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于城市道路稳定路堑边坡的坡脚裂隙水排水结构

一种用于城市道路稳定路堑边坡的坡脚裂隙水排水结构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城市道路稳定路堑边坡的坡脚裂隙水排水结构,涉及市政工程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混凝土面层,混凝土面层的内部埋设有排水井,混凝土面层的内部设置有土壤层,混凝土面层内部浇筑有混凝土护面墙基础,混凝土面层的内部设置有防渗土工布,防渗土工布的顶部设置有碎石层,混凝土面层的内部设置有粗砾层,粗砾层的底部平铺有夯实黏土层,夯实黏土层的底部与排水井相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本实用新型中所展现的建筑结构,可结合边坡防护基础开挖一次成型,同时防护基础埋深增加所形成的混凝土挡墙,可以起到对边坡“固脚”的作用,从而增加边坡的稳定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8060350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潘小涛;

    申请/专利号CN202220789348.3

  • 发明设计人 潘小涛;

    申请日2022-04-06

  • 分类号E02D17/20(2006.01);E03F5/04(2006.01);E03F5/14(2006.01);E01C3/04(2006.01);

  • 代理机构北京众泽信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01;

  • 代理人万仁彦

  • 地址 730000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定西路459号

  • 入库时间 2023-01-09 22:02:1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2-16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市政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城市道路稳定路堑边坡的坡脚裂隙水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水是影响路基性能最为重要的环境因素,路基的失稳和各种变形绝大多数是由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冲刷、渗入或浸湿引起的。随着城市扩容,目前城市道路路堑边坡也日益增多。同时伴随路堑开挖边坡坡脚出水现象也屡见不鲜。为了保证路基稳定,提高路基边坡的抗变形能力,须采用相应的防排水措施;

根据技术要求,目前,多数U型槽排水系统沟槽开挖宽度较大,一般在一米以上,沟槽大开挖一般容易破坏稳定边坡的稳定性,同时需要大量混凝土浇筑,工程造价高。但是在工程造价受限和不破坏路基挖方路堑边坡稳定的情况下,目前常用的U型槽排水系统无法满足要求,甚至会破坏边坡稳定造成二次边坡支挡的可能,从而增加工程造价。

因此,现有的城市道路稳定路堑边坡的坡脚裂隙水排水结构,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城市道路稳定路堑边坡的坡脚裂隙水排水结构,包括混凝土面层,所述混凝土面层的内部埋设有排水井,所述混凝土面层的内部设置有土壤层,所述混凝土面层内部浇筑有混凝土护面墙基础,所述混凝土面层的内部设置有防渗土工布,所述防渗土工布的顶部设置有碎石层,所述混凝土面层的内部设置有粗砾层,所述粗砾层的底部平铺有夯实黏土层,所述夯实黏土层的底部与排水井相接,所述混凝土面层的表面开设有导水槽,所述导水槽的内部开设有进水口,所述混凝土面层的表面浇筑有反水坡,所述反水坡的表面等距开设有穿孔,所述混凝土面层的内部铺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表面与土壤层相接,所述排水管的一端延伸至排水井的内部,所述排水管远离排水井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软式透水软管,所述软式透水软管固定连接在混凝土面层的内壁,所述软式透水软管的一端与进水口相连通,所述排水井的内部安装有收集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导水槽朝向进水口的一侧底面较导水槽远离进水口的一侧顶面地势低。

进一步地,所述软式透水软管的表面套接有透水土工布。

进一步地,所述收集机构包括放置架,所述排水管置于内部排水井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放置架,所述放置架的顶面插设有方体多孔漏斗,所述方体多孔漏斗的顶面等距固定连接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的顶端均与传动丝固定连接,所述传动丝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排水井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架杆,所述第一架杆的一端通过转轴连接有第一转轮,所述传动丝缠绕于第一转轮的表面一周,所述连接块的表面与第一架杆及第一转轮所组成的缝隙处表面相抵。

进一步地,所述放置架的顶面开口处呈圆弧形,所述方体多孔漏斗的底面呈圆弧形。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井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架杆,所述第二架杆的一端通过转轴连接有第二转轮,所述传动丝的表面与第二转轮的表面相贴。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所展现的建筑结构,可结合边坡防护基础开挖一次成型,同时防护基础埋深增加所形成的混凝土挡墙,可以起到对边坡“固脚”的作用,从而增加边坡的稳定性;

同时可减少混凝土U型槽的浇筑,有效降低工程造价,横向排出管根据市政雨水检查井进行设置,可大大减少渗沟内水的排出的水力路径,增加的了总体的排水量,避免路基受雨水过度侵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雨水导流部件的独立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图4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图4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图4中E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施方案概念演示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混凝土面层;2、排水井;3、土壤层;4、混凝土护面墙基础;5、防渗土工布;6、碎石层;7、粗砾层;8、夯实黏土层;9、导水槽;10、进水口;11、反水坡;12、排水管;13、软式透水软管;14、透水土工布; 15、放置架;16、方体多孔漏斗;17、连接绳;18、传动丝;19、连接块;20、第一架杆;21、第一转轮;22、第二架杆;23、第二转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城市道路稳定路堑边坡的坡脚裂隙水排水结构,包括混凝土面层1,混凝土面层1的内部埋设有排水井2,混凝土面层1的内部设置有土壤层3,混凝土面层1内部浇筑有混凝土护面墙基础4,混凝土面层1的内部设置有防渗土工布5,防渗土工布5 的顶部设置有碎石层6,混凝土面层1的内部设置有粗砾层7,粗砾层7的底部平铺有夯实黏土层8,夯实黏土层8的底部与排水井2相接,混凝土面层1的表面开设有导水槽9,导水槽9的内部开设有进水口10,混凝土面层1的表面浇筑有反水坡11,反水坡11的表面等距开设有穿孔,混凝土面层1的内部铺设有排水管12,排水管12的表面与土壤层3相接,排水管 12的一端延伸至排水井2的内部,排水管12远离排水井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软式透水软管13,软式透水软管13固定连接在混凝土面层1的内壁,软式透水软管13的一端与进水口10相连通,排水井2的内部安装有收集机构。

其中如图1所示,导水槽9朝向进水口10的一侧底面较导水槽9远离进水口10的一侧顶面地势低。

本实施例中,当该结构遇雨天,雨水会掉落至混凝土面层1表面,而落于混凝土面层1上斜坡的雨水会被斜坡引导而流动,绝大多数雨水会被反水坡11所阻挡流向导水槽9,进一步的通过混凝土面层1的斜坡面设置向进水口10中流动,从而雨水被收集进入进水口10所对接的软式透水软管13中,雨水再经软式透水软管13流向排水管12最终进入排水井2中,最终实现雨水的疏导。

其中如图5所示,软式透水软管13的表面套接有透水土工布14。

本实施例中,通过透水土工布14的设置,可以使得软式透水软管13 中被引导流动的雨水能够一定程度的透过软式透水软管13及透水土工布14 被土壤层3所吸收,从而以此大大的增强了排水管12与软式透水软管13 整体的排量,进而使得该结构的性能得到的一定程度的提升。

其中如图4-7所示,收集机构包括放置架15,排水管12置于内部排水井2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放置架15,放置架15的顶面插设有方体多孔漏斗16,方体多孔漏斗16的顶面等距固定连接有连接绳17,连接绳17的顶端均与传动丝18固定连接,传动丝1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9,排水井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架杆20,第一架杆20的一端通过转轴连接有第一转轮21,传动丝18缠绕于第一转轮21的表面一周,连接块19的表面与第一架杆20及第一转轮21所组成的缝隙处表面相抵。

本实施例中,雨水再流经排水管12落入排水井2的这一过程中,雨水会经过方体多孔漏斗16,通过方体多孔漏斗16能够对雨水进行一定程度的过滤,确保落入排水井2中的雨水尽可能的不含杂质,避免排水井2堵塞的情况发生,在该部分结构使用至移动时间后,用户可打开排水井2上方的井盖,通过拉动连接块19携带传动丝18在第一转轮21与第二转轮23 的表面运动,从而第一转轮21、第二转轮23借助与传动丝18接触面的摩擦力而转动对传动丝18进行辅助传导,传动丝18最终带动连接绳17所连的方体多孔漏斗16向上提升从放置架15的顶面脱离,从而用户即可将方体多孔漏斗16从排水井2的内部空间取出,对方体多孔漏斗16内部的杂物进行清理;

随后用户只需将方体多孔漏斗16扔进排水井2中,逐渐松放连接块19,连接块19借助其重力重新落入方体多孔漏斗16中继续使用。

其中如图6所示,放置架15的顶面开口处呈圆弧形,方体多孔漏斗16 的底面呈圆弧形。

本实施例中,通过透水土工布14开口处及方体多孔漏斗16底面圆弧面的设置可以使得方体多孔漏斗16被传动重新落入放置架15中被放置架 15托住的这一过程更加顺畅,避免方体多孔漏斗16未精准对其放置架15 顶部开口而无法顺利落入放置架15的情况出现。

其中如图7所示,排水井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架杆22,第二架杆 22的一端通过转轴连接有第二转轮23,传动丝18的表面与第二转轮23的表面相贴。

本实施例中,通过该设置可以使得传动丝18在运动过程中提拉连接绳 17带动方体多孔漏斗16从放置架15内部脱离的这一过程连接绳17的受力处于放置架15的中心位置,从而以此确保方体多孔漏斗16从放置架15中脱离后盛处于水平状态,同时也以此更有利于方体多孔漏斗16重新回到放置架15内部的这一运动过程。

实施例2

如图8所示,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是利用路堑边坡坡面防护的混凝土基础,将混凝土基础增加埋置深度形成混凝土坡脚挡墙,利用基础开挖沟槽基底及两侧槽壁形成的U型槽设置管式渗沟,即在U型槽侧壁和基底铺设防渗土工布,边坡一侧土工布铺设至边坡坡脚出水口处,混凝土坡脚墙一侧铺至挡墙顶部,采用一整张单位面积质量为500g/㎡的Ⅱ级防渗土工布铺设,在U型槽底部设置直径φ200软式透水管,并采用透水土工布包裹,最后采用碎石对U型槽进行回填,形成管式渗沟。为了及时排除渗沟内的裂隙水,结合城市道路设置市政雨水管道检查井,根据检查井的位置设置φ200的PE塑料管横向排入市政雨水检查井中,已达到及时排除从坡脚流入渗沟内的积水。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均属于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