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卧床、衰弱人群用锻炼设备

卧床、衰弱人群用锻炼设备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卧床、衰弱人群用锻炼设备,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卧床、衰弱人群用锻炼设备包括上肢训练组件;上肢训练组件包括两个上肢支撑件;上肢支撑件的一端具有用于将上肢训练组件挂设在病床上的挂接部,另一端具有供用户手握的助力把手,且上肢支撑件上具有用于支撑用户手臂的支撑部,以使用户靠坐在病床上时手握助力把手能够支撑起身体。达到了使该类人群在病床上锻炼的技术效果。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7139134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积水潭医院;

    申请/专利号CN202220911233.7

  • 发明设计人 原源;

    申请日2022-04-14

  • 分类号A63B23/12(2006.01);A61H1/02(2006.01);

  • 代理机构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姜波

  • 地址 100000 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东街31号

  • 入库时间 2022-09-06 01:33:0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8-09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卧床、衰弱人群用锻炼设备。

背景技术

各种原因导致卧床以及衰弱的人群,尤其是老年人,会出现肢体肌力快速衰减,在床上扶起后坐不住,坐起后容易滑向床尾是特别常见的一系列问题,甚至进展为失能、半失能状态,加速死亡。

现有设备存在诸多缺点,实用性、功能性较差。越来越多的老人因为多种原因出现卧床、废用性肌萎缩,继而肢体僵直,关节活动度下降,尤其是下肢,护理难度增加;目前护理床虽然能够实现角度调整,但是床摇起来病人双上肢没有支撑、坐不住,容易滑向床尾。

因此,提供一种使该类人群在病床上既可以坐稳,又能够锻炼的卧床、衰弱人群用锻炼设备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卧床、衰弱人群用锻炼设备,以缓解现有技术中无法使用户在病床上锻炼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卧床、衰弱人群用锻炼设备,包括上肢训练组件;

所述上肢训练组件包括两个上肢支撑件;

所述上肢支撑件的一端具有用于将所述上肢训练组件挂设在病床上的挂接部,另一端具有供用户手握的助力把手,且所述上肢支撑件上具有用于支撑用户手臂的支撑部,以使用户靠坐在病床上时手握所述助力把手能够支撑起身体。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上肢支撑件还包括支撑本体,所述支撑本体呈“乙”字状;

所述支撑本体的顶端的底部开设有能够供床板进入的凹槽,所述凹槽形成所述挂接部;

所述助力把手竖直向上的设置在所述支撑本体的底端的上部。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支撑本体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锁紧件;

所述凹槽开设在所述第一支撑杆上,所述支撑部和所述助力把手两者均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杆上;

所述第二支撑杆可滑动的插设在所述第一支撑杆内;

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两者通过所述锁紧件锁紧在一起。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第一支撑杆上开设有限位通孔,所述第二支撑杆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弹簧和用于与所述限位通孔适配的限位柱;

所述限位柱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内壁抵接的限位台阶,且在所述限位台阶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内壁抵接时,所述限位柱的前端凸出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外壁。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第二支撑杆上开设有与用户小臂适配的凹陷槽,所述凹陷槽形成所述支撑部,且所述凹陷槽内设置有软垫。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卧床、衰弱人群用锻炼设备还包括腿部锻炼组件;

所述腿部锻炼组件包括下肢训练件和控制器,所述下肢训练件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所述助力把手上也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控制按键。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下肢训练件包括升降杆和被动锻炼件,所述被动锻炼件设置在所述升降杆上。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下肢训练件还包括水平伸缩杆,所述水平伸缩杆设置在所述升降杆上,所述被动锻炼件设置在所述水平伸缩杆上。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被动锻炼件包括脚部套和第一小腿套;

所述脚部套与所述第一小腿套铰接,且所述脚部套与所述第一小腿套两者的铰接处设置有第一动力件,以驱动所述脚部套与所述第一小腿套两者相互运动,所述第一动力件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被动锻炼件还包括第二小腿套和大腿套;

所述第二小腿套与所述大腿套铰接,且所述第二小腿套与所述大腿套两者的铰接处设置有第二动力件,以驱动所述第二小腿套与所述大腿套两者相互运动,所述第二动力件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卧床、衰弱人群用锻炼设备,包括上肢训练组件;上肢训练组件包括两个上肢支撑件;上肢支撑件的一端具有用于将上肢训练组件挂设在病床上的挂接部,另一端具有供用户手握的助力把手,且上肢支撑件上具有用于支撑用户手臂的支撑部,以使用户靠坐在病床上时手握助力把手能够支撑起身体。

具体的,卧床人群需要坐起时,医务人员或者家属会摇起病床,此时用户可以将小臂放置在上肢支撑件的支撑部上,然后手握助力把手,此时用户的两只手臂都依托在上肢支撑件上,用户可以平稳的靠坐在病床上,并且,用户可以通过手臂施力将自己的上半身撑起来,从而达到锻炼的效果,避免用户的手臂及上肢肌肉衰弱。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卧床、衰弱人群用锻炼设备中上肢训练组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卧床、衰弱人群用锻炼设备中上肢训练组件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卧床、衰弱人群用锻炼设备中腿部锻炼组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卧床、衰弱人群用锻炼设备中脚部套和第一小腿套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卧床、衰弱人群用锻炼设备中第二小腿套和大腿套的示意图。

图标:

100-上肢支撑件;110-凹槽;120-助力把手;130-支撑部;140-第一支撑杆;141-限位通孔;150-第二支撑杆;

210-升降杆;220-水平伸缩杆;230-被动锻炼件;231-脚部套;232-第一小腿套;233-第二小腿套;234-大腿套;

300-床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卧床、衰弱人群用锻炼设备,包括上肢训练组件;上肢训练组件包括两个上肢支撑件100;上肢支撑件100的一端具有用于将上肢训练组件挂设在病床上的挂接部,另一端具有供用户手握的助力把手120,且上肢支撑件100上具有用于支撑用户手臂的支撑部130,以使用户靠坐在病床上时手握助力把手120能够支撑起身体。

具体的,卧床人群需要坐起时,医务人员或者家属会摇起病床,此时用户可以将小臂放置在上肢支撑件100的支撑部130上,然后手握助力把手120,此时用户的两只手臂都依托在上肢支撑件100上,可以平稳的靠坐在病床上,并且,用户可以通过手臂施力将自己的上半身撑起来,从而达到锻炼的效果,避免用户的手臂及上肢肌肉衰弱。

需要指出的是,病床的床板300分成可抬起板和不可抬起板,可抬起板能够沿可抬起板和不可抬起板两者的靠近出为轴进行转动,从而使得可抬起板远离不可抬起板的一端抬起,使得位于床上的用户能够靠坐在床上。

参见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上肢支撑件100还包括支撑本体,支撑本体呈“乙”字状;支撑本体的顶端的底部开设有能够供床板300进入的凹槽110,凹槽110形成挂接部;助力把手120竖直向上的设置在支撑本体的底端的上部。

具体的,支撑本体呈“乙”字状,当病床摇起时,可以通过凹槽110将支撑本体挂设在病床上。

其中,凹槽110开设在支撑本体的顶端,且位于支撑本体的底部,以便凹槽110能够扣在床板300的顶部。

其中,助力把手120设置在支撑本体的底端,且位于支撑本体的上部,以便卧床用户能够手握助力把手120。

参见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支撑本体包括第一支撑杆140、第二支撑杆150和锁紧件;凹槽110开设在第一支撑杆140上,支撑部130和助力把手120两者均设置在第二支撑杆150上;第二支撑杆150可滑动的插设在第一支撑杆140内;第一支撑杆140和第二支撑杆150两者通过锁紧件锁紧在一起。

具体的,通过第一支撑杆140、第二支撑杆150和锁紧件的设置,能够使得支撑本体进行伸缩调整,从而调整支撑部130和助力把手120两者的位置,以适用于不同身高的用户。

参见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一支撑杆140上开设有限位通孔141,第二支撑杆150上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置有弹簧和用于与限位通孔141适配的限位柱;限位柱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一支撑杆140内壁抵接的限位台阶,且在限位台阶与第一支撑杆140的内壁抵接时,限位柱的前端凸出于第一支撑杆140的外壁。

具体的,第二支撑杆150可以沿第一支撑杆140延伸方向移动,从而调整支撑本体的长度,从而调节支撑部130和助力把手120两者的位置。

其中,在需要调整支撑本体的长度时,用户可以按下凸出于第一支撑杆140的限位柱,然后拖动调整第二支撑杆150,当调节至需要的长度后,使得限位柱从最近的限位通孔141凸出第一支撑杆140。

其中,第一支撑杆140上开设有多个限位通孔141,第二支撑杆150上设置有一个限位柱。

参见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二支撑杆150上开设有与用户小臂适配的凹陷槽,凹陷槽形成支撑部130,且凹陷槽内设置有软垫。

具体的,在支撑部130内设置软垫,缓解用户的手臂处的压力,使得用户能够更长时间的将手臂放在支撑部130上。

参见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卧床、衰弱人群用锻炼设备还包括腿部锻炼组件;腿部锻炼组件包括下肢训练件和控制器,下肢训练件与控制器连接;助力把手120上也设置有用于与控制器连接的控制按键。

具体的,通过腿部锻炼组件对用户的腿部进行锻炼,在腿部锻炼组件上设置控制器,以便医务人员操控腿部锻炼组件。

其中,在助力把手120上设置有控制按键,便于用户操控。

参见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下肢训练件包括升降杆210和被动锻炼件230,被动锻炼件230设置在升降杆210上。

具体的,通过升降杆210可以带动被动锻炼件230上下移动,从而实现用户腿部的抬起和落下。

其中,被动锻炼件230可以通过绳带、钢丝等连接件连接在升降杆210上,并且连接件上有用于为被动锻炼件230供电的电线,电线上设置有防护层,避免电线受到损伤。

参见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下肢训练件还包括水平伸缩杆220,水平伸缩杆220设置在升降杆210上,被动锻炼件230设置在水平伸缩杆220上。

具体的,水平伸缩杆220设置在升降杆210上,并且被动锻炼件230设置在水平伸缩杆220上,通过水平伸缩杆220的设置,能够带动用户的腿部进行水平方向训练。

参见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被动锻炼件230包括脚部套231和第一小腿套232;脚部套231与第一小腿套232铰接,且脚部套231与第一小腿套232两者的铰接处设置有第一动力件,以驱动脚部套231与第一小腿套232两者相互运动,第一动力件与控制器连接。

具体的,通过脚部套231和第一小腿套232的设置,能够对用户的脚踝部进行锻炼。

参见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被动锻炼件230还包括第二小腿套233和大腿套234;第二小腿套233与大腿套234铰接,且第二小腿套233与大腿套234两者的铰接处设置有第二动力件,以驱动第二小腿套233与大腿套234两者相互运动,第二动力件与控制器连接。

具体的,通过第二小腿套233和大腿套234的设置,能够对用户的膝关节和髋关节进行锻炼。

需要指出的是,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卧床、衰弱人群用锻炼设备能够使得用户在靠坐在病床上时能够坐得稳,不会坐起后向下滑;而且能够在平躺、坐起时进行上肢的肌力训练,具体为用户手握助力把手120用力;另外,通过腿部锻炼组件能够进行腿部垂直方向与水平方向训练,以及踝、膝和髋关节的锻炼,改善肌量、肌力和腿部关节活动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