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喹啉铜和氟吡菌胺混配悬浮液、制备方法及应用

喹啉铜和氟吡菌胺混配悬浮液、制备方法及应用

摘要

本发明涉及杀菌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农产品病害的杀菌剂。一种喹啉铜和氟吡菌胺混配悬浮液,包含活性组分、功能助剂和调酸助剂;活性组分包括水合喹啉铜晶体和氟吡菌胺;活性组分40%~60%、分散剂2%~5%、乳化剂1%~3%、消泡剂0.1%~0.5%、助磨剂0.1%~0.5%,余量为水。活性组分和功能助剂混合成为混配悬浮液后加入调酸助剂将混配悬浮液的PH值调整到1‑4得到混配杀菌剂悬浮液。本发明对喹啉铜原药进行了预处理得到水合喹啉铜晶体之后再用调酸助剂进行调制,改善悬浮液的悬浮性能、提高对施用环境的适应性,一定程度上中和碱性的农田环境,缩短施肥后不能使用农药的期限,相当于提升了农药的杀菌性能,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686899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兴农药业(中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310930129.1

  • 申请日2023-07-27

  • 分类号A01N25/04(2006.01);A01N43/42(2006.01);A01N43/40(2006.01);A01N25/30(2006.01);A01P3/00(2006.01);

  • 代理机构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 31271;

  • 代理人伍贤喆

  • 地址 201416 上海市奉贤区柘林镇北村路28号

  • 入库时间 2024-04-18 19:44:28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杀菌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农产品病害的杀菌剂。

背景技术

经过研究发现,喹啉铜、氟吡菌胺单独使用都具有一定杀菌能力,对于各类菌侵染所致的猝倒病、溃疡病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但是单独使用后容易产生抗药性的缺陷;且化肥有部分都为碱性,肥效有效期通常在一个月左右;喹啉铜在碱性环境中施用会大大降低效果,而有些病虫害,例如柑橘溃疡病具有潜伏期,一旦发病有可能在10~15天内迅速蔓延,如果施肥后一个月内不能用农药的话会严重影响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现有技术CN113455511A公开了一种喹啉铜和氟吡菌胺混配杀菌剂悬浮液、制备方法及应用;该悬浮液中将喹啉铜和氟吡菌胺混配后搭配施用,两者表现为加和作用,对杀菌能力有一定的提升,但是没有针对悬浮液本身特性进行进一步细节的改进,在利用喹啉铜和氟吡菌胺本体特性上有进一步挖掘提升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喹啉铜和氟吡菌胺混配悬浮液、制备方法及应用,该悬浮液再改善悬浮性能的同时提高了对施用环境的适应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悬浮性能不稳定,施肥后一个月内无法施用农药的缺陷。

本发明;一种喹啉铜和氟吡菌胺混配悬浮液,包含活性组分、功能助剂和调酸助剂;

所述活性组分包括喹啉铜和氟吡菌胺,质量配比为1:5~5:1;

所述功能助剂包括分散剂、乳化剂、消泡剂、助磨剂;

所述混配悬浮液中各组份质量百分比含量为活性组分40%~60%、分散剂2%~5%、乳化剂1%~3%、消泡剂0.1%~0.5%、助磨剂0.1%~0.5%,余量为水;

所述喹啉铜为水合喹啉铜晶体;所述活性组分和功能助剂混合成为混配悬浮液后加入调酸助剂将混配悬浮液的PH值调整到1-4得到混配杀菌剂悬浮液。

所述调酸助剂选自柠檬酸、稀硫酸、稀盐酸、冰醋酸。

所述混配悬浮液中还包含防冻剂5%~10%,所述防冻剂为丙二醇。

所述的分散剂选自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嵌段聚醚和脂肪醇聚醚混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的任意比例混合。

所述乳化剂选自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非离子,中的一种或多种的任意比例混合。

所述消泡剂为有机硅。

所述混配悬浮液中还包括0.5%以下的增稠剂,所述增稠剂为黄原胶。

所述助磨剂为纳米级二氧化硅粉体,粒径为D90,10~100纳米。

一种喹啉铜和氟吡菌胺混配悬浮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原料预处理,将喹啉铜原药加入PH值为1~3的硫酸溶液中加热至70℃~90℃,并搅拌均匀;逐步加入氢氧化钠将溶液PH值调整为4~6;再逐步将溶液温度降到室温,析出水合喹啉铜晶体;

S1.1.水合喹啉铜晶体清洁:过滤取出水合喹啉铜晶体后,用水洗净并干燥;干燥后的水合喹啉铜晶体取出作为原料备用;所述对水合喹啉铜晶体进行干燥的方式为在常温下,采用真空抽滤方式干燥,干燥至24小时内重量无变化;

S2.备料,按混配杀菌剂悬浮液中各组份含量准备所有原料,并准备好配置悬浮液需要的水;

S3.混合调质,将各个活性组分和分散剂、乳化剂、消泡剂、助磨剂按比例投入均质调配釜内,并按比例补充余量的水后,进行搅拌混合得到调质液;

S4.湿法研磨,将调质液投入到研磨机内研磨得到研磨液;

S5.向研磨液中逐步滴入调酸助剂同时搅拌,将混配悬浮液的PH值调整到1-4,得到所需要的混配杀菌剂悬浮液。

一种喹啉铜和氟吡菌胺混配悬浮液及制备方法,在治疗瓜果猝倒病、马铃薯晚疫病中的应用。

本发明喹啉铜和氟吡菌胺混配悬浮液、制备方法及应用为了改善悬浮液的悬浮性能和提高对施用环境的适应性,对喹啉铜原药进行了预处理得到水合喹啉铜晶体,水合喹啉铜晶体有利于提高悬浮率,之后再用调酸助剂进行调制,使得最终得到的农药在保证了悬浮性的同时能够一定程度上中和碱性的农田环境,缩短施肥后不能使用农药的期限,相当于提升了农药的杀菌性能,酸性环境的农药无需防腐剂即有更好的保质期,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喹啉铜和氟吡菌胺混配悬浮液制备方法的流程框图。

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表述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一种喹啉铜和氟吡菌胺混配悬浮液,包含活性组分、功能助剂和调酸助剂;所述活性组分包括喹啉铜和氟吡菌胺,质量配比为1:5~5:1;所述功能助剂包括分散剂、乳化剂、消泡剂、助磨剂;所述混配悬浮液中各组份质量百分比含量为活性组分40%~60%、分散剂2%~5%、乳化剂1%~3%、消泡剂0.1%~0.5%、助磨剂0.1%~0.5%,余量为水;所述喹啉铜为水合喹啉铜晶体;所述活性组分和功能助剂混合成为混配悬浮液后加入调酸助剂将混配悬浮液的PH值调整到1-4得到混配杀菌剂悬浮液。

在本发明,考虑到调酸剂与各个功能助剂的配合,所述调酸助剂选自柠檬酸、稀硫酸、稀盐酸、冰醋酸;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使用0.5mol/L的稀硫酸或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的柠檬酸。

此外,在本发明中,当该悬浮剂需要在冬季使用或应用在北方地区时,所述混配悬浮液中还包含防冻剂5%~10%,所述防冻剂为丙二醇,以提高对气候条件的适应性。

本发明进一步描述为,所述的分散剂选自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嵌段聚醚和脂肪醇聚醚混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的任意比例混合;所述乳化剂选自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非离子,中的一种或多种的任意比例混合;所述消泡剂为有机硅;所述助磨剂为纳米级二氧化硅粉体,粒径为D90,10~100纳米。

此外,考虑到保障悬浮性能,需要使悬浮液具有一定的浓稠度/絮凝物,这样悬浮颗粒在沉积时会在絮凝物形成一种泥状沉积物,这是一种大量松散堆积的沉积物,使用前摇晃、搅拌即可重新分散,且使有效成分更容易附着在作物上;当PH较低时一般不需要再添加增稠剂,而PH相对较高时,所述混配悬浮液中还包括0.5%以下的增稠剂,所述增稠剂为黄原胶,以避免粒子间在相互作用聚结或出现晶体长大,失去悬浮剂的特性。

一种喹啉铜和氟吡菌胺混配悬浮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原料预处理,将喹啉铜原药加入PH值为1~3的硫酸溶液中加热至70℃~90℃,并搅拌均匀;逐步加入氢氧化钠将溶液PH值调整为4~6;再逐步将溶液温度降到室温,析出水合喹啉铜晶体;

S1.1水合喹啉铜晶体清洁:过滤取出水合喹啉铜晶体后,用水洗净并干燥;干燥后的水合喹啉铜晶体取出作为原料备用;所述对水合喹啉铜晶体进行干燥的方式为在常温下,采用真空抽滤方式干燥,干燥至24小时内重量无变化;

S2.备料,按混配杀菌剂悬浮液中各组份含量准备所有原料,并准备好配置悬浮液需要的水;

S3.混合调质,将各个活性组分和分散剂、乳化剂、消泡剂、助磨剂按比例投入均质调配釜内,并按比例补充余量的水后,进行搅拌混合得到调质液;所述均质调配釜内搅拌混合参数为常温常压,搅拌速度1000~2000rpm,搅拌时间30~60min;

S4.湿法研磨,将调质液投入到研磨机内研磨得到研磨液;所述研磨机工作温度为常温常压,转速为500~2000rpm,研磨时间2~6h;

S5.向研磨液中逐步滴入调酸助剂同时搅拌,将混配悬浮液的PH值调整到1-4,得到所需要的混配杀菌剂悬浮液。

一种喹啉铜和氟吡菌胺混配悬浮液及制备方法,在治疗瓜果猝倒病、马铃薯晚疫病中的应用。

由常规的活性组分筛选试验得到最佳喹啉铜:氟吡菌胺的最佳配比3:1(此处所述最佳配比为复配药剂最佳的相加效果的配比,而不是本发明中所述悬浮性的最佳配比),配置悬浮液,测量悬浮性得到如表1所示数据后,后进行施药试验,选择如下原料制备悬浮液:

喹啉铜原药有效含量95%(兴农股份有限公司);氟吡菌胺原药有效含量95%(德州绿霸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消泡剂为有机硅(sunfoam WS,上海岚恒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增稠剂为黄原胶(上海虹久企业发展有限公司,KELZAN ASX-T);分散剂选自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阿克苏诺贝尔公司,Morwet D-425);乳化剂选自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非离子(TAKEMOTO公司,YUS-5050PB);助磨剂为纳米级二氧化硅粉体,CAS号60676-86-0,粒径为D90,10~100纳米。

原料预处理时,将喹啉铜原药加入PH值为1的硫酸溶液中加热至75℃,并搅拌均匀;逐步滴加氢氧化钠将溶液PH值调整为5;再逐步将溶液温度降到室温,析出水合喹啉铜晶体后过滤取出:再将水合喹啉铜晶体水洗2-3次,放置在常温下,采用真空抽滤方式干燥,干燥至24小时内重量无变化,得到水合喹啉铜晶体作为原料备用;

混合调质时,搅拌速度1500rpm,搅拌时间50min;湿法研磨时转速2000rpm,研磨时间4h。

其中,实施例1~5中,活性组分中的喹啉铜为将喹啉铜原药经过上述步骤S1和S1.1预处理步骤后得到的水合喹啉铜晶体;对照样活性组分中的喹啉铜为有效含量95%的喹啉铜原药(兴农股份有限公司);

表1

施药试验

1.1试验对象

试验作物:马铃薯

试验对象:晚疫病

每个实施例用相同的制剂用药量,在马铃薯晚疫病发病初期用药,施药前调查病情基数,施药后15天调查对病害的防治效果;同时在施药时,空白对照区喷洒与施药量等量的清水。

1.2环境条件

田间试验安排在历年发病的地块。所有试验小区的栽培条件(土壤类型、施肥、播栽期、生育阶段、作物株行距)均匀一致,小区的面积为30m

1.3施用方式

喷雾法。选用生产中常用的器械,记录所用器械的类型和操作条件(操作压力、喷孔口径)的全部资料。施药应保证药量准确,分布均匀。

1.4使用时间和次数

在发病后,距离上次施用碳酸钾肥料后的15天开始用药,视病害发生情况喷施2次,每次间隔7天。记录施药次数、施药日期、作物生育期和病害发生情况。

1.5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药前调查病情基数;施药前及首次施药后15天调查防治效果。

每小区对角线五点取样,每点取2-3株,查全部叶片,按分级方法记录;

0级: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6%~10%以下;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11%~20%以下;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21%~50%以下;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50%以上;

式中:CK

CK

PT

PT

1.6试验结果

按常规法对试验结果用DMRT法分析

注:(遵照GB/T 17980.34-2000“杀菌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

3、试验处理;有效成分用药量220克/公顷,

表2试验结果

在采用相同的活性组分和功能助剂时,实施例4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对照样;同时,采用了水合喹啉铜晶体后,悬浮液的悬浮性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此外,在限定的实验条件下(施用碳酸钾肥料后的15天开始用药),PH值在合适数值时能得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