉TAVR手术用颈动脉灌注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导致了手术的操作时间非常紧张和患者术后脑梗塞的风险很高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经颈动脉TAVR手术用颈动脉灌注管,包括Y字形灌注管、固定器、肝素帽和管芯,所述Y字形灌注管的外侧设有用于密封工作的肝素帽,所述Y字形灌注管的左端外壁固定连接有用于套在颈动脉上的固定器,所述Y字形灌注管的外侧设有管芯。

优选的,所述固定器包括开口塑料圆环和与开口塑料圆环一体成形的口字型贯穿座,所述开口塑料圆环的下侧内壁开设有多个直角三角形卡槽,所述口字型贯穿座的底部和开口塑料圆环的上侧外壁均开设有内凹槽,所述内凹槽的内部设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前后两端左侧固定连接有旋转轴,且两个旋转轴贯穿伸出口字型贯穿座两端面,并与口字型贯穿座转动连接,两个所述旋转轴的外壁套接有复位弹簧,且两个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顶板的外壁和内凹槽的内壁固定连接,前侧旋转轴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把手,且把手贴合在口字型贯穿座的外壁上。

优选的,所述直角三角形卡槽呈圆弧等间距结构分布在开口塑料圆环的下侧内壁上,所述顶板的右侧伸入口字型贯穿座的内部,所述顶板与口字型贯穿座的底部形成夹角,且夹角为5°,所述顶板的长度小于内凹槽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Y字形灌注管为中空“Y”型管,所述Y字形灌注管设有两个侧管口,一个侧管口在拔出管芯后使用肝素帽封闭该侧管口,另一个侧管口通过延长管与输送鞘的侧管相连。

优选的,所述管芯的内部为中空,方便送入引导导丝。

优选的,所述肝素帽的制作材料为硅胶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经颈动脉TAVR手术用颈动脉灌注管,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将为经颈动脉TAVR手术提供一种颈动脉灌注管,灌注管在管芯的帮助下经植入颈动脉远端的导丝引导,送入颈动脉远端,固定器与灌注管连接,固定器本身具有单向锁紧功能,套在颈动脉上,通过锁紧颈动脉固定灌注管,从而通过Y字形灌注管、固定器、肝素帽和管芯的相互配合使用,可以为手术医生提供更长的可操作时间,降低手术难度,降低手术脑梗塞的风险,提供手术成功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经颈动脉TAVR手术用颈动脉灌注管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固定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固定器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的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的B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Y字形灌注管;2、固定器;21、直角三角形卡槽;22、开口塑料圆环;23、口字型贯穿座;24、把手;25、顶板;26、旋转轴;27、复位弹簧;28、内凹槽;3、肝素帽;4、管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经颈动脉TAVR手术用颈动脉灌注管,包括Y字形灌注管1、固定器2、肝素帽3和管芯4,Y字形灌注管1的外侧设有用于密封工作的肝素帽3,Y字形灌注管1的左端外壁固定连接有用于套在颈动脉上的固定器2,Y字形灌注管1的外侧设有管芯4。

为了更好地进行固定工作,固定器2包括开口塑料圆环22和与开口塑料圆环22一体成形的口字型贯穿座23,开口塑料圆环22的下侧内壁开设有多个直角三角形卡槽21,口字型贯穿座23的底部和开口塑料圆环22的上侧外壁均开设有内凹槽28,内凹槽28的内部设有顶板25,顶板25的前后两端左侧固定连接有旋转轴26,且两个旋转轴26贯穿伸出口字型贯穿座23两端面,并与口字型贯穿座23转动连接,两个旋转轴26的外壁套接有复位弹簧27,且两个复位弹簧27的两端分别与顶板25的外壁和内凹槽28的内壁固定连接,前侧旋转轴26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把手24,且把手24贴合在口字型贯穿座23的外壁上,直角三角形卡槽21呈圆弧等间距结构分布在开口塑料圆环22的下侧内壁上,顶板25的右侧伸入口字型贯穿座23的内部,顶板25与口字型贯穿座23的底部形成夹角,且夹角为5°,顶板25的长度小于内凹槽28的长度,通过固定器2,可以更好地进行固定工作。

为了方便管芯4的送入,Y字形灌注管1为中空“Y”型管,Y字形灌注管1设有两个侧管口,一个侧管口在拔出管芯4后使用肝素帽3封闭该侧管口,另一个侧管口通过延长管与输送鞘的侧管相连,通过Y字形灌注管1,方便管芯4以及引导导丝的送入。

为了送入引导导丝,管芯4的内部为中空,方便送入引导导丝。

为了进行密封工作,肝素帽3的制作材料为硅胶材料,通过肝素帽3,可以更好地对Y字形灌注管1进行密封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

在经颈动脉TAVR手术中,预置完输送鞘所需荷包缝线后,在距离该穿刺点远心端约四厘米处外侧壁再预置一个荷包缝线;在远心端荷包缝线处穿刺并送入导丝,在导丝引导下送入带管芯4的Y字形灌注管1,Y字形灌注管1的另一侧管口接好延长管并暂时关闭;拔出导丝与管芯4,肝素帽3封闭该侧管口;使用固定器2将Y字形灌注管1固定在颈动脉上;待置入输送鞘后,延长管与输送鞘的侧管连接,排气后开放延长管,血液可经输送鞘—侧管—延长管—Y字形灌注管1到达颈动脉远心端,实现颈动脉的持续灌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