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对人事劳动关系标准化整理的系统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对人事劳动关系标准化整理的系统

摘要

本发明涉及企业人事管理系统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对人事劳动关系标准化整理的系统,包括完成人力资源业务管理的企业端和实现用工文本签署和员工个人档案编辑的员工端,以及完成劳动关系存证取证的区块链;本发明通过企业劳资法律合规层面、企业经济效益层面、社会劳资关系治理层面和技术应用层面等方面进行改进,通过专为企业提供全流程合规与全内容标准的服务能力,不仅可帮助企业在劳资关系管理上降本增效,同时系统模型内置的大量标准化内容减小企业的法务成本支出,并助力企业在劳资关系管理中向数字化、合规化、标准化逐步转型,采用的基于区块链存证能力,确保双方在纠纷解决的过程中公平合理的出证。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666409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劳咨链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310926415.0

  • 发明设计人 陈百顺;

    申请日2023-07-27

  • 分类号G06Q10/1053(2023.01);G06Q10/0631(2023.01);G06Q50/18(2012.01);

  • 代理机构北京纽乐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10;

  • 代理人秦月贞

  • 地址 100162 北京市大兴区欣雅街15号院3号楼6层609

  • 入库时间 2024-01-17 01:26:3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9-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Q10/1053 专利申请号:2023109264150 申请日:202307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23-08-29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企业人事管理系统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企业与员工在建立劳动关系的过程中,利用区块链技术对双方进行标准化合规保护的系统模型。

背景技术

在现有属于企业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OA)的劳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HR MIS/HRSaas)的软件产品中,存在过于聚焦管理实现、功能通用的问题,忽略了人力资源管理标准化、合规性、合法化的产品重心,忽略了企业管理经验内容建设、日常管理数据信息及时存证的本质,以致于该类软件产品合规风险剧增、运行成本较高、使用率低和协同性差等诸多问题。

虽然日积月累系统留存了大量数据和信息文本,但卷帙浩繁却难以形成标准化的人力资源合规管理经验;企业具备考勤绩效制度的执行却因缺乏及时结果确认、数据存证,结果形同虚设无法构成证据,进而实现合规保障落地;本位是以员工为中心的信息管理却缺失员工的协同参与完善,造成制度颁布却不合法,信息采集却存在漏洞;而软件产品几经迭代逻辑与操作复杂,却难以应对灵活多变的人力资源管理实务。

其中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及其方法(公告号CN111401841A),其技术方案包括:所述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包括HR基础应用模块、人才招聘模块、培训发展模块、考勤假期模块、薪酬福利模块、绩效考核模块、员工自助全员参与模块和领导自助决策分析模块等,上述方案通过各个模块的协同实现了企业人事管理,但是上述方案主要解决的是人员如何快速了解企业福利的问题,并无法全方位对人员的入职、劳动关系、人员信息统计等标准化管理;

同时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人事管理服务软件(公告号CN104111842A),其技术方案包括:登录模块、编辑模块、档案模块、薪酬福利管理模块和劳动关系管理模块,所述编辑模块连接所述登录模块的输出端,所述档案模块、薪酬福利管理模块和劳动关系管理模块并行连接所述编辑模块的输出端,所述档案模块包括简历模块、职业规划模块和员工评价模块,上述方案虽然公开了劳动关系模块,但仅是对劳动关系签订的一些协议进行保护,而无法对繁杂的人事劳动关系进行标准化整理,进行数据存证等问题。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对人事劳动关系标准化整理的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对人事劳动关系标准化整理的系统,通过区块链技术对劳动关系进行存证和系统流程的整合,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现有的人力资源软件产品实现用工文本专业度和标准化低、合规性差,企业制度颁布合法性存疑,员工劳动合同签署效率低、成本高,日常管理缺乏证据留存机制以至于造成企业与员工双方合规保护不能实现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对人事劳动关系标准化整理的系统,包括完成人力资源业务管理的企业端和实现用工文本签署和员工个人档案编辑的员工端,以及完成劳动关系存证取证的区块链;

所述企业端设置有人员管理模块、信息记录模块、制度规范模块、存证管理模块、系统设置模块,各个功能模块能够优化人事劳动关系管理流程;

所述员工端设置有待办提醒模块、日常管理模块、查询中心模块、成长记录模块、员工手册模块,各个功能模块能够支持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信息协同。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区块链存证取证包括劳动关系阶段、存证类型分类阶段、存证阶段和证据调取阶段;

劳动合同等用工文本的电子合同签署采用先实名认证、后电子签署的机制实现,依托第三方软件等可信认证服务,为企业、工会和员工提供可靠、灵活的身份认证以满足电子合同签署业务需求,支持电子印章授权、审批管控,物理印章、电子印章一体化打通管理,电子合同签署同时触发自动存证,证据被多个司法机构广泛认可,证据链直通法院。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劳动关系阶段包括招聘阶段、入职阶段和离职后续阶段;所述存证类型分类阶段包括雇前背调、试用、转正、异动、离职和竞业禁止跟踪;其中招聘阶段与雇前背调对应,入职阶段与试用、转正、异动和离职对应,离职后续阶段与竞业禁止跟踪对应。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方案,劳动关系基于第三方区块链可信存证环境并以电子数据存证方式存在;

遵循人民法院在线办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及有关电子化材料和区块链证据效力的要求,覆盖招聘、入职、试用期、转正、异动、离职等18个人力资源管理用工流程环节,实现绩效、考勤、加班、休假、培训、调解、举报、申诉、工伤与职业病9个日常管理的存证点关键证据提取,采用第三方区块链的可信存证环境,生成电子数据存证证明,建立与“司法链”(为现有区块链平台)的节点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企业端涵盖多种制度合同,根据人员的录用、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的情况,能够自动生成相应的合同;合同生成的方式基于生成式AI技术,通过在其中添加关键词,例如人员姓名、入/离职时间、薪资等信息,即可自动生成一份相应的合同,提升企业人事管理的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企业端能够统计企业所属行业的公知规章制度,针对员工定制个性化管理制度;

依据劳动关系相关法律法规,组织劳动法律师专家团队共同在企业端中制定了一套贯穿人力资源全生命周期的23种用工文本,包括员工手册、绩效考核、违纪情形等制度;劳动合同、劳务合同、商业密码与竞业限制协议等合同;员工录用、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劳动关系变更等通知,针对行业属性和企业个性化需求,员工手册、违纪行为制度支持结构化定制操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企业端基于电脑或手机APP开发,所述员工端基于软件小程序进行开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企业劳资法律合规层面:专业律师的参与流程搭建,内置大量内容文本,为企业提供基于软件为载体,全流程合规与全内容标准的服务能力。

2、企业经济效益层面:本发明构建的系统不仅可帮助企业在劳资关系管理上降本增效,同时系统模型内置的大量标准化内容减小企业的法务成本支出。

3、社会劳资关系治理层面:本发明通过在市场上的推广应用,将助力企业在劳资关系管理中向数字化、合规化、标准化逐步转型。

4、技术应用层面:本发明所采用的基于区块链存证能力,确保企业和员工双方在纠纷解决的过程中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性,为双方提供公平合理的出证平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在全局视角的劳动关系全过程区块链存取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在单一员工视角的具体模型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对人事劳动关系标准化整理的系统,包括完成人力资源业务管理的企业端和实现用工文本签署和员工个人档案编辑的员工端,以及完成劳动关系存证取证的区块链;

所述企业端设置有人员管理模块、信息记录模块、制度规范模块、存证管理模块、系统设置模块,各个功能模块能够优化人事劳动关系管理流程;

所述员工端设置有待办提醒模块、日常管理模块、查询中心模块、成长记录模块、员工手册模块,各个功能模块能够支持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信息协同。

系统运行:

如图2所示,首先人员进行面试,并且面试通过后,企业HR通过企业端系统为员工开通账号,员工入职时,引导员工通过手机小程序登录到员工端系统中,进行相关的实名认证,并进行头像/档案采集等,然后在线上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进而确定劳动关系;接着企业端为员工建立员工档案并进行存储,然后通过区块链技术对企业与员工订立的劳动合同进行存证;

同时企业端向入职员工推送合法通过的制度,用于员工学习,从而帮助员工快速的了解企业的制度规范,更好的适应企业;然后在员工正常办公过程中,每月企业端会自动向员工推送考勤/绩效,供员工查看,员工确认无误后,在员工端进行确认查收;同时在员工管理过程中,会出现奖惩情况,员工的上级领导会将当月的奖惩处理情况在企业端中进行填写,然后企业端会将相关的信息推送到对应员工的员工端,供员工进行核实确认。

上述流程完全无纸化进行,提升了企业人事的管理效率,无需员工来回奔波确认;同时通过专业律师的参与流程搭建,内置大量内容文本,为企业提供基于软件为载体,全流程合规与全内容标准的服务能力;并帮助企业在劳资关系管理上降本增效,同时系统模型内置的大量标准化内容减小企业的法务成本支出,助力企业在劳资关系管理中向数字化、合规化、标准化逐步转型。

根据上述系统运行的过程,以下述实施例进行具体介绍: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企业端设置有人员管理、信息记录、制度规范、存证管理、系统设置等功能模块,系统模型以制度规范的制定和用工文本合法化作为主线,结合区块链技术实现,支撑企业人力资源数字化管理和劳资双方合规保护。系统按照企业人力资源用工管理和日常管理的业务模块和流程环节,实现招聘、入职、试用期、转正、异动、离职等用工管理和绩效、考勤、加班、休假、培训、调解、举报、申诉、工伤与职业病等日常管理的数据信息录入,接收员工档案的上传,并对关键证据进行提取并及时存证;

如图1所示存证方式基于第三方区块链平台,当员工从面试招聘,到入职,以及工作变动或离职等情况,所有的内容均会通过区块链进行分布式保存,并生成相应的电子凭证,并在日后的劳动关系争议时,能够调取出来作为证据说明,从而保障企业与员工双方的利益。

例如,员工在离职后,对员工进行竞业禁止跟踪时,发现离职员工违反竞业协议的规定时,企业则可以通过企业端调取该员工当时签订的竞业协议,然后通过“司法链”直接发送至法院作为证据,则可以直接向离职员工发起诉讼,同时员工也可通过员工端下载相关的电子存证,维护自身的利益,极大的提升了企业与员工之间劳动关系的处理效率。同时基于区块链两大核心特点:一是数据难以篡改、二是去中心化,基于这两个特点,区块链所记录的信息更加真实可靠,可以帮助解决企业与员工之间互不信任的问题。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员工端设置有待办提醒、日常管理、查询中心、成长记录、员工手册等功能模块。主要是支持企业与员工的信息协同,实现员工实名认证、员工档案编辑、用工文本签署、待办任务处理等信息的采集和业务操作,配合企业完成制度规范合法化通过、绩效考核结果确认、关键数据资料上传、行为信息核实确认等管理实务。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企业与员工之间订立的劳动合同,采用工文本的电子合同签署采用先实名认证、后电子签署的机制实现,并依托第三方软件等可信认证服务,为企业、工会和员工提供可靠、灵活的身份认证以满足电子合同签署业务需求,支持电子印章授权、审批管控,物理印章、电子印章一体化打通管理,电子合同签署同时触发自动存证,证据被多个司法机构广泛认可,证据链可以通过“司法链”直通法院;

其中遵循人民法院在线办理案件的相关规定,以及有关电子化材料和区块链证据效力的要求,覆盖招聘、入职、试用期、转正、异动、离职等18个人力资源管理用工流程环节,实现绩效、考勤、加班、休假、培训、调解、举报、申诉、工伤与职业病9个日常管理的存证点关键证据提取,采用第三方区块链平台的可信存证环境,生成电子数据存证证明,建立与“司法链”的节点连接。

同时依据劳动关系相关法律法规,通过组织劳动法律师专家团队共同制定了一套贯穿人力资源全生命周期的23种用工文本,包括员工手册、绩效考核、违纪情形等制度应用于系统中;劳动合同、劳务合同、商业密码与竞业限制协议等合同;员工录用、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劳动关系变更等通知,并通过输入关键词:如员工姓名、入职年限、薪资等,基于生成式AI程序能够自动生成相关的合同,帮助企业在劳资关系管理上降本增效,同时系统模型内置的大量标准化内容减小企业的法务成本支出。

实施例四:

针对行业属性和企业个性化需求,员工手册、违纪行为制度支持结构化定制操作。例如,企业为化工或高危行业时,则企业端可根据行业公知的规章制度,并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制度,如化工行业的员工休息制度,因为化工行业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人员长期从事会受到化工材料的影响,因此可根据行业属性,针对性的制定一些员工制度和员工福利。上述企业端的制度采集可以是网络采集,或者生成式AI程序统计,或是人员输入等。

实施例五:

本实施中,通过建立一套遵循相关劳动法律要求并适合企业执行的线上民主合法化程序,包括职工代表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公示,支持企业完成制度制定后,面向企业全体员工实现线上企业制度合法化程序,进而助力企业在劳资关系管理中向数字化、合规化、标准化逐步转型。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