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客专收发装置底座的自动锁闭结构

一种客专收发装置底座的自动锁闭结构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客专收发装置底座的自动锁闭结构,包括客专收发装置,该客专收发装置的底面上设有底部接口,锁闭结构还包括装载底座,装载底座上设有与底部接口配合的连接接口,客专收发装置的底部还设有挂钩,挂钩的截面为L型,且常闭端连接客专收发装置,装载底座上设有与挂钩配合的安装开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L型挂钩和安装开孔的设计,可以在先完成竖直对接后,再通过侧向移动完成锁定和解锁定,从而提高了检测效率,降低检测成本。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7789668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铁路通信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20205009.6

  • 申请日2022-01-25

  • 分类号H04B1/40(2015.01);F16M11/04(2006.01);F16M11/22(2006.01);

  • 代理机构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蔡彭君

  • 地址 200071 上海市静安区西藏北路489号

  • 入库时间 2022-12-29 17:21:4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1-11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客专发送器及接收器锁闭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客专收发装置底座的自动锁闭结构。

背景技术

客专发送器和接收器的安装锁闭方式多样,手动使用专用钥匙操作锁闭杆进行锁闭是常用的一种。利用专用钥匙转动客专发送器锁闭杆,变转动为平行移动,在客专发送器和接收器安装过程中使用锁闭杆作为传动机构其操作简单,结构牢固,且工作可靠,但在客专发送器和接收器检测过程时,测试数量达到一定数量级,需要频繁锁紧和解锁发送器和接收器,每台发送器均需人工参与,产生大量重复性工作,效率不够,引起生产力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提供一种客专收发装置底座的自动锁闭结构,通过L型挂钩和安装开孔的设计,可以在先完成竖直对接后,再通过侧向移动完成锁定和解锁定,从而提高了检测效率,降低检测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客专收发装置底座的自动锁闭结构,包括客专收发装置,该客专收发装置的底面上设有底部接口,所述锁闭结构还包括装载底座,所述装载底座上设有与所述底部接口配合的连接接口,所述客专收发装置的底部还设有挂钩,所述挂钩的截面为L型,且常闭端连接客专收发装置,所述装载底座上设有与所述挂钩配合的安装开孔。

所述挂钩共设有多个,所述安装开孔的数量与挂钩的数量一致。

所述挂钩共设有2个,且两个挂钩位于底部接口的外侧。

所述锁闭结构还包括两个用于驱动装载底座沿挂钩L型截面短臂方向来回移动的气缸,两个气缸分别位于装载底座的两侧。

两个气缸的输出轴在同一条直线上。

两个气缸的输出轴的连接位于近装载底座的中心线处。

所述连接接口的触点为弹簧片。

所述客专收发装置位客专发送器或客专接收器。

每一组连接接口和位于其两侧的挂钩组成一个客专收发装置连接位,所述装载底座上设有多个客专收发装置连接位。

所述安装开孔的宽度与挂钩的L型截面的短臂端的长度一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L型挂钩和安装开孔的设计,可以在先完成竖直对接后,再通过侧向移动完成锁定和解锁定,从而提高了检测效率,降低检测成本。

2、避免客专发送器底部挂钩因检测带来的磨损,避免检测过程影响客专发送器使用寿命。

3、基于气缸实现动作,提高检测效率。

4、气缸的输出轴在同一条直线上,提高动作过程的稳定性。

5、设有多个客专收发装置连接位,提高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锁闭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锁闭原理示意图;

其中:1、客专发送器,2、装载底座,3、底部接口,4、连接接口,5、挂钩,6、安装开孔,7、气缸,8、客专接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提供了一种针对客专发送器底座的自动锁闭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客专发送器1,该客专发送器1的底面上设有底部接口3,锁闭结构还包括装载底座2,装载底座2上设有与底部接口3配合的连接接口4,客专发送器的底部还设有挂钩5,挂钩5的截面为L型,且常闭端连接客专发送器,装载底座2上设有与挂钩5配合的安装开孔6。

通过L型的挂钩5和安装开孔6的设计,可以在先完成竖直对接后,再通过侧向移动完成锁定和解锁定,从而提高了检测效率,降低检测成本。

本实施例中,针对每一组底部接口3,挂钩5共设有两个,安装开孔6的数量与挂钩5的数量一致,且两个挂钩5位于底部接口3的外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有更多个,从而提高结合效果。如图1所示,单个客专发送器1具有一组底部接口3,每组含有3个底部结构。

如图2所示,锁闭结构还包括两个用于驱动装载底座2沿挂钩L型截面短臂方向来回移动的气缸7,两个气缸分别位于装载底座2的两侧,基于气缸7实现动作,提高检测效率。

本实施例中,两个气缸的输出轴在同一条直线上,两个气缸的输出轴的连接位于近装载底座2的中心线处,提高动作过程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连接接口4的触点为弹簧片,具有一定的弹性,从而提高电气连接效果。

本实施例中,安装开孔6的宽度与挂钩5的L型截面的短臂端的长度一致。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具有多个客专发送器连接位,从而可以一次性批量测试多个客专发送器1.

客专发送器1安装于装载底座2上方,按图1中方向垂直向下安装,其中包含底部接口3和挂钩5。装载底板2是固定发送器的底板模块,底板表面设有发送器插槽作为连接接口4,两侧设置有安装开孔6,保证发送器固定至相应位置。

底部接口3是客专发送器1中与外部电气接触的接口模块,其中包含接触簧片与连接接口4中接触簧片电气接触。连接接口4作为检测主机与外部设备接口的功能模块,包括采用无线方式或通过网线连接外部服务器上传检测数据和接收检测指令,同时提供外部维护端口。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和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两点,一是针对的是客专接收器8,二是提供了同时测试多组客专接收器8的能力,具体的,如图3和图4所示,提供了一种针对客专接收器底座的自动锁闭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客专接收器8,该客专接收器8的底面上设有底部接口3,锁闭结构还包括装载底座2,装载底座2上设有与底部接口3配合的连接接口4,客专发送器的底部还设有挂钩5,挂钩5的截面为L型,且常闭端连接客专发送器,装载底座2上设有与挂钩5配合的安装开孔6。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每一组连接接口4和位于其两侧的挂钩5组成一个客专接收器连接位,装载底座2上设有多个客专接收器连接位,从而可以一次性批量测试多个客专接收器8。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