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可自动输出火针的火针治疗装置

一种可自动输出火针的火针治疗装置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自动输出火针的火针治疗装置,包括:主筒体,为空心结构;火针输出结构,设置于主筒体内,用以将火针推出主筒体;火针补充结构,设置于主筒体的尾端,用以储存火针并向火针输出结构内补充火针;以及火针加热结构,设置于主筒体的头端外,用以加热被火针输出结构推出的火针的头端;所述火针输出结构包括容置管、按压部件、输出组件和复位部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火针治疗装置在主筒体内设置火针输出结构,通过按压部件即可输出火针,主筒体外设置有火针加热结构,火针输出后即可进行加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火针治疗装置能够储存多根火针,按压即可输出火针进行加热治疗,简易方便,能够提升医师进行火针治疗的效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8793040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申请/专利号CN202121238785.8

  • 发明设计人 刘胜;

    申请日2021-06-03

  • 分类号A61H39/06(2006.01);A61H39/08(2006.01);

  • 代理机构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郎祺

  • 地址 200030 上海市徐汇区宛平南路725号

  • 入库时间 2023-05-05 01:52:3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4-07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火针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自动输出火针的火针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火针疗法是用火烧红的针尖迅速刺入穴内或患处,快速出针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现代医疗中一般在对火针进行消毒后,将针头使用酒精灯加热,再用炙热的针头破皮治疗患者。火针疗法可治疗多种病症,例如风湿痹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腹痛等痛症;关节炎、关节积液、偏瘫引起的肢体活动障碍等;对痈、乳头状瘤、鸡眼等皮肤病也有较好效果。

现代的火针疗法一般需要医师手动挑选针具,然后使用酒精灯等加热火针头端,对患者的穴位或患处进行消毒,然后捏持火针进行刺入治疗,随后立即拔出。治疗的过程需要医师手法娴熟,动作敏捷。在需要治疗多名患者或治疗多处患处时,准备针具以及加热针具往往会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为节省加热针具以及更换针具的时间,许多医师研究出了更为方便的机械代替手动更换针具的方式装置,以提升效率,但是这些装置一般只有着辅助加热火针的功能,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不够实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较为实用,集加热火针和输出火针功能为一体的火针治疗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自动输出火针的火针治疗装置,包括:

主筒体,为空心结构;

火针输出结构,设置于主筒体内,用以将火针推出主筒体;

火针补充结构,设置于主筒体的尾端,用以储存火针并向火针输出结构内补充火针;以及

火针加热结构,设置于主筒体的头端外,用以加热被火针输出结构推出的火针的头端;

其中,火针输出结构包括:

容置管,设置于主筒体内,火针位于容置管内并被输出;容置管与火针补充结构相通,火针补充结构向容置管内补充火针;

按压部件,可拆卸地设置于容置管的尾端,并伸出主筒体外,用以按压并在主筒体内移动容置管;

输出组件,设置于容置管的前端,用以抓持并随着按压部件的按压输出火针;以及

复位部件,设置于容置管的前端,具有弹性,在按压部件使容置管移位后,复位部件可使容置管回到初始位置。

进一步地,输出组件包括:

爪瓣,与容置管的前端连接,可随着容置管的移动而移动;爪瓣具有弹性,用以抓持输出火针;

套箍,套设于爪瓣上且不可移动,使爪瓣随着容置管向前运动时爪瓣为打开状态,回到初始位置时爪瓣为闭合状态;以及

止回部件,设置于爪瓣输出火针的方向上,火针穿过止回部件输出至容置管外,且不可相对于止回部件向容置管内移动。

进一步地,主筒体内还设置有一固定板;固定板包括:

环状侧板,与容置管同轴设置;以及

竖直板,垂直于环状侧板,并通过复位部件与容置管的前端连接;

竖直板的中心开设一开孔,供爪瓣通过。

进一步地,套箍固定于竖直板上远离复位部件的另一面。

进一步地,主筒体的前端还设置有一输出圆台;火针加热结构设置于输出圆台的头端;

输出圆台内部设置一护针管,与容置管同轴设置;止回部件为环状,设置于护针管内;火针穿过护针管,止回部件设置于火针和护针管之间的空间内。

进一步地,火针补充结构包括:

储存盒,内部设置有一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内储存有多根火针;储存盒可拆卸地设置于主筒体上,并可与容置管连通;

弹力部件,设置于容置空间内远离主筒体的内表面上,用以将火针从储存盒内弹出至容置管内;以及

补充板,设置于主筒体内,位于储存盒与容置管之间,可沿着主筒体轴向方向抽拉移动;补充板抽出主筒体时,储存盒与容置管连通;补充板位于主筒体内时,储存盒与容置管封闭。

进一步地,储存盒上位于主筒体外的一面上设置有一盖体;盖体与储存盒的侧壁铰接;

弹力部件设置于盖体上,盖体旋转打开后,容置空间与外界连通,可添加火针。

进一步地,火针加热机构包括:

加热外筒体,为中空结构,设置于主筒体的头端外,与主筒体同轴设置;火针被火针输出结构输出至加热外筒体内;

电阻片,设置于加热外筒体内,用以加热火针;

自动控温装置,用以控制电阻片加热火针的温度在一预设温度区间内;以及

电源,为电阻片和自动控温装置提供电源。

进一步地,自动控温装置包括:

处理部件,连接电阻片,控制电阻片的启动和关闭;和

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加热外筒体内,连接处理部件,用以检测加热外筒体内的温度信号,并发送至处理部件;

处理部件可根据温度信号发送信号控制电阻片。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自动输出火针的火针治疗装置,在主筒体内设置火针输出结构,通过按压部件即可输出火针,主筒体外设置有火针加热结构,火针输出后即可进行加热,然后对患处消毒进行治疗,治疗完毕即可取下火针;主筒体上还设置有火针补充结构,通过抽拉补充板即可向主筒体内补充火针,无需每次手动向装置内放入火针,一次储存可进行多次治疗,更为提升效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自动输出火针的火针治疗装置能够储存多根火针,按压即可输出火针进行加热治疗,简易方便,能够提升医师进行火针治疗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可自动输出火针的火针治疗装置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可自动输出火针的火针治疗装置中局部位置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可自动输出火针的火针治疗装置输出火针时的剖面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10-主筒体,11-固定板,111-环状侧板,112-竖直板,12-输出圆台,121-护针管,200-火针输出结构,210-容置管,220-按压部件,230-输出组件,231-爪瓣,232-套箍,233-止回部件,240-复位部件,30-火针补充结构,31-储存盒,311-盖体,32-弹力部件,33-补充板,40-火针加热结构,41-加热外筒体,42-电阻片,43-自动控温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自动输出火针的火针治疗装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使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自动输出火针的火针治疗装置,包括主筒体10、火针输出结构200、火针补充结构30和火针加热结构40。主筒体10为空心结构,火针输出结构200设置于主筒体10内,用以将火针推出主筒体10进行输出;火针补充结构30设置于主筒体10的尾端,用以储存火针并在火针输出结构200输出一根火针后,向火针输出结构200内补充一根新的火针;火针加热结构40设置于主筒体10的头端外,用以加热被火针输出结构200推出的火针的头端,然后进行治疗。

火针输出结构200包括容置管210、按压部件220、输出组件230和复位部件240。容置管210为空心结构,其设置于主筒体10内,火针位于容置管210内并被输出;容置管210与火针补充结构30相通,火针补充结构30向容置管210内补充火针。按压部件220可拆卸地设置于容置管210的尾端,并伸出主筒体10外,用以按压并在主筒体10内移动容置管210。输出组件230设置于容置管210的前端,用以抓持并随着按压部件220的按压将火针输出。复位部件240设置于容置管210的前端,具有弹性,优选为一弹簧,在按压部件220使容置管210移位后,复位部件240被挤压变形,按压结束后,复位部件240可使容置管210回到初始位置。

具体地,按压部件220为一按压帽,其头端可拆卸地套设于容置管210的尾端,与容置管210形成一体结构;尾端位于主筒体10外,用以进行按压。当使用者握持主筒体10并使用手指按压按压部件220时,按压部件220进入主筒体10内,且容置管210随之一起向主筒体10头端方向移动。

输出组件230包括爪瓣231、套箍232和止回部件233。爪瓣231与容置管210的前端连接,可随着容置管210的移动而移动;爪瓣231具有弹性,用以抓持输出火针;爪瓣231的一端固定于容置管210上,另一端设置有多瓣爪体,多瓣爪体未束缚情况下为展开状态,束缚后可为闭合状态,解除束缚后恢复至打开状态。套箍232套设于爪瓣231上且不可移动,使爪瓣231随着容置管210向前运动时爪瓣231为打开状态,回到初始位置时爪瓣231为闭合状态。止回部件233设置于从爪瓣231输出所述火针的方向上;火针穿过止回部件233输出至容置管210外,且不可相对于止回部件233向容置管210内移动。

主筒体10内还设置有一固定板11,设置于容置管210的前方,固定板11包括环状侧板111和竖直板112。环状侧板111与容置管210同轴设置;竖直板112垂直于环状侧板111,并通过复位部件240与容置管210的前端连接,即复位部件240的一端连接容置管210,另一端连接在竖直板112上,随着容置管210的移动,复位部件240在容置管210与竖直板112被压缩。具体地,容置管210的侧壁上设置有一凸起块,该凸起块与竖直板112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复位部件240设置于凸起块与竖直板112之间。套箍232固定于竖直板112上远离复位部件240的另一面,并环套于爪瓣231上。竖直板112中间还设置有开孔,爪瓣231的尾端穿过该通孔并固定于容置管210的前端上。

如图1和图3所示,未按压状态下,爪瓣231的前端被套箍232环套,处于闭合状态,火针被爪瓣231紧紧抓持,由于摩擦力不可移动。在按压按压部件220后,容置管210向前移动,爪瓣231随之向前移动,随之抓持的火针向前移动。套箍232固定于主筒体10内不可移动,爪瓣231的前端不再被套箍232环套,逐渐恢复至打开状态,火针不再被打开的爪瓣231抓持。在按压结束后,由于复位部件240的作用,容置管210和爪瓣231向后移动复位,此时由于止回部件233的作用,火针不会随着一起向后移动,而爪瓣231在复位的过程中由于套箍232逐渐恢复至关闭的状态,恢复的状态下对火针仍然没有抓持的摩擦力或摩擦力小于止回部件233的作用力,阻止火针回退。在容置管210和爪瓣231恢复完毕后,即完成了一次火针的输出,通过多次按压部件220即可多次输出火针,使火针输出至主筒体10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通过设置按压部件220的长度、容置管210、爪瓣231、套箍232等的规格,来调整一次按压能够输出火针的长度,从而满足不同的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止回部件233可设置为橡胶圈或磁铁等,橡胶圈可提供与火针之间的摩擦力,且通过设置橡胶圈的大小可调整该摩擦力的大小,使其能够阻止火针退回,但该摩擦力小于爪瓣231闭合状态下与火针之间的摩擦力,不影响输出火针。磁铁的止回部件233可通过磁力吸引火针,通过设置磁性大小不同的磁铁,使其能够阻止火针退回,但同样的,该磁力小于爪瓣231闭合状态下与火针之间的摩擦力,不影响爪瓣231输出火针。止回部件233也可设置为其他具有摩擦力的材料,能够阻止输出的火针退回至容置管210内即可。

主筒体10的前端还设置有一输出圆台12;火针加热结构40设置于输出圆台12的头端。输出圆台12内部设置有一护针管121,与容置管210同轴设置;止回部件233为环状,设置于护针管121内;火针穿过护针管121,止回部件233设置于火针和护针管121之间的空间内。

火针补充结构30包括储存盒31、弹力部件32和补充板33。储存盒31内部设置有一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内储存有多根火针;储存盒31可拆卸地设置于主筒体10上,并可与容置管210连通。弹力部件32设置于容置空间内远离主筒体10的内表面上,用以将火针从储存盒31内弹出至容置管210内。补充板33设置于主筒体10内,位于储存盒31与容置管210之间,可沿着主筒体10轴向方向抽拉移动;补充板33抽出主筒体10时,储存盒31与容置管210连通;补充板33位于主筒体10内时,储存盒31与容置管210封闭。

补充板33的截面为弧形,其位于主筒体10外的部分设置有一抽拉把手;主筒体10的尾端按压部件220旁的一侧设置有一开口,补充板33插入在该开口内。容置管210上对应补充板33的位置设置有一与补充板33形状匹配的侧边开口,通过抽拉把手从主筒体10内抽出补充板33时,储存盒31正对该侧边开口,弹力部件32即可将储存盒内的火针弹出至容置管210内,完成火针的补充。容置管210的内径可设置仅能容纳一根火针,一根火针补充后,可通过抽拉把手回推补充板33,即可使侧边开口关闭,使储存盒31和容置管210之间封闭。

为使补充板33能够顺利回推,且保证一次只补充一根火针,火针的后端的边缘的可设置为斜面或弧形面,由于容置管210内只能容纳一根火针,回推补充板33时,补充板33的尖端可插入位于容置管210内外的两根火针尾端的间隙中,由于其斜面或弧形面可使补充板33能够分开两根火针,而不被火针的尾部顶住,并使多余的火针回到储存盒31内,从而实现一次只补充一根火针。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火针无需手持,因此不需要设计尾部的防滑部,通体直径不变,便于爪瓣231进行抓持输出,长度也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计,保留前端的尖端进行治疗即可。本实用新型使用的火针设计为一次性使用,治疗完毕,即可继续输出火针并丢弃,无需消毒重新使用。

储存盒31上位于主筒体10外的一面上设置有一盖体311;盖体311与储存盒31的侧壁铰接,弹力部件32设置于盖体311上,盖体311旋转打开后,容置空间与外界连通,可向储存盒31添加火针进行储存。储存盒31内的容置空间呈一矩形,其宽度可设置为只能容纳一排火针进行排列储存,便于向容置管210内补充火针。

如图3所示,火针加热结构40可设置为电动加热,其具体包括加热外筒体41、电阻片42、自动控温装置43和电源。加热外筒体41为中空结构,设置于输出圆台12的头端,与主筒体10同轴设置;火针被火针输出结构20输出至加热外筒体41内;电阻片42设置于加热外筒体41内,用以加热火针;自动控温装置43用以控制电阻片42加热火针的温度在一预设温度区间内;电源可为电阻片42和自动控温装置43提供电源。加热外筒体41可设置为隔热材质,避免加热过程中温度过高。

自动控温装置43包括处理部件和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可检测加热外筒体41内的温度,并发送至处理部件。处理部件连接电阻片42,并可将该温度与一预设的温度阈值进行比较,若该温度小于该温度阈值,可使电阻片42继续加热,若该温度大于该温度阈值,可控制电阻片42停止加热,维持加热外筒体41内火针处于一稳定的温度范围,例如400℃左右或800℃左右。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作为范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该实用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