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氨制冷饱和氨的管道布置结构

一种氨制冷饱和氨的管道布置结构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氨制冷饱和氨的管道布置结构,包括:第一压缩机组和第二压缩机组,第一压缩机组和第二压缩机组通过第一环网管连接,第一环网管上通过第一气相管与第二环网管连通,第二环网管通过第二气相管与第一冷凝器组、第二冷凝器组的进气口连接,第一冷凝器组和第二冷凝器组的出液口均与第三环网管连通,第三环网管上连接有液相管,液相管与贮氨器连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为了满足输送管网扩大负荷,新增的主管及配套系统设施采用直线设置,容易受到现场环境的制约影响管道的走向及布置;受到布置的影响可能导致主管分流时,分配不均;布局受限管道走向受限制时,会有分流不均,影响饱和介质的输送的问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6896802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宁夏瑞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20496161.4

  • 申请日2022-03-09

  • 分类号F17D1/00(2006.01);F17D3/01(2006.01);F17D5/00(2006.01);F17C13/00(2006.01);

  • 代理机构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3;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3;

  • 代理人逯长明;许伟群

  • 地址 755000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卫工业园区精细化工区

  • 入库时间 2022-08-23 07:57:4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7-05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管网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氨制冷饱和氨的管道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饱和氨气、液氨,又称为无水氨,是一种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氨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为运输及储存便利,通常将气态的氨气通过加压或冷却得到液态氨。液氨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形成铵根离子NH4+、氢氧根离子OH-,溶液呈碱性。液氨多储于耐压钢瓶或钢槽中,且不能与乙醛、丙烯醛、硼等物质共存。液氨在工业上应用广泛,具有腐蚀性且容易挥发,所以其化学事故发生率很高。随着工厂内饱和氨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原有氨气、液氨的输送管网的负荷不足,需要扩大其负荷。现有的结构大多采用新增主管及配套系统设施。而新增的主管及配套系统设施采用直线设置,容易受到现场环境的制约影响管道的走向及布置;且设备启用也分两套系统,不够灵活;受到布置的影响可能导致主管分流时,分配不均;布局受限管道走向受限制时,会有分流不均,影响饱和介质的输送的问题。

为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氨制冷饱和氨的管道布置结构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氨制冷饱和氨的管道布置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为了满足输送管网扩大负荷,新增的主管及配套系统设施采用直线设置,容易受到现场环境的制约影响管道的走向及布置;且设备启用也分两套系统,不够灵活;受到布置的影响可能导致主管分流时,分配不均;布局受限管道走向受限制时,会有分流不均,影响饱和介质的输送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氨制冷饱和氨的管道布置结构,包括:第一压缩机组和第二压缩机组,所述第一压缩机组和所述第二压缩机组通过第一环网管连接,所述第一环网管上通过第一气相管与第二环网管连通,所述第二环网管通过第二气相管与第一冷凝器组、第二冷凝器组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一冷凝器组和第二冷凝器组的出液口均与第三环网管连通,所述第三环网管上连接有液相管,所述液相管与贮氨器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压缩机组包括一个深冷压缩机和两个普冷压缩机,且一个所述深冷压缩机和两个所述普冷压缩机串联。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压缩机组包括两个所述深冷压缩机和两个所述普冷压缩机,且所述深冷压缩机和所述普冷压缩机串联。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环网管呈环形状设置,且所述第一压缩机组与第二压缩机组分别布设在所述第一环网管的两端。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冷凝器组包括四个第一冷凝器,所述第二冷凝器组包括三个第二冷凝器,每个所述第一冷凝器和所述第二冷凝器均通过气相出管与第三环网管连通。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环网管、所述第二环网管和所述第二环网管的材质均选用型号为Q345的钢。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的氨制冷饱和氨的管道布置结构,包括:第一压缩机组和第二压缩机组,第一压缩机组和第二压缩机组通过第一环网管连接,第一环网管上通过第一气相管与第二环网管连通,第二环网管通过第二气相管与第一冷凝器组、第二冷凝器组的进气口连接,第一冷凝器组和第二冷凝器组的出液口均与第三环网管连通,第三环网管上连接有液相管,液相管与贮氨器连接。

在使用该管道布置结构时,第一压缩机组与第二压缩机组的出气管道通过第一环形管汇合,将两路气相管道合并成一个完整的环形气相管网,通过第一环形管网将气相分配到第一冷凝器组和第二冷凝器组中,对加压的气相进行冷凝,实现气相管网并网,能够对气相统一调配,相对均匀分流至各个端。气相进入各个不同冷凝器被冷凝后,再汇总一根环形饱和液氨管道,然后分流至下游设备中。

由此可见,该管道结构,将饱和氨气和饱和液氨的管道沿上下游设备布置环形管网,降低了布置对新老系统管道布置的限制,设置结构相对灵活,并实现氨气在管到中相对均匀分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的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管道结构布置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管道电子设备连接示意图。

图中:1第一压缩机组,2第二压缩机组,12第一环网管,121第一气相管,13第二环网管,131第二气相管,3第一冷凝器组,4第二冷凝器组,5第三环网管,51液相管,6贮氨器,111深冷压缩机,112普冷压缩机,31第一冷凝器,41第二冷凝器,34气相出管,51压力表,52温度计,53报警器,56控制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

在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申请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氨制冷饱和氨的管道布置结构,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为了满足输送管网扩大负荷,新增的主管及配套系统设施采用直线设置,容易受到现场环境的制约影响管道的走向及布置;且设备启用也分两套系统,不够灵活;受到布置的影响可能导致主管分流时,分配不均;布局受限管道走向受限制时,会有分流不均,影响饱和介质的输送的问题。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管道结构布置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管道电子设备连接示意图。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氨制冷饱和氨的管道布置结构,包括:第一压缩机组1和第二压缩机组2,第一压缩机组1和第二压缩机组2通过第一环网管12连接,第一环网管12上通过第一气相管121与第二环网管13连通,第二环网管13通过第二气相管131与第一冷凝器组3、第二冷凝器组4的进气口连接,第一冷凝器组3和第二冷凝器组4的出液口均与第三环网管5连通,第三环网管5上连接有液相管51,液相管51与贮氨器6连接。

具体的,现有系统中第一压缩机组1和第二压缩机组2在管道布置中往往是直线串联,通过第一压缩机组1和第二压缩机组2对管道中的氨气进行压缩。而且两组压缩机能够对管道中的氨气进行均匀压缩。作为进一步的方案,第一压缩机组1包括一个深冷压缩机111和两个普冷压缩机112,且一个深冷压缩机111和两个普冷压缩机112串联。

在压缩机的工作过程中,第二压缩机组2可以安装于第一压缩机组1的上游位置处,而在第二压缩机组2作为新增压缩机组,能够满足管路中氨的压缩需要。作为进一步的方案,第二压缩机组2包括两个深冷压缩机111和两个普冷压缩机112,且深冷压缩机111和普冷压缩机112串联。

同时,第一压缩机组1和第二压缩机组2通过第一环网管12连接,也就是第一压缩机组1与第二压缩机组2是共同串联在第一环网管12的路线中的,作为进一步的方案,第一环网管12呈环形状设置,且第一压缩机组1与第二压缩机组2分别布设在第一环网管12的两端。相比直线结构将第一压缩机组1和第二压缩机组2,第一环网管12的环状设置减缓了输送压力,而且这种设置能够节约安装空间,避免环境布置空间的限制。氨气能够在第一环网管12上沿着环形路线输送,并且由于第一环网管12上通过第一气相管121与第二环网管13连通,因此氨气可以通过第一气相管121后首先进入第三环网管13内。同样的,由于第二环网管13通过第二气相管131与第一冷凝器组3、第二冷凝器组4的进气口连接。因此,氨气可以均匀的通过第二气相管131均匀的分别进入第一冷凝器组3和第二冷凝器组4内。相比直线连接的第一冷凝器3和第二冷凝器组4,第二环网管13同样设置成环状结构,因此输送过程中的压力更均匀,而且能够节约安装空间。

同时,第二环网管13通过第二气相管131与第一冷凝器组3、第二冷凝器组4的进气口连接,第一冷凝器组3和第二冷凝器组4的出液口均与第三环网管5连通。因此,进入第二环网管12的氨气通过第二气相管131分别进入冷凝器组中进行冷凝处理。作为进一步的方案,第一冷凝器组3包括四个第一冷凝器31,第二冷凝器组4包括三个第二冷凝器41,每个第一冷凝器31和第二冷凝器41均通过气相出管34与第三环网管5连通。第一冷凝器组3中的四个第一冷凝器31和第二冷凝器4中的三个第二冷凝器41的进气口分别串联在第二环网管13中,而第一冷凝器组3中的四个第一冷凝器31和第二冷凝器4中的三个第二冷凝器41的出液口分别连接在第三环网管5中。因此,能够将饱和气相和液相均匀的在管路中分流,避免对管路中造成压力,而且多个冷凝器的设置也提高了设备运行的效率。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一种氨制冷饱和氨的管道布置结构,该管道布置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的区别在于,该管路布置中,第一压缩机组1和第二压缩机组2通过第一环网管12连接,第一环网管12上通过第一气相管121与第二环网管13连通,第二环网管13通过第二气相管131与第一冷凝器组3、第二冷凝器组4的进气口连接,第一冷凝器组3和第二冷凝器组4的出液口均与第三环网管5连通,第三环网管5上连接有液相管51,液相管51与贮氨器6连接。而第一环网管12、第二环网管13和第二环网管5中均设置有压力表51、温度计52、报警器53,通过压力表51对管道中的压力进行监测并将压力数据实时传输至控制模块56中,通过温度计52实时对管道中的温度进行监测。而且压力表51、温度计52、报警器53均与控制模块56连接,因此,当温度或在压力超过设定的值时,控制模块56发出指示给报警器53使报警器53发出报警,给现场人员提出警示,提高安全性。而且,作为进一步的方案,第一环网管12、第二环网管13和第二环网管5的材质均选用型号为Q345的钢。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的氨制冷饱和氨的管道布置结构,包括:第一压缩机组和第二压缩机组,第一压缩机组和第二压缩机组通过第一环网管连接,第一环网管上通过第一气相管与第二环网管连通,第二环网管通过第二气相管与第一冷凝器组、第二冷凝器组的进气口连接,第一冷凝器组和第二冷凝器组的出液口均与第三环网管连通,第三环网管上连接有液相管,液相管与贮氨器连接。在使用该管道布置结构时,第一压缩机组与第二压缩机组的出气管道通过第一环形管汇合,将两路气相管道合并成一个完整的环形气相管网,通过第一环形管网将气相分配到第一冷凝器组和第二冷凝器组中,对加压的气相进行冷凝,实现气相管网并网,能够对气相统一调配,相对均匀分流至各个端。气相进入各个不同冷凝器被冷凝后,再汇总一根环形饱和液氨管道,然后分流至下游设备中。由此可见,该管道结构,将饱和氨气和饱和液氨的管道沿上下游设备布置环形管网,降低了布置对新老系统管道布置的限制,设置结构相对灵活,并实现氨气在管到中相对均匀分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申请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他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含本申请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实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由权利要求指出。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以上所述的本申请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