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于不同持针方式穿刺训练的训练模型

一种用于不同持针方式穿刺训练的训练模型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不同持针方式穿刺训练的训练模型,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上的模拟硅胶皮,底座的上表面设有用于容纳模拟血管的上开槽,且模拟硅胶皮的下表面设有用于容纳模拟血管的下开槽,上开槽的内部安装有用于检测针头穿刺位置的检测轨道;检测轨道包括半圆轨体,以及至少两个均匀分布在半圆轨体表面的线性开口,线性开口内安装有压力检测块,且两个压力检测块之间通过弧形弯板连接,弧形弯板的中心位置两侧均设有移动卡尺,移动卡尺带动压力检测块以半圆轨体的中心位置为原点进行往复移动,以检测血管不同位置的穿刺训练结果;本方案的模拟血管可以重复多次使用,节约训练成本,另外还可实现对模拟血管的多处训练工作。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6927873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2220333299.2

  • 发明设计人 尹海辉;

    申请日2022-02-18

  • 分类号G09B23/28(2006.01);

  • 代理机构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胡阔雷

  • 地址 230001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庐江路9号

  • 入库时间 2022-08-23 08:05:5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7-08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持针训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不同持针方式穿刺训练的训练模型。

背景技术

静脉输液是日常诊疗最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穿刺效果影响着护患关系。目前临床常用方法主要有上下持针法、前后持针法和三指持针法。

现有的训练模型大多在模拟血管内充满红色液体,观察穿刺后有无回血来确定穿刺训练结果,但是由于模拟血管无法就有真实血管的自我恢复能力,因此导致模拟血管只能使用有限次,因此导致训练模型的成本浪费比较多,且难以确定穿刺训练结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不同持针方式穿刺训练的训练模型,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训练模型的成本浪费比较多,且难以确定穿刺训练结果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具体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不同持针方式穿刺训练的训练模型,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上的模拟硅胶皮,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有用于容纳模拟血管的上开槽,且所述模拟硅胶皮的下表面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模拟血管的下开槽,所述上开槽的内部安装有用于检测针头穿刺位置的检测轨道;

所述检测轨道包括半圆轨体,以及至少两个均匀分布在所述半圆轨体表面的线性开口,所述线性开口内安装有压力检测块,且两个所述压力检测块之间通过弧形弯板连接,所述弧形弯板的中心位置两侧均设有移动卡尺,所述移动卡尺带动所述压力检测块以所述半圆轨体的中心位置为原点进行往复移动,以检测血管不同位置的穿刺训练结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弧形弯板的外表面贴合所述上开槽的内表面,且所述弧形弯板在所述上开槽的表面相对滑动,所述半圆轨体的上端固定安装在所述上开槽的开口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开槽的底部中心位置设有限位沉槽,所述移动卡尺设置在所述限位沉槽内并沿着所述限位沉槽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移动卡尺的上表面设有位移刻度,且所述位移刻度以远离与所述弧形弯板连接的一端为零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模拟硅胶皮的上表面设有位置标号,且所述位置标号以所述模拟硅胶皮的中心位置为零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压力检测块包括空腔板块、安装在所述空腔板块内部的压力传感器,以及用于封盖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挤压板,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挤压板在静脉穿刺针的推动作用下的推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移动卡尺的外侧端设有捏柄,且所述捏柄的纵剖尺寸小于所述移动卡尺的纵剖尺寸。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分布在模拟血管周侧的压力传感器来检测到针头是否刺破模拟血管,从而模拟血管可以重复多次使用,因此避免了模拟血管的频繁更换,节约训练成本,另外还可实现对模拟血管的多处训练工作,避免在模拟血管的同一处多次训练导致血管被刺破无法继续训练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训练模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训练模型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力检测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位移刻度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表示如下:

1-底座;2-模拟硅胶皮;3-模拟血管;4-上开槽;5-下开槽;6-检测轨道;7-限位沉槽;8-位移刻度;9-位置标号;10-捏柄;

61-半圆轨体;62-线性开口;63-压力检测块;64-弧形弯板;65-移动卡尺;

631-空腔板块;632-压力传感器;633-挤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不同持针方式穿刺训练的训练模型,现有的训练模型大多在模拟血管内充满红色液体,观察穿刺后有无回血来确定穿刺训练结果,但是由于模拟血管无法就有真实血管的自我恢复能力,因此导致模拟血管只能使用有限次,因此导致训练模型的成本浪费比较多。

而本实施方式通过分布在模拟血管周侧的压力传感器来检测到针头是否刺破模拟血管,从而模拟血管可以重复多次使用,因此避免了模拟血管的频繁更换,节约训练成本。

具体包括底座1以及设置在底座1上的模拟硅胶皮2,底座1的上表面设有用于容纳模拟血管3的上开槽4,且模拟硅胶皮2的下表面设有用于容纳模拟血管3的下开槽5,上开槽4的内部安装有用于检测针头穿刺位置的检测轨道6。

在本实施方式中,检测轨道6用于检测针头穿刺时的压力,如果检测轨道6发出信号,则意味着针头刺破血管扎在检测轨道6上,该次穿刺训练不成功,而检测轨道6没有发出信号,则意味着针头未刺破血管扎在检测轨道6上,该次穿刺训练成功。

检测轨道6包括半圆轨体61,以及至少两个均匀分布在半圆轨体61表面的线性开口62,线性开口62内安装有压力检测块63,且两个压力检测块63之间通过弧形弯板64连接,弧形弯板64的中心位置两侧均设有移动卡尺65,移动卡尺65带动压力检测块63以半圆轨体61的中心位置为原点进行往复移动,以检测血管不同位置的穿刺训练结果。

如图3所示,压力检测块63的具体检测原理为:压力检测块63包括空腔板块631、安装在空腔板块631内部的压力传感器632,以及用于封盖压力传感器632的挤压板633,压力传感器632用于检测挤压板633在静脉穿刺针的推动作用下的推力。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优势,本实施方式中的压力检测块63可以沿着半圆轨体61移动,即沿着模拟血管3移动,因此可实现对模拟血管3的多处训练工作,避免在模拟血管3的同一处多次训练导致血管被刺破无法继续训练的问题。

弧形弯板64的外表面贴合上开槽4的内表面,且弧形弯板64在上开槽4的表面相对滑动,半圆轨体61的上端固定安装在上开槽4的开口处。上开槽4的底部中心位置设有限位沉槽7,移动卡尺65设置在限位沉槽7内并沿着限位沉槽7移动。

在进行穿刺训练工作时,移动卡尺65沿着限位沉槽7内移动,而操作者根据移动卡尺65的移动位置进行穿刺工作,从而穿刺位置与压力检测块63的位置正好适配,因此保证可以得到每个穿刺位置的检测结果。

具体的适配方式为:如图4所示,移动卡尺65的上表面设有位移刻度8,且位移刻度8以远离与弧形弯板64连接的一端为零点,模拟硅胶皮2的上表面设有位置标号9,且位置标号9以模拟硅胶皮2的中心位置为零点。

当移动卡尺65从限位沉槽7的一端移出时,根据位移刻度8确定移动位置,且根据移动卡尺65的移出端和此时的位移刻度8来确定对应的位置标号9,即压力检测块63刚好移动至适配的位置标号9处,因此在此位置进行穿刺训练时,压力检测块63可检测穿刺结果。

做为本实施方式的优选,移动卡尺65的外侧端设有捏柄10,且捏柄10的纵剖尺寸小于移动卡尺65的纵剖尺寸,捏柄10用于拉动移动卡尺65在限位沉槽7内移动。

综上,本实施方式提供的训练模型检验穿刺训练结果的实现原理为:

初始状态下,将移动卡尺65完全移动至限位沉槽7内,此时移动卡尺65的中心位置与模拟硅胶皮2的中心位置对齐,即压力检测块63处于模拟硅胶皮2的中心位置,此时对模拟血管3进行穿刺训练时,压力检测块63通过检测针头的推力来确定针头是否刺破模拟血管3,如果压力传感器632输出稳定信号,则认为此次的穿刺训练成功,如果压力传感器632输出不稳定信号,则认为此次的穿刺训练不成功。

手持捏柄10拉动移动卡尺65朝着一个方向移动,则意味着压力检测块63偏离中心位置,此时根据拉动移动卡尺65的方位以及此时显示的位移刻度8来确定当前的穿刺训练位置,只需找到对应方位的位置标号9来确定穿刺训练位置,从而实现多位置的穿刺训练工作。

因此本实施方式通过分布在模拟血管周侧的压力传感器来检测到针头是否刺破模拟血管,从而模拟血管可以重复多次使用,因此避免了模拟血管的频繁更换,节约训练成本,另外还可实现对模拟血管的多处训练工作,避免在模拟血管的同一处多次训练导致血管被刺破无法继续训练的问题。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申请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