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开放手术用双极电凝分离钳

开放手术用双极电凝分离钳

摘要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开放手术用双极电凝分离钳。本发明的手柄部前端连接有电凝钳头,所述电凝钳头包括呈剪刀状活动连接的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所述手柄部包括与第一钳头相连接的第一手柄以及与第二钳头相连接的第二手柄;所述第一手柄内设置有刀片推动机构和刀片组件,所述刀片推动机构与所述刀片组件相连接,所述刀片组件一端位于第一手柄内、另一端位于所述电凝钳头内;所述第二手柄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电性连接的钳头连接线。本发明双极电凝分离钳的操作简单,对组织电凝的效果好,并且能有效切割分离电凝后的组织,使手术者在手术过程中不需更换其他手术器械即可完成组织电凝分离操作。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637006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河南埃丽坤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310427661.1

  • 发明设计人 王佟;马淑香;王峰;

    申请日2023-04-20

  • 分类号A61B18/12(2006.01);A61B18/14(2006.01);

  • 代理机构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李芳

  • 地址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学大道53号2号楼19层1913号

  • 入库时间 2024-01-17 01:14:2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7-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B18/12 专利申请号:2023104276611 申请日:202304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23-07-04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开放手术用双极电凝分离钳。

背景技术

手术钳在手术中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可起到分离组织、夹持、牵拉、止血等作用,开放手术中可采用能量器械对组织进行分离、抓取、凝闭血管断端等操作,现常用的是超声刀和高频双极电凝钳,其中高频双极电凝钳根据具体手术的不同又分为腔镜手术电凝钳和开放手术电凝钳,双极电凝钳是通过双极钳头的两个导电结构向身体组织提供高频电能,以使双极钳头之间的组织电凝、血管脱水凝固,达到身体组织止血的效果,其组织电凝范围只限于双极钳头之间,最大程度上降低了由于弥散的能量所造成副损伤的危险性,具有止血效果好、副损伤小等优点。

开放手术过程中常需对身体组织进行电凝以及切割,开放手术电凝钳因其对组织电凝效果好被广泛应用于开放手术中,然而目前部分开放手术电凝钳的功能较为单一,只具有电凝组织的功能,而不具有组织切割分离功能;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420847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肛肠外科电凝止血钳,该专利为一种外科开放手术用电凝钳,但该专利在手术中只具有对组织电凝止血的功能,其电凝钳头就无法进行切割分离电凝组织的操作。因此现有技术部分开放手术电凝钳存在功能单一的问题,而不具有分离组织功能的开放手术电凝钳在使用过程中,当需切割分离电凝后的组织时,手术者就不得不更换手术器械来进行切割电凝后的组织,操作较为麻烦,而且也会使得组织分离过程变得较为复杂,影响到手术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部分开放手术电凝钳功能较为单一的问题,提供一种开放手术用双极电凝分离钳,该双极电凝分离钳的操作简单,对组织电凝的效果好,并且能够有效切割分离电凝后的组织,使手术者在手术过程中不需更换其他手术器械即可完成组织电凝分离操作,提高了手术中的操作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开放手术用双极电凝分离钳,包括手柄部,所述手柄部的前端连接有电凝钳头,所述电凝钳头包括呈剪刀状活动连接的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所述手柄部包括与第一钳头相连接的第一手柄以及与第二钳头相连接的第二手柄;所述第一手柄内设置有刀片控制机构和刀片组件,所述刀片推动机构与所述刀片组件相连接,所述刀片组件一端位于第一手柄内、另一端位于所述电凝钳头内;所述第二手柄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电性连接的钳头连接线,电凝钳头用于闭合夹持组织,并对组织进行电凝,以使组织电凝止血。

所述刀片控制机构包括内固板和切割控制组件以及设置在内固板上方的推动组件和弹簧,所述切割控制组件与推动组件相连接,所述推动组件与所述刀片组件相连接,所述弹簧一端与推动组件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内固板相连接,电凝钳头闭合夹持电凝组织后,通过刀片控制机构可使得刀片组件向电凝钳头方向运动,以达到刀片组件切割分离电凝后的组织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钳头包括第一钳头板和第一钳头块,所述第一钳头板前端与第一钳头块相连接、后端与所述内固板相连接,所述第一钳头块内表面设置有第一导电片,所述第一导电片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多个球形凸起,所述第一导电片的上表面上还设置有条纹格;所述第一钳头板内表面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钳头块和第一导电片的中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滑槽相对应的第一导槽,条纹格的目的是增加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之间的夹持力,以防止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在夹持电凝组织时出现打滑的现象,从而影响到对组织的电凝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钳头包括第二钳头板和第二钳头块,所述第二钳头板前端与第二钳头块相连接、后端与所述第二手柄相连接,所述第二钳头块内表面设置有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二导电片上也设置有条纹格,所述第二钳头块和第二导电片上还开设有第二导槽,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便于刀片组件在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内进行运动,以便于刀片组件切割电凝后的组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钳头通过转动组件与所述第二钳头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板和弧形柱,所述第二钳头板上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开设有用于弧形柱穿过的开孔,所述转板转动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弧形柱一端与第一钳头板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板固定连接,通过转动组件可实现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开合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内固板前端开设有第二滑槽、后端端部设置有挂槽,所述第二滑槽内还开设有限位滑槽,所述刀片组件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槽内,所述刀片组件包括条形刀片,所述条形刀片的前端连接有刀头、后端端部开设有端孔,刀头用于切割分离电凝后的组织。

进一步地,所述切割控制组件包括转动设置在第一手柄内的转轴,所述转轴一端连接有转动手柄、另一端连接有活动手柄;所述推动组件包括转动板和推动条,所述转动板的一端开设有转轴孔、另一端开设有限位孔和挂孔,所述转动板通过转轴孔套设在所述转轴上,所述推动条的两端均设置有推动轴,其中一个所述推动轴套设在限位孔内、另一个所述推动轴套设在端孔内,所述推动条两端通过推动轴与转动板和条形刀片活动连接,切割控制组件顺时针转动以带动转动板转动,转动板转动的过程中可推动推动条运动,从而使推动条推动条形刀片在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内进行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内固板上还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转动板逆时针转动的限位柱;所述弹簧的两端均连接有弹簧挂钩,其中一个所述弹簧挂钩挂设在挂槽内、另一个弹簧挂钩挂设在所述挂孔内,在弹簧的作用下,可使推动组件达到控制刀片组件伸缩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刀片控制机构还包括按压组件,所述按压组件包括限位轴、推板和压动板,所述限位轴固定设置在内固板上,所述推板上开设有轴孔和条形孔,所述推板通过轴孔活动套设在所述限位轴上,所述压动板上固定设置有连接柱,所述压动板的一端位于第一手柄外部、另一端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柱滑动套设在所述条形孔内,所述连接杆与第一手柄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手柄的后端端部连接有第一手柄头,所述第二手柄的后端端部连接有第二手柄头,第一手柄头和第二手柄头的设置便于手术者操作该双极电凝分离钳。

进一步地,所述钳头连接线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手柄头外部,所述钳头连接线包括两个电极导线,其中一个所述电极导线一端与第一导电片电性连接、另一端连接有电插头,另一个所述电极导线一端与第二导电片电性连接、另一端也连接有一电插头,通过两电插头可使该双极电凝分离钳接入电源,以使高频能量通过钳头连接线通入电凝钳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的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通过转动组件可控制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的开合,以达到对组织夹持电凝的目的,并且通过刀片控制机构可控制刀片组件的伸缩,以达到对电凝后组织切割的效果,该双极电凝分离钳同时具有电凝组织和切割分离组织的功能,在对组织电凝后即可对电凝组织进行切割分离,其在使用过程中手术者不需更换其他手术器械切割电凝组织,其操作简单,组织电凝效果好、电凝组织切割效率高,从而提高了手术的操作效率。

2.本发明通过两个电极导线使得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均带有电极,并通过转动组件以使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实现开合的效果,实现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闭合对组织夹持的目的,从而对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之间的组织进行电凝,以使与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接触的组织电凝止血并形成需被切割的电凝组织,其中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上的条纹格可增加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之间的夹持力,提高对组织电凝的效果。

3.本发明对组织电凝后,即可通过刀片控制机构控制刀片组件切割分离电凝后的组织,手术者转动活动手柄和转动手柄可带动转动板转动,转动板促使推动条推动条形刀片在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内向电凝钳头的方向运动,其中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便于条形刀片进行运动,而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的设置便于刀头在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之间运动,以使刀头便于切割电凝后的组织。

4.本发明弹簧的设置可使刀片组件在切割完电凝组织后,通过推动组件带动刀片组件恢复到初始位置,而限位柱的设置对转动板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转动板逆时针转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开放手术用双极电凝分离钳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发明开放手术用双极电凝分离钳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手柄和第一钳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电凝钳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一钳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B处的放大图;

图8是本发明转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压动板和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推动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刀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开放手术用双极电凝分离钳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15是本发明开放手术用双极电凝分离钳的结构示意图四。

附图中标号为:1为第一手柄,101为第一手柄头,2为第二手柄,201为第二手柄头,3为第一钳头,4为第二钳头,5为第一钳头板,501为第一滑槽,6为第一钳头块,7为第一导电片,8为第一导槽,9为球形凸起,10为第二钳头板,11为第二钳头块,12为第二导电片,13为转动组件,14为弧形柱,15为转板,16为内固板,17为转动手柄,18为活动手柄,19为转轴,20为限位柱,21为限位轴,22为转动板,2201为转轴孔,2202为限位孔,2203为挂孔,23为推板,2301为轴孔,2302为条形孔,24为压动板,2401为连接杆,2402为连接柱,25为弹簧,2501为弹簧挂钩,26为推动条,2601为推动轴,27为第二滑槽,28为条形刀片,2801为端孔,29为刀头,30为挂槽, 32为钳头连接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右”、“上”、“下”、“横向”“竖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图13所示,开放手术用双极电凝分离钳,包括手柄部,所述手柄部的前端连接有电凝钳头,所述电凝钳头包括呈剪刀状活动连接的第一钳头3和第二钳头4,所述手柄部包括与第一钳头3相连接的第一手柄1以及与第二钳头4相连接的第二手柄2,第一钳头3和第二钳头4转动连接,手术者通过第一手柄1和第二手柄2可控制第一钳头3和第二钳头4开合,第一手柄1和第二手柄2相互远离,第一钳头3和第二钳头4做张开运动,第一手柄1和第二手柄2相互靠近,第一钳头3和第二钳头4做闭合运动,第一钳头3和第二钳头4闭合时可对组织夹持电凝;所述第一手柄1内设置有刀片控制机构和刀片组件,刀片控制机构可控制刀片组件做伸缩运动,以达到刀片组件切割分离电凝组织的目的,所述刀片控制机构与所述刀片组件相连接,所述刀片组件一端位于第一手柄1内、另一端位于所述电凝钳头内;所述第二手柄2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钳头3和第二钳头4电性连接的钳头连接线32,通过钳头连接线32可向第一钳头3和第二钳头4提供高频能量以对人体组织实现电凝。

所述刀片控制机构包括内固板16和切割控制组件以及设置在内固板16上方的推动组件和弹簧25,内固板16固定设置在第一手柄1内,其中第一手柄1内安装有镶嵌柱,而内固板16上开设有与镶嵌柱相匹配的镶嵌孔,内固板16通过镶嵌柱与镶嵌孔的配合安装至第一手柄1内,所述切割控制组件与推动组件相连接,所述推动组件与所述刀片组件相连接,所述弹簧25一端与推动组件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内固板16相连接,第一钳头3和第二钳头4夹持组织电凝后,手术者通过切割控制组件可促使推动组件进行运动,推动组件推动刀片组件向第一钳头3和第二钳头4之间运动,达到切割电凝组织的目的。

所述第一钳头3包括第一钳头板5和第一钳头块6,所述第一钳头板5前端与第一钳头块6相连接、后端与所述内固板16相连接,所述第一钳头块6内表面设置有第一导电片7,第一钳头块6和第一导电片7均为弧形结构,所述第一导电片7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多个球形凸起9,所述第一导电片7的上表面上还设置有条纹格;所述第一钳头板5内表面开设有第一滑槽501,所述第一钳头块6和第一导电片7的中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滑槽501相对应的第一导槽8,本实施例球形凸起9的数量为5个,球形凸起9为导电材质制作而成,球形凸起9与第一导电片7固接,因电荷在球面上的集中度大于平面,提高了对组织的电凝效果;条纹格能够增大第一钳头3和第二钳头4之间的夹持力,以防止第一钳头3和第二钳头4在夹持组织时出现打滑的现象,影响对组织电凝的效果。

所述第二钳头4包括第二钳头板10和第二钳头块11,所述第二钳头板10前端与第二钳头块11相连接、后端与所述第二手柄2相连接,所述第二钳头块11内表面设置有第二导电片12,所述第二导电片12上也设置有条纹格,所述第二钳头块11和第二导电片12上还开设有第二导槽,其中第二导槽与第一导槽8上下相互对应,第二导槽与第一导槽8均呈弧形结构。该双极电凝分离钳电凝人体组织时,通过钳头连接线32以使第一导电片7和第二导电片12带有不同的电极,第一钳头3和第二钳头4闭合夹持组织时,以使第一导电片7和第二导电片12之间形成闭合回路,对位于第一导电片7和第二导电片12之间的组织进行电凝,与第一导电片7和第二导电片12相接触的组织形成需被切割的电凝组织,本实施例中第一钳头块6和第二钳头块11均由绝缘材质聚四氟乙烯制作而成。

所述第一钳头3通过转动组件13与所述第二钳头4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组件12包括转板15和弧形柱14,所述第二钳头板10上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开设有用于弧形柱14穿过的开孔,所述转板15转动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弧形柱14一端与第一钳头板5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板15固定连接,通过转动组件13可实现第一钳头3和第二钳头4开合的效果,其中弧形柱14的数量为2个、且对称安装在第一滑槽501的两侧。

所述内固板16前端开设有第二滑槽27、后端端部设置有挂槽30,第二滑槽27与开设在第一钳头板5上的第一滑槽501相对应,第一滑槽501和第二滑槽27的设置便于刀片组件进行运动,同时还起到限制刀片组件位置的作用,所述第二滑槽27内还开设有限位滑槽,限位滑槽的宽度与推动轴2601的直径相匹配,其中推动条26与条形刀片28连接的一端的推动轴2601位于限位滑槽内,此推动轴2601与内固板16滑动连接,所述刀片组件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槽27内,所述刀片组件包括条形刀片28,所述条形刀片28的前端连接有刀头29、后端端部开设有端孔2801,条形刀片28的前端的宽度小于后端的宽度,其目的是便于刀头29切割电凝组织,刀头29在第一导槽8内运动切割电凝组织时,条形刀片28前半部分在第一导槽8内滑动、且内藏于第一导槽8内。

所述切割控制组件包括转动设置在第一手柄1内的转轴19,所述转轴19一端连接有转动手柄17、另一端连接有活动手柄18,其中第一手柄1的前后两侧以及内固板16上均开设有与转轴19相匹配的转轴孔,转轴19两端均穿过转轴孔、且延伸至第一手柄1外部,转动手柄17和活动手柄18位于第一手柄1的外部两侧,转动手柄17与转轴19固接,活动手柄18上安装有与转轴19相匹配的套筒,活动手柄18通过套筒与转轴19相连接;所述推动组件包括转动板22和推动条26,所述转动板22的一端开设有转轴孔2201、另一端开设有限位孔2202和挂孔2203,所述转动板22通过转轴孔2201套设在所述转轴19上,其中转轴孔内开设有一切口,转轴19上设置有一与切口相对应的切口部,通过切口与转轴19切口部的配合,以使转轴19转动时可带动转动板22进行转动,所述推动条26的两端均设置有推动轴2601,其中一个所述推动轴2601套设在限位孔2202内、另一个所述推动轴2601套设在端孔2801内,所述推动条26两端通过推动轴2601与转动板22和条形刀片28活动连接,推动轴2601与转动板22和条形刀片28转动连接。

所述内固板16上还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转动板22逆时针转动的限位柱20,转动板22一侧设有内凹槽,限位柱20位于内凹槽内、且与转动板22相接触,限位柱20安装至内凹槽的边角处,且内凹槽的下部具有一定的弧度,以通过限位柱20限制转动板22的位置、同时防止转动板22在禁止状态时逆时针转动;所述弹簧25的两端均连接有弹簧挂钩2501,其中一个所述弹簧挂钩2501挂设在挂槽30内、另一个弹簧挂钩2501挂设在所述挂孔2203内,挂槽30呈“v”字形结构,刀片组件切割完电凝组织后,通过弹簧25可使推动组件带动刀片组件恢复到初始位置。

所述刀片控制机构还包括按压组件,所述按压组件包括限位轴21、推板23和压动板24,所述限位轴21固定设置在内固板16上,所述推板23上开设有轴孔2301和条形孔2302,所述推板23通过轴孔2301活动套设在所述限位轴21上,所述压动板24上固定设置有连接柱2402,所述压动板24的一端位于第一手柄1外部、另一端连接有连接杆2401,连接杆2401位于第一手柄1内,其具有一定的弹性,所述连接柱2402滑动套设在所述条形孔2302内,所述连接杆2401与第一手柄1相连接,第一手柄1的内侧开设有一开孔,压动板24活动安装至开孔处,其中在第一钳头3和第二钳头4闭合时,压动板24与第二手柄2相接触。

所述第一手柄1的后端端部连接有第一手柄头101,所述第二手柄2的后端端部连接有第二手柄头201,通过第一手柄头101和第二手柄头201便于手术者操作该双极电凝分离钳。

所述钳头连接线32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手柄头201外部,所述钳头连接线32包括两个电极导线,其中一个所述电极导线一端与第一导电片7电性连接、另一端连接有电插头,另一个所述电极导线一端与第二导电片12电性连接、另一端也连接有一电插头,具体使用过程中,将电插头连接至高频电刀主机,并通过高频电刀主机连接的脚踏开关控制高频能量通过钳头连接线输至第一导电片7和第二导电片12,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钳头板5和第二钳头板10的内侧均开设有用于电极导线穿过的预埋槽,电极导线通过预埋槽与第一导电片7和第二导电片12相连接。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将两个电插头连接至高频电刀主机,手术者通过第一手柄头101和第二手柄头201以在转动组件13的作用下,使第一钳头3和第二钳头4相互远离张开,并且将电凝钳头移动至需被电凝的组织处,然后再通过转动组件13使第一钳头3和第二钳头4处于闭合状态,夹持需要进行电凝的组织。在第一钳头3和第二钳头4张开或闭合的过程中,转板15在第二钳头板10上的凹槽内转动。

而后手术者通过脚踏开关控制高频交流电流能量输出,高频电刀主机输出高频交流电流能量,并通过两个电极导线向第一导电片7和第二导电片12通电,在电极导线和电插头的作用下,第一导电片7和第二导电片12分别带电正/负极,以对第一导电片7和第二导电片12之间的组织通电,使组织产生电凝固效应,蛋白质变性凝固。其中在第一钳头3和第二钳头4夹持组织、第二手柄2与压动板24接触时,第二手柄2顶压压动板24,压动板24向第一手柄1内运动,压动板24促使推板23围绕限位轴21转动,推板23转动过程中推动转动板22转动,转动板22推动推动条26进行运动,推动条26推动刀片组件向前运动,此过程刀片组件未切割电凝组织。

组织电凝结束后,顺时针转动活动手柄18和转动手柄17,活动手柄18和转动手柄17带动转轴19进行转动,转轴19带动转动板22顺时针转动,转动板22拉伸弹簧25、并推动推动条26进行运动,推动条26推动条形刀片28在第一滑槽501和第二滑槽27内向第一导槽8和第二导槽内进行运动,其中推动条26与条形刀片28连接一端的推动轴2601在限位滑槽内进行运动,刀头29运动至第一导槽8和第二导槽内时,刀头29向前运动的过程将电凝后的组织切下。电凝后的组织切割完成后,松开活动手柄18和转动手柄17,依靠弹簧25的作用力拉动转动板22复位,转动板22拉动推动条26复位,以使推动条26拉动条形刀片28向后运动,使刀头29移出第一导槽8和第二导槽,条形刀片28和刀头29复位。上述操作即完成人体组织电凝、切割工作。

实施例2:

如图14~图15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相同之处不再详细赘述,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2刀片控制机构不包括按压组件和弹簧25,切割控制组件不包括转动手柄17和活动手柄18;第一手柄头101通过转轴19与第一手柄1转动连接,第一手柄头101与转轴19固接,第一手柄头101与第二手柄头201之间设置有压簧,压簧的一端与第一手柄头101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手柄头201相连接。

其中第一钳头3和第二钳头4张开时,压簧处于拉伸状态;在第一钳头3和第二钳头4闭合夹持组织后,手术者可通过脚踏开关控制高频交流电流能量输出,高频电刀主机输出高频交流电流能量,并通过两个电极导线向第一导电片7和第二导电片12通电,以对第一导电片7和第二导电片12之间的组织进行电凝。

而后转动第一手柄头101以使第一手柄头101向第二手柄头201的方向转动,第一手柄头101转动的过程中,压簧压缩,第一手柄头101带动转动板22逆时针转动,转动板22带动推动条26进行运动,推动条26推动条形刀片28在第一滑槽501和第二滑槽内向前运动;在转动板22和推动条26的作用下,刀头29运动至第一导槽8和第二导槽内切割电凝组织。电凝组织切割完成后,松开第一手柄头101,在压簧的作用力下,第一手柄头101复位,以使转动板22、推动条26和刀片组件复位。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是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限制本发明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发明专利范围所述技术方案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