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电气系统故障诊断装置

一种电气系统故障诊断装置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诊断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电气系统故障诊断装置,所述诊断仪主体的顶部等距安装有防撞软条,所述诊断仪主体的前部设置有接线口,所述诊断仪主体的外部两侧对称设置有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的相反面均设置有防护板,两个所述固定板的相对面均对称安装有两个T型卡块,所述诊断仪主体的外部对应T型卡块的位置处均固定安装有T型卡座,且固定板通过T型卡块与T型卡座卡合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气系统故障诊断装置,能够使得整体装置实现更好的防护诊断装置,提高诊断装置的使用效果,提高整体装置的实用性,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7717958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云南库魄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21605289.6

  • 申请日2022-06-25

  • 分类号G01R31/00(2006.01);G01R1/14(2006.01);G01R1/04(2006.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650000 云南省昆明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孵化器管理中心昆明高新区科高路999号高新阳光大厦A幢第二楼2A-2S室

  • 入库时间 2022-11-28 18:32:1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1-01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诊断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电气系统故障诊断装置。

背景技术

电气系统由低压供电组合部件构成的系统,也有称为“低压配电系统”或“低压配电线路”,电气系统常与自动化技术相联系,所谓的电气系统自动化技术,就是对电气系统的自动化管理,包括对电气设备的监控、对系统故障的检查、对电气系统的保护等。

中国专利公开了电气系统故障诊断装置(授权公告号CN213986556U),该专利技术能够有效的避免了上述问题,并有效的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但是,该装置在使用时没有很好的防护结构,从而导致在碰撞时容易损坏,影响使用时的稳定性,从而较为不便。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电气系统故障诊断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气系统故障诊断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气系统故障诊断装置,包括诊断仪主体,所述诊断仪主体的顶部等距安装有防撞软条,所述诊断仪主体的前部设置有接线口,所述诊断仪主体的外部两侧对称设置有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的相反面均设置有防护板,两个所述固定板的相对面均对称安装有两个T型卡块,所述诊断仪主体的外部对应T型卡块的位置处均固定安装有T型卡座,且固定板通过T型卡块与T型卡座卡合连接,所述诊断仪主体的外部对应T型卡座的位置处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座,所述诊断仪主体的内部两侧均设置有散热窗,两个所述防护板的外部均固定安装有硅胶垫,两个所述固定板与防护板之间均通过调节结构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调节结构包括安装于两个固定板外部中间处的连接座,两个所述连接座与两个防护板的内侧之间均等距安装有活塞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活塞杆的外部均套设有第一减震弹簧,且第一减震弹簧设置在连接座与防护板的内侧之间,两个所述防护板的外部均转动连接有两个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外端均转动连接有滑动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座的内部对应滑动块的位置处均开设有滑动槽,且滑动块通过滑动槽与连接座滑动连接,两个所述连接座的内部对应滑动槽的位置处均安装有第二减震弹簧,所述第二减震弹簧设置在滑动槽与滑动块的内侧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四个所述固定座的内部中间处设置有连接滑板,四个所述固定座的内部对应连接滑板的位置处均开设有连接滑槽,且连接滑板通过连接滑槽与固定座滑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四个所述连接滑板的夹持面均对称安装有两个固定卡杆,所述T型卡块的内部对应固定卡杆的位置处均开设有相匹配的固定卡孔,所述固定座的内部对应固定卡杆的位置处均嵌合安装有滑动套,且固定座通过滑动套与固定卡杆滑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四个所述连接滑板的外端中间处均安装有拉动杆,且拉动杆均贯穿固定座的内部,四个所述拉动杆的外部均套设有顶动弹簧,且顶动弹簧设置在固定座与连接滑板的内侧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使用时,通过防撞软条对诊断仪主体的上部进行防护,为了防止硬物撞击诊断仪主体两侧,则可以通过活塞杆将固定板与防护板进行连接,通过第一减震弹簧进行缓冲减震,当防护板受到挤压时,则可以连接臂推动滑动块在连接座处的滑动槽中滑动,配合着第二减震弹簧进行二次缓冲减震,则可以有效的减轻撞击力,提高诊断仪主体的使用稳定性。

2、为了能够便捷的安装固定板,则可以将T型卡块卡入T型卡座中,通过顶动弹簧顶住连接滑板,则可以带动固定卡杆卡入固定卡孔中,则可以便捷的安装固定板,反之,通过拽动拉动杆,则可以拉动连接滑板在连接滑槽中滑动,则可以将固定卡杆从固定卡孔中拔出,则可以便捷的拆下固定板进行检修。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电气系统故障诊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电气系统故障诊断装置中固定板与防护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电气系统故障诊断装置中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诊断仪主体;2、防撞软条;3、接线口;4、固定板;5、防护板;6、T型卡块;7、T型卡座;8、固定座;9、散热窗;10、硅胶垫;11、连接座;12、活塞杆;13、第一减震弹簧;14、连接臂;15、滑动块;16、滑动槽;17、第二减震弹簧;18、连接滑板;19、连接滑槽;20、固定卡杆;21、滑动套;22、拉动杆;23、顶动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电气系统故障诊断装置,包括诊断仪主体1,诊断仪主体1的顶部等距安装有防撞软条2,诊断仪主体1的前部设置有接线口3,诊断仪主体1的外部两侧对称设置有固定板4,两个固定板4的相反面均设置有防护板5,两个固定板4的相对面均对称安装有两个T型卡块6,诊断仪主体1的外部对应T型卡块6的位置处均固定安装有T型卡座7,且固定板4通过T型卡块6与T型卡座7卡合连接,诊断仪主体1的外部对应T型卡座7的位置处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座8,诊断仪主体1的内部两侧均设置有散热窗9,两个防护板5的外部均固定安装有硅胶垫10,两个固定板4与防护板5之间均通过调节结构相连。

在图1-2中:调节结构包括安装于两个固定板4外部中间处的连接座11,两个连接座11与两个防护板5的内侧之间均等距安装有活塞杆12,通过活塞杆12将固定板4与防护板5进行连接,通过第一减震弹簧13进行缓冲减震。

在图1-2中:活塞杆12的外部均套设有第一减震弹簧13,且第一减震弹簧13设置在连接座11与防护板5的内侧之间,两个防护板5的外部均转动连接有两个连接臂14,连接臂14的外端均转动连接有滑动块15,通过滑动块15在滑动槽16中滑动,则可以防护板5稳定的移动。

在图2中:连接座11的内部对应滑动块15的位置处均开设有滑动槽16,且滑动块15通过滑动槽16与连接座11滑动连接,两个连接座11的内部对应滑动槽16的位置处均安装有第二减震弹簧17,第二减震弹簧17设置在滑动槽16与滑动块15的内侧之间,当防护板5受到挤压时,则可以连接臂14推动滑动块15在连接座11处的滑动槽16中滑动,配合着第二减震弹簧17进行二次缓冲减震,则可以有效的减轻撞击力,提高诊断仪主体1的使用稳定性。

在图1与3中:四个固定座8的内部中间处设置有连接滑板18,四个固定座8的内部对应连接滑板18的位置处均开设有连接滑槽19,且连接滑板18通过连接滑槽19与固定座8滑动连接,通过连接滑槽19带动连接滑板18更稳定的滑动。

在图1与3中:四个连接滑板18的夹持面均对称安装有两个固定卡杆20,T型卡块6的内部对应固定卡杆20的位置处均开设有相匹配的固定卡孔,固定座8的内部对应固定卡杆20的位置处均嵌合安装有滑动套21,且固定座8通过滑动套21与固定卡杆20滑动连接,通过顶动弹簧23顶住连接滑板18,则可以带动固定卡杆20卡入固定卡孔中,则可以便捷的安装固定板4。

在图1与3中:四个连接滑板18的外端中间处均安装有拉动杆22,且拉动杆22均贯穿固定座8的内部,四个拉动杆22的外部均套设有顶动弹簧23,且顶动弹簧23设置在固定座8与连接滑板18的内侧之间,通过拽动拉动杆22,则可以拉动连接滑板18在连接滑槽19中滑动,则可以将固定卡杆20从固定卡孔中拔出,则可以便捷的拆下固定板4进行检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使用时,通过防撞软条2对诊断仪主体1的上部进行防护,为了防止硬物撞击诊断仪主体1两侧,则可以通过活塞杆12将固定板4与防护板5进行连接,通过第一减震弹簧13进行缓冲减震,当防护板5受到挤压时,则可以连接臂14推动滑动块15在连接座11处的滑动槽16中滑动,配合着第二减震弹簧17进行二次缓冲减震,则可以有效的减轻撞击力,提高诊断仪主体1的使用稳定性,为了能够便捷的安装固定板4,则可以将T型卡块6卡入T型卡座7中,通过顶动弹簧23顶住连接滑板18,则可以带动固定卡杆20卡入固定卡孔中,则可以便捷的安装固定板4,反之,通过拽动拉动杆22,则可以拉动连接滑板18在连接滑槽19中滑动,则可以将固定卡杆20从固定卡孔中拔出,则可以便捷的拆下固定板4进行检修,较为实用。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