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非同心双轴轮辐状空间钢结构间距测量装置

一种非同心双轴轮辐状空间钢结构间距测量装置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非同心双轴轮辐状空间钢结构间距测量装置,包括对称设置的框体,在所述框体的顶部安装有把手,所述把手的两端底部固定有安装管,用于实现安装固定,所述安装管插入框体的顶部内侧,所述框体的侧边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部开设有贯穿至框体内部的贯穿孔,所述贯穿孔的内部贯穿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一端固定有一体式的抵柱,用于贯穿安装管实现对位置的限定;通过设计的安装管、抵柱以及按压柱,能够快速实现把手与框体之间的分离,满足在短期时间内的快速拆卸检修以及安装,同时也能够保证安装的稳定性,且在不需要使用该种结构时,也能够全部拆除,改为普通螺栓固定,整体灵活性较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7716317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广东省六建集团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21283152.3

  • 申请日2022-05-25

  • 分类号G01B11/14(2006.01);F16B21/16(2006.01);

  • 代理机构无锡智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92;

  • 代理人樊红灵

  • 地址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亲仁路3号

  • 入库时间 2022-11-28 18:34:2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1-01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结构间距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同心双轴轮辐状空间钢结构间距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水平也得到不断提高。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无法满足结构受力以及建筑造型的要求,许多建筑都开始积极的应用钢结构,在大型公共建筑和场馆建筑中,大跨度、空间结构体系得到普遍采用,但多支腿异型钢结构如何快速准确地定位和安装,是钢结构工程中非常值得探讨研究的问题;依托室外茶室工程建筑物为非同心双轴轮辐状空间钢结构,钢结构由上下两个轮辐状圆环组成,每个轮辐状圆环由三个圆形钢梁与辐条构成,其圆心不在同一轴线,轮辐状圆环由多角度双肢支柱支承,工程外形复杂,平面曲线化,各单件构件形状尺寸不统一,构件之间拼装接口的不一致性等问题加大了施工的难度,利用BIM模型所得出的各节点坐标,使用RTK测量仪、全站仪结合计算机的虚拟拟合技术,在过程中采用计算机三维建模安装模拟技术实现对钢结构间距的测量,从而保证后期施工。

现有的间距测量装置在前期对把手的安装中,较常通过螺栓限位固定,虽然安装稳定性得到保证,但该种连接方式不适用于需要短时间内定期维护的全站仪设备上,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可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同心双轴轮辐状空间钢结构间距测量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把手的安装方式无法实现快拆快装,不适用于短期定期维护的设备上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非同心双轴轮辐状空间钢结构间距测量装置,包括对称设置的框体,在所述框体的顶部安装有把手,所述把手的两端底部固定有安装管,用于实现安装固定,所述安装管插入框体的顶部内侧,所述框体的侧边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部开设有贯穿至框体内部的贯穿孔,所述贯穿孔的内部贯穿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一端固定有一体式的抵柱,用于贯穿安装管实现对位置的限定,所述连接柱的另一端贯穿有销轴,避免连接柱出现分离状态,保证正常使用不受影响,在后期可以通过先将销轴拆卸逐步实现对设计的结构整体拆除,所述连接柱上还套设有连接柱,所述销轴处于连接柱的外部,且两者贴合连接,所述连接柱处于贯穿孔内部区域的外部套设有内置板,所述安装管的底部侧边开设有供抵柱贯穿的孔,所述安装管的内部还设置有顶升组件,用于后期的分离,该顶升组件与抵柱的端部相抵。

优选的,所述顶升组件的内部插入有按压柱,所述按压柱的底端面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安装管的内部底端面上固定有插柱,所述插柱的表面套设有内置弹簧,用于实现回弹,所述插柱与通孔贯穿连接,所述按压柱的底部拐角处呈倾斜状,并与抵柱的顶部拐角处相抵。

优选的,所述安装管的底部拐角处呈倾斜状,方便前期的插入不受影响,并与抵柱的拐角处相抵,所述安装管为中空的长方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内置板的两端贯穿有螺栓,该螺栓贯穿内置板至框体的内部,所述放置槽的内侧深度与内置板的厚度相等。

优选的,所述按压柱的长度大于所述安装管与把手的总高度,始终保证正常按压不受影响,所述按压柱为圆柱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框体的前表面安装有显示器,在所述框体的底端面上安装有底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计的安装管、抵柱以及按压柱,能够快速实现把手与框体之间的分离,满足在短期时间内的快速拆卸检修以及安装,同时也能够保证安装的稳定性,且在不需要使用该种结构时,也能够全部拆除,改为普通螺栓固定,整体灵活性较高;

2.通过设计的销轴,能够对抵柱进行限位,避免出现脱离的现象,保证正常连接不受影响,使得对把手的限位能够始终稳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柱于销轴的俯视连接剖视图。

图中:1、把手;2、框体;3、显示器;4、底座;5、摄像主体;6、按压柱;7、伸缩弹簧;8、销轴;9、内置板;10、放置槽;11、连接柱;12、贯穿孔;13、抵柱;14、内置弹簧;15、插柱;16、通孔;17、安装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非同心双轴轮辐状空间钢结构间距测量装置,包括对称设置的框体2,在框体2的顶部安装有把手1,把手1的两端底部固定有安装管17,安装管17插入框体2的顶部内侧,框体2的侧边开设有放置槽10,放置槽10的内部开设有贯穿至框体2内部的贯穿孔12,贯穿孔12的内部贯穿有连接柱11,连接柱11的一端固定有一体式的抵柱13,通过设计的安装管17、抵柱13以及按压柱6,能够快速实现把手1与框体2之间的分离,满足在短期时间内的快速拆卸检修以及安装,同时也能够保证安装的稳定性,且在不需要使用该种结构时,也能够全部拆除,改为普通螺栓固定,整体灵活性较高,连接柱11的另一端贯穿有销轴8,连接柱11上还套设有连接柱11,销轴8处于连接柱11的外部,且两者贴合连接,通过设计的销轴8,能够对抵柱13进行限位,避免出现脱离的现象,保证正常连接不受影响,使得对把手的限位能够始终稳固,连接柱11处于贯穿孔12内部区域的外部套设有内置板9,安装管17的底部侧边开设有供抵柱13贯穿的孔,安装管17的内部还设置有顶升组件,用于后期的分离,该顶升组件与抵柱13的端部相抵,顶升组件的内部插入有按压柱6,按压柱6的底端面上开设有通孔16,安装管17的内部底端面上固定有插柱15,插柱15的表面套设有内置弹簧14,实现回弹,插柱15与通孔16贯穿连接,按压柱6的底部拐角处呈倾斜状,并与抵柱13的顶部拐角处相抵。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安装管17的底部拐角处呈倾斜状,并与抵柱13的拐角处相抵,安装管17为中空的长方体结构,内置板9的两端贯穿有螺栓,该螺栓贯穿内置板9至框体2的内部,放置槽10的内侧深度与内置板9的厚度相等,按压柱6的长度大于安装管17与把手1的总高度,按压柱6始终处于把手1的外部,实现正常按压,按压柱6为圆柱体结构,框体2的前表面安装有显示器3,在框体2的底端面上安装有底座4。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在对把手1的安装中,直接将把手1底端的安装管17插入框体2的顶部,在插入中,安装管17的底部会挤压抵柱13的端部,使得抵柱13带动连接柱11朝向框体2的外部移动,并挤压伸缩弹簧7,使得伸缩弹簧7产生回弹,此时抵柱13会紧密贴合在安装管17的侧边,直至抵柱13移动至安装管17侧边的开口内侧时,贯穿孔12回弹将抵柱13与安装管17贯穿卡合,从而完成对把手1的安装,在使用中,通过摄像主体5完成对非同心双轴轮辐状空间钢结构间距测量的工作,由于该种测量方式为现有技术,故在此不作进一步赘述,在短期内需要将把手1拆卸,再对其他设备进行维护时,将按压柱6向下按压,此时通孔16在插柱15上运动,并挤压内置弹簧14,当按压柱6底部与抵柱13接触后,产生挤压,并将抵柱13从安装管17的内部顶出,随后将把手1向上拉动即可完成分离,在连接柱11的运动中,可以通过销轴8限位,避免连接柱11进入贯穿孔12的内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