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脑梗死患者用吞咽康复装置

一种脑梗死患者用吞咽康复装置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脑梗死患者用吞咽康复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其形状为弧形板设计,且其四角非尖角;软垫,其安装于装置主体的四周;进液孔,其开设于装置主体的内侧表层;第一唾液存储槽,其安装于装置主体的内部;输液管,其与第一唾液存储槽相连接;第二唾液存储槽,其位于装置主体的内部,且其与输液管相连接;出液管,其与第二唾液存储槽相连接,且其贯穿装置主体;密封盖,其与出液管旋转连接,使得能够通过符合人体结构的装置主体和其外侧的软垫,使得长时间使用不会使患者不适,且不会对患者内的肌肉进行损坏,然后通过自动存液组件,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力,也使得长时间不使用唾液也不会溢出口腔内。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9071711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申请/专利号CN202222800479.X

  • 申请日2022-10-24

  • 分类号A61M21/00(2006.01);A61M1/00(2006.01);

  • 代理机构昆明合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3210;

  • 代理人吴瑕

  • 地址 530012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东葛路89-9号

  • 入库时间 2023-06-26 18:51:0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5-26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脑梗死患者用吞咽康复装置。

背景技术

公知的,脑梗死会导致患者吞咽困难逐渐丧失吞咽功能,从而只能进行吞咽康复训练,常见的吞咽康复训练装置是通过电极刺激患者的舌头从而使身体做出吞咽反应,这样的康复训练方式会使患者感到不适并且患者的唾液会经常流出口外,这样医护人员需要经常的进行清理,并且这种常见的吞咽康复训练方式效果并不好,会使患者比较抗拒,而一种脑梗死患者用吞咽康复装置则是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吞咽康复的装置,且其非常见的电极刺激对患者进行吞咽反应。

针对已知的脑梗死患者用吞咽康复装置,如参考专利:CN113081752A,上述专利存在一定缺陷,脑梗死患者用吞咽康复装置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其设置的固定盘为环形,不符合人体嘴唇内和牙齿之间的空间,令患者使用时感觉不适,同时,其固定盘周边安装有多个抽水口,长时间使用可能导致患者唇内肌肉受到伤害;同时,脑梗死患者用吞咽康复装置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由于虽然具备将患者口腔内产生的唾液进行抽取的装置,但是由于需要人员进行辅助操作,且若长时间不操作依旧可能导致口水从口腔内溢出,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脑梗死患者用吞咽康复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结构设计简单,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一种脑梗死患者用吞咽康复装置,撑开患者口腔的组件不符合人体结构令患者不适以及组件外侧的配件可能使患者唇内肌肉受到伤害,同时,对唾液进行抽取的装置需要人员辅助,且若长时间无人操作依旧会溢出口水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脑梗死患者用吞咽康复装置,包括:

装置主体,为康复装置的的主架,其余配件均安装于所述装置主体上,其形状为弧形板设计,且其四角非尖角;

软垫,其安装于所述装置主体的四周;

进液孔,其开设于所述装置主体的内侧表层;

第一唾液存储槽,其安装于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同时,进液孔位于其外侧;

输液管,其与所述第一唾液存储槽相连接;

第二唾液存储槽,其位于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且其与输液管相连接;

出液管,其与所述第二唾液存储槽相连接,且其贯穿装置主体;

密封盖,其与所述出液管旋转连接。

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还包括:

上牙固定槽,其安装于所述装置主体的内侧上方;

下牙固定槽,其安装于所述装置主体的内侧下方;

同时,上牙固定槽和下牙固定槽的内部均安装有塑胶垫。

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还包括有:

限位板,其贯穿连接装置主体的中部,且其中间开设有一个弧形通道,同时,其内部安装有一块挤压感应板,且其下部开设有多个孔洞,其内放置有可使用酸性液体。

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还包括:

通管,其贯穿连接于所述装置主体,其为一个中空的管道;

连接杆,其贯穿于通管的内部,同时,其一端安装有握把,另一端安装有棉球。

优选的,所述第二唾液存储槽还包括有:

其通过输液管与第一唾液存储槽相连接,且其位于第一唾液存储槽的侧面下方。

优选的,所述输液管还包括有:

输液管均匀分布于第一唾液存储槽和第二唾液存储槽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脑梗死患者用吞咽康复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防护组件和自动存液组件,使得能够通过符合人体结构的装置主体和其外侧的软垫,使得长时间使用不会使患者不适,且不会对患者内的肌肉进行损坏,然后通过自动存液组件,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力,也使得长时间不使用唾液也不会溢出口腔内。

1、通过设置装置主体和软垫,使得通过利用符合人体嘴唇和牙齿之间空间形状的弧形板,从而将嘴唇进行撑开,然后将上牙和下牙分别放入牙槽内,使得固定好康复装置,利用装置主体四周的软垫,从而使得对固定康复装置的肌肉触碰,然后利用软垫的特性,使得触碰的肌肉不会受到损伤,令患者可以长时间使用。

2、通过设置进液孔、第一唾液存储槽和第二唾液存储槽,使得将唾液在到达下牙齿上方时,就能够自行通过位于下牙固定槽上方的进液孔进入到第一唾液存储槽内,然后在第一唾液存储槽内唾液超过输液管的液面时,通过输液管将超出的唾液输入第二唾液存储槽内,从而使得可以存储较多的唾液,且长时间未处理唾液也不会溢出口腔,且可以自行收集唾液,无需人工收集。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康复装置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刺激患者咽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存储唾液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装置主体;2、软垫;3、上牙固定槽;4、下牙固定槽;5、限位板;6、棉球;7、通管;8、进液孔;9、握把;10、连接杆;11、第一唾液存储槽;12、输液管;13、第二唾液存储槽;14、出液管;15、密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所示,通过装置主体1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撑开并做支撑,然后通过环绕其侧面的软垫2,对装置主体1触碰到的肌肉进行保护,而上牙固定槽3和下牙固定槽4则是用以对上牙和下牙进行固定和放置,以做到和装置主体1协同将装置主体1固定在口腔内,而限位板5则是压住患者舌部,使得患者在进行吞咽反应时,舌头上压,挤压限位板5内的挤压感应板,从而使得挤压其内的可食用酸性物质从孔洞内滴落至患者舌头,从而再度令患者产生吞咽反应,使得令患者进行多次吞咽反应,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而限位板5中间的弧形通道则是用以放置流食进入患者口腔内令患者通过自身吞咽反应进行吞咽,而棉球6则是对患者口腔内的咽部进行刺激,激发患者进行吞咽反应,而通管7则是用以方便棉球6连接的连接杆10进出患者口腔内。

具体的,请参阅图2,图2具体的表示康复装置正面的各个组件的位置关系,表示了进液孔8的具体位置,而进液孔8的作用则是在患者的唾液囤积到可能翻过下牙溢出时,通过下牙上方的进液孔8将液体进行收集,防止唾液溢出口腔内,同时,表示了通管7的位置,通过位于进液孔8上方的通管7,使得唾液不会通过通管7从而溢出装置主体1。

具体的,请参阅图3,图3对主动刺激患者咽部组件的结构进行了表述,通过握把9将连接杆10贯穿通管7,由于通管7贯穿连接装置主体1,所以连接杆10可以贯穿装置主体1到达患者口腔内,然后医护人员握住握把9,通过连接握把9的连接杆10对其另一端的棉球6进行操作,对患者的咽部进行刺激,主动激发患者的吞咽反应,而在刺激完成后将连接杆10从通管7内取出,对棉球6进行更换,使得主动刺激患者咽部的棉球6不会携带有害细菌感染患者。

具体的,请参阅图4,图4对存储唾液的组件的结构进行了表示,表示第一唾液存储槽11将进液孔8内进入的唾液进行收集,而在第一唾液存储槽11内的唾液到达了输液管12的液位面时,第一唾液存储槽11内的唾液通过多个输液管12传输到第二唾液存储槽13内进行收集存储,而通过出液管14外的密封盖15,使得第二唾液存储槽13内的唾液无法通过出液管14输出,而在医护人员需要对唾液进行处理时,将密封盖15旋转而出,第二唾液存储槽13内的唾液即可通过贯穿装置主体1的出液管14进行出液供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工作原理:首先,通过利用符合人体嘴唇和牙齿之间空间形状的弧形板,从而将嘴唇进行撑开,然后将上牙和下牙分别放入牙槽内,使得固定好康复装置,利用装置主体1四周的软垫2,从而使得对固定康复装置的肌肉触碰,然后利用软垫2的特性,使得触碰的肌肉不会受到损伤,令患者可以长时间使用,然后唾液在到达下牙齿上方时,就能够自行通过位于下牙固定槽4上方的进液孔8进入到第一唾液存储槽11内,然后在第一唾液存储槽11内唾液超过输液管12的液面时,通过输液管12将超出的唾液输入第二唾液存储槽13内,从而使得可以存储较多的唾液,且长时间未处理唾液也不会溢出口腔,且可以自行收集唾液,无需人工收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