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鼻内镜手术可持续鼻腔负压吸引装置

一种鼻内镜手术可持续鼻腔负压吸引装置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鼻内镜手术可持续鼻腔负压吸引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可持续鼻腔负压吸引装置包括充气气囊、导管;充气气囊为环形漏斗状气囊;导管由一体连接的吸引管道、充气管道组成,导管上设有牵引环;充气管道一端封闭、一端与充气气囊内部连接,充气管道上设有指示气囊和单向充气口,充气气囊、充气管道、指示气囊、单向充气口相通;吸引管道为中空管道,其一端开口于充气气囊,另一端开口为导管出口。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科学,使用方便快捷,适用于鼻内镜鼻窦手术时鼻腔内自动快速而持续性吸血,具有手术操作与吸除鼻腔内积血同时进行的方便;本实用新型对鼻咽部及鼻腔后部隐蔽部位出血也有较好的压迫止血作用。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1-01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鼻内镜手术可持续鼻腔负压吸引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医学临床中,鼻内镜鼻窦手术时鼻腔术区出血很常见,对于鼻窦炎症重时出血可达700-800mL,少则约200mL。少数为筛前动脉、蝶腭动脉分支等血管破损出血,可用电刀电凝止血;大多数为黏膜创面的弥漫渗血,具有出血急、范围广等特点,难以进行有效的快速止血操作,血液从中鼻道流向后鼻孔、鼻咽部,容易形成血块堵塞,血液便会集聚在中鼻道,数秒后血液集满整个鼻腔,使手术视野中眼眶纸板及筛顶等解剖结构辨认不清楚,无法操作,或在积血中盲目操作,可能损伤此类结构而出现严重的手术并发症。为了清理术区积血,术者反复用吸引头吸血,然后数秒后又再次积满血液,增加了手术中无用功的时间,使总出血量大,严重时会危及患者生命。

故发明一种简单易行,能够在鼻内镜手术中可持续性快速吸除鼻腔积血的操作工具,使视野清晰,方便后续手术操作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鼻内镜手术可持续鼻腔负压吸引装置,该装置能够在鼻内镜手术中可持续性快速吸除鼻腔积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鼻内镜手术可持续鼻腔负压吸引装置,包括充气气囊、与充气气囊连接的导管。

所述的充气气囊为环形漏斗状气囊。

所述的导管主要由吸引管道、充气管道组成,充气管道位于吸引管道的一侧。吸引管道、充气管道两者一体连接。所述的导管的远离充气气囊的一端还设有牵引环。

所述的充气管道一端封闭、一端与充气气囊内部连接,充气管道上从充气气囊端至封闭端依次设有指示气囊和单向充气口,充气气囊、充气管道、指示气囊、单向充气口相通。调节指示气囊的充气量,可将充气气囊内的气体压力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

所述的吸引管道为中空管道,其一端开口于充气气囊,另一端开口为导管出口。

所述的吸引管道上还设有刻度尺,刻度尺上的数值为该刻度值至导管末端(充气气囊端)的距离,通过刻度值可在充气气囊到达鼻咽部之前进行充气,防止充气气囊从口腔脱出。

所述的可持续鼻腔负压吸引装置还包括Y形三通管,吸引管道通过Y形三通管与吸引器连接。

所述的可持续鼻腔负压吸引装置的使用和原理:将该装置的导管通过鼻腔、鼻咽部,从口腔外拉,使充气气囊到达后鼻孔、鼻咽部,从单向充气口向充气气囊和指示气囊内充气,通过指示气囊的膨胀程度判断充气气囊的充气量,充气气囊充气后会体积膨大堵塞卡在后鼻孔处,使鼻腔后端孔密闭。导管出口通过Y形三通管连接于吸引器,使鼻腔内形成一个负压的小空间,从而可以快速持续的吸出鼻腔内积血和血凝块,保持鼻腔内术区视野清晰,解剖结构辨认清楚,方便快速、安全进行鼻内镜手术操作。若双侧鼻腔后端均各放置一根可持续鼻腔负压吸引装置,可以达到鼻内镜手术时双侧后鼻孔同时持续负压吸引的目的。同时,充气气囊与后鼻孔周围、鼻咽部密闭时,对鼻腔后部及鼻咽部出血也有较好的压迫止血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科学,使用方便快捷。可持续快速的吸出鼻腔内的积血和血凝块,适用于鼻内镜鼻窦手术时鼻腔内自动快速而持续性吸血,具有手术操作与吸除鼻腔内积血同时进行的方便,缩短麻醉手术时间。同时,此装置对鼻咽部及鼻腔后部隐蔽部位出血也有较好的压迫止血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鼻内镜手术可持续鼻腔负压吸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充气气囊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Y形三通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充气气囊;

2-导管2,2.1-吸引管道,2.2-充气管道,2.3-指示气囊,2.4-单向充气口,2.5-牵引环,2.6-导管出口,2.7-刻度尺;

3-Y形三通管,3.1-左侧导管接口端,3.2-右侧导管接口端,3.3吸引器接口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一种鼻内镜手术可持续鼻腔负压吸引装置,其由充气气囊1、导管2、Y形三通管3三部分组成,结构如图1-3所示。导管2由吸引管道2.1、充气管道2.2、指示气囊2.3、单向充气口2.4、牵引环2.5、导管出口2.6、刻度尺2.7组成。其中,充气管道2.2位于吸引管道2.1的一侧,充气管道2.2一端封闭、一端与充气气囊1内部连接,充气气囊1、充气管道2.2、指示气囊2.3、单向充气口2.4相通。吸引管道2.1上设有刻度尺2.7,刻度尺2.7上的数值为该刻度值至导管末端(充气气囊1端)的距离,通过刻度值可在充气气囊1到达鼻咽部之前进行充气,防止充气气囊1从口腔脱出。根据需要调节指示气囊2.3的充气量,可将充气气囊1内的气体压力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充气膨胀的密封套囊(充气气囊1)可将患者后鼻孔完全填充密闭,且不容易摆脱或拔出。

吸引管道2.1为中空管道,其一端开口于充气气囊1处,另一端的导管出口2.6可连接于Y形三通管3的导管接口端。Y形三通管3的吸引器接口端3.3与临床常规吸引器管相匹配,在Y形三通管3接通吸引器后,可快速可持续的将鼻腔内的积血和血凝块通过吸引管道2.1吸入吸引器内。通常情况下,双侧鼻腔后端均各放置一根可持续鼻腔负压吸引装置,可以达到鼻内镜手术时双侧后鼻孔同时持续负压吸引,从而保持双侧鼻腔术区较干净,视野清晰,结构清楚,便于鼻内镜手术操作。

所述的可持续鼻腔负压吸引装置的所有结构的材质均为橡胶材料。充气气囊在未充气时,贴附于充气管道,从单向充气口可连接注射器接口,注入空气后,充气气囊充气后呈环形漏斗状。

在常规情况下,使用所述可持续鼻腔负压吸引装置的操作方法具体如下:

(1)选取两根可持续鼻腔负压吸引装置,进行灭菌包高温灭菌消毒。开启后用注射器从单向充气口2.4注入空气,检测充气气囊1、充气管道2.2、指示气囊2.3密闭性。密闭性良好后,用注射器从单向充气口2.4抽尽充气气囊1、充气管道2.2、指示气囊2.3内的空气,使充气气囊1贴附于充气管道2.2和指示气囊2.3表面。

(2)先对左侧后鼻孔连接可持续鼻腔负压吸引装置。在充气气囊1和导管2表面涂抹无菌石蜡液体。将无菌导尿管系牢于牵引环2.5上,然后将无菌导尿管从患者通气较好侧鼻腔伸入,从鼻腔、鼻咽部直至口咽部。压舌板压舌根暴露口咽部,通过无菌血管钳将无菌导尿管拉出,从而带动导管2从鼻腔、鼻咽部至口腔中拉出。

(3)当导管刻度尺2.7至门齿为10-12cm时,用注射器从单向充气口2.4注入空气,通过指示气囊2.3的弹性可评估充气气囊1的膨胀程度。

(4)继续从口腔外拉导管2,直至导管2位置固定,此时膨胀的充气气囊1与该侧后鼻孔紧密相贴。

(5)从牵引环2.5上取出无菌导尿管。

(6)同样方法对右侧后鼻孔连接可持续鼻腔负压吸引装置。

(7)然后将左右侧后鼻孔的导管通过Y形三通管与吸引器管道相连通。两根吸引装置的导管出口2.6分别连接到Y形三通管的左侧导管接口端3.1和右侧导管接口端3.2,Y形三通管的吸引器接口端3.3连接到常规吸引器导管。

(8)打开吸引器,即可开始鼻内窥镜的操作。术中产生的血凝块、血性分泌物等液体会通过导管2和Y形三通管3持续流向吸引器储液瓶内,从而保持鼻腔通畅和术中视野清晰。

(9)操作完毕后,用注射器从单向充气口2.4吸尽充气气囊1、充气管道2.2、指示气囊2.3内的空气,从口腔内取出可持续鼻腔负压吸引装置并进行清洗消毒灭菌包装处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