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城市立交桥防沉用的加固结构

城市立交桥防沉用的加固结构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城市立交桥防沉用的加固结构,涉及立交桥施工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安装有伸缩气缸,且伸缩气缸的外部下方焊接有连接杆,所述伸缩气缸的顶端连接有托板,且托板的顶部设置有橡胶垫,所述底座的底部右侧安装有第一螺旋杆,且第一螺旋杆与底座之间安设有第一轴承。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电动机能够带动第一螺旋杆以及主动轮转动,第一螺旋杆转动时插入桥梁地基的内部,主动轮带动从动轮转动,最终带动第二螺旋杆转动,插入桥梁地基的内部,将底座固定住,第一螺旋杆与第二螺旋杆由于其特殊结构,使得其与桥梁地基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底座与桥梁地基之间不易发生相对位移,有效防止底座以及立交桥出现下沉的现象。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1-01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立交桥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城市立交桥防沉用的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立交桥是一种现代化桥梁工程,以多层道路在三维空间上形成立体交叉为基本特征,它是人类交通现代化和生活地区城镇化的必然产物、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之一,是当代社会高效运输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立交桥的底部通常需要设计支撑结构将立交桥与桥梁基座连接在一起。

现有的城市立交桥的支撑结构在对立交桥进行支撑时,支撑结构与桥梁地基的接触面积较小,使得支撑结构的底部与桥梁地基之间容易发生相对位移,使得支撑结构以及立交桥容易出现下沉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城市立交桥的支撑结构在对立交桥进行支撑时,支撑结构与桥梁地基的接触面积较小,使得支撑结构的底部与桥梁地基之间容易发生相对位移,使得支撑结构以及立交桥容易出现下沉的现象的缺点,而提出的城市立交桥防沉用的加固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城市立交桥防沉用的加固结构,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安装有伸缩气缸,且伸缩气缸的外部下方焊接有连接杆,所述伸缩气缸的顶端连接有托板,且托板的顶部设置有橡胶垫,所述底座的底部右侧安装有第一螺旋杆,且第一螺旋杆与底座之间安设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螺旋杆的顶端连接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的顶端安装有电动机,且电动机的顶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主动轮的外部套接有皮带,且主动轮通过皮带连接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的中心处连接有第二螺旋杆,且第二螺旋杆与底座之间安装有第二轴承。

优选的,所述托板与底座之间通过伸缩气缸构成升降结构,且伸缩气缸在底座的顶部等距分布有五组。

优选的,所述橡胶垫与托板之间为粘接,且托板的中心轴线与其连接在一起的伸缩气缸的中心轴线相重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螺旋杆与底座之间通过电动机构成转动连接,且第一螺旋杆与第二螺旋杆形状规格一致。

优选的,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通过皮带构成带传动,且主动轮与从动轮形状规格一致。

优选的,所述第二螺旋杆与底座之间通过第二轴承构成转动连接,且第二螺旋杆与第一螺旋杆的外部上方均为光滑状态。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电动机能够带动第一螺旋杆以及主动轮转动,第一螺旋杆转动时插入桥梁地基的内部,主动轮带动从动轮转动,最终带动第二螺旋杆转动,插入桥梁地基的内部,将底座固定住,第一螺旋杆与第二螺旋杆由于其特殊结构,使得其与桥梁地基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底座与桥梁地基之间不易发生相对位移,有效防止底座以及立交桥出现下沉的现象。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伸缩气缸能够带动托板上下移动,进而能够对立交桥的底部进行支撑,能够依据立交桥的坡度,单独调节各组伸缩气缸的高度,从而能够对立交桥底部不同坡面位置进行支撑,支撑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整体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橡胶垫;2、托板;3、电动机;4、支撑板;5、皮带;6、第一螺旋杆;7、连接杆;8、伸缩气缸;9、底座;10、第一轴承;11、第二螺旋杆;12、第二轴承;13、从动轮;14、主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3,城市立交桥防沉用的加固结构,包括底座9,底座9的顶部安装有伸缩气缸8,且伸缩气缸8的外部下方焊接有连接杆7,伸缩气缸8的顶端连接有托板2,且托板2的顶部设置有橡胶垫1,托板2与底座9之间通过伸缩气缸8构成升降结构,且伸缩气缸8在底座9的顶部等距分布有五组,通过伸缩气缸8能够带动托板2上下移动,进而能够对立交桥的底部进行支撑,能够依据立交桥的坡度,单独调节各组伸缩气缸8的高度,从而能够对立交桥底部不同坡面位置进行支撑,支撑效果较好,橡胶垫1与托板2之间为粘接,且托板2的中心轴线与其连接在一起的伸缩气缸8的中心轴线相重合,粘接确保橡胶垫1与托板2之间连接的紧固性,橡胶垫1能够将托板2的上方隔开,从而对托板2以及立交桥之间的连接起到保护的作用;

底座9的底部右侧安装有第一螺旋杆6,且第一螺旋杆6与底座9之间安设有第一轴承10,第一螺旋杆6与底座9之间通过电动机3构成转动连接,且第一螺旋杆6与第二螺旋杆11形状规格一致,通过电动机3能够带动第一螺旋杆6以及主动轮14转动,当第一螺旋杆6转动时,能够插入桥梁地基的内部,第一螺旋杆6的顶端连接有主动轮14,主动轮14与从动轮13之间通过皮带5构成带传动,且主动轮14与从动轮13形状规格一致,当主动轮14转动过程中能够通过皮带5带动从动轮13转动,形状规格一致确保主动轮14与从动轮13的转动速度一致,主动轮14的顶端安装有电动机3,且电动机3的顶部连接有支撑板4,主动轮14的外部套接有皮带5,且主动轮14通过皮带5连接有从动轮13,从动轮13的中心处连接有第二螺旋杆11,且第二螺旋杆11与底座9之间安装有第二轴承12,第二螺旋杆11与底座9之间通过第二轴承12构成转动连接,且第二螺旋杆11与第一螺旋杆6的外部上方均为光滑状态,第二螺旋杆11能够绕着第二轴承12转动,使得第二螺旋杆11也能够与第一螺旋杆6配合插入桥梁地基的内部,从而能够将底座9固定住。

工作原理:将底座9放置在立交桥(图中未画出)的下方,启动电动机3,通过电动机3能够带动第一螺旋杆6以及主动轮14转动,当第一螺旋杆6转动时,能够插入桥梁地基(图中未画出,为立交桥下方的水泥支座)的内部,并且主动轮14转动过程中能够通过皮带5带动从动轮13转动,最终带动第二螺旋杆11转动,插入桥梁地基的内部,最终能够将底座9固定在桥梁地基的上方,第一螺旋杆6与第二螺旋杆11由于其特殊结构,使得其与桥梁地基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使得底座9与桥梁地基之间不易发生相对位移,能够有效防止底座9以及立交桥出现下沉的现象,通过伸缩气缸8能够带动托板2上下移动,进而能够对立交桥的底部进行支撑,能够依据立交桥的坡度,单独调节各组伸缩气缸8的高度,从而能够对立交桥底部不同坡面位置进行支撑,支撑效果较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