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模腔底、模腔结构及注坯模具

一种模腔底、模腔结构及注坯模具

摘要

一种模腔底,包括模腔底本体;所述模腔底本体的中部设有内腔;所述模腔底本体的内部设有环绕所述内腔的冷却通道;所述模腔底本体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一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包括凹入位、连通孔和间隔部,所述凹入位由部分外周面沿径向向内延伸而成,所述连通孔设于所述凹入位的底部,所述连通孔沿径向延伸并与所述冷却通道连通,所述间隔部在周向上至少挡住部分连通孔,所述间隔部的自由端与所述凹入位的侧壁间隔形成导槽,一部分沿顺时针方向环绕过渡冷却通道后流入连通孔,另一部分沿逆时针方向环绕过渡冷却通道后流入连通孔,保证过渡冷却通道具有均匀、理想的冷却效果。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8083696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广东星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22426105.6

  • 申请日2022-09-13

  • 分类号B29C33/04(2006.01);B29C45/73(2006.01);

  • 代理机构佛山市汇邦智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54;

  • 代理人王锦杰

  • 地址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长江路18号

  • 入库时间 2023-01-09 22:03:0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2-20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注坯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腔底、模腔结构及注坯模具。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模腔结构,由于模腔的出水口与模腔底的进水孔之间没有阻挡或间隔,因此从出水口流至过渡冷却通道的冷却流体,大部分会直接经轴向凹入位流入进水孔,只有小部分会环绕过渡冷却通道后经轴向凹入位流入进水孔,即模腔的出水口与模腔底的进水孔之间会串水,导致过渡冷却通道存在冷却不均匀和冷却效果不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腔底、模腔结构及注坯模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模腔底,包括模腔底本体;所述模腔底本体的中部设有内腔;所述模腔底本体的内部设有环绕所述内腔的冷却通道;所述模腔底本体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一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包括凹入位、连通孔和间隔部,所述凹入位由部分外周面沿径向向内延伸而成,所述连通孔设于所述凹入位的底部,所述连通孔沿径向延伸并与所述冷却通道连通,所述间隔部在周向上至少挡住部分连通孔,所述间隔部的自由端与所述凹入位的侧壁间隔形成导槽。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内腔包括沿轴向依次设置的模腔底成型面、浇注通道和模腔注射段,所述模腔底本体对应于所述模腔底成型面的端面为第一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上具有模腔底凸缘。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间隔部由所述凹入位近所述连通孔的一侧沿周向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模腔底本体的外周面上设置有流出孔,所述流出孔沿径向延伸并与所述冷却通道连通。

基于上述提供的一种模腔底,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模腔结构,包括模腔和上述的模腔底,所述模腔底安装在所述模腔的末端。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模腔包括模体,所述模体内设置有腔体,所述模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加强筋;所述模体的外侧壁与加强筋形成冷却流道,所述冷却流道的首端设有流入口,末端设有流出口。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模体包括向外凸出于所述流出口端面的模腔凸缘;模腔底凸缘抵靠模腔凸缘,模腔底成型面与腔体接合限定坯体的底面及至少部分侧面。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端面、模腔底凸缘、模腔凸缘、加强筋末端的环段之间形成过渡冷却通道,所述流出口与所述过渡冷却通道连通,导槽与过渡冷却通道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中,连通孔在轴向上与流出口错开,沿顺时针方向错开角度为60°-120°或240°-300°。

基于上述提供的模腔结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注坯模具,包括若干模芯结构和上述的模腔结构,所述模芯结构与模腔结构一一对应,所述模芯结构与模腔结构经配置至少限定部分成型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间隔部对过渡冷却通道中的冷却剂起到阻隔作用,从流出口流出的冷却流体不会直接流入连通孔,而会在过渡冷却通道中形成分流,一部分沿顺时针方向环绕过渡冷却通道后流入连通孔,另一部分沿逆时针方向环绕过渡冷却通道后流入连通孔,保证过渡冷却通道具有均匀、理想的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注坯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模腔底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冷却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模腔底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模腔底,包括模腔底本体1;模腔底本体1的中部设有内腔2;模腔底本体1的内部设有环绕内腔2的冷却通道3;其中,内腔2包括沿轴向依次设置的模腔底成型面21、浇注通道22和模腔注射段23,其中模腔底成型面21用以限定坯体的底部成型,浇注通道22用以连通模腔底成型面21和模腔注射段23,模腔注射段23用以连接注射机的注嘴以注入塑胶材料;模腔底本体1对应于模腔底成型面21的端面为第一端面11,第一端面11上具有模腔底凸缘12;模腔底本体1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一导流结构4,该导流结构4包括凹入位41、连通孔42和间隔部43,凹入位41由部分外周面沿径向向内延伸而成,优选为周向长度大于轴向长度,且周向长度是轴向长度的1.5-2.5倍;连通孔42设于凹入位41的底部,连通孔42沿径向延伸并与冷却通道3连通,优选的,连通孔42靠近凹入位41的一侧设置;间隔部43从凹入位41的一侧沿模腔底本体1的周向延伸,该间隔部43在轴向上至少挡住部分连通孔42,间隔部43的自由端与凹入位41的侧壁间隔形成导槽44,使得至少部分冷却流体经导槽44进入凹入位41后,沿周向逆向环流进入连通孔42,优选的,间隔部43由凹入位41近连通孔42的一侧沿周向延伸;优选的,间隔部43在周向上完全挡住连通孔42。优选的,间隔部43周向分布的外侧面与第一端面11共面。模腔底本体1另一侧的外周面上设置有流出孔5,流出孔5沿径向延伸并与冷却通道3连通。

基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模腔底,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模腔结构,包括模腔和上述模腔底,模腔包括模体6,模体6内设置有腔体,模体6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加强筋61;模体6的外侧壁与加强筋61形成冷却流道62,冷却流道62的首端设有流入口,末端设有流出口621; 模体6包括向外凸出于流出口621端面的模腔凸缘63;模腔底安装在模腔的末端,模腔底凸缘12抵靠模腔凸缘63,模腔底成型面21与腔体接合限定坯体的底面及至少部分侧面;第一端面11、模腔底凸缘12、模腔凸缘63、加强筋61末端的环段之间形成过渡冷却通道7;连通孔42沿顺时针方向与流出口621错开一定的角度,角度为60-120度或240-300度,优选为90、270度。流出口621与过渡冷却通道7连通,导槽44与过渡冷却通道7连通。

具体实施中,冷却剂经流入口流至冷却流道62中,流经冷却流道62以后经流出口621流至过渡冷却通道7中;间隔部43对过渡冷却通道7中的冷却流体起到阻隔作用,从流出口621流出的冷却剂不会直接流入连通孔42,而会在过渡冷却通道7中形成分流,一部分沿顺时针方向环绕过渡冷却通道7后经导槽44、凹入位41流入连通孔42,另一部分沿逆时针方向环绕过渡冷却通道7后经导槽44、凹入位41流入连通孔42,保证过渡冷却通道7具有均匀、理想的冷却效果。

基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模腔结构,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注坯模具,包括若干模芯结构和与所述模芯结构一一对应的模腔结构,所述模芯结构与模腔结构经配置至少限定部分成型腔。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