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具有稳固结构的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仪

一种具有稳固结构的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仪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稳固结构的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仪,包括监测仪主体以及承载监测仪主体的底座,所述底座包括壳体,且壳体内部的前侧开设有顶部敞口的插槽,所述插槽内表面粘贴有缓冲泡沫座,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吸附结构与桌面连接,所述壳体内部的后侧设置有连接监测仪主体的弹性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涉及脑电监测仪器技术领域。该具有稳固结构的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仪,通过设置底座来放置监测仪主体,使其可竖起查看,而利用底座底部的吸附结构可使其稳定吸附在桌面不易滑落,使监测仪主体放置更稳定,即使监测仪主体意外掉落,也可通过弹性连接结构拉住,避免摔落到地面而损坏,保证了设备的安全使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8327150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重庆玺德尔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22583641.7

  • 发明设计人 李宏明;冯永春;

    申请日2022-09-28

  • 分类号F16M11/04(2006.01);F16B11/00(2006.01);F16B47/00(2006.01);F16M13/02(2006.01);

  • 代理机构安徽智鼎华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242;

  • 代理人张伟

  • 地址 400700 重庆市北碚区丰和路110号6楼

  • 入库时间 2023-02-08 22:32:5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1-17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脑电监测仪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稳固结构的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仪。

背景技术

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仪用于在麻醉过程中,对患者脑电波进行监测,现有的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仪一般都是直接放在架子或者桌面上,容易被碰倒,且其需要电源线等传输信号,若被人牵扯到,也可能导致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仪摔倒甚至掉落,进而可能造成设备的损坏,其缺少能稳定支撑的结构进行稳固。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稳固结构的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仪,解决了现有的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仪一般都是直接放在架子或者桌面上,容易被碰倒,且其需要电源线等传输信号,若被人牵扯到,也可能导致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仪摔倒甚至掉落,进而可能造成设备的损坏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具有稳固结构的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仪,包括监测仪主体以及承载监测仪主体的底座,所述底座包括壳体,且壳体内部的前侧开设有顶部敞口的插槽,所述插槽内表面粘贴有缓冲泡沫座,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吸附结构与桌面连接,所述壳体内部的后侧设置有连接监测仪主体的弹性连接结构。

所述弹性连接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壳体内壁左右两侧的发条盒及其之间转动连接的收卷轴,且收卷轴两端与发条盒内发条的中心固定连接,所述收卷轴的表面缠绕有两组拉绳,所述拉绳的一端贯穿至插槽内部且固定连接有可与监测仪主体卡合的挂钩。

优选的,所述缓冲泡沫座的内部从前到后分别开设有与监测仪主体底部相适配的凹槽以及与拉绳和挂钩适配的定位槽,所述插槽的后壁贯穿转动连接有引导拉绳的导向轮,所述壳体正面开设有宽度小于监测仪主体整体宽度并大于其显示屏宽度的缺口。

优选的,所述监测仪主体背面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金属挂扣,且金属挂扣的内部开设有可与挂钩挂接的通孔。

优选的,所述吸附结构包括壳体底部四角固定连接的吸盘以及底部中间通过燕尾槽插接的粘附板。

优选的,所述粘附板包括基板及其底部粘贴的发泡双面胶,所述基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燕尾槽适配的燕尾插块。

优选的,所述该监测仪还配置有墙面安装板,所述墙面安装板通过螺栓安装于墙面,且墙面安装板的一侧开设有与金属挂扣适配的挂槽。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稳固结构的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仪。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具有稳固结构的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仪,通过设置底座来放置监测仪主体,使其可竖起查看,而利用底座底部的吸附结构可使其稳定吸附在桌面不易滑落,使监测仪主体放置更稳定,即使监测仪主体意外掉落,也可通过弹性连接结构拉住,避免摔落到地面而损坏,保证了设备的安全使用。

(2)、该具有稳固结构的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仪,通过将吸附结构设置为吸附和粘接两种模式,针对光滑和粗糙的桌面均有较好的固定效果,粘附板也可进行选择性拆卸,使用方便。

(3)、该具有稳固结构的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仪,通过额外配置墙面安装板,配合监测仪主体背面的金属挂扣,还可实现将监测仪主体挂在墙面的效果,满足不同的使用环境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监测仪主体与底座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底座局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监测仪主体与墙面安装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监测仪主体、11-金属挂扣、2-底座、21-壳体、22-插槽、23-缓冲泡沫座、231-凹槽、232-定位槽、24-弹性连接结构、241-发条盒、242-收卷轴、243-拉绳、244-挂钩、25-导向轮、26-吸盘、27-燕尾槽、28-粘附板、281-基板、282-发泡双面胶、283-燕尾插块、3-墙面安装板、31-挂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两种技术方案:

图1-3示出了第一种实施方式:一种具有稳固结构的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仪,包括监测仪主体1以及承载监测仪主体1的底座2,底座2包括壳体21,且壳体21内部的前侧开设有顶部敞口的插槽22,插槽22内表面粘贴有缓冲泡沫座23,壳体21的底部设置有吸附结构与桌面连接,壳体21内部的后侧设置有连接监测仪主体1的弹性连接结构24。

弹性连接结构24包括固定连接在壳体21内壁左右两侧的发条盒241及其之间转动连接的收卷轴242,且收卷轴242两端与发条盒241内发条的中心固定连接,收卷轴242的表面缠绕有两组拉绳243,拉绳243的一端贯穿至插槽22内部且固定连接有可与监测仪主体1卡合的挂钩244。

缓冲泡沫座23的内部从前到后分别开设有与监测仪主体1底部相适配的凹槽231以及与拉绳243和挂钩244适配的定位槽232,插槽22的后壁贯穿转动连接有引导拉绳243的导向轮25,壳体21正面开设有宽度小于监测仪主体1整体宽度并大于其显示屏宽度的缺口。

监测仪主体1背面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金属挂扣11,且金属挂扣11的内部开设有可与挂钩244挂接的通孔。

通过设置底座2来放置监测仪主体1,使其可竖起查看,而利用底座2底部的吸附结构可使其稳定吸附在桌面不易滑落,使监测仪主体1放置更稳定,即使监测仪主体1意外掉落,也可通过弹性连接结构24拉住,避免摔落到地面而损坏,保证了设备的安全使用。

图2-3示出了第二种实施方式,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吸附结构包括壳体21底部四角固定连接的吸盘26以及底部中间通过燕尾槽27插接的粘附板28,粘附板28包括基板281及其底部粘贴的发泡双面胶282,基板28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燕尾槽27适配的燕尾插块283。

通过将吸附结构设置为吸附和粘接两种模式,针对光滑和粗糙的桌面均有较好的固定效果,粘附板28也可进行选择性拆卸,使用方便。

图4示出了第三种实施方式,与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该监测仪还配置有墙面安装板3,墙面安装板3通过螺栓安装于墙面,且墙面安装板3的一侧开设有与金属挂扣11适配的挂槽31。

通过额外配置墙面安装板3,配合监测仪主体1背面的金属挂扣11,还可实现将监测仪主体1挂在墙面的效果,满足不同的使用环境需求。

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且各电器的型号参数不作具体限定,使用常规设备即可。

使用时,将底座2放置在光滑桌面,利用吸盘26吸住,若桌面无法吸附,则将粘附板28插入燕尾槽27内,利用发泡双面胶282进行粘接;

在监测仪主体1的数据线等受到拉扯使监测仪主体1脱离底座2时,金属挂扣11将挂钩244拉出,此时拉绳243拉扯收卷轴242使其转动,进而使发条盒241内发条收缩蓄力,即使监测仪主体1掉落,也可通过拉绳243拉住并进行缓冲,然后将监测仪主体1插回底座2的插槽22内即可,拉绳243可自动被收卷轴242收回。

若要取下监测仪主体1,则掰动金属挂扣11将挂钩244取下,发条回弹带动收卷轴242将拉绳243收卷,使挂钩244自动回到定位槽232内。

若要将监测仪主体1挂在墙上,可用膨胀螺栓将墙面安装板3固定在墙面,然后将监测仪主体1背面金属挂扣11对准挂槽31挂上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