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爆破网路连接结构

一种爆破网路连接结构

摘要

本申请涉及爆破工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爆破网路连接结构其包括雷管、聚能管、炮孔和导爆索组,导爆索组包括主导爆索、次导爆索、支导爆索和侧支导爆索,主导爆索引设于雷管的一端,主导爆索串联多个炮孔,侧支导爆索一端与聚能管连接,侧支导爆索另一端与炮孔相连;支导爆索一端与聚能管相连,支导爆索另一端与次导爆索相连;次导爆索连接于主导爆索。本申请具有提高网路爆破效率的效果。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8066164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公铁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20989297.9

  • 发明设计人 张辉;尤芳;王力君;马浩强;

    申请日2022-04-25

  • 分类号F42D1/05(2006.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315800 浙江省宁波市开发区联合区域东区1幢Z105室

  • 入库时间 2023-01-09 22:02:1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2-16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爆破工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爆破网路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建筑物的爆破拆除,通常周边环境复杂,倒塌空间狭窄,对倒塌中的姿态和倒塌后的堆积范围要求很高。建筑物的拆除爆破,须确保一次性爆破成功,否则,建筑物“爆而不倒”或者倒塌方向与设计不相符合,将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和安全危害,这是工程中要避免的。

用于拆除爆破的主要爆破网路可概括为以下3类:电雷管起爆网路、四通连接非电起爆网路、“大把抓”簇联连接非电起爆网路。电雷管起爆网路设计要求高,调整计算复杂,施工结构织安排复杂。其次,电雷管每发存在两个脚线,雷管脚线的连接施工效率慢,电雷管不抗杂散电流,在环境干扰下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因此对起爆电源要求较高,不确定性较大;四通连接的非电爆破网路是网路的每一根节点用四通并联4根导爆管。这种网路一根四通只能连接到两个雷管,而楼房拆除爆破中,往往有上千发雷管,网路连接工作量大,工作效率十分低,且四通不防水,网路的防水能力差,在网路受到水喷或者雨淋后易出现拒爆;“大把抓”连接的非电爆破网路,一般为树状结构或链式结构,或两者的混合。然而采用“大把抓”非电爆破网路,其主干部分及低层次起爆雷管脚线分散,雷管脚线复杂多变,经过梳理后再进行“大把抓”比较困难。再者,“大把抓”部位的雷管,在爆破时容易产生高速金属飞溅物,飞溅物容易使得周边导爆管被切断,造成拒爆或盲炮,对爆破工作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常见的网路爆破连接结构中,爆破网路连接结构复杂,可靠性低,网路爆破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网路爆破效率低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爆破网路连接结构。

本申请提供一种爆破网路连接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爆破网路连接结构,包括雷管、导爆索组、聚能管和炮孔,所述导爆索组包括主导爆索、次导爆索、支导爆索和侧支导爆索,所述主导爆索引设于所述雷管的一端,所述主导爆索串联多个所述炮孔,所述侧支导爆索一端与所述聚能管连接,所述侧支导爆索另一端与所述炮孔相连;所述支导爆索一端与所述聚能管相连,所述支导爆索另一端与所述次导爆索相连;所述次导爆索连接于所述主导爆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导爆索引设于雷管的一端,主导爆索串联多个炮孔,侧支导爆索一端与聚能管连接,侧支导爆索另一端与炮孔相连;支导爆索一端与聚能管相连,支导爆索另一端与次导爆索相连;次导爆索连接于主导爆索,由此构成闭合环路。当雷管发生爆炸时,通过主导爆索和次导爆索向闭合环路传递爆炸能,由于多个闭合环路通过主导爆索和次导爆索相连,爆炸能沿着主导爆索和次导爆索经过任意一个闭合环路即可引爆,拒爆几率降低,提高网路爆破效率。

可选的,所述导爆索组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连接于支导爆索,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次导爆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件将多个闭合环路相连接,使爆破网路连接结构清晰简单,便于检查起爆结构和传爆结构是否漏连错连,减少拒爆几率。

可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管体和分支管,所述分支管的一端与支导爆索连接,所述分支管的另一端与次导爆索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管体提高连接件的放置稳定性,支导爆索和次导爆索从分支管穿过,可以使网路连接清晰简单。

可选的,所述分支管开设有通孔,所述支导爆索和次导爆索穿设所述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次导爆索与支导爆索从通孔穿过,使支导爆索与次导爆索不易从分支管脱离,使爆破网路连接结构清晰简单,便于检查起爆结构和传爆结构是否漏连错连,减少拒爆几率。

可选的,所述分支管位于所述通孔的孔壁凸设有限位片,所述限位片开设有限位孔,所述支导爆索和次导爆索穿设所述限位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限位孔穿过的支导爆索与次导爆索使线路清晰简单,限位片可以使支导爆索与次导爆索固定,不易从限位孔脱离,减少拒爆的可能性,提高爆破效率。

可选的,所述限位片两端面开设有形变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形变间隙的设置,使支导爆索与次导爆索穿设限位孔时,限位孔发生扩张,从而便于支导爆索与次导爆索穿过限位孔。另外,可使支导爆索与次导爆索贴紧于限位孔的孔壁,提升支导爆索、次导爆索与限位片的连接稳定性,减少拒爆几率,提高爆破效率。

可选的,所述聚能管设置为双向聚能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双向聚能管可以两个方向都能传爆,且侧支导爆索与支导爆索连于聚能管两端,使聚能管受到来自支导爆索和侧支导爆索两个方向上的爆炸能,减少拒爆的可能性,提高爆破效率。

可选的,所述炮孔底部设置有起爆药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大了炮孔底部爆破作用,改善了爆破作业的安全性。

可选的,所述聚能管包括连接管,所述支导爆索和所述次导爆索连接于所述连接管两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将支导爆索和次导爆索插人连接管两端,连接管穿过聚能管,且相互紧密连接,减少支导爆索和次导爆索与聚能管断连的可能性,减少拒爆的发生,提高爆破效率。

可选的,所述导爆索组设有电工胶,所述电工胶缠绕于所述支导爆索与所述连接管连接处,所述电工胶缠绕于所述侧支导爆索与所述炮孔连接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连接处缠绕电工胶带,可以使连接处更加牢固,使连接处绝缘耐压、阻燃、耐候等特性,减少拒爆的发生。

综上,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爆破网路连接结构清晰简单,提高网路爆破效率;

2.连接件将多个闭合环路相连接,使雷管通过任意一个闭合环路即可引爆,拒爆几率降低,提高网路爆破效率;

3.聚能管受到来自两个方向上的爆炸能,减少拒爆几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爆破网路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连接件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连接件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雷管;2、导爆索组;21、主导爆索;22、次导爆索;23、支导爆索;24、侧支导爆索;25、连接件;251、管体;252、分支管;253、通孔;254、限位片;255、限位孔;256、形变间隙;26、电工胶3、聚能管;31、连接管;4、炮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爆破网路连接结构。参照图1,一种爆破网路连接结构包括雷管1、导爆索组2、聚能管3和炮孔4,导爆索组2包括主导爆索21、次导爆索22、支导爆索23和侧支导爆索24。炮孔4在底部装有起爆药包,增大了炮孔4底部爆破作用,改善了爆破作业的安全性。主导爆索21引设于雷管1的一端,主导爆索21串联多个炮孔4,侧支导爆索24一端与聚能管3连接,侧支导爆索24另一端与炮孔4相连;支导爆索23一端与聚能管3相连,支导爆索23另一端与次导爆索22相连;次导爆索22连接于主导爆索21,由此构成闭合环路。当雷管1发生爆炸时,通过主导爆索21和次导爆索22向闭合环路传递爆炸能,由于多个闭合环路通过主导爆索21和次导爆索22相连,爆炸能沿着主导爆索21和次导爆索22经过任意一个闭合环路即可引爆,拒爆几率降低,提高网路爆破效率。

参照图1,导爆索组2还包括连接件25,连接件25的一端连接于支导爆索23,另一端连接于次导爆索22。连接件25将多个闭合环路相连接,使爆破网路连接结构清晰简单,便于检查起爆结构和传爆结构是否漏连错连,减少拒爆几率。

参照图2,连接件25包括管体251和分支管252,分支管252的一端与支导爆索23连接,另一端与次导爆索22连接。管体251提高连接件25的放置稳定性,支导爆索23和次导爆索22从分支管252穿过,可以使网路连接清晰简单。

参照图2,分支管252开设有通孔253,支导爆索23和次导爆索22穿设通孔253。次导爆索22与支导爆索23从通孔253穿过,使支导爆索23与次导爆索22不易从分支管252脱离,使爆破网路连接结构清晰简单,便于检查起爆结构和传爆结构是否漏连错连,减少拒爆几率。

参照图3,分支管252位于通孔253的孔壁凸设有限位片254,限位片254开设有限位孔255,支导爆索23和次导爆索22穿设限位孔255。从限位孔255穿过的支导爆索23与次导爆索22使线路清晰简单,限位片254可以使支导爆索23与次导爆索22固定,防止支导爆索23和次导爆索22松动,减少拒爆的可能性,提高爆破效率。

参照图3,限位片254两端面开设有形变间隙256。形变间隙256的设置,使支导爆索23与次导爆索22穿设限位孔255时,限位孔255发生扩张,从而便于支导爆索23与次导爆索22穿过限位孔255。另外,可使支导爆索23与次导爆索22贴紧于限位孔255的孔壁,提升支导爆索23、次导爆索22与限位片254的连接稳定性,减少拒爆几率,提高爆破效率。

参照图1,聚能管3包括连接管31,支导爆索23和次导爆索22连接于连接管31两端。使用时将支导爆索23和次导爆索22插人连接管31两端,连接管31穿过聚能管3且相互紧密连接,减少支导爆索23和次导爆索22与聚能管3断连的可能性,减少拒爆的发生,提高爆破效率。

参照图1,导爆索组2设有电工胶26,支导爆索23与连接管31连接处通过电工胶26缠绕,侧支导爆索24与炮孔4连接处通过电工胶26缠绕。在连接处缠绕电工胶26,可以使连接处更加牢固,使连接处绝缘耐压、阻燃、耐候等特性,减少拒爆的发生。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爆破网路连接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当雷管1发生爆炸时,通过主导爆索21和次导爆索22向闭合环路传递爆炸能,由于多个闭合环路通过主导爆索21和次导爆索22相连,爆炸能沿着主导爆索21和次导爆索22经过任意一个闭合环路即可引爆。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