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面板风量调整结构及具有面板风量调整结构的机箱

面板风量调整结构及具有面板风量调整结构的机箱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设置在机箱主体一侧部的面板风量调整结构及具有面板风量调整结构的机箱,机箱面板结构包括面板框架、可移动面板以及面板主体;面板框架设置在机箱主体的前部;可移动面板设置在面板框架上;面板主体扣合在面板框架上,可移动面板可移动地位于面板框架和面板主体之间;其中可移动面板和面板主体均包括均匀排列的多个过风孔,改变可移动面板位于面板框架上的位置,能够改变可移动面板和面板主体上的多个过风孔的重叠位置,进而改变机箱面板结构的过风面积。借此,在让造型更美观的同时又改善了进风效果,在加入了面板可变型的特性后,在不改变风扇转速的情况下使通风效果进一步提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7767379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市九州风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21624058.X

  • 发明设计人 胡博旸;李伟超;

    申请日2022-06-27

  • 分类号G06F1/20(2006.01);G06F1/18(2006.01);B01D46/10(2006.01);

  • 代理机构北京兴智翔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68;

  • 代理人郭卫芹

  • 地址 100095 北京市海淀区地锦路9号院10号楼1至4层101

  • 入库时间 2022-12-29 17:21:4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1-08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电子设备机箱制造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应用于面板的风量调整结构以及具有面板风量调整结构的机箱。

背景技术

机箱作为承载计算机所有硬件的重要部件,除了为计算机硬件提供合理的安装位置以外,还需要为风道的构建做出一定的设计。随着显卡功耗越来越高,整台计算机CPU+GPU的功耗也在大幅度上涨,对于机箱的散热需求也就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怎么在保持整体造型的情况下增加机箱的通风率、帮助机箱风道的构建。

现有的机箱面板大致分为四类:一,正面大部分覆盖金属或塑料材质的整版,通过面板两侧进行进风,此种方式进风能力有限,消费者第一印象也是散热及风道不好。二,正面大部分覆盖玻璃面板,通过面板侧面或机箱侧面进风,缺点与第一方案相似。三,使用金属网孔板冲压造型制造机箱面板,这种方案受到制造方式的影响,不能做出多样的造型;四,在钢板或塑料上进行冲压或注塑孔洞,制造机箱面板。此种方案防尘略有问题,若是安装额外的防尘网则与方案三相似。

现有机箱的设计方案中受到制造工艺或材料特性的影响,展示效果较好的方案如方案一二,但是常常会出现气流不畅的问题;普遍通风效果好的设计方案如方案三四,又会出现造型呆板和防尘方面等诸多问题。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板风量调整结构,其能够让造型更美观的同时又改善进风效果,同时进一步加入了面板可变型的特性,使用户可以自行掌控进风量的调节,在不改变风扇转速的情况下使通风效果进一步提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设置在机箱主体的前部的面板风量调整结构,机箱面板结构包括面板框架、可移动面板以及面板主体;面板框架设置在机箱主体的前部;可移动面板设置在面板框架上;面板主体扣合在面板框架上,可移动面板可移动地位于面板框架和面板主体之间;其中可移动面板和面板主体均包括均匀排列的多个过风孔,改变可移动面板位于面板框架上的位置,能够改变可移动面板和面板主体上的多个过风孔的重叠位置,进而改变机箱面板结构的过风面积。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可移动面板和面板主体上的多个过风孔的形状尺寸以及排列位置相同。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可移动面板的多个过风孔与面板主体的多个过风孔的竖向排列位置对正,横向排列位置错位不大于一个过风孔的位置。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可移动面板的多个过风孔与前面板面板主体的多个过风孔的竖向排列位置对正,横向排列位置错位不大于一个过风孔的位置。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可移动面板能够沿竖向位置向上或向下移动不大于一个过风孔的位置。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可移动面板未移动时,可移动面板的多个过风孔与面板主体的多个过风孔的竖向排列位置和竖向排列位置均对正。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可移动面板能够沿竖向位置向上或向下移动不大于一个过风孔的位置或者可移动面板能够沿横向位置向左或向右移动不大于一个过风孔的位置。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面板框架的底边处设置有移动卡合槽,可移动面板的底边处设置有移动卡合块,移动卡合槽用以同移动卡合块卡合,进而保证可移动面板的移动定位。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移动卡合槽处设置有至少一个卡合孔,移动卡合块上设置有卡合凸起,卡合凸起能够卡入至少一个卡合孔内。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面板风量调整结构还包括操作把手,其设置在移动卡合块的底端处,操作把手用以方便操作者控制可移动面板的位置。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面板风量调整结构还包括第一弹簧挂柱、第二弹簧挂柱、拉力弹簧以及防尘网;第一弹簧挂柱对称地设置在面板框架的一对侧边处;第二弹簧挂柱对称地设置在可移动面板的一对侧边处;其中第一弹簧挂柱和第二弹簧挂柱位于面板框架和可移动面板同一侧边的位置相隔一段距离;拉力弹簧的两端分别钩挂在第一弹簧挂柱和第二弹簧挂柱上,拉力弹簧用以解除可移动面板移动时的位置恢复;防尘网设置在所述面板框架与所述可移动面板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面板风量调整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调整可移动面板增大或减少导风截面,优化了机箱导通风道且兼顾外观效果。

2、在面板框架与可移动面板之间设置防尘网,可以防止灰尘通过过风孔进入箱体。

3、设置在面板底部的操作把手与卡合凸起,方便操作切换面板状态,隐藏式的卡扣设计防止误触又保证了美观性。

总之,本方案可以很好解决美观与性能的平衡问题,并且在此基础上为用户提供了可变机械结构,激活结构后可以改变原本的外观造型并且增加或者减少通风量。同时在面板框架设置了防尘网可以有效解决防尘问题。本方案能够在不改变风扇转速的前提下,只通过机械形式改变机箱面板结构的过风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机箱面板结构和机箱主体的立体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机箱面板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可移动面板一状态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可移动面板另一状态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的Ⅰ处的立体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的Ⅱ处的立体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的Ⅲ处的立体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2的Ⅳ处的立体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机箱面板结构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Ⅴ处的立体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机箱面板结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的Ⅵ处的立体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的Ⅶ处的立体放大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0-机箱面板结构,1-面板框架,101-移动卡合槽,1011-卡合孔,102-第一弹簧挂柱,2-防尘网,3-拉力弹簧,4-可移动面板,401-移动卡合块,4011- 操作把手,4012-卡合凸起,402-第二弹簧挂柱,5-面板主体,20-机箱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如图1至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设置在机箱主体20的前部的面板风量调整结构10,机箱面板结构10主要包括面板框架1、防尘网2、拉力弹簧3、可移动面板4、面板主体5等部件。面板框架1设置在机箱主体20的前部,连接形式可以是卡合、扣合或者螺钉连接等,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可移动面板4设置在面板框架1上。面板主体5扣合在面板框架1上,可移动面板4可移动地位于面板框架1和面板主体5之间。其中可移动面板4和面板主体5均包括均匀排列的多个过风孔,改变可移动面板4位于面板框架1上的位置,能够改变可移动面板4和面板主体5上的多个过风孔的重叠位置,进而改变机箱面板结构10的过风面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面板框架1上设置有可以供可移动面板4横向移动或者竖向移动的滑槽,滑槽可以为可移动面板4提供一定范围的移动空间,本实施例只绘示了竖向移动的方式,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如图3至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移动面板4和面板主体5上的多个过风孔的形状尺寸以及排列位置相同,本实施例绘示的是正方形过风孔,而且过风孔按照横竖间隔均匀排列,过风孔之间的间隔距离远小于过风孔本身的尺寸,但是只是示意性的,过风孔也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其它形状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请参阅图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移动面板4未移动时,可移动面板4 的多个过风孔与面板主体5的多个过风孔的竖向排列位置对正,横向排列位置错位不大于一个过风孔的位置。本实施例绘示的是二者大约错位50%个过风孔的位置,使得每个过风孔主视方向形成一个倒日字形状。

请参阅图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移动面板4能够沿竖向位置向上或向下移动不大于一个过风孔的位置。本实施例也只绘示了可移动50%个过风孔的位置情况,可移动面板4移动后使得每个过风孔主视方向形成一个田字形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移动面板4未移动时,可移动面板4的多个过风孔与面板主体5的多个过风孔的竖向排列位置和竖向排列位置均对正(未绘示),也就是每个过风孔在可移动面板4未移动时都没有任何错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移动面板4能够沿竖向位置向上或向下移动不大于一个过风孔的位置或者可移动面板4能够沿横向位置向左或向右移动不大于一个过风孔的位置(未绘示)。本实施例只绘示了竖向移动结构,其实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更换成横向移动变换位置。

如图5和图7以及图9至图12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面板框架1的底边处设置有移动卡合槽101,可移动面板4的底边处设置有移动卡合块401,移动卡合槽101用以同移动卡合块401卡合,进而保证可移动面板4的移动定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移动卡合槽101处设置有至少一个卡合孔1011,移动卡合块401上设置有卡合凸起4012,卡合凸起4012能够卡入至少一个卡合孔1011内。本实施例仅绘示了具有一个卡合孔1011实施例,其实也可以设置多个卡合孔1011,例如两个或者三个,使得可移动面板4能够具有更多的位置变化,例如是但不限于1/3孔、1/2孔或者2/3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面板风量调整结构10还包括操作把手4011,其设置在移动卡合块401的底端处,操作把手4011用以方便操作者控制可移动面板 4的位置。

如图6和图8及图12所示,同时参阅图2和图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面板风量调整结构10还包括第一弹簧挂柱102、第二弹簧挂柱402、拉力弹簧3以及防尘网2。第一弹簧挂柱102对称地设置在面板框架1的一对侧边处,第一弹簧挂柱102的端部具有向上凸出的凸缘。第二弹簧挂柱402对称地设置在可移动面板4的一对侧边处,第二弹簧挂柱402的端部具有向下凸出的凸缘,第一弹簧挂柱102和第二弹簧挂柱402位于面板框架1和可移动面板4 同一侧边的位置相隔一段距离。拉力弹簧3的两端分别钩挂在第一弹簧挂柱 102和第二弹簧挂柱402上,向上凸出的凸缘和向下凸出的凸缘可以防止拉力弹簧3的滑脱。拉力弹簧3用以解除可移动面板4移动时的位置恢复。本实施例中的拉力弹簧3为螺旋弹簧,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拉力弹簧3还可以是其他具有一定回弹力的弹性元件,例如:弹片、橡胶皮筋等。防尘网2 设置在所述面板框架1与所述可移动面板4之间。本实施例防尘网2是点烫在面板框架1上,能够有效地起到防尘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面板风量调整结构10的使用方法大致如下:在需要调整机箱面板结构10的过风量时,操作者可以用手指扳住移动卡合块401向前拉,此时,可移动面板4依靠自身的重力作用向下移动,待卡合凸起4012卡入卡合孔1011内即可完成过风量的调整。如果是多个档位的调整结构,可以观察机箱面板结构10的过风孔的重叠程度控制在需要的档位上即可。不需要调风或者关机时,可以用手向前拉移动卡合块401使卡合凸起4012脱出卡合孔1011后往上推移动卡合块401,使可移动面板4在手的推力以及弹簧拉力的作用下自动恢复初始位置,或者使卡合凸起4012卡入上一级的卡合孔1011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面板风量调整结构及具有面板风量调整结构的机箱具有以下优点:

1、调整可移动面板增大或减少导风截面,优化了机箱导通风道且兼顾外观效果。

2、在面板框架与可移动面板之间设置防尘网,可以防止灰尘通过过风孔进入箱体。

3、设置在面板底部的操作把手与卡合凸起,方便操作切换面板状态,隐藏式的卡扣设计防止误触又保证了美观性。

总之,本方案可以很好解决美观与性能的平衡问题,并且在此基础上为用户提供了可变机械结构,激活结构后可以改变原本的造型并且增加或者减少通风量。同时在面板框架设置了防尘网可以有效解决防尘问题。本方案能够在不改变风扇转速的前提下,只通过机械形式改变机箱面板结构过风量。

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