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海底隧道涌水量预测实验装置

一种海底隧道涌水量预测实验装置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海底隧道涌水量预测实验装置,包括底板,通过设置液位传感器对箱体内的涌水进行传感测量,进而涌水量计算和预测的结果以电信号的形式输送至显示器上进行显示,进一步人员通过打开箱体出水管上的阀门,进而涌水会通过出水管导入至收集槽中,进一步通过通过启动称重传感器将装有涌水的收集槽的重量进行称重,并将称重结果以电信号的方式发送给显示器进行显示出来,人员可将此次称重结果记录下来,随后人员可通过再次观察收集槽上的刻度线对涌水进行容积进行观察并记录,装置通过多种方式对定量单位的涌水量进行预测试验,降低了涌水量的实验预测难度,进一步提高装置对涌水量实验预测的效果。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8330061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石家庄铁道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2222920893.4

  • 申请日2022-11-03

  • 分类号G01D21/02(2006.01);G01D11/00(2006.01);

  • 代理机构重庆知育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96;

  • 代理人刘强

  • 地址 050041 河北省石家庄市北二环东路17号

  • 入库时间 2023-02-08 22:33:2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1-17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涌水量预测试验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海底隧道涌水量预测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海底隧道的涌水量关乎隧道的使用安全,为加强对隧道涌水量的预测,以及制作建造方案,需要对海底隧道的涌水量进行实验预测,以此来达到建造的安全性,目前市场上所使用的海底隧道涌水量预测的实验装置。

经检索,专利申请号为202121779188.6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动预测海底隧道涌水量的试验装置,包括用于收集涌水的收集罩框,所述收集罩框底端安装有用于进行导流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中部设置有用于对涌水进行暂存的集水结构,所述连接结构远离收集罩框的一侧安装有用于收纳实验废水的收纳箱,所述集水结构内侧设置有用于循环预测的水泵,所述连接结构内侧设置有用于检测涌水流速的水流传感器。上述专利中的海底隧道涌水量的试验装置存在以下不足: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对涌水量测量的方式较为单一,虽进行了多组测试,但涌水量预测的难度还是较高,进而导致涌水量的预测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底隧道涌水量预测实验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对涌水量测量的方式较为单一,虽进行了多组测试,但涌水量预测的难度还是较高,进而导致涌水量的预测效果较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海底隧道涌水量预测实验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底部固定安装有行走轮,所述底板底部对称嵌设有电动推杆,所述底板顶部固定安装有推拉把手,所述底板上方设置有收集槽,所述收集槽底部对称安装有称重传感器,所述称重传感器底部固定连接在底板顶部,所述底板顶部固定安装有竖板,所述竖板外侧固定安装有开关,所述竖板外侧固定安装有显示器,所述竖板外侧固定安装有蓄电池,所述竖板顶部固定安装有警示灯,所述竖板外侧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一端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在底板顶部,所述底板上方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外侧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有箱体,所述箱体上对称安装有液位传感器,所述箱体进水口处通过导管固定连接有收集罩,所述收集罩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在箱体顶部,所述收集槽前表面设置有刻度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板上开设有用于电动推杆固定连接的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块与竖板外侧相贴合且滑动连接,所述螺杆竖向贯穿滑块,所述滑块上开设有用于螺杆螺纹连接的螺纹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液位传感器的探头伸入箱体内部,所述箱体上开设有用于液位传感器探头连接的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箱体出水口处固定连接有出水管,出水管上设置有阀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动推杆、称重传感器、显示器、警示灯、电机和液位传感器通过导线与开关电连接,所述开关通过导线与蓄电池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液位传感器对箱体内的涌水进行传感测量,进而涌水量计算和预测的结果以电信号的形式输送至显示器上进行显示,进一步人员通过打开箱体出水管上的阀门,进而涌水会通过出水管导入至收集槽中,进一步通过通过启动称重传感器将装有涌水的收集槽的重量进行称重,并将称重结果以电信号的方式发送给显示器进行显示出来,人员可将此次称重结果记录下来,随后人员可通过再次观察收集槽上的刻度线对涌水进行容积进行观察并记录,装置通过多种方式对定量单位的涌水量进行预测试验,降低了涌水量的实验预测难度,进一步提高装置对涌水量实验预测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海底隧道涌水量预测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海底隧道涌水量预测实验装置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海底隧道涌水量预测实验装置的正视图。

图中所示:底板1、行走轮2、电动推杆3、支撑座4、推拉把手5、蓄电池4、竖板5、收集槽6、称重传感器7、竖板8、开关9、显示器10、蓄电池11、警示灯12、电机13、螺杆14、滑块15、箱体16、液位传感器17、收集罩18、橡胶垫圈19和刻度线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海底隧道涌水量预测实验装置,包括底板1、行走轮2、电动推杆3、支撑座4、推拉把手5、蓄电池4、竖板5、收集槽6、称重传感器7、竖板8、开关9、显示器10、蓄电池11、警示灯12、电机13、螺杆14、滑块15、箱体16、液位传感器17、收集罩18、橡胶垫圈19和刻度线20,所述底板1底部固定安装有行走轮2,所述底板1底部对称嵌设有电动推杆3,所述底板1上开设有用于电动推杆3固定连接的凹槽,所述电动推杆3的推杆端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座4,所述底板1顶部固定安装有推拉把手5,所述底板1上方设置有收集槽6,所述收集槽6底部对称安装有称重传感器7,所述称重传感器7的型号为LoadStand II型,其生产公司为康宝莱仪表有限公司,所述称重传感器7底部固定连接在底板1顶部,所述底板1顶部固定安装有竖板8,所述竖板8外侧固定安装有开关9,所述竖板8外侧固定安装有显示器10,所述显示器10的型号为SK-15BDGK型,所述竖板8外侧固定安装有蓄电池11,所述竖板8顶部固定安装有警示灯12,所述警示器12的型号为YS-BJ02型,所述竖板8外侧固定安装有电机13,所述电机13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螺杆14,所述螺杆14一端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在底板1顶部,所述底板1上方设置有滑块15,所述滑块15与竖板8外侧相贴合且滑动连接,所述螺杆14竖向贯穿滑块15,所述滑块15上开设有用于螺杆14螺纹连接的螺纹通孔,所述滑块15外侧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有箱体16,所述箱体16上对称安装有液位传感器17,所述液位传感器17的型号为SWD-JAPS-3型,所述液位传感器17的探头伸入箱体16内部,所述箱体16上开设有用于液位传感器17探头连接的通孔,所述箱体16进水口处通过导管固定连接有收集罩18,所述收集罩18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在箱体16顶部,所述收集罩18的罩口处固定连接有橡胶垫圈19,所述箱体16出水口处固定连接有出水管,出水管上设置有阀门,所述收集槽6前表面设置有刻度线20,所述电动推杆3、称重传感器7、显示器10、警示灯12、电机13和液位传感器17通过导线与开关9电连接,所述开关9通过导线与蓄电池11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当需要使用海底隧道涌水量预测实验装置时,人员首先通过行走轮2和推拉把手5将装置移动至海底隧道的指定区域处,进一步通过将开关9与蓄电池11相互连通,进一步通过启动电动推杆3带动支撑座4向下移动直至与地面接触,从而对底板1进行撑起,从而完成对装置的移动和放置,进一步通过启动警示灯12,从而对过往行车进行警示和提醒,进一步通过启动电机13带动螺杆14上的滑块15进行移动,进而带动箱体16进行高度升降,直至箱体16上的收集罩18移动至海底隧道顶部,直至收集罩18上的橡胶垫圈19与隧道顶端紧密贴合,进一步海底隧道中的涌水会通收集罩18输送至箱体16中,这时人员可通过启动液位传感器17对箱体16内的涌水进行传感测量,进而涌水量计算和预测的结果以电信号的形式输送至显示器10上进行显示,进一步人员通过打开箱体16出水管上的阀门,进而涌水会通过出水管导入至收集槽6中,进一步通过通过启动称重传感器7将装有涌水的收集槽6的重量进行称重,并将称重结果以电信号的方式发送给显示器10进行显示出来,人员可将此次称重结果记录下来,随后人员可通过再次观察收集槽6上的刻度线20对涌水进行容积进行观察并记录,随后,人员可通过三种方式检测的结果进行对比汇总,从而可得出较为精准的海底隧道涌水量数据,从而完成了对海底隧道涌水量的实验预测作业。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