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考虑货车内轮差盲区的平面交叉口智能安全诱导系统

考虑货车内轮差盲区的平面交叉口智能安全诱导系统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货车内轮差盲区的平面交叉口智能安全诱导系统,包括货车内轮差盲区、绿色非机动车穿越道、安全岛、扇形路缘斜坡、导盲行穿线、绿色非机动车行车道、单向增亮型突起路标、路面压力传感装置、柔性警示柱、定位带和警示带;所述货车内轮差盲区和安全岛设置在道路平面路口转角区,所述货车内轮差盲区设置在外和安全岛设置在内;所述定位带和警示带设置在扇形路缘斜坡的路缘斜坡内;所述安全岛上设置双层凸面镜和刚性警示柱,所述双层凸面镜设置在安全岛的两端,所述刚性警示柱设置在安全岛的中段。本发明能够帮助机动车驾驶人、非机动车驾驶人及行人识别危险区域,降低流线冲突风险,保障城市道路交叉口的交通安全、顺畅运行。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648665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武汉理工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2310489411.0

  • 申请日2023-04-28

  • 分类号G08G1/16(2006.01);

  • 代理机构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张惠玲

  • 地址 430070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狮路122号

  • 入库时间 2024-01-17 01:17:4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8-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8G 1/16 专利申请号:2023104894110 申请日:202304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23-07-25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交通安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考虑货车内轮差盲区的平面交叉口智能安全诱导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汽车保有量的上升,在城市道路中,人与车的冲突导致的事故数日益增加。平面交叉口是交通事故的多发地,大型货车在右转过程中,因盲区及“内轮差”等原因极易与右侧车辆、行人发生碰撞甚至是碾压,造成恶性交通事故。为了有效预防和减少因内轮差和视觉盲区引发的事故,国内外许多城市在交叉口处设计“右转危险区”或“绿色非机动车行车道”来达到警示危险区域、使用路人明确自身路权的目的,降低平面交叉口处的交通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考虑货车内轮差盲区的平面交叉口智能安全诱导系统,其能够帮助道路使用者明确自身路权、识别划分的危险区域,并主动避让,以此降低右转弯冲突的危险,保障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范围内的交通安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考虑货车内轮差盲区的平面交叉口智能安全诱导系统,包括货车内轮差盲区、绿色非机动车穿越道、行人穿越道、安全岛、扇形路缘斜坡、导盲行穿线、绿色非机动车行车道、单向增亮型突起路标、路面压力传感装置、柔性警示柱、定位带和警示带;

所述货车内轮差盲区、安全岛和绿色非机动车穿越道由内向外设置三者组成道路平面路口转角区,所述行人穿越道设置在绿色非机动车穿越道外侧,所述导盲行穿线设置在行人穿越道上,所述扇形路缘斜坡设置在行人穿越道的转角处,所述绿色非机动车行车道设置在机动车行车道旁,所述单向增亮型突起路标设置在货车内轮差盲区的外缘处、绿色非机动车行车道与机动车行车道分隔处,所述路面压力传感装置设置在机动车行车道停止线前,所述柔性警示柱设置在在绿色非机动车穿越道与行人穿越道之间、行人穿越道与绿色非机动车行车道之间;所述定位带和警示带设置在扇形路缘斜坡的路缘斜坡内;

所述安全岛上设置双层凸面镜和刚性警示柱,所述双层凸面镜设置在安全岛的两端,所述刚性警示柱设置在安全岛的中段。

按上述方案,所述货车内轮差盲区包括货车内前轮轨迹标线、货车内后轮轨迹标线和放射状标线,所述货车内前轮轨迹标线为外弧线,所述货车内后轮轨迹标线为内弧线,所述放射状标线设置在外弧线和内弧线之间,所述放射状标线上设置马蹄形突起路标。

按上述方案,所述单向增亮型突起路标为钢化玻璃突起路标,设置在机动车行车道与绿色非机动车行车道分割线上的所述单向增亮型突起路标的间隔距离为6m~15m;设置在货车内前轮轨迹标线外侧的所述单向增亮型突起路标弧形布设且间隔弧度为27°~30°;所述马蹄形突起路标外壳由铸铝或铝合金铸造成型,所述马蹄形突起路标沿放射状标线布设且间隔距离为20cm~25cm。

按上述方案,所述安全岛的岛侧设置黄黑相间的立面标记,所述安全岛的盲区侧为弧度40°~50°的圆弧,所述安全岛的非机动穿越道侧为弧度90°~95°的圆弧。

按上述方案,所述双层凸面镜包括杆柱、低位凸面镜和高位凸面镜,所述高位凸面镜设置在柱杆的顶端,所述低位凸面镜设置在柱杆的中上部,所述柱杆的杆身上设置红白相间的涂料。

按上述方案,所述刚性警示柱包括柱杆和LED警示灯,所述LED警示灯设置在柱杆的顶部,所述柱杆的杆身上设置黄白相间的涂料,所述LED警示灯为红色且由路面压力传感装置控制发光。

按上述方案,所述扇形路缘斜坡的扇面半径为4~5m,所述扇形路缘斜坡的坡面垂直高度和水平面宽度比小于1:12,所述扇形路缘斜坡的斜坡道与行人穿越道需对齐;所述定位带设置在扇形路缘斜坡内部,所述定位带位置与导盲行穿线位置对齐;所述警示带设置在人行步道接近转角处。

按上述方案,所述导盲行穿线设置在行人穿越道内靠近车道一侧,所述导盲行穿线距行人穿越道的边缘25cm~35cm。

实施本发明的考虑货车内轮差盲区的平面交叉口智能安全诱导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为解决平面交叉口货车转向存在内轮差问题,综合标线、突起路标、坡度,有效勾勒出货车内轮差危险区域,加强驾驶人与行人对此区域的感知,保障双方的交通安全;

2、本发明为解决车辆转向存在视野盲区存在转向风险,通过交通岛、双层凸面镜和刚性警示柱,补足驾驶人视野盲区同时警示非机动车驾驶人和行人,提高交通安全,降低交通事故;

3、本发明基于“规避效应”、“受迫性行为”原理,通过在绿色非机动车穿越道与行人穿越道间设置柔性警示柱,使非机动车驾驶人和行人明确自身路权,降低二者流线冲突风险,保障双方行车安全;通过在绿色非机动车行车道与行人穿越道间设置柔性警示柱,迫使非机动车驾驶人靠右侧完成过街或转向驾驶任务,降低了非机动车驾驶人从货车内轮差盲区绕行过街产生的风险;

4、本发明通过设置扇形路缘斜坡、定位带、警示带、导盲行穿线,为视障者提供警示、引导信息,使其明确周围环境及自身位置,帮助其平稳、顺畅、安全地完成过街行为。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一种考虑货车内轮差盲区的平面交叉口智能安全诱导系统透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考虑货车内轮差盲区的平面交叉口智能安全诱导系统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货车内轮差盲区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货车内轮差盲区断面图;

图5是本发明单向增亮型突起路标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马蹄形突起路标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安全岛俯视图;

图8是本发明刚性警示柱正视图;

图9是本发明双层凸面镜侧视图;

图10是本发明柔性警示柱正视图;

图11是本发明警示带及定位带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11所示,本发明的考虑货车内轮差盲区的平面交叉口智能安全诱导系统,包括货车内轮差盲区1、绿色非机动车穿越道8、行人穿越道16、安全岛4、扇形路缘斜坡10、导盲行穿线13、绿色非机动车行车道14、单向增亮型突起路标2、路面压力传感装置7、柔性警示柱9、定位带11和警示带12。安全岛4上设置双层凸面镜5和刚性警示柱6,双层凸面镜5设置在安全岛4的两端,刚性警示柱6设置在安全岛4的中段。

所述货车内轮差盲区1、安全岛4和绿色非机动车穿越道8由内向外设置三者组成道路平面路口转角区,绿色非机动车穿越道8设置在行人穿越道16与安全岛4之间,导盲行穿线13设置在行人穿越道16上,扇形路缘斜坡10设置在行人穿越道16的转角处,绿色非机动车行车道14设置在机动车行车道15旁,单向增亮型突起路标2分别设置在货车内轮差盲区1的外缘处、绿色非机动车行车道14分隔处,路面压力传感装置7设置在机动车行车道停止线前,柔性警示柱9设置在在绿色非机动车穿越道8与行人穿越道16之间、行人穿越道与绿色非机动车行车道14之间;定位带11和警示带12设置在扇形路缘斜坡10的路缘斜坡内。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货车内轮差盲区1由货车内前轮轨迹标线18、货车内后轮轨迹标线19和设置在内部的三条放射状标线20组合而成,货车内轮差盲区1有一定坡度,呈减速丘状,高度为0.05m~0.1m,斜坡段坡距比为1:20~1:10,货车内前轮轨迹标线18半径为8m,弧度所对应的圆心角为110°~120°,货车内后轮轨迹标线19半径为12m,弧度所对应圆心角为50°~60°,放射状标线20延长线均通过货车内后轮轨迹标线19圆心,间隔弧度为15°。单向增亮型突起路标2为钢化玻璃突起路标,高度不超过2.5cm,直径10~12cm,设置在机动车行车道15与绿色非机动车行车道14分割线上的单向增亮型突起路标2布设的间隔为6m~15m,设置在由货车内前轮轨迹标线18外侧的单向增亮型突起路标2弧形布设且布设间隔的弧度为27°~30°。单向增亮型突起路标2在驾驶人行车方向的反光亮度为其他侧的1.5倍~2倍。马蹄形突起路标3外壳由铸铝或铝合金铸造成型,边长约为12cm,高度约4cm,内部灌入环氧树脂与砂的混合物以提供抗压强度,前后两侧镶入亚克力塑料反光片或玻璃珠反光片作为反光组件,马蹄形突起路标3沿三条放射状标线20布设,每条标线设置4~5个,马蹄形突起路标3布设的间隔为20cm~25cm。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安全岛4高度为0.25m,安全岛4的岛侧涂有黄黑相间的立面标记,宽度为30cm,安全岛4的盲区侧21为半径为12m,弧度为40°~50°的圆弧;安全岛的绿色非机动穿越道侧22为半径为6m,弧度为90°~95°的圆弧,安全岛两侧弧线倒圆角半径为0.7m。双层凸面镜5由带有红白相间涂料的杆柱23、低位凸面镜24和高位凸面镜25组合而成;杆柱23的高度2m,杆柱23半径为4~5cm,低位凸面镜24和高位凸面镜25的凸面镜半径为0.5m,低位凸面镜24安装在杆柱1.5m处,高位凸面镜25安装在杆柱2m处,镜面中心射线与水平线夹角呈30°~40°。低位凸面镜24和高位凸面镜25的中线与机动车行车道中线夹角分别为30°和60°。刚性警示柱6的高度1.5m,半径5~8cm,刚性警示柱6由黄白相间的杆柱26和红色LED警示灯27组合而成;刚性警示柱6一共五根呈弧状布设在安全岛4上,布设的弧度半径为13m,弧度所对应的圆心角为25°~30°,布设的弧度间隔为15°~20°;红色LED警示灯27的开关由路面压力传感装置7控制。带式路面压力传感装置7的宽度为60~80cm,长度为3.75m,带式路面压力传感装置7采用振弦式压力传感器,车辆质量超过2吨,路面压力传感装置7控制红色LED警示灯27发光。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绿色非机动车穿越道8宽度为1.5m,转弯处倒圆角半径为6m,角度为90°,绿色非机动车穿越道8的边缘以白色虚线分隔,白色虚线长40cm,宽20cm,白色虚线布设的间隔为60cm。绿色非机动车行车道14宽度为2.5m,在车辆停止线后宽度变为1m。柔性警示柱9设置在绿色非机动车穿越道与行人穿越道之间、行人穿越道与绿色非机动车行车道之间,柔性警示柱9采用绿白相间的涂料,高度为50~70cm,半径为8~10cm,柔性警示柱9设置间隔为70cm,每侧设置三个。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扇形路缘斜坡10设置在人行步道转角处,扇面半径为4~5m,坡面垂直高度和水平面宽度比小于1:12,扇形路缘斜坡10的斜坡道与行人穿越道需对齐。定位带11设置在扇形路缘斜坡10内部,采用导盲砖设置,宽度为50cm,长度为60cm,定位带11的位置与导盲行穿线的位置对齐13。定位带11采用警示形式导盲砖,颜色为黄色,突出处为圆点,半径2.5cm,突出高度为4mm~5mm。警示带12设置在人行步道接近转角处,采用导盲砖设置,宽度为60cm,长度为1.5m。警示带12采用警示形式导盲砖,颜色,为黄色,突出高度为4mm~5mm,警示带12与定位带11之间的引导设施采用引导形式导盲砖,突出处为五条直线,突出高度为4mm~5mm。导盲行穿线13设置在行人穿越道内靠近车道一侧,距行人穿越道边缘30cm,由三条平行白色实线组成,宽度为5cm,间隔5cm,厚度为0.4~0.5cm,长度与路段宽度保持一致。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