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牵开器

用于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牵开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牵开器,包括导向板和设置在导向板上的活动组件,所述导向板在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安装臂,所述第一安装臂上设置有固定叶片,所述固定叶片用于与切口处一侧胸壁固定;所述活动组件包括活动件、连接板和活动叶片,所述活动件一端与所述导向板连接且能沿导向板移动,另一端通过连接板与活动叶片连接;所述活动叶片通过活动件在导向板上朝远离固定叶片的方向位移以实现对切口处的另一侧胸壁的上提;本发明能够对活动叶片侧的胸壁进行提拉且能将该侧胸骨下的视野暴露更加清楚,确保手术视野清晰;同时本发明还设置有用于固定其他手术器械的安装组件,为医生手术操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降低了手术风险。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657033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申请/专利号CN202310582076.9

  • 发明设计人 孙寒松;李宝童;

    申请日2023-05-22

  • 分类号A61B17/02(2006.01);

  • 代理机构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吕小琴

  • 地址 100037 北京市西城区北礼士路167号

  • 入库时间 2024-01-17 01:22:2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8-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B17/02 专利申请号:2023105820769 申请日:202305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23-08-11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牵开器。

背景技术

冠脉搭桥手术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肌梗塞,传统的手术通常为纵劈胸骨正中开胸,通过牵开器牵开两侧的胸骨,显露出需要进行手术的范围,便于医护人员探查和操作,传统的从胸骨正中开胸的方式导致胸骨创伤大,术后可能发生胸骨不愈合、伤口感染等并发症。

针对上述问题,从肋骨处开胸的微创(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应运而生,该手术通过从左胸第四肋间处切口,利用牵开器牵开两侧的肋骨,以显露出需要进行手术的范围。在微创(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过程中,手术视野的显露是保证该手术操作的便捷性和吻合质量的重要前提,其中冠状动脉搭桥所用的桥材料-乳内动脉的获取,以及桥-靶血管的吻合是手术中的关键步骤,而微创操作器械-乳内动脉牵开器的应用为小切口乳内动脉的获取以及桥-靶血管的吻合部位提供了良好的手术视野。

现有技术中的乳内动脉牵开器通常利用固定在固定杆上的固定叶片压住切口一侧胸壁,再利用固定在活动杆上的活动叶片卡住切口另一侧胸壁,通过调节固定叶片和活动叶片之间的间距将活动叶片侧的胸壁进行上提,以显露该侧胸壁内的乳内动脉,从而获得乳内动脉并显露出手术所需的视野。但由于现有技术中的乳内动脉牵开器的固定叶片与固定杆和活动叶片与活动杆之间都是固定连接或是一体成型制成,使得固定叶片与活动叶片在各自胸壁所在的平面形成的角度无法进行调节,由于不同人体身高体重的差异性,可能导致该切口处乳内动脉牵开器对胸壁的提升不大,进而影响乳内动脉的获取和手术所需视野无法充分暴露,最终无法保证手术操作的便捷性和确切性。

因此,需要对现有的用于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乳内动脉牵开器进行改进,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牵开器,能够解决传统的乳内动脉牵开器中固定叶片与活动叶片在各自胸壁所在的平面形成的角度无法进行调节,视野暴露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同时还设置有用于安装其他手术器械的安装组件,以便于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过程中其他手术器械的固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牵开器,包括导向板和设置在导向板上的活动组件,所述导向板在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安装臂,所述第一安装臂上设置有固定叶片,所述固定叶片用于与切口处一侧胸壁固定;

所述活动组件包括活动件、连接板和活动叶片,所述活动件一端与所述导向板连接且能沿导向板进行单自由度移动,另一端通过连接板与活动叶片连接;

当所述固定叶片与切口处的一侧胸壁固定后,所述活动叶片通过活动件在导向板上朝远离固定叶片的方向位移以实现对切口处的另一侧胸壁的牵开及上提。

进一步,所述活动件在与所述连接板的连接端设置有第二安装臂并通过第二安装臂与所述连接板一端可拆卸式连接,所述活动叶片上设置有第三安装臂并通过第三安装臂与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可拆卸式连接,所述活动件与活动叶片通过连接板形成活动组件整体。

进一步,所述第一安装臂、第二安装臂和第三安装臂均设置有限位段、安装段和紧固段,所述第一安装臂的安装段用于连接固定叶片,所述第二安装臂的安装段用于与所述连接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安装臂的安装段用于与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紧固段上设置有紧固件并与限位段配合对安装段上的固定叶片或连接板端部进行轴向限位。

进一步,所述第一安装臂和第三安装臂的安装段为棱柱结构,所述第二安装臂的安装段为圆柱结构,所述固定叶片和连接板上分别设置有与第一安装臂、第二安装臂和第三安装臂的安装段连接配合的安装孔。

进一步,所述固定叶片与活动叶片均包括C字型牵开部,所述固定叶片的牵开部与活动叶片的牵开部开口方向相背设置;所述活动叶片还包括一体成型在牵开部开口方向上的抵持部,所述抵持部由牵开部上端部向下延伸形成,所述抵持部用于活动叶片位移时抵持在该侧胸腔表面以使牵开部提拉该侧胸壁。

进一步,所述导向板上设置有齿条部,所述活动件在与导向板的连接端设置有与齿条部配合的手柄组件,所述手柄组件包括手柄和设置在手把下方的轮齿件,所述活动件通过手柄驱动轮齿件与导向板齿条部传动配合以实现活动件在导向板上的位移。

进一步,所述第一安装臂的安装段还设置有用于安装其他手术器械的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包括用于夹持手术器械的夹持件和用于夹持件与第一安装臂连接的连接件。

进一步,所述连接件包括安装孔和连接轴,所述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臂的安装段配合设置,所述连接轴用于连接夹持件且连接轴的外侧端部设置有用于对夹持件限位的紧固段。

进一步,所述夹持件包括与连接件的连接轴配合设置的连接部和用于夹持手术器械的夹持部,所述夹持件可通过连接部绕连接轴的中心轴转动。

进一步,所述连接件可拆卸式的与第一安装臂的安装段连接,所述夹持件可拆卸式的与连接件的连接轴连接。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牵开器,通过将固定叶片和活动叶片与牵开器的连接端改为角度可调的连接结构,在术前根据创口大小以及叶片尺寸提前设定固定叶片和活动叶片之间所需角度,使固定叶片与活动叶片插入创口后,能够更好地卡住胸壁,并在后续调节活动叶片位置时能够对活动叶片侧的胸壁进行提拉且能将该侧胸骨下的视野暴露更加清楚,确保手术视野清晰;同时在牵开器的固定叶片侧设置有用于固定其他手术器械的安装组件,为医生手术操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降低了手术风险。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导向板与活动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固定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活动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导向板;2-活动件;3-固定叶片;4-活动叶片;5-连接板;6-手柄组件;7-压肺板;8-连接件;9-夹持件;101-齿条段;102-第一安装臂;201-第二安装臂;401-第三安装臂;501-安装圆孔;502-安装棱孔;601-手柄;602-轮齿件;801-连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用于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牵开器,包括导向板1和设置在导向板1上的活动组件,所述导向板1在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安装臂102,所述第一安装臂102上设置有固定叶片3,所述固定叶片3用于与切口处一侧胸壁固定;

所述活动组件包括活动件2、连接板5和活动叶片4,所述活动件2一端与所述导向板1连接且能沿导向板1进行单自由度移动,另一端通过连接板5与活动叶片4连接;

当所述固定叶片3与切口处的一侧胸壁固定后,所述活动叶片4通过活动件2在导向板1上朝远离固定叶片3的方向位移以实现对切口处的另一侧胸壁的牵开及上提。

本实施例中,该牵开器主体结构主要分为作为固定端部件的导向板1和作为运动端部件的活动组件,在导向板1长度方向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安装固定叶片3的第一安装臂102结构,其中第一安装臂102由导向板1的端部向该端部宽度方向的一侧延伸形成且与导向板长度方向呈垂直关系;在本方案中,为了更有利与医生手术时的操作,第一安装臂102由导向板1下端部朝右手侧延伸形成,同时第一安装臂102在人体站立方向上低于导向板1设置,以避免导向板1与病人人体直接接触,其中导向板1下端设置在该手术切口处的下方胸壁侧,固定叶片3固定在手术切口处的下方胸壁处,而第一安装臂102朝右手侧延伸是为便于手术时医生的操作;活动组件中通过活动件2与导向板1之间配合以实现活动组件在导向板1上的位移,其中活动件2在于导向板1连接的端部设置有导向槽,活动件2通过导向槽装配在导向板1上且可沿导向板1发生位移并能够实现定位;连接板5设置在活动件2与活动叶片4之间并将两个连接,当活动件1被驱动在导向板1上朝远离固定叶片3的方向位移时,同时带动连接板5和活动叶片4一起位移,通过固定叶片3与活动叶片4的配合牵开切口处上下两侧的胸壁,并将活动叶片4侧的胸壁进行提拉以暴露胸腔内的手术视野,更有利于乳内动脉的获取和后续手术的操作。

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件2在与所述连接板5的连接端设置有第二安装臂201并通过第二安装臂201与所述连接板5一端可拆卸式连接,所述活动叶片4上设置有第三安装臂401并通过第三安装臂401与所述连接板5的另一端可拆卸式连接,所述活动件2与活动叶片4通过连接板5形成活动组件整体;活动件2在与导向板1连接的另一端设置第二安装臂201,第二安装臂201与第一安装臂102在导向板1上同侧设置,第二安装臂201与第一安装臂102呈平行关系且在人体站立方向上也低于导向板1设置;活动叶片4在牵开部开口的背侧设置有第三安装臂401,并通过第三安装臂401与连接板5连接;连接板5沿导向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第二安装臂201和第三安装臂401连接的安装位,并通过安装位将活动件2与活动叶片4连接形成活动组件整体,以便于活动叶片4随活动件一起位移,其中第二安装臂201和第三安装臂401与连接板5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同时通过设置连接件4,使活动叶片4在人体站立高度上低于固定叶片3形成了斜角,与常规技术的牵开器相比,本方案的活动叶片4在位移过程中较小的距离就能达到常规技术牵开器对胸腔的上提幅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臂102、第二安装臂201和第三安装臂401均设置有限位段、安装段和紧固段,所述第一安装臂的安装段用于连接固定叶片3,所述第二安装臂201的安装段用于与所述连接板5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安装臂401的安装段用于与所述连接板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紧固段上设置有紧固件并与限位段配合对安装段上的固定叶片3或连接板5端部进行轴向限位;结合图3和图5所示,紧固段在本方案中为螺纹段,通过与螺母配合使固定叶片3固定在第一安装臂102,使连接板5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活动件2和活动叶片4上;安装段是指固定叶片安装在导向板1上的安装位置、连接板5安装在活动件2上的安装位置以及连接件4与活动叶片的连接位置;限位段是指第一安装臂102、第二安装臂201和第三安装臂401上轴向截面尺寸大于活动叶片4和连接件4的安装位的截面尺寸的部分。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臂102和第三安装臂401的安装段为棱柱结构,所述第二安装臂201的安装段为圆柱结构,所述固定叶片3和连接板5上分别设置有与第一安装臂102、第二安装臂201和第三安装臂401的安装段连接配合的安装孔;结合图3至图5所示,固定叶片3和连接板5上与第一安装臂102、第二安装臂201和第三安装臂连接配合的连接位为的安装孔;在本方案中,第一安装臂102和第三安装臂401的安装段为棱柱结构,第二安装臂201的安装段为圆柱结构,因此固定叶片3的安装孔为与棱柱结构配合的棱柱孔结构,而连接板5上的安装孔分为安装圆孔501和安装棱孔502,安装圆孔501与第二安装臂201的安装段配合,安装棱孔502与第三安装臂401的安装段配合;其中棱柱结构和棱柱孔结构均为经机械加工制成的正棱柱体和正棱柱孔,而棱柱的侧棱数量根据实际需求而定,本方案中的棱柱结构为底面为正十边形的棱柱,棱柱孔结构同理;通过将第一安装臂102和第三安装臂401的安装段设计为棱柱结构、将第二安装臂201的安装段设置为圆柱结构、将固定叶片3上的安装孔和连接板5上的一侧安装孔制为棱柱孔结构,使固定叶片3在第一安装臂102的安装角度可调,连接板5第三安装臂401的安装段的安装角度也可调,医生可在术前根据病人身体结构、创口大小以及叶片尺寸提前设定固定叶片和活动叶片之间所需角度,而将连接板5上的与第二安装臂201的安装段配合的安装孔制成圆柱孔,可以使医生在术中使用该牵开器时,活动叶片4在随活动件2位移的同时通过第二安装臂201的圆柱安装段同步进行转动,以使活动叶片4更好地牵开切口两侧胸壁并提拉胸腔暴露手术视野,进而利于乳内动脉的获取。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叶片3与活动叶片4均包括C字型牵开部,所述固定叶片的牵开部与活动叶片的牵开部开口方向相背设置;所述活动叶片4还包括一体成型在牵开部开口方向上的抵持部,所述抵持部由牵开部上端部向下延伸形成,所述抵持部用于活动叶片位移时抵持在该侧胸腔表面以使牵开部提拉该侧胸壁;结合图2所示,固定叶片3与活动叶片4均设置有C字型的牵开部并且牵开部开口方向相背设置,此为现有技术中牵开器的常规设置手段,但是在本方案中在活动叶片4的牵开部开口方向上端位置设置有一体成型在活动叶片4上的抵持部,且抵持部由活动叶片4的牵开部上端部向下延伸形成;综合上述可以,活动叶片4在人体站立方向上低于固定叶片设置,因此在活动件2在导向件1上位移过程中,活动叶片4的实际运动轨迹并不是水平直线运动,而是利用连接板5在活动件2的第二安装臂201上的倾斜翻转运动,因此活动叶片4的抵持部抵持在胸腔表面时,活动叶片4对侧的牵开部可实现对胸腔的提拉以及对胸腔内侧外翻,以实现尽可能暴露更多视野的胸腔内部视野,便于医生手术操作。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板1上设置有齿条部101,所述活动件2在与导向板1的连接端设置有与齿条部配合的手柄组件6,所述手柄组件包括手柄601和设置在手把下方的轮齿件602,所述活动件2通过手柄601驱动轮齿件602与导向板齿条部传动配合以实现活动件2在导向板1上的位移;结合图1和图3所示,手柄组件6中的手柄601和轮齿件602均为常规技术,并且手柄601和轮齿件602之间的连接关系也有现有技术中有所公开,在此不再赘述;通过在活动件2的端部设置手柄组件6并利用手柄组件6与导向板1的齿条部101配合,以实现活动件2在导向板1上的位移,采用简单的齿轮齿条传动结构实现了活动件2的位移,更便于医生在手术中使用,并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臂102的安装段还设置有用于安装其他手术器械的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包括用于夹持手术器械的夹持件9和用于夹持件9与第一安装臂102连接的连接件8;结合图1所示,在第一安装臂102安装段上的固定叶片3外侧还设置有安装组件,该安装组件可用于安装固定其他的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中的手术器械,包括但不限于压肺板、心脏固定器和照射灯等;本方案以压肺板7为例,手术过程中需要对该侧胸腔内的肺进行抵压,防止影响乳内动脉的获取,压肺板7的杆部通过夹持件9夹持固定住,夹持件9通过连接件8固定在第一安装臂102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8包括安装孔和连接轴801,所述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臂102的安装段配合设置,所述连接轴801用于连接夹持件9且连接轴的外侧端部设置有用于对夹持件限位的紧固段;结合图6所示,在连接件8的外侧设置有一处连接轴801,连接轴801包括圆柱段和紧固段,圆柱段用于安装夹持件9,紧固段为螺纹段与螺母配合对夹持件9进行限位,以实现夹持件9与连接件的连接轴801的可拆卸式连接;而连接件8的安装孔为与第一安装臂102的安装段的棱柱结构配合的棱柱孔结构,第一安装臂102紧固段上的螺母可同时对连接件8和固定叶片3连接固定,以实现了连接件8与第一安装臂102的安装段的可拆卸式连接;连接件8可以通过棱柱孔结构实现在第一安装臂102的安装段上的安装角度可调,以确保夹持件与固定叶片3不会发生干涉情况,同时达到其他手术器械的使用角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夹持件9包括与连接件的连接轴801配合设置的连接部和用于夹持手术器械的夹持部,所述夹持件9可通过连接部绕连接轴801的中心轴转动;结合图7所示,夹持件9包括与连接轴801配合的连接部和夹持手术器械的夹持部,其中连接部的开孔方向与夹持部的开孔方向呈垂直关系,以便于手术器械能够在第一安装臂102上多自由度的调节,已达到使用所需的角度;连接部的开孔为圆孔,以使夹持件9可绕连接轴801的中心轴360度转动,而夹持部类似于现有技术中的抱箍结构,通过螺栓结构将手术器械的杆部锁紧以实现夹持件9对手术器械的夹持,同时也利于手术器械的调节。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