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第一连接器壳体、第二连接器壳体、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组合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第一连接器壳体、第二连接器壳体、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组合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第一连接器壳体、第二连接器壳体、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组合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第一连接器壳体包括:顶壁;第一接合结构,形成在所述顶壁的顶面上并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的一个纵向端;和第二接合结构,形成在所述顶壁的顶面上并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的另一个纵向端,所述第一接合结构和所述第二接合结构分别用于与第二连接器壳体的底面上的第一配合结构和第二配合结构配合并相互接合,以将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以堆叠方式组合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能够保证被组合在一起的第一连接器壳体和第二连接器壳体不能相对移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7769019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2221556207.3

  • 发明设计人 朱江华;

    申请日2022-06-21

  • 分类号H01R27/00(2006.01);H01R13/514(2006.01);

  • 代理机构上海脱颖律师事务所 31259;

  • 代理人殷澄

  • 地址 215026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汀兰巷128号

  • 入库时间 2022-12-29 17:21:4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1-08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于以堆叠方式组合在一起的第一连接器壳体和第二连接器壳体,包括该第一连接器壳体的第一连接器,包括该第二连接器壳体的第二连接器,包括该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组合连接器以及包括该组合连接器的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有时需要将两个分离的连接器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组合连接器,该组合连接器可以与一个对配连接器对配。在现有技术中,通常在两个连接器壳体中的一个的顶壁上形成一个梯形导轨,另一个的底壁上形成有与梯形导轨接合的梯形凹槽。在现有技术中,梯形导轨和梯形凹槽在连接器壳体的整个长度上延伸,因此,能够将两个连接器壳体可靠地接合在一起,不会出现相对移动。

但是,有时需要在连接器壳体的底壁或顶壁上形成凸台,这会导致梯形导轨和梯形凹槽不能在连接器壳体的整个长度上延伸,有时甚至会导致梯形导轨和梯形凹槽的延伸长度小于在连接器壳体的整个长度的三分之一,这会降低梯形导轨和梯形凹槽之间的接合强度,不能将两个连接器壳体可靠地接合在一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第一连接器壳体,包括:顶壁;第一接合结构,形成在所述顶壁的顶面上并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的一个纵向端;和第二接合结构,形成在所述顶壁的顶面上并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的另一个纵向端,所述第一接合结构和所述第二接合结构分别用于与第二连接器壳体的底面上的第一配合结构和第二配合结构配合并相互接合,以将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以堆叠方式组合连接在一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当所述第一接合结构与所述第一配合结构接合时,被组合在一起的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的一个纵向端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的横向和高度方向上不能相对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当所述第二接合结构与所述第二配合结构接合时,被组合在一起的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的另一个纵向端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的横向、纵向和高度方向上不能相对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接合结构包括凸出地形成在所述顶壁的顶面上的梯形导轨,所述梯形导轨的截面呈梯形且沿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的纵向延伸;所述梯形导轨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上的梯形凹槽接合,以保证被组合在一起的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的一个纵向端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的横向和高度方向上不能相对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梯形导轨位于所述顶壁的横向中间位置并从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的一个纵向端的端面开始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梯形导轨在所述纵向上的延伸长度不大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的纵向长度的三分之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顶壁的顶面上形成有凸起的对准部,所述对准部与所述梯形导轨的靠近所述第二接合结构的一端对齐并相连;在所述对准部的在所述横向上相对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引导斜面,以引导所述对准部沿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的高度方向插入所述梯形凹槽中;当所述对准部被插入所述梯形凹槽时,所述梯形导轨被移动到与所述梯形凹槽对准的位置,以便于将所述梯形导轨插入所述梯形凹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二接合结构包括:插接部,包括凸出地形成在所述顶壁的顶面上的基部和从所述基部沿所述纵向延伸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的定位凸起上的定位孔接合,以保证被组合在一起的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的另一个纵向端在横向和高度方向上不能相对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插接部位于所述顶壁的横向中间位置,并且所述定位柱沿所述纵向延伸至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的另一个纵向端的端面平齐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顶壁的顶面上形成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的另一个纵向端;所述第一凸台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梯形导轨在所述纵向上相对并在所述纵向上隔开预定间距;所述预定间距不小于所述梯形导轨在所述纵向上的延伸长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二接合结构还包括:凹陷部,形成在所述顶壁的顶面上或所述第一凸台的顶面上,所述凹陷部和所述基部分别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上的凸起部和定位凸起接合,以保证被组合在一起的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在所述纵向上不能相对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插接部的基部具有与所述纵向垂直的第一阻挡面,所述第一阻挡面用于抵靠在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的定位凸起上的第一配合阻挡面上;所述凹陷部具有与所述纵向垂直的第二阻挡面,所述第二阻挡面用于抵靠在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的凸起部上的第二配合阻挡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二接合结构包括两个所述凹陷部,所述两个凹陷部分别形成在所述顶壁的顶面上和所述第一凸台的顶面上且分别靠近所述顶壁的横向的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接合结构和所述第二接合结构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的纵向上间隔开预定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第二连接器壳体,包括:底壁;第一配合结构,形成在所述底壁的底面上并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的一个纵向端;和第二配合结构,形成在所述底壁的底面上并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的另一个纵向端,所述第一配合结构和所述第二配合结构分别用于与第一连接器壳体的顶面上的第一接合结构和第二接合结构配合并相互接合,以将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以堆叠方式组合连接在一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壳体组件,包括:前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和前述第二连接器壳体,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以堆叠方式组合连接在一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第一连接器,包括:前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和第一端子,第一端子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第二连接器,包括:前述第二连接器壳体和第二端子,第二端子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组合连接器,包括:前述第一连接器和前述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以堆叠方式组合在一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前述组合连接器和对配连接器,所述对配连接器与所述组合连接器对配。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各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壳体和第二连接器壳体能够以堆叠方式被可靠地接合在一起,保证被组合在一起的第一连接器壳体和第二连接器壳体不能相对移动。

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实用新型有全面的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组合连接器的组装示意图;

图2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组合连接器的从顶部观看时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组合连接器的从底部观看时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壳体的从一侧观看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壳体的从另一侧观看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第二连接器壳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组合连接器的纵向剖视图,其中显示了凸起部和凹陷部;

图8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组合连接器的纵向剖视图,其中显示了定位柱和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实用新型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第一连接器壳体,包括:顶壁;第一接合结构,形成在所述顶壁的顶面上并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的一个纵向端;和第二接合结构,形成在所述顶壁的顶面上并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的另一个纵向端,所述第一接合结构和所述第二接合结构分别用于与第二连接器壳体的底面上的第一配合结构和第二配合结构配合并相互接合,以将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以堆叠方式组合连接在一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第二连接器壳体,包括:底壁;第一配合结构,形成在所述底壁的底面上并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的一个纵向端;和第二配合结构,形成在所述底壁的底面上并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的另一个纵向端,所述第一配合结构和所述第二配合结构分别用于与第一连接器壳体的顶面上的第一接合结构和第二接合结构配合并相互接合,以将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以堆叠方式组合连接在一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连接器壳体组件,包括:前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和前述第二连接器壳体,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以堆叠方式组合连接在一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第一连接器,包括:前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和第一端子,第一端子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第二连接器,包括:前述第二连接器壳体和第二端子,第二端子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组合连接器,包括:前述第一连接器和前述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以堆叠方式组合在一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前述组合连接器和对配连接器,所述对配连接器与所述组合连接器对配。

图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组合连接器的组装示意图;图2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组合连接器的从顶部观看时的分解示意图;图3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组合连接器的从底部观看时的分解示意图。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该组合连接器主要包括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2。第一连接器1包括第一连接器壳体10 和设置在第一连接器壳体10中的第一端子(未图示)。在第一连接器壳体10上形成有第一端子插槽101,第一端子插装在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第一端子插槽101中。第二连接器2包括第二连接器壳体20 和设置在第二连接器壳体20中的第二端子(未图示)。在第二连接器壳体20上形成有第二端子插槽201,第二端子插装在第二连接器壳体20的第二端子插槽201中。

图4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从一侧观看时的立体示意图;图5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从另一侧观看时的立体示意图;图6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第二连接器壳体20的立体示意图。

如图1至图6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壳体10包括:顶壁10a、第一接合结构11和第二接合结构12、13。第一接合结构11形成在顶壁10a的顶面上并位于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一个纵向端。第二接合结构12、13形成在顶壁10a的顶面上并位于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另一个纵向端。第一接合结构11和第二接合结构12、 13分别用于与第二连接器壳体20的底面上的第一配合结构21、210 和第二配合结构22、23配合并相互接合,以将第一连接器壳体10和第二连接器壳体20以堆叠方式组合连接在一起。

如图1至图6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接合结构11和第二接合结构12、13分别位于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两个纵向端,因此,在图示实施例中,第一接合结构11和第二接合结构12、13在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纵向Y上间隔开预定距离。

如图1至图6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当第一接合结构11与第一配合结构21、210接合时,被组合在一起的第一连接器壳体10 和第二连接器壳体20的一个纵向端在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横向X 和高度方向Z上不能相对移动。

如图1至图6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当第二接合结构12、 13与第二配合结构22、23接合时,被组合在一起的第一连接器壳体 10和第二连接器壳体20的另一个纵向端在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横向X、纵向Y和高度方向Z上不能相对移动。

图7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组合连接器的纵向剖视图,其中显示了凸起部23和凹陷部13;图8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组合连接器的纵向剖视图,其中显示了定位柱120和定位孔220。

如图1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接合结构11包括凸出地形成在顶壁10a的顶面上的梯形导轨11,梯形导轨11的截面呈梯形且沿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纵向Y延伸。梯形导轨11用于与第二连接器壳体20上的梯形凹槽21接合,以保证被组合在一起的第一连接器壳体10和第二连接器壳体20的一个纵向端在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横向X和高度方向Z上不能相对移动。

如图1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梯形导轨11位于顶壁 10a的横向中间位置并从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一个纵向端的端面开始延伸。

如图1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梯形导轨11在纵向Y 上的延伸长度不大于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纵向长度的三分之一。

如图1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顶壁10a的顶面上形成有凸起的对准部110,对准部110与梯形导轨11的靠近第二接合结构12、13的一端对齐并相连。在对准部110的在横向X上相对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引导斜面111,以引导对准部110沿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高度方向Z插入梯形凹槽21中。当对准部110被插入梯形凹槽21 时,梯形导轨11被移动到与梯形凹槽21对准的位置,以便于将梯形导轨11插入梯形凹槽21。

如图1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二接合结构12、13 包括插接部12。插接部12包括凸出地形成在顶壁10a的顶面上的基部121和从基部121沿纵向Y延伸的定位柱120。定位柱120用于与第二连接器壳体20的定位凸起22上的定位孔220接合,以保证被组合在一起的第一连接器壳体10和第二连接器壳体20的另一个纵向端在横向X和高度方向Z上不能相对移动。

如图1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插接部12位于顶壁10a 的横向中间位置,并且定位柱120沿纵向Y延伸至与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另一个纵向端的端面平齐的位置。

如图1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定位柱120的截面可以呈矩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或其他合适的形状。

如图1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顶壁10a的顶面上形成有第一凸台14,第一凸台14位于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另一个纵向端;第一凸台14的至少一部分与梯形导轨11在纵向Y上相对并在纵向Y上隔开预定间距;预定间距不小于梯形导轨11在纵向Y上的延伸长度。

如图1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二接合结构12、13 还包括:凹陷部13。凹陷部13形成在顶壁10a的顶面上或第一凸台 14的顶面上。凹陷部13和基部121分别用于与第二连接器壳体20 上的凸起部23和定位凸起22接合,以保证被组合在一起的第一连接器壳体10和第二连接器壳体20在纵向Y上不能相对移动。

如图1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插接部12的基部121 具有与纵向Y垂直的第一阻挡面12a,第一阻挡面12a用于抵靠在第二连接器壳体20的定位凸起22上的第一配合阻挡面22a上。凹陷部 13具有与纵向Y垂直的第二阻挡面13a,第二阻挡面13a用于抵靠在第二连接器壳体20的凸起部23上的第二配合阻挡面23a上。这样,当第一阻挡面12a和第二阻挡面13a分别抵靠在第一配合阻挡面22a 和第二配合阻挡面23a上时,就可以保证被组合在一起的第一连接器壳体10和第二连接器壳体20在纵向Y上不能相对移动。

如图1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二接合结构12、13 包括两个凹陷部13,两个凹陷部13分别形成在顶壁10a的顶面上和第一凸台14的顶面上且分别靠近顶壁10a的横向的两侧。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公开一种第二连接器壳体20。该第二连接器壳体20包括:底壁20a,第一配合结构21、210和第二配合结构22、23。第一配合结构21、 210形成在底壁20a的底面上并位于第二连接器壳体20的一个纵向端。第二配合结构22、23形成在底壁20a的底面上并位于第二连接器壳体20的另一个纵向端。第一配合结构21、210和第二配合结构 22、23分别用于与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顶面上的第一接合结构11 和第二接合结构12、13接合,以将第一连接器壳体10和第二连接器壳体20以堆叠方式组合在一起。

如图1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当第一配合结构21、 210与第一接合结构11接合时,被组合在一起的第一连接器壳体10 和第二连接器壳体20的一个纵向端在第二连接器壳体20的横向X 和高度方向Z上不能相对移动。

如图1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当第二配合结构22、 23与第二接合结构12、13接合时,被组合在一起的第一连接器壳体 10和第二连接器壳体20的另一个纵向端在第二连接器壳体20的横向X、纵向Y和高度方向Z上不能相对移动。

如图1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配合结构21、210 包括形成在底壁20a的底面上的凸起座210和形成在凸起座210上的梯形凹槽21,梯形凹槽21的截面呈梯形且沿第二连接器壳体20的纵向Y延伸。

如图1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梯形凹槽21位于底壁 20a的横向中间位置并从第二连接器壳体20的一个纵向端的端面开始延伸。

如图1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梯形凹槽21在纵向Y 上的延伸长度不大于第二连接器壳体20的纵向长度的三分之一。

如图1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二配合结构22、23 包括:定位凸起22和定位孔220。定位凸起22形成在第二连接器壳体20的底壁10a的底面上。定位孔220形成在定位凸起22上并沿纵向Y延伸。定位孔220用于与第一连接器壳体10上的定位柱120接合,以保证被组合在一起的第一连接器壳体10和第二连接器壳体20 的另一个纵向端在第二连接器壳体20的横向X和高度方向Z上不能相对移动。

如图1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第二连接器壳体20 的底壁20a的底面上形成有第二凸台24,第二凸台24位于第二连接器壳体20的另一个纵向端;第二凸台24的至少一部分与梯形凹槽 21在纵向Y上相对并在纵向Y上隔开预定间距;预定间距不小于梯形凹槽21在纵向Y上的延伸长度。

如图1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二配合结构22、23 还包括:凸起部23。凸起部23形成在底壁20a的底面上或第二凸台 24的底面上。凸起部23和定位凸起22分别用于与第一连接器壳体 10上的凹陷部13和基部121接合,以保证被组合在一起的第一连接器壳体10和第二连接器壳体20在纵向Y上不能相对移动。

如图1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定位凸起22具有与纵向Y垂直的第一配合阻挡面22a,第一配合阻挡面22a用于抵靠在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基部121上的第一阻挡面12a上。凸起部23具有与纵向Y垂直的第二配合阻挡面23a,第二配合阻挡面23a用于抵靠在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凹陷部13上的第二阻挡面13a上。这样,当第一配合阻挡面22a和第二配合阻挡面23a分别抵靠在第一阻挡面 12a和第二阻挡面13a上时,就可以保证被组合在一起的第一连接器壳体10和第二连接器壳体20在纵向Y上不能相对移动。

如图1至图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二配合结构22、23 包括两个凸起部23,两个凸起部23分别形成在底壁20a的底面上和第二凸台24的底面上且分别靠近底壁20a的横向的两侧。

如图1至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公开一种第一连接器1.该第一连接器1包括:前述第一连接器壳体 10和第一端子(未图示)。第一端子设置在第一连接器壳体10中。

如图1至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公开一种第二连接器。该第二连接器2包括:前述第二连接器壳体 20和第二端子。第二端子设置在第二连接器壳体20中。

如图1至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公开一种组合连接器。该组合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 2。第一连接器壳体10和第二连接器壳体20以堆叠方式组合在一起。

如图1至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公开一种连接器组件。该连接器组件包括:前述组合连接器和对配连接器,该对配连接器与组合连接器对配。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面所描述的实施例都是示例性的,并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其进行改进,各种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结构在不发生结构或者原理方面的冲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自由组合,这些变化理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是附图中公开的实施例旨在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总体构思的一些实施例已被显示和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总体构思的原则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以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应注意,措词“包括”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措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另外,权利要求的任何元件标号不应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