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于火力发电厂的智能节能减排装置

一种用于火力发电厂的智能节能减排装置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火力发电厂的智能节能减排装置,包括直接放置在地面上的箱体,且箱体的右下端螺栓连接有排烟管;还包括:除灰机构,所述除灰机构设置在箱体的左上端,且除灰机构包括连接筒、过滤网、连接块、收纳箱和密封板;连接管,连接管的左端安装在连接筒的右端,且连接管螺栓连接在箱体的内部上端;过滤箱,所述过滤箱放置在箱体的内部,且过滤箱的前端一体化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左右两端均嵌套连接在限位杆的内部,该用于火力发电厂的智能节能减排装置,便于除去烟气中的灰尘,防止连接管的内部容易被堵塞,而且容易对烟气中的余热进行收集,同时方便对过滤组件进行更换。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6878417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福建锦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20071703.3

  • 发明设计人 胡文国;

    申请日2022-01-12

  • 分类号B01D46/62(2022.01);B01D46/02(2006.01);B01D46/10(2006.01);B01D46/88(2022.01);B01D46/42(2006.01);F28D7/08(2006.01);F28F19/01(2006.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北厝镇金井湾二路台湾创业园5号楼3层A1区

  • 入库时间 2022-08-23 08:00:5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7-05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火力发电厂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火力发电厂的智能节能减排装置。

背景技术

火力发电厂中在发电时通过燃烧可燃物进行发电,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烟气,直接排放烟气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因而需要让烟气通过智能节能减排装置处理后再排放。

但是,一般的用于火力发电厂的智能节能减排装置,不便于除去烟气中的灰尘,导致连接管的内部容易被堵塞,而且不容易对烟气中的余热进行收集,同时不方便对过滤组件进行更换,因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火力发电厂的智能节能减排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火力发电厂的智能节能减排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大多数用于火力发电厂的智能节能减排装置,不便于除去烟气中的灰尘,导致连接管的内部容易被堵塞,而且不容易对烟气中的余热进行收集,同时不方便对过滤组件进行更换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火力发电厂的智能节能减排装置,包括直接放置在地面上的箱体,且箱体的右下端螺栓连接有排烟管;

还包括:

除灰机构,所述除灰机构设置在箱体的左上端,且除灰机构包括连接筒、过滤网、连接块、收纳箱和密封板,其中连接筒螺栓连接在箱体的左上端;

连接管,连接管的左端安装在连接筒的右端,且连接管螺栓连接在箱体的内部上端,并且箱体的内部中上端固定连接有隔板;

过滤箱,所述过滤箱放置在箱体的内部,且过滤箱的前端一体化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左右两端均嵌套连接在限位杆的内部,且限位杆镶嵌连接在箱体的左右两前壁上,同时限位杆的前端螺纹连接有限位盖。

优选的,所述连接筒的内部右端安装有过滤网,且连接块呈等角度的一体化连接在连接筒的内部左壁上,并且进烟管卡合连接在连接筒的左端内部,其中进烟管的右端抵在连接块上。

优选的,所述进烟管的右端与连接筒的左端通过螺栓相连接,且连接筒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收纳箱;

其中,所述收纳箱的后端内部卡合连接有密封板,且密封板的纵截面呈“凸”字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进烟管通过连接筒与连接管相连通,且连接管呈弯曲状分布在箱体的内部上端,所述连接管的右下端安装在隔板的右端内部。

优选的,所述过滤箱的内部上下对称的镶嵌连接有承载板,且承载板呈多孔状结构,并且上侧承载板的上端放置有第一活性炭过滤袋,同时第二活性炭过滤袋放置在下侧承载板的上端;

其中,所述过滤箱的后端内部卡合连接有连接件,且连接板的右侧视纵截面呈“E”字形结构,并且连接件固定连接在箱体的内部后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火力发电厂的智能节能减排装置,便于除去烟气中的灰尘,防止连接管的内部容易被堵塞,而且容易对烟气中的余热进行收集,同时方便对过滤组件进行更换;

1、设有除灰机构,收纳箱的后端内部卡合连接有密封板,使得过滤网对烟气中的灰尘进行过滤,让灰尘落在收纳箱的内部,通过密封板将收纳箱内的灰尘取出,从而便于除去烟气中的灰尘,防止连接管的内部容易被堵塞;

2、设连接管和隔板,连接管呈弯曲状分布在箱体的内部上端,使得连接管的形状可以增加烟气在连接管内的停留时长,让箱体内部上端的水对连接管内烟气的热量进行吸收,从而容易对烟气中的余热进行收集;

3、设有限位杆和限位盖,限位杆的前端螺纹连接有限位盖,转动限位盖让其脱离限位杆,向前拉动连接板直至过滤箱滑出箱体的内部,从而方便对过滤组件进行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件与过滤箱连接右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收纳箱与密封板连接左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管与隔板连接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除灰机构;201、连接筒;202、过滤网;203、连接块;204、收纳箱;205、密封板;3、进烟管;4、连接管;5、隔板;6、过滤箱;7、承载板;8、第一活性炭过滤袋;9、第二活性炭过滤袋;10、连接件;11、连接板;12、限位杆;13、限位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火力发电厂的智能节能减排装置,包括箱体1、除灰机构2、进烟管3、连接管4、隔板5、过滤箱6、承载板7、第一活性炭过滤袋8、第二活性炭过滤袋9、连接件10、连接板11、限位杆12和限位盖13,在使用该用于火力发电厂的智能节能减排装置时,结合图1和图3,燃烧产生的烟气进入到进烟管3的内部,通过连接筒201、过滤网202、连接块203、收纳箱204和密封板205组成的结构对烟气中的灰尘进行过滤,将进烟管3的右端卡合连接在连接筒201的内部,直至进烟管3的右端抵在呈等角度设置的连接块203的左端,将螺栓安装安装在进烟管3与连接筒201连接处,对进烟管3在连接筒201内的位置进限定;

当进烟管3内的烟气进入连接筒201的内部后,让过滤网202对烟气中含有的灰尘进行过滤,让过滤网202留下的灰尘从连接筒201的下端进入到收纳箱204的内部进行收集,需要对收纳箱204内部收集的灰尘进行处理时,向后拉动密封板205,直至纵截面呈“凸”字形结构的密封板205脱离收纳箱204的后端内部,将收纳箱204内收集的灰尘通过收纳箱204的后端取出,从而便于除去烟气中的灰尘,防止连接管4的内部容易被堵塞;

结合图1和图4,箱体1的内部通过隔板5进行分隔,箱体1的内部上端装有清水,烟气经过过滤网202过滤后进入到连接管4的内部,由于连接管4呈弯曲状分布在箱体1的内部上端,因此除灰后的烟气通过呈弯曲状分布的连接管4增加停留时长,让连接管4内部的烟气中含有的热量传递给箱体1内部上端的清水,让烟气中的热量将清水变成热水,而箱体1内热水通过箱体1后上端的排水管排出,从而容易对烟气中的余热进行收集;

结合图1、图2和图4,连接管4内的烟气中的余热传递给箱体1内部上端的清水后,让烟气通过连接管4的右下端排入箱体1的内部下端,烟气经过第一活性炭过滤袋8过滤后,通过上侧承载板7的多孔状结构进入过滤箱6的内部,再经过第二活性炭过滤袋9过滤后,通过下侧承载板7的多孔状结构进入过滤箱6的内部下端,处理后的烟气通过箱体1右下端的排烟管排出;

需要对过滤箱6内部的第一活性炭过滤袋8和第二活性炭过滤袋9进行更换时,转动限位盖13让螺纹连接在限位杆12前端的限位盖13脱离,向前拉动连接板11让过滤箱6在箱体1的内部向前滑动,让过滤箱6的后端内部脱离连接件10,而连接板11的左右两端均可以从左右两组限位杆12上脱离,将第二活性炭过滤袋9和第一活性炭过滤袋8从承载板7上取出后,将新的第一活性炭过滤袋8放置在上侧的承载板7上,将新的第二活性炭过滤袋9放置在下侧的承载板7上,将过滤箱6放置在箱体1的内部下端,向后推动连接板11,让过滤箱6在箱体1的内部滑动,使得过滤箱6的后端内部卡合连接在右侧视纵截面呈“E”字形结构的连接件10上,而连接板11的左右两端则嵌套;结在对应位置的限位杆12上,转动限位盖13让其螺纹连接在限位杆12的前端,对过滤箱6在箱体1内部的位置进行限定,从而方便对过滤组件进行更换,这就是该用于火力发电厂的智能节能减排装置的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