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可提升使用便捷性的上颌窦内提升骨挤压器

可提升使用便捷性的上颌窦内提升骨挤压器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提升使用便捷性的上颌窦内提升骨挤压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其上具有弯折段的骨挤压器本体,所述弯折段的一端为用于与上颌窦骨板作用的工作端,弯折段的另一端为用于握持以及施加敲击力的操作端,所述工作端的长度可调。采用本方案,能够根据患者的张口度调整工作端的长度,提升上颌窦内提升骨挤压器使用便捷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8010016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朱睿;

    申请/专利号CN202222256822.9

  • 发明设计人 朱睿;张紫涵;梁星;

    申请日2022-08-26

  • 分类号A61C8/00(2006.01);A61C19/06(2006.01);

  • 代理机构成都四合天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74;

  • 代理人高俊

  • 地址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一环路南一段24号附146474号

  • 入库时间 2023-01-09 22:01:4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2-13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提升使用便捷性的上颌窦内提升骨挤压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种植修复已经成为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的最佳修复方式,具有不磨邻牙、假牙数量少等优点。由于上颌窦的气化作用等,使上颌后牙区垂直骨量减少,窦嵴距降低,为了使种植体获得足够的骨量,上颌窦内提升术是常用的术后反应少的一种手术,在实施时,受到患者开口度(张口度)的影响很大。

目前市面上的上颌窦内提升骨挤压器设计由于为定长定形状设计,在实际使用时往往会被下颌牙齿阻挡,尤其是患者张口度不大时甚至出现无法将骨挤压器插入预备好洞内得情况,此情况下,使医生无法选择便宜、创伤小的上颌窦提上术,而无奈选择了更贵、创伤大的上颌窦外提升术。具体的,现有上颌窦内提升骨挤压器的结构设计如专利申请文件:申请号CN201920647258.9,发明创造名称一种上颌窦内提升骨凿器械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主体结构中,包括具有工作头以及操作端的主体,同时在工作头所在侧设置深度刻度标识以及止停环,在操作端所在侧设置滑动锤和限位板,止停环的用途为:由于止停环螺纹连接在主体上,通过旋转止停环可控制止停环在工作头上的位置,通过止停环来控制骨凿的止停位置:止停环控制骨凿在相应位置卡住上颌窦底下方牙槽嵴顶骨头,防止骨凿进入上颌窦过深,以免损伤黏膜。

进一步优化上颌窦内提升骨挤压器的结构设计,以提升对其进行操作时的便捷性,对上颌窦内提升术的实施具有帮助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提出的进一步优化上颌窦内提升骨挤压器的结构设计,以提升对其进行操作时的便捷性,对上颌窦内提升术的实施具有帮助意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提升使用便捷性的上颌窦内提升骨挤压器。采用本方案,能够根据患者的张口度调整工作端的长度,提升上颌窦内提升骨挤压器使用便捷性。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提升使用便捷性的上颌窦内提升骨挤压器通过以下技术要点来解决问题:可提升使用便捷性的上颌窦内提升骨挤压器,包括其上具有弯折段的骨挤压器本体,所述弯折段的一端为用于与上颌窦骨板作用的工作端,弯折段的另一端为用于握持以及施加敲击力的操作端,所述工作端的长度可调。

现有技术中,为使得上颌窦内提升骨挤压器的工作端能够通过口腔被置入已经开设在骨板的骨洞中,通常通过所设置的弯折段改变骨挤压器在口腔中的延伸路径,避免如受到下颌牙的阻挡。同时,所述工作端的长度设计需要满足工作端嵌入骨板最短长度需要,并且,在对骨挤压器进行敲击时,为减小医生约束骨挤压器状态的难度,现有技术中,一般将工作端设置为相较于所需长度更长,这就使得在运用于不同患者时,受限于患者张口开度,当患者张口开度大小不能满足骨挤压器嵌入所需时,医生无法实施上颌窦提上术。

针对以上现状,本方案提供了一种工作端长度可调的上颌窦内提升骨挤压器。

本方案在具体运用时,医生可以根据当前患者的张口开度选择所需的工作端长度,这样,如患者张口较小时,只需要满足:被缩短后的工作端能够嵌入骨洞、能够满足上颌窦外提升术长度需求、不受到其他口腔组织的影响,即可实施上颌窦外提升术,这样,针对上颌窦内提升骨挤压器个体,本方案可有效提升上颌窦内提升骨挤压器对患者张口开度的适应能力,从而提高上颌窦内提升骨挤压器的使用便捷性。

更进一步的,为保护骨板,在医生敲击操作端时,需要稳定上颌窦内提升骨挤压器的状态,避免其因为翻转,使得如工作端侧面与骨板之间过大的压力造成患者不适或受到伤害,本方案中,由于工作端的长度可调,这样可运用为:根据当下患者的张口开度,将工作端的长度调整为能够嵌入骨洞并能够正常使用的最大状态,此状态下,当医生敲击操作端时,由于工作端更长,敲击力的方向与上颌窦内提升骨挤压器两端的连线之间的夹角更小,相较于更大的夹角,相同敲击力下,通过医生为上颌窦内提升骨挤压器施加的,避免上颌窦内提升骨挤压器偏转的力的大小更小,故从该角度,亦可增加上颌窦内提升骨挤压器使用便捷性。

更进一步的,从动力学角度,根据当下患者的张口开度,将工作端的长度调整为能够嵌入骨洞并能够正常使用的最大状态,此状态下,当医生敲击操作端时,上颌窦内提升骨挤压器由于杆体长度更长,故其向骨板释放能量的时间增长,这样可减小患者承受的最大冲击力,减小医生为达到防偏转目的所施加的作用力大小,故从患者感受以及医生控制方便性角度,本方案均具有区别于现有技术明显的优势。

同时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述工作端相当于为处于上颌窦提升骨挤压器前段的杆段,要实现杆段长度可调,现有技术中公开了诸多方式,如:将上颌窦提升骨挤压器的前段设置为可拆卸结构,根据所需要的工作端长度,对原有工作端进行更换;在原有工作端上拆、装杆段,使得工作端总体可伸长以及缩短;将工作端设置为可伸缩结构,且在伸缩后通过用于产生伸缩功能的部件本身或专用锁定件对工作端长度进行锁定即可。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如上所述,工作端长度可调可采取的方式较多,作为一种工作端可被视为整体式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其上所包括的,用于形成所述工作端的部件本身即具有长度可调能力,以进一步提升本方案的使用便捷性,设置为:所述工作端为分段式结构;

其中,用于组成工作端的第一段落上设置有内螺纹孔,用于组成工作端的第二段落上设置有外螺纹柱段,所述内螺纹孔与外螺纹柱段螺纹连接,工作端长度调整通过调整第一段落与第二段落两者之间螺纹啮合长度实现。采用本方案,通过第一段落与第二段落相对旋转,通过选择旋转方向,即可达到工作端长度增长或者缩短目的。在具体实施时,由于对操作端进行敲击时工作端上不可避免存在震动,当仅仅使用螺纹维持工作端长度时,设置为内螺纹孔与外螺纹柱段上的螺纹均为细牙螺纹,这样,不仅利于工作端长度可调精度,同时有利于防止或减小工作端长度改变或改变量。

作为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工作端长度锁定方式,设置为:还包括螺纹连接在所述外螺纹柱段上,用于实现工作端长度锁定的第一锁定螺帽。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本方案在具体实施时,将所述第一锁定螺帽螺纹连接在外螺纹柱段上,第一锁定螺帽通过端面与第一段落的端面相互挤压即可达到工作端长度锁定目的,同时,为第一锁定螺帽的锁定件并不会改变工作端为柱状的整体结构形式。

为方便医护实现实时获取工作端嵌入骨洞的长度,设置为:用于组成工作端的段落中,端部用于与上颌窦骨板作用的段落上还设置有用于标识工作端嵌入上颌窦骨板深度的尺寸刻度。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端部用于与上颌窦骨板作用的段落即为工作端最前端的段落,采用本方案时,针对以下采用包括止停环的技术方案,止停环可以设置在该最前端的段落上,由于止停环用于限定工作端嵌入骨洞的最大嵌入量,故止停环也可设置为位于与该最前端的段落相连的其他段落上,如位于最前端段落的后方。

作为一种具体的工作端实现形式,设置为:所述工作端由第一段落和第二段落组成,所述第一段落、弯折段、操作端三者形成一体式结构,第二段落螺纹连接在第一段落上。本方案提供了一种工作端为两段组合式结构的技术方案,在具体使用时,相对于第一段落旋转第二段落即可达到工作端长短调整目的。

为达到工作端嵌入骨洞最大深度控制,以达到保护患者以及方便对本方案施加敲击力目的,设置为:所述工作端上还设置有在工作端长度方向上位置可调的止停环。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以上位置可调旨在使得本方案能够根据具体患者调节止停环在工作端长度方向的位置以获得特定的工作端有效长度。止停环本身为相对于工作端嵌入骨洞的段落外表面外突的环形结构即可。如采用更换工作端的前端改变工作端长度的情况,同时采用第一段落与第二段落螺纹连接的方式实现工作段前端可拆卸连接时,止停环本身可作为锁定螺帽,通过端部与工作端前端端部相挤压实现工作端前端、止停环位置锁定。

作为一种结构简单、方便操作、可避免止停环因为震动而发生非计划转动的技术方案,设置为:所述止停环螺纹连接在工作端上,还包括用于实现止停环在工作端上位置锁固的第二锁定螺帽。本方案中,将第二锁定螺帽螺纹连接在用于连接止停环的段落上,并且通过第二锁定螺帽与止停环的端面相互挤压即可达到止停环位置锁固目的。

现有技术中,一般将上颌窦内提升骨挤压器的操作端与工作端设置为相互平行,作为一种在使用上颌窦内提升骨挤压器时,通过使得工作端的前端位于上颌窦内提升骨挤压器两端的连线上或者更靠近所述连线,减小因为敲击所产生力矩,以方便医生维持上颌窦内提升骨挤压器状态的技术方案,设置为:所述工作端的轴线与操作端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上,工作端的轴线与操作端的轴线具有大于0°的夹角;

工作端长度可调范围满足:工作端上用于与上颌窦骨板作用的端部可被调整为与操作端的延长线相交。本方案中,由于工作端的长度可调,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使用为:在满足使用需求的情况下,通过调整为工作端上用于与上颌窦骨板作用的端部(前端)与操作端的延长线相交,并且通过控制敲击力的方向为沿着骨挤压器两端的连线,即可使得用于维持骨挤压器状态的力最小。优选的,设置为操作端的自由端具有用于指示工作端前端所在方位的指示线,这样,即可引导医生调整敲击力的方向。本方案中,由于工作端长度可调很明显的,工作端在一定长度范围内均能够满足常规上颌窦内提升术的要求,故以上工作端的前端位于所述延长线上仅仅为本方案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状态,工作端的前端位于所述延长线上的外侧在一些运用下也能够满足上颌窦内提升术需求。同时本方案并未对工作端与操作端的具体角度进行限定: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设定所述角度时,首先必须满足本方案的基本功能,即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有限次实验、现有手术要求、一般患者体征参数等,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获得操作端与工作端之间的夹角。

作为一种将工作端的前段设置为具有骨粉容纳功能,以在相应骨板发生骨折并被顶升所需距离后,利用本骨挤压器即可达到骨粉填充目的的技术方案,设置为:所述工作端为用于与上颌窦骨板作用的一端具有孔口的管状结构。本方案中,利用所述管状结构容纳骨粉,利用所述开口将骨粉输出至骨板空间中。

更为完善的,设置为:还包括用于将所述管状结构内的物质由所述孔口推出的推出机构。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本方案中仅需要利用推出机构将骨粉经过所述开口由管状结构内被推出,故所述推出机构可采用如流体直接推出、流体引流输出、推板推出等方案。在采用流体直接推出时,可采用如流体直接作用在骨粉上的压力达到推出目的,本方案仅需要在骨挤压器本体上设置流体流道;在采用流体引流输出时,可采用如流体携带骨粉由所述开口输出,本方案仅需要在骨挤压器本体上设置流体流道;在采用推板推出时,通过作用在推板上的推力使得推板前移达到骨粉推出目的。考虑到对患者的影响,优选采用推板推出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方案提供了一种工作端长度可调的上颌窦内提升骨挤压器。

本方案在具体运用时,医生可以根据当前患者的张口开度选择所需的工作端长度,这样,如患者张口较小时,只需要满足:被缩短后的工作端能够嵌入骨洞、能够满足上颌窦外提升术长度需求、不受到其他口腔组织的影响,即可实施上颌窦外提升术,这样,针对上颌窦内提升骨挤压器个体,本方案可有效提升上颌窦内提升骨挤压器对患者张口开度的适应能力,从而提高上颌窦内提升骨挤压器的使用便捷性。

更进一步的,为保护骨板,在医生敲击操作端时,需要稳定上颌窦内提升骨挤压器的状态,避免其因为翻转,使得如工作端侧面与骨板之间过大的压力造成患者不适或受到伤害,本方案中,由于工作端的长度可调,这样可运用为:根据当下患者的张口开度,将工作端的长度调整为能够嵌入骨洞并能够正常使用的最大状态,此状态下,当医生敲击操作端时,由于工作端更长,敲击力的方向与上颌窦内提升骨挤压器两端的连线之间的夹角更小,相较于更大的夹角,相同敲击力下,通过医生为上颌窦内提升骨挤压器施加的,避免上颌窦内提升骨挤压器偏转的力的大小更小,故从该角度,亦可增加上颌窦内提升骨挤压器使用便捷性。

更进一步的,从动力学角度,根据当下患者的张口开度,将工作端的长度调整为能够嵌入骨洞并能够正常使用的最大状态,此状态下,当医生敲击操作端时,上颌窦内提升骨挤压器由于杆体长度更长,故其向骨板释放能量的时间增长,这样可减小患者承受的最大冲击力,减小医生为达到防偏转目的所施加的作用力大小,故从患者感受以及医生控制方便性角度,本方案均具有区别于现有技术明显的优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方案所述的可提升使用便捷性的上颌窦内提升骨挤压器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方案所述的可提升使用便捷性的上颌窦内提升骨挤压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工作端前端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上颌窦内提升骨挤压器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简图;

图4为本方案所述的可提升使用便捷性的上颌窦内提升骨挤压器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简图,区别于图1,操作端与工作端之间具有大于0°的夹角。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分别为:1、骨挤压器本体,2、操作端,3、工作端,4、第一锁定螺帽,5、止停环,6、第二锁定螺帽,7、弯折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可提升使用便捷性的上颌窦内提升骨挤压器,包括其上具有弯折段7的骨挤压器本体1,所述弯折段7的一端为用于与上颌窦骨板作用的工作端3,弯折段7的另一端为用于握持以及施加敲击力的操作端2,所述工作端3的长度可调。

现有技术中,为使得上颌窦内提升骨挤压器的工作端3能够通过口腔被置入已经开设在骨板的骨洞中,通常通过所设置的弯折段7改变骨挤压器在口腔中的延伸路径,避免如受到下颌牙的阻挡。同时,所述工作端3的长度设计需要满足工作端3嵌入骨板最短长度需要,并且,在对骨挤压器进行敲击时,为减小医生约束骨挤压器状态的难度,现有技术中,一般将工作端3设置为相较于所需长度更长,这就使得在运用于不同患者时,受限于患者张口开度,当患者张口开度大小不能满足骨挤压器嵌入所需时,医生无法实施上颌窦提上术。

针对以上现状,本方案提供了一种工作端3长度可调的上颌窦内提升骨挤压器。

本方案在具体运用时,医生可以根据当前患者的张口开度选择所需的工作端3长度,这样,如患者张口较小时,只需要满足:被缩短后的工作端3能够嵌入骨洞、能够满足上颌窦外提升术长度需求、不受到其他口腔组织的影响,即可实施上颌窦外提升术,这样,针对上颌窦内提升骨挤压器个体,本方案可有效提升上颌窦内提升骨挤压器对患者张口开度的适应能力,从而提高上颌窦内提升骨挤压器的使用便捷性。

更进一步的,为保护骨板,在医生敲击操作端2时,需要稳定上颌窦内提升骨挤压器的状态,避免其因为翻转,使得如工作端3侧面与骨板之间过大的压力造成患者不适或受到伤害,本方案中,由于工作端3的长度可调,这样可运用为:根据当下患者的张口开度,将工作端3的长度调整为能够嵌入骨洞并能够正常使用的最大状态,此状态下,当医生敲击操作端2时,由于工作端3更长,敲击力的方向与上颌窦内提升骨挤压器两端的连线之间的夹角更小,相较于更大的夹角,相同敲击力下,通过医生为上颌窦内提升骨挤压器施加的,避免上颌窦内提升骨挤压器偏转的力的大小更小,故从该角度,亦可增加上颌窦内提升骨挤压器使用便捷性。

更进一步的,从动力学角度,根据当下患者的张口开度,将工作端3的长度调整为能够嵌入骨洞并能够正常使用的最大状态,此状态下,当医生敲击操作端2时,上颌窦内提升骨挤压器由于杆体长度更长,故其向骨板释放能量的时间增长,这样可减小患者承受的最大冲击力,减小医生为达到防偏转目的所施加的作用力大小,故从患者感受以及医生控制方便性角度,本方案均具有区别于现有技术明显的优势。

同时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述工作端3相当于为处于上颌窦提升骨挤压器前段的杆段,要实现杆段长度可调,现有技术中公开了诸多方式,如:将上颌窦提升骨挤压器的前段设置为可拆卸结构,根据所需要的工作端3长度,对原有工作端3进行更换;在原有工作端3上拆、装杆段,使得工作端3总体可伸长以及缩短;将工作端3设置为可伸缩结构,且在伸缩后通过用于产生伸缩功能的部件本身或专用锁定件对工作端3长度进行锁定即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细化:

如上所述,工作端3长度可调可采取的方式较多,作为一种工作端3可被视为整体式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其上所包括的,用于形成所述工作端3的部件本身即具有长度可调能力,以进一步提升本方案的使用便捷性,设置为:所述工作端3为分段式结构;

其中,用于组成工作端3的第一段落上设置有内螺纹孔,用于组成工作端3的第二段落上设置有外螺纹柱段,所述内螺纹孔与外螺纹柱段螺纹连接,工作端3长度调整通过调整第一段落与第二段落两者之间螺纹啮合长度实现。采用本方案,通过第一段落与第二段落相对旋转,通过选择旋转方向,即可达到工作端3长度增长或者缩短目的。在具体实施时,由于对操作端2进行敲击时工作端3上不可避免存在震动,当仅仅使用螺纹维持工作端3长度时,设置为内螺纹孔与外螺纹柱段上的螺纹均为细牙螺纹,这样,不仅利于工作端3长度可调精度,同时有利于防止或减小工作端3长度改变或改变量。

作为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工作端3长度锁定方式,设置为:还包括螺纹连接在所述外螺纹柱段上,用于实现工作端3长度锁定的第一锁定螺帽4。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本方案在具体实施时,将所述第一锁定螺帽4螺纹连接在外螺纹柱段上,第一锁定螺帽4通过端面与第一段落的端面相互挤压即可达到工作端3长度锁定目的,同时,为第一锁定螺帽4的锁定件并不会改变工作端3为柱状的整体结构形式。

为方便医护实现实时获取工作端3嵌入骨洞的长度,设置为:用于组成工作端3的段落中,端部用于与上颌窦骨板作用的段落上还设置有用于标识工作端3嵌入上颌窦骨板深度的尺寸刻度。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端部用于与上颌窦骨板作用的段落即为工作端3最前端的段落,采用本方案时,针对以下采用包括止停环5的技术方案,止停环5可以设置在该最前端的段落上,由于止停环5用于限定工作端3嵌入骨洞的最大嵌入量,故止停环5也可设置为位于与该最前端的段落相连的其他段落上,如位于最前端段落的后方。

作为一种具体的工作端3实现形式,设置为:所述工作端3由第一段落和第二段落组成,所述第一段落、弯折段7、操作端2三者形成一体式结构,第二段落螺纹连接在第一段落上。本方案提供了一种工作端3为两段组合式结构的技术方案,在具体使用时,相对于第一段落旋转第二段落即可达到工作端3长短调整目的。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细化:

为达到工作端3嵌入骨洞最大深度控制,以达到保护患者以及方便对本方案施加敲击力目的,设置为:所述工作端3上还设置有在工作端3长度方向上位置可调的止停环5。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以上位置可调旨在使得本方案能够根据具体患者调节止停环5在工作端3长度方向的位置以获得特定的工作端3有效长度。止停环5本身为相对于工作端3嵌入骨洞的段落外表面外突的环形结构即可。

作为一种结构简单、方便操作、可避免止停环5因为震动而发生非计划转动的技术方案,设置为:所述止停环5螺纹连接在工作端3上,还包括用于实现止停环5在工作端3上位置锁固的第二锁定螺帽6。本方案中,将第二锁定螺帽6螺纹连接在用于连接止停环5的段落上,并且通过第二锁定螺帽6与止停环5的端面相互挤压即可达到止停环5位置锁固目的。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细化:

现有技术中,一般将上颌窦内提升骨挤压器的操作端2与工作端3设置为相互平行,作为一种在使用上颌窦内提升骨挤压器时,通过使得工作端3的前端位于上颌窦内提升骨挤压器两端的连线上或者更靠近所述连线,减小因为敲击所产生力矩,以方便医生维持上颌窦内提升骨挤压器状态的技术方案,设置为:所述工作端3的轴线与操作端2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上,工作端3的轴线与操作端2的轴线具有大于0°的夹角;

工作端3长度可调范围满足:工作端3上用于与上颌窦骨板作用的端部可被调整为与操作端2的延长线相交。本方案中,由于工作端3的长度可调,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使用为:在满足使用需求的情况下,通过调整为工作端3上用于与上颌窦骨板作用的端部(前端)与操作端2的延长线相交,并且通过控制敲击力的方向为沿着骨挤压器两端的连线,即可使得用于维持骨挤压器状态的力最小。优选的,设置为操作端2的自由端具有用于指示工作端3前端所在方位的指示线,这样,即可引导医生调整敲击力的方向。本方案中,由于工作端3长度可调很明显的,工作端3在一定长度范围内均能够满足常规上颌窦内提升术的要求,故以上工作端3的前端位于所述延长线上仅仅为本方案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状态,工作端3的前端位于所述延长线上的外侧在一些运用下也能够满足上颌窦内提升术需求。同时本方案并未对工作端3与操作端2的具体角度进行限定: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设定所述角度时,首先必须满足本方案的基本功能,即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有限次实验、现有手术要求、一般患者体征参数等,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获得操作端2与工作端3之间的夹角。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细化:

作为一种将工作端3的前段设置为具有骨粉容纳功能,以在相应骨板发生骨折并被顶升所需距离后,利用本骨挤压器即可达到骨粉填充目的的技术方案,设置为:所述工作端3为用于与上颌窦骨板作用的一端具有孔口的管状结构。本方案中,利用所述管状结构容纳骨粉,利用所述开口将骨粉输出至骨板空间中。

更为完善的,设置为:还包括用于将所述管状结构内的物质由所述孔口推出的推出机构。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本方案中仅需要利用推出机构将骨粉经过所述开口由管状结构内被推出,故所述推出机构可采用如流体直接推出、流体引流输出、推板推出等方案。在采用流体直接推出时,可采用如流体直接作用在骨粉上的压力达到推出目的;在采用流体引流输出时,可采用如流体携带骨粉由所述开口输出;在采用推板推出时,通过作用在推板上的推力使得推板前移达到骨粉推出目的。考虑到对患者的影响,优选采用推板推出的技术方案。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