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铝塑共挤型材与铝合金型材复合的型材结构

一种铝塑共挤型材与铝合金型材复合的型材结构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型材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铝塑共挤型材与铝合金型材复合的型材结构,包括外板,外板内壁的两侧开设均开设若干个第一燕尾槽,第一燕尾槽与第一凸起卡接配合,第一铝衬与第二铝衬内部均设有空心板,空心板内部设有第一加强筋,第一加强筋下端设有第二加强筋,第一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上均设有弹性柱,隔热条内部固定设置加强板,加强板两侧均设有弹簧,弹簧的一端与隔热条内壁贴合,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铝衬与第二铝衬内设置空心板加强铝衬的强度,再利用交叉设置的第一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的配合,提高铝衬的抗压力,同时利用隔热条内部的加强板与弹簧,对隔热条起到缓冲保护作用,利于加强整体的防变形能力。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7897685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山东樱川铝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21458175.3

  • 发明设计人 赵伟然;王海坤;赵东亮;

    申请日2022-06-13

  • 分类号E06B5/16(2006.01);E06B5/20(2006.01);E06B1/32(2006.01);E06B3/263(2006.01);

  • 代理机构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8;

  • 代理人张效华

  • 地址 261108 山东省潍坊市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海林路18868号

  • 入库时间 2022-12-29 17:36:0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1-25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型材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铝塑共挤型材与铝合金型材复合的型材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铝塑共挤型材采用共挤的方法将整体铝衬型材包裹在里面,铝塑共挤型材是门窗专用型材。

而作为门窗的使用材料,铝塑共挤型材通常是安装在建筑外侧进行使用,且由于铝塑共挤型材内部包裹的铝合金型材稳定性不佳,容易发生形变,从而当外侧的铝塑共挤型材受到碰撞后会对内部的结构造成影响,导致铝合金型材的使用寿命缩短,其次铝塑共挤型材内部安装有隔热条,由于隔热条材质的强度不佳,当铝塑共挤型材受到碰撞后会导致隔热条破损,影响隔热效果,鉴于此,需要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铝塑共挤型材与铝合金型材复合的型材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铝塑共挤型材与铝合金型材复合的型材结构,包括外板,外板内壁的两侧开设均开设若干个第一燕尾槽,所述第一燕尾槽与第一凸起卡接配合,所述第一凸起设有若干个且对称设置在第一铝衬的两侧,所述第一铝衬一端开设第二燕尾槽,所述第二燕尾槽与隔热条一端设置的第二凸起卡接配合,所述隔热条另一端的所述第二凸起通过第三燕尾槽与第二铝衬卡接配合,所述第一铝衬与所述第二铝衬内部均设有空心板,所述空心板内部设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下端设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二加强筋上均设有弹性柱,所述隔热条内部固定设置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两侧均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隔热条内壁贴合。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加强筋下端开设卡槽,所述第二加强筋上端开设卡槽,所述第一加强筋通过卡槽与第二加强筋交错卡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空心板外壁两侧固定设置滑条,所述滑条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滑槽对称开设在所述第一铝衬与所述第二铝衬的内壁上。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板一端开设对称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有密封条。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板内部设有左右对称的安装骨架,两个安装骨架之间设有隔音棉,所述隔音棉一侧设有有隔热棉。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热棉一侧设有若干弹性凸起,所述弹性凸起与所述外板内壁贴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铝塑共挤型材与铝合金型材复合的型材结构中,通过在第一铝衬与第二铝衬内设置空心板加强铝衬的强度,再利用交叉设置的第一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的配合,提高铝衬的抗压力,同时利用隔热条内部的加强板与弹簧,对隔热条起到缓冲保护作用,利于加强整体的防变形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拆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空心板、第一铝衬结构拆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卡槽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隔热条结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外板结构剖视图。

图中各个标号意义为:

1、外板;11、安装槽;12、第一燕尾槽;13、安装骨架;14、隔音棉;15、隔热棉;16、弹性凸起;2、第一铝衬;21、第一凸起;22、第二燕尾槽;3、隔热条;31、第二凸起;4、第二铝衬;41、第三燕尾槽;5、第一加强筋;51、第二加强筋;52、弹性柱;53、卡槽;6、加强板;7、弹簧;8、空心板;81、滑条;9、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铝塑共挤型材与铝合金型材复合的型材结构,包括外板1,外板1内壁的两侧开设均开设若干个第一燕尾槽12,第一燕尾槽12与第一凸起21卡接配合,第一凸起21设有若干个且对称设置在第一铝衬2的两侧,第一铝衬2一端开设第二燕尾槽22,第二燕尾槽22与隔热条3一端设置的第二凸起31卡接配合,隔热条3另一端的第二凸起31通过第三燕尾槽41与第二铝衬4卡接配合,为了加强铝衬的防变形能力,第一铝衬2与第二铝衬4内部均设有空心板8,空心板8内部设有第一加强筋5,第一加强筋5下端设有第二加强筋51,第一加强筋5与第二加强筋51上均设有弹性柱52,为了对隔热条3进行缓冲保护,防止其破损,隔热条3内部固定设置加强板6,加强板6两侧均设有弹簧7,弹簧7的一端与隔热条3内壁贴合。

本实施例中,利用空心板8对第一铝衬2与第二铝衬4进行强度增加,提高防撞力,空心板8内部的第一加强筋5与第二加强筋51可对空心板8内部起到支撑作用,进一步的加强空心板8的强度,结合弹性柱52与铝衬内壁的贴合,可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隔热条3一侧受到撞击时,可通过内部的弹簧7的弹力下进行缓冲,对隔热条3进行保护。

为了便于更换第一加强筋5与第二加强筋51,第一加强筋5下端开设卡槽53,第二加强筋51上端开设卡槽53,第一加强筋5通过卡槽53与第二加强筋51交错卡接,若其中一条加强筋损坏后,通过卡槽53的卡接,可将第一加强筋5与第二加强筋51进行分离,从而只需要对其中一条加强筋进行更好,可以节省成本,第一加强筋5与第二加强筋51交错设置对空心板8的对角进行支撑,可提高空心板8的强度。

为了便于拆装空心板8,空心板8外壁两侧固定设置滑条81,滑条81与滑槽9滑动连接,滑槽9对称开设在第一铝衬2与第二铝衬4的内壁上,空心板8通过滑条81与滑槽9的滑动连接,可进行快速的拆装,操作便捷。

为了便于保证外板1安装后密封性好,外板1一端开设对称的安装槽11,安装槽11内设有有密封条,通过安装槽11内的密封条可提高密封性,起到隔热的效果。

为了加强外板1隔音隔热的效果,外板1内部设有左右对称的安装骨架13,两个安装骨架13之间设有隔音棉14,隔音棉14一侧设有有隔热棉15,利用隔音棉14加强隔音效果,结合隔热棉15使外板1隔热、隔音效果增加,提高外板1的实用性。

进一步的,隔热棉15一侧设有若干弹性凸起16,弹性凸起16与外板1内壁贴合,外板1外侧受到撞击时,弹性凸起16可对外板1外侧起到弹性缓冲作用,延长外板1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用于型材结构在具体使用时,利用空心板8对第一铝衬2与第二铝衬4进行强度增加,提高防撞力,通过滑条81与滑槽9的滑动连接,可将空心板8取出,便于拆卸,空心板8内部的第一加强筋5与第二加强筋51交错卡接对空心板8内部起到支撑作用,进一步的加强空心板8的强度,再结合弹性柱52与铝衬内壁的贴合,对铝衬起到缓冲作用,延长铝衬的使用寿命,当隔热条3一侧受到撞击时,可通过内部的弹簧7进行缓冲,从而对隔热条3进行保护。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