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吸收性卫生制品的生产工艺及吸收性卫生制品

一种吸收性卫生制品的生产工艺及吸收性卫生制品

摘要

一种吸收性卫生制品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4、对步骤S3所得的次复合材料层的边缘向内翻折,形成花苞腰围。一种吸收性卫生制品,包括裤体,所述裤体采用上述的生产工艺制成,所述裤体包括吸收部、和由外层无纺布和次底层无纺布相互复合形成的花苞腰围,所述外层无纺布设有翻折部,该翻折部为底层无纺布,次底层无纺布的一侧与外层无纺布不粘接、以形成花苞状立体空间结构,次底层无纺布的另一侧与底层无纺布粘接。本发明将吸收性卫生制品腰围处在工艺上调整为花苞外观形式,形成3D立体云感腰围,花苞剪裁的腰围轻柔环抱整个身体,亲肤舒适且贴合,减少长时间穿着产生勒痕,舒适性大幅度提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653118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夕尔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310645462.8

  • 发明设计人 张敬;梁宗文;杨驰;

    申请日2023-06-01

  • 分类号A61F13/496(2006.01);A61F13/15(2006.01);

  • 代理机构杭州知讯联广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483;

  • 代理人吴辉辉

  • 地址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长河街道江虹路611号1号楼201室

  • 入库时间 2024-01-17 01:19:3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8-04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卫生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吸收性卫生制品的生产工艺及吸收性卫生制品。

背景技术

现在社会,随着人们越来越追求健康舒适的生活质量,对贴身衣物的舒适感需求逐渐提高。常见的一次性裤子如女性使用的卫生裤、宝宝或老人使用的纸尿裤、拉拉裤等,由于其一次性使用的特点,相比传统的布料内裤或尿布等,具有无需经常替换和清洗、可减少劳累、能减少宝宝等粪便中细菌的传播和污染、使得使用者的生活环境更加清洁卫生、更加卫生舒适等优点。

但是现有技术中,一次性裤子最上端的裤腰头的部位一般采用单层的无纺布向内翻折,通过氨纶丝粘合该无纺布的内侧面和翻折部分的外侧面,穿戴时氨纶丝被拉伸带动整个裤腰头部位拉伸,从而对用户的腰部形成束缚,穿戴后在腰部很容易形成勒痕,穿着的舒适度相对较差。

从工艺上看,例如现有的女性卫生裤,展开后产品由前腰松紧部、腹部松紧部、吸收部、臀部松紧部、后腰松紧部组成,各弹性松紧部通过氨纶丝施胶后与两层无纺布进行粘合组成,腰部大小通过氨纶丝的伸缩倍率来实现。由于现有技术采用氨纶丝在拉伸状态下与无纺布进行胶粘合,而氨纶丝回缩状态下,会使无纺布有一定程度的收缩,收缩后无纺布表面行程凸起与褶皱,即使在穿着后,也会呈现一种臃肿的状态。另外各松紧部是由无纺布、氨纶丝、无纺布组成,通过热熔胶进行粘接而成,热熔胶的使用,对腰围的透气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常规产品工艺,前后腰围处氨纶丝、腹部的氨纶丝以及臀部的氨纶丝,先粘接在最外层的无纺布内测,再与次底层无纺布外侧进行复合,然后从腰围最边缘的一根氨纶丝处边缘,外层无纺布材料向次底层无纺布方向翻折,因为次底层无纺布的幅宽短于外层无纺布的幅宽,所以在腰围处,无次底层无纺布,除了中间夹有的氨纶丝外,仅有外层无纺布以及其翻折向内部的部分,舒适度非常低。

因此,如何从结构和生产工艺上进行改进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穿着感舒适、腰围轻薄透气不闷热的吸收性卫生制品的生产工艺及吸收性卫生制品。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吸收性卫生制品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外层无纺布和次底层无纺布于生产线上叠覆铺设,形成初始材料层;

S2、在步骤S1所得的初始材料层的腰围、腹部和臀部位置粘接氨纶丝,形成初复合材料层;

S3、将吸收芯体复合在步骤S2所得的两个腰部之间的次底层无纺布上,形成次复合材料层;

S4、对步骤S3所得的次复合材料层的边缘向内翻折,形成花苞腰围;

S5、将步骤S4所得的带花苞腰围的次复合材料层对折后于裤腰处相互固接,形成吸收性卫生制品。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步骤S2还包括:

S201、将氨纶丝于腹部处和臀部处粘接在外层无纺布和次底层无纺布之间,形成第一弹性部;

S202、将氨纶丝于腰围处粘接在次底层无纺布的内侧,形成第二弹性部;

所述第一弹性部位于次底层无纺布的外侧,所述第二弹性部位于次底层无纺布的内侧。

所述步骤S201还包括:

将氨纶丝粘接在次底层无纺布的外侧后,再将外层无纺布与次底层无纺布粘接;或

将氨纶丝粘接在外层无纺布的内侧后,再将次底层无纺布与外层无纺布粘接;或

将氨纶丝置于次底层无纺布和外层无纺布之间,再将次底层无纺布、氨纶丝和外层无纺布同时粘接。

另一方面地,所述步骤S2还包括:

S211、将氨纶丝于腰围处粘接在次底层无纺布的外侧,形成第三弹性部;

S212、将复合材料层复合于次底层无纺布粘接有第三弹性部的一侧,形成双层次底层无纺布;

S213、将氨纶丝于腹部处和臀部处粘接在步骤S212所得的双层次底层无纺布和外层无纺布之间,形成第四弹性部;

所述第三弹性部和第四弹性部均位于次底层无纺布的外侧。

所述步骤S4中的次复合材料层的边缘为自腰围最边缘的一根氨纶丝处。

所述步骤S4中外层无纺布和次底层无纺布均向内翻折。

进一步地,本发明同时还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吸收性卫生制品,包括裤体,所述裤体采用上述的生产工艺制成,所述裤体包括吸收部、和由外层无纺布和次底层无纺布相互复合形成的花苞腰围,所述外层无纺布设有翻折部,该翻折部为底层无纺布,次底层无纺布的一侧与外层无纺布不粘接、以形成花苞状立体空间结构,次底层无纺布的另一侧与底层无纺布粘接。

所述次底层无纺布为粘接有复合材料层无纺布的双层无纺布时,复合材料层无纺布的一侧与外层无纺布不粘接、以形成花苞状立体空间结构,该复合材料层无纺布的另一侧粘接次底层无纺布。

所述花苞腰围由前腰围和后腰围合围而成,所述前腰围设有一前外侧花苞状立体空间,所述后腰围设有一后外侧花苞状立体空间。

所述前腰围设有一前内侧花苞状立体空间,或所述后腰围设有一后内侧花苞状立体空间,或所述前腰围设有一前内侧花苞状立体空间、且所述后腰围设有一后内侧花苞状立体空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吸收性卫生制品,对吸收性卫生制品腰围处在工艺上调整为花苞外观形式,在吸收性卫生制品的腰围处配合亲肤的外层无纺布材料,形成3D立体云感腰围,花苞剪裁的腰围,轻柔环抱整个身体,亲肤舒适且贴合,同时减少长时间穿着产生勒痕,舒适性大幅度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吸收性卫生制品的生产工艺及吸收性卫生制品的吸收性卫生制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吸收性卫生制品的生产工艺及吸收性卫生制品的花苞腰围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吸收性卫生制品的生产工艺及吸收性卫生制品的实施例一方案C俯视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吸收性卫生制品的生产工艺及吸收性卫生制品的实施例一侧面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吸收性卫生制品的生产工艺及吸收性卫生制品的实施例二侧面剖视图。

其中,外层无纺布1,底层无纺布2,次底层无纺布3,复合材料层无纺布4,前腰围51,后腰围52,前外侧花苞状立体空间61,后外侧花苞状立体空间62,前内侧花苞状立体空间63,后内侧花苞状立体空间64,氨纶丝7,吸收部8,第一弹性部91,第二弹性部92,第三弹性部93,第四弹性部94。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吸收性卫生制品的生产工艺及吸收性卫生制品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一种吸收性卫生制品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外层无纺布1和次底层无纺布3于生产线上叠覆铺设,形成初始材料层。

S2、在步骤S1所得的初始材料层的腰围、腹部和臀部位置粘接氨纶丝7,形成初复合材料层。

具体地,S201、将氨纶丝7于腹部处和臀部处粘接在外层无纺布1和次底层无纺布3之间,形成第一弹性部91。

S202、将氨纶丝7于腰围处粘接在次底层无纺布3的内侧,形成第二弹性部92。

其中,第一弹性部91位于次底层无纺布3的外侧,第二弹性部92位于次底层无纺布3的内侧。

S3、将吸收芯体复合在步骤S2所得的两个腰部之间的次底层无纺布上,形成次复合材料层。

S4、对步骤S3所得的次复合材料层的为自腰围最边缘的一根氨纶丝处边缘向内翻折,形成花苞腰围。其中,外层无纺布1和次底层无纺布3均向内翻折。

S5、将步骤S4所得的带花苞腰围的次复合材料层对折后于裤腰处相互固接,形成吸收性卫生制品。

当腰围处的氨纶丝,粘接在次底层无纺布3的内侧,则在外层无纺布1与次底层无纺布3外侧形成空间,同时控制向内翻折部分的外层无纺布1与次底层无纺布3内侧的粘接面积,以及次底层无纺布3向内翻折的尺寸,则可在次底层无纺布3内侧与外层无纺布1翻折区域形成空间。在氨纶丝7收缩之后,外层无纺布1与次底层无纺布3同时收缩,形成立体空间结构。

如图1-4所示,通过上述生产工艺所得的吸收性卫生制品,包括裤体,裤体包括吸收部、和由外层无纺布和次底层无纺布相互复合形成的花苞腰围。

其中,花苞腰围,包括外层无纺布1,外层无纺布1设有翻折部,该翻折部为底层无纺布2,花苞腰围还包括次底层无纺布3,次底层无纺布3的一侧与外层无纺布1不粘接、以形成花苞状立体空间结构,该次底层无纺布3的另一侧与底层无纺布2粘接。

通过延长次底层无纺布3材料至腰头处作为内部支撑材料。

进一步地,外层无纺布1和底层无纺布2所构成的翻折部将次底层无纺布3的端部两侧均包围其内。

进一步地,次底层无纺布3的内侧粘接有氨纶丝7,氨纶丝7收缩并带动外层无纺布1、次底层无纺布3和底层无纺布2收缩。

其中,立体空间结构具体有且不限于以下三种形式:

A、前腰围51以次底层无纺布3为分隔,于前腰围51处的次底层无纺布3的外侧和前腰围51处的外层无纺布1的内侧合围空间设有一前外侧花苞状立体空间61;

后腰围52以次底层无纺布3为分隔,于后腰围52处的次底层无纺布3的外侧和后腰围52处的外层无纺布1的内侧合围空间设有一后外侧花苞状立体空间62。

上述方案中,次底层无纺布3的外侧与外层无纺布1不粘接、以形成花苞状立体空间结构,次底层无纺布3的内侧与底层无纺布2的外侧粘接。

B、前腰围51以次底层无纺布3为分隔,于前腰围51处的次底层无纺布3的外侧和前腰围51处的外层无纺布1的内侧合围空间设有一前外侧花苞状立体空间61;

后腰围52以次底层无纺布3为分隔,于后腰围52处的次底层无纺布3的外侧和后腰围52处的外层无纺布1的内侧合围空间设有一后外侧花苞状立体空间62;

前腰围51和后腰围52分别以前腰围51处的和后腰围52处的次底层无纺布3为分隔,于次底层无纺布3的内侧和底层无纺布2的外侧还设有一贯穿前腰围51内侧和后腰围52内侧的内侧花苞状立体空间。

C、如图3所示,前腰围51以次底层无纺布3为分隔,于前腰围51处的次底层无纺布3的外侧和前腰围51处的外层无纺布1的内侧合围空间设有一前外侧花苞状立体空间61;

前腰围51以次底层无纺布3为分隔,于前腰围51处的次底层无纺布3的内侧和前腰围51处的底层无纺布2的外侧合围空间设有一前内侧花苞状立体空间63;

后腰围52以次底层无纺布3为分隔,于后腰围52处的次底层无纺布3的外侧和后腰围52处的外层无纺布1的内侧合围空间设有一后外侧花苞状立体空间62;

后腰围52以次底层无纺布3为分隔,于后腰围52处的次底层无纺布3的内侧和后腰围52处的底层无纺布2的外侧合围空间设有一后内侧花苞状立体空间64。

进一步地,次底层无纺布3的外端部向内翻折形成次底层重叠部。

其中,次底层无纺布3为单层无纺布,采用热择热风无纺布、或纺粘无纺布。外层无纺布1可为纺粘无纺布、或热风无纺布,克重在10-40g。

进一步地,吸收部8表层采用淡化血液同时速渗技术,血液从表层迅速下渗,干爽无残留。

本实施例将女性卫生裤腰围处在工艺上调整为花苞外观形式,在女性卫生裤的腰围,配合亲肤的外层无纺布材料,形成3D立体云感腰围,花苞剪裁的腰围,轻柔环抱整个身体,亲肤舒适且贴合,同时减少长时间穿着产生勒痕,舒适性大幅度提升。

具体地,前腰次底层无纺布外侧及后腰次底层无纺布外侧,从腰头顶端到腹部方向纵向长度在20-50mm(即单面花苞的高度);前腰次底层无纺布内侧及后腰次底层无纺布内侧,从腰头顶端沿腹部方向纵向长度在5-30mm(即单面花苞的高度)。

实施例二,当次底层无纺布3为粘接有复合材料层无纺布4的双层无纺布时,步骤S2为以下步骤:

S211、将氨纶丝7于腰围处粘接在次底层无纺布3的外侧,形成第三弹性部93。

S212、将复合材料层复合于次底层无纺布3粘接有第三弹性部93的一侧,形成双层次底层无纺布。

S213、将氨纶丝7于腹部处和臀部处粘接在步骤S212所得的双层次底层无纺布和外层无纺布1之间,形成第四弹性部94。

其中,第三弹性部93和第四弹性部94均位于次底层无纺布3的外侧。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次底层无纺布3为带有复合材料层的双层无纺布时,可以为纺粘无纺布复合纺粘无纺布、或纺粘无纺布复合热轧无纺布、或纺粘无纺布复合热风无纺布、或纺粘无纺布复合发泡材料,其中发泡材料可为聚酯或者聚醚的发泡材料。其他与实施例一相同。

如图5所示,当次底层无纺布3为粘接有复合材料层无纺布4的双层无纺布时,复合材料层无纺布4的一侧与外层无纺布1不粘接、以形成花苞状立体空间结构,该复合材料层无纺布4的另一侧粘接次底层无纺布3,即次底层无纺布3的一侧粘接复合材料层4,次底层无纺布3的另一侧粘接底层无纺布2。

进一步地,次底层无纺布3的外侧和复合材料层无纺布4的内侧之间粘接有氨纶丝7,氨纶丝7收缩并带动外层无纺布1、次底层无纺布3、底层无纺布2和复合材料层无纺布4收缩。其他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三,第一弹性部或第四弹性部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三种方式:

第一种:将氨纶丝粘接在次底层无纺布的外侧后,再将外层无纺布与次底层无纺布粘接。

第二种:将氨纶丝粘接在外层无纺布的内侧后,再将次底层无纺布与外层无纺布粘接。

第三种:将氨纶丝置于次底层无纺布和外层无纺布之间,再将次底层无纺布、氨纶丝和外层无纺布同时粘接。

可根据实际生产需要选择其中一种生产方式即可,其他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四,前后腰围处橡筋数量可相同,也可不同,在5-10根中进行选择。前后腰围所用的氨纶丝,拉伸倍率范围在2.2-2.8倍。前后腹围所用的氨纶丝,拉伸倍率范围在2.0-2.6倍。其他与实施例一相同。

上述的内侧或者外侧等内外位置表述,为腰围经过热封合后,相对产品来说的里侧或者外侧。上述的实施例仅阐述了内层与外层复合的工艺以及花苞形成过程,对产品吸收部工艺、立体护围、橡筋等其他未涉及处工艺均与常规一致,不做过多阐述。

本发明已通过参考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是,本专业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作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各样变化。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