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船舱内设备装卸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一种船舱内设备装卸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船舶建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船舱内设备装卸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导轨和伸缩驱动机构,导轨平行于船舱顶板底部的球扁钢的长度方向布置,且导轨的上部固定有用于卡持球扁钢的卡持机构,导轨卡接在球扁钢上,不需要在船舱顶板焊接吊码,避免了焊接吊码对船舱顶板防腐性能的影响,伸缩驱动机构的上端滑动导向连接在导轨的下部,伸缩驱动机构的下端设有用于连接待安装设备的吊具,利用伸缩驱动机构吊起待安装设备后,沿导轨水平移动伸缩驱动机构,能够将待安装设备移动至底座一侧,消除了在待安装设备下方作业所引起的安全隐患。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651339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310442161.5

  • 发明设计人 周德命;杨功成;姚文颂;黄翔宇;

    申请日2023-04-23

  • 分类号B63B73/30(2020.01);B63B73/60(2020.01);B63B73/20(2020.01);

  • 代理机构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易意

  • 地址 510715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街

  • 入库时间 2024-01-17 01:18:4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8-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3B73/30 专利申请号:2023104421615 申请日:202304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23-08-01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建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船舱内设备装卸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船舶建造过程中,部分设备需要在船舱建造完成后安装,将设备安装在船舱内时,需要先将设备与固定在船舱底部的底座对准,并在底座上标记处需钻螺栓孔的位置,然后移开设备,在标记处钻设螺栓孔,待螺栓孔钻好后,再将设备移至与螺栓孔相对的位置处,通过螺栓将设备连接在底座上,拆卸设备时需要在将各个螺栓拆除后移走设备。由于舱室内空间狭小,安装或拆卸设备过程中需要移动设备时,无法使用大型起吊装置,目前,多通过在船舱顶板上焊接吊码,在吊码上连接起重葫芦,利用起重葫芦吊起设备,从而对设备进行移动,然而,起重葫芦仅能上下移动设备,将设备吊起后在设备下方对底座进行钻孔存在安全隐患,而且,在船舱顶板焊接吊码会破坏船舱顶板的防腐层,降低了船舱顶板的防腐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安装或拆卸设备时,焊接在船舱顶板的吊码会降低船舱顶板的防腐性,而且,连接在吊码上的起重葫芦仅能上下移动设备,在设备下方进行作业存在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船舱内设备装卸辅助装置,用于移动船舱内的待安装设备,包括导轨和伸缩驱动机构,所述导轨平行于所述船舱顶板底部的球扁钢的长度方向布置,且所述导轨的上部固定有用于卡持所述球扁钢的卡持机构,所述伸缩驱动机构的上端滑动导向连接在所述导轨的下部,所述伸缩驱动机构的下端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待安装设备的吊具。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卡持机构包括第一卡块、第二卡块)和连接件,所述第一卡块固定在所述导轨上端,所述第二卡块和所述第一卡块沿垂直于所述导轨的长度的方向相对布置,所述连接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卡块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卡块,以夹持或释放所述球扁钢。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卡块与所述第二卡块相对的一侧或者所述第二卡块与所述第一卡块相对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球扁钢的球头部匹配的凹槽。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件包括垂直于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布置的螺柱或螺栓,所述螺柱或螺栓穿设在所述第一卡块和所述第二卡块的下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船舱内设备装卸辅助装置包括滑动件,所述导轨包括工字钢,所述卡持机构固定在所述工字钢的上端,所述滑动件的下端连接所述伸缩驱动机构,所述滑动件的上部设有倒T型槽,所述工字钢的下部插设在所述倒T型槽中。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工字钢的腹板中部设有多个挡止销孔,各所述挡止销孔沿所述工字钢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滑动件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挡止销孔之间,位于所述滑动件两侧的相邻的两个所述挡止销孔中均设有挡止销。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船舱内设备装卸辅助装置包括防坠绳,所述防坠绳的上端与所述滑动件的下端连接,所述防坠绳的下端与所述吊具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吊具包括第一梁板、第一吊带、第二梁板和第二吊带,所述第一梁板的中部和所述第二梁板的中部交叉固定,所述第一吊带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梁板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吊带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梁板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吊带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梁板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吊带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梁板的第二端。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吊带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吊带的第二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螺母,所述第一梁板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梁板的第二端均上下穿设有可沿所述第一梁板的长度方向移动的第一螺栓,各所述第一螺母分别与各所述第一螺栓螺接;

所述第二吊带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吊带的第二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母,所述第二梁板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梁板的第二端均上下穿设有可沿所述第二梁板的长度方向移动的第二螺栓,各所述第二螺母分别与各所述第二螺栓螺接。

一种上述的船舱内设备装卸辅助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卡持机构卡设在船舱顶板底部的球扁钢上、将吊具连接在待安装设备上;

缩短伸缩驱动机构,将待安装设备吊起;

沿导轨滑动伸缩驱动机构,将待安装设备调整至与底座上下相对或将待安装设备调整至底座一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船舱内设备装卸辅助装置,包括导轨和伸缩驱动机构,导轨平行于船舱顶板底部的球扁钢的长度方向布置,且导轨的上部固定有用于卡持球扁钢的卡持机构,导轨卡接在球扁钢上,不需要在船舱顶板焊接吊码,避免了焊接吊码对船舱顶板防腐性能的影响,伸缩驱动机构的上端滑动导向连接在导轨的下部,伸缩驱动机构的下端设有用于连接待安装设备的吊具,利用伸缩驱动机构吊起待安装设备后,沿导轨水平移动伸缩驱动机构,能够将待安装设备移动至底座一侧,消除了在待安装设备下方作业所引起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船舱内设备装卸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滑动件滑动至导轨端部,隐藏挡止销孔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滑动件滑动至导轨中部,安装挡止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吊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防坠绳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伸缩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轨;11、挡止销孔;12、挡止销;2、伸缩驱动机构;3、卡持机构;31、第一卡块;32、第二卡块;33、卡槽;4、吊具;41、第一梁板;42、第一吊带;43、第二梁板;44、第二吊带;45、第一螺母;46、第一螺栓;47、第二螺母;、48、第二螺栓;5、滑动件;51、倒T型槽;6、防坠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的一种船舱内设备装卸辅助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用于移动船舱内的待安装设备,船舱内设备装卸辅助装置包括导轨1和伸缩驱动机构2,导轨1平行于船舱顶板底部的球扁钢的长度方向布置,且导轨1的上部固定有用于卡持球扁钢的卡持机构3,导轨1卡接在球扁钢上,不需要在船舱顶板焊接吊码,避免了焊接吊码对船舱顶板防腐性能的影响,伸缩驱动机构2的上端滑动导向连接在导轨1的下部,伸缩驱动机构2的下端设有用于连接待安装设备的吊具4,利用伸缩驱动机构2吊起待安装设备后,沿导轨1水平移动伸缩驱动机构2,能够将待安装设备移动至底座一侧,消除了在待安装设备下方作业所引起的安全隐患。

其中,如图2、图3所示,卡持机构3包括第一卡块31、第二卡块32和连接件,第一卡块31固定在导轨1上端,第二卡块32和第一卡块31沿垂直于导轨1的长度的方向相对布置,连接件用于驱动第二卡块32靠近或远离第一卡块31,以夹持或释放球扁钢。具体的,第二卡块32靠近第一卡块31能够将卡持机构卡在球扁钢下部,从而将导轨1连接在球扁钢上,第二卡块32远离第一卡块31能够将卡持机构从球扁钢下部拆除,方便了船舱内设备装卸辅助装置的使用。其中卡持机构3可以有多个或者仅设置一个,卡持机构3设有多个时,各卡持机构3沿导轨1的长度方向间隔部,卡持机构3设有一个时,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均为长度大于或等于导轨长度的条形板。

进一步地,第一卡块31与第二卡块32相对的一侧或者第二卡块32与第一卡块31相对的一侧设有与球扁钢的球头部匹配的凹槽33。

本实施例中,连接件包括垂直于导轨1的长度方向布置的螺柱或螺栓,螺柱或螺栓穿设在第一卡块31和第二卡块32的下部。具体的,螺柱或螺栓螺接有螺母,螺母位于第一卡块31和第二卡块32的一侧,通过旋拧螺母能够调节第一卡块31和第二卡块32之间的间距。

本实施例中,船舱内设备装卸辅助装置包括滑动件5,导轨1包括工字钢,卡持机构3固定在工字钢的上端,滑动件5的下端连接伸缩驱动机构2,滑动件5的上部设有倒T型槽51,工字钢的下部插设在倒T型槽51中。具体的,滑动件5为框架式,倒T型槽51的两侧挂台均套设有滚轮,从而降低倒T型槽51与工字钢之间滑动时的摩擦力。

进一步地,为避免移动滑动件5后滑动件5水平滑动,工字钢的腹板中部设有多个挡止销孔11,各挡止销孔11沿工字钢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滑动件5位于相邻的两个挡止销孔11之间,位于滑动件5两侧的相邻的两个挡止销孔11中均设有挡止销12。具体的,挡止销12可以为挡止螺栓,挡止螺栓穿过挡止销孔11后螺接有螺母。

为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的船舱内设备装卸辅助装置的安全性,船舱内设备装卸辅助装置包括防坠绳6,防坠绳6的上端与滑动件5的下端连接,防坠绳6的下端与吊具4连接。具体的,如图5所示,防坠绳6的两端均连接有防脱吊钩,滑动件5的下端连接有第一吊环,吊具4的上端中部设有第二吊环,两个防脱吊钩的其中一个连接在第一吊环上,两个防脱吊钩的其中另一个连接在第二吊环上。

本实施例中,吊具4包括第一梁板41、第一吊带42、第二梁板43和第二吊带44,第一梁板41的中部和第二梁板43的中部交叉固定,第一吊带42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一梁板41的第一端,第一吊带42的第二端连接在第一梁板41的第二端,第二吊带44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二梁板43的第一端,第二吊带44的第二端连接在第二梁板43的第二端。具体的,第一梁板41和第二梁板43垂直布置,第一梁板41和第二梁板43能够保持第一吊带42和第二吊带44位置相对固定,防止第一吊带42和第二吊带44在待安装设备上滑移,从而保证第一吊带42和第二吊带44对待安装设备的稳定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吊带42的第一端和第一吊带42的第二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螺母45,第一梁板41的第一端和第一梁板41的第二端均上下穿设有可沿第一梁板41的长度方向移动的第一螺栓46,各第一螺母45分别与各第一螺栓46螺接;第二吊带44的第一端和第二吊带44的第二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母47,第二梁板43的第一端和第二梁板43的第二端均上下穿设有可沿第二梁板43的长度方向移动的第二螺栓48,各第二螺母47分别与各第二螺栓48螺接。具体的,第一梁板41的两端均设有沿第一梁板的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一条形孔,第一螺栓46安装在对应的第一条形孔中,第二梁板44的两端均设有沿第二梁板的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二条形孔,第二螺栓48安装在第二条形孔中,通过移动第一螺栓46或第二第二螺栓48能够调整第一吊带42和第二吊带44的下垂程度,而且能够使得第一吊带42的中心点和第二吊带44的中心点均与第一吊梁41和第二吊梁43的交叉点上下相对布置,保证了吊具4能够无吊点兜底起吊。

具体的,第一条形孔和第二条形孔均为长400mm宽30mm的通槽,各通槽的两侧均设置长500mm高40mm厚10mm的加强肋板,第一吊带42和第二吊带44均为宽50mm的高分子纤维索,第一梁板41的中部和第二梁板43的中部通过M45螺栓连接,第一梁板41和第二梁板43位于上部的那个固定有第二吊环。

本实施例中,伸缩驱动机构2由多个平行四边形伸缩单元组成,各平行四边形伸缩单元的对角处均连接由伸缩气缸,通过气源或气泵驱动各伸缩气缸伸长或缩短;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伸缩驱动装置可以为电动葫芦或液压缸。

一种上述的船舱内设备装卸辅助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卡持机构3卡设在船舱顶板底部的球扁钢上、将吊具4连接在待安装设备上;

缩短伸缩驱动机构2,将待安装设备吊起;

沿导轨1滑动伸缩驱动机构2,将待安装设备调整至与底座上下相对或将待安装设备调整至底座一侧。

具体的,需要在底座上钻孔时,先利用伸缩驱动机构2升起待安装设备,并向一侧滑动伸缩驱动机构,使得待安装设备与底座上下错开,之后进行钻孔,钻孔完毕后再翻修滑动伸缩驱动机构,使得待安装设备与底座上下相对,之后伸长伸缩驱动机构,施工完毕后将卡持机构3从球扁钢上拆除即可。

综上,本发明的一种船舱内设备装卸辅助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用于移动船舱内的待安装设备,船舱内设备装卸辅助装置包括导轨1和伸缩驱动机构2,导轨1平行于船舱顶板底部的球扁钢的长度方向布置,且导轨1的上部固定有用于卡持球扁钢的卡持机构3,导轨1卡接在球扁钢上,不需要在船舱顶板焊接吊码,避免了焊接吊码对船舱顶板防腐性能的影响,伸缩驱动机构2的上端滑动导向连接在导轨1的下部,伸缩驱动机构2的下端设有用于连接待安装设备的吊具4,利用伸缩驱动机构2吊起待安装设备后,沿导轨1水平移动伸缩驱动机构2,能够将待安装设备移动至底座一侧,消除了在待安装设备下方作业所引起的安全隐患。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