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分布式户用光伏电站建设合同信息收集方法及装置

一种分布式户用光伏电站建设合同信息收集方法及装置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布式户用光伏电站建设中合同信息收集方法及装置,包括通过互联网或其他途径向潜在客户提供关于光伏电站建设的邀约信息、收集客户信息、进行用电需求评估、能源评估、签订建设合同、监控工程进展情况、完成光伏电站调试验收等步骤。本发明的方法及装置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光伏电站合同管理,提高建设效率,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经济效益。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630846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310300049.8

  • 发明设计人 韩伟亮;彭鹏飞;杜亚玲;

    申请日2023-03-26

  • 分类号G06Q30/0201(2023.01);G06Q30/0202(2023.01);G06Q50/06(2012.01);G06Q50/18(2012.01);H02J13/00(2006.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硅谷亮城5号楼404

  • 入库时间 2024-01-17 01:11:2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7-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Q30/0201 专利申请号:2023103000498 申请日:202303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23-06-23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布式户用光伏电站建设中合同信息收集方法及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通过互联网或其他途径向潜在客户提供关于光伏电站建设的邀约、收集客户信息、进行能源评估、签订建设合同、监控合同进展情况和完成光伏电站调与合同试验收等步骤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光伏电站已经成为当今最受关注的清洁能源之一。分布式户用光伏电站,作为分布式能源系统的一种,是指分布在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地的户用光伏发电系统。其优点是占用土地少、无噪音、无污染、无耗能,且具有接近负载、可控性强等特点,因此备受消费者的青睐。然而,由于客户需求的多样性和建设工程的复杂性,分布式户用光伏电站的建设过程往往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全程管理,因此在建设合同的签订、合同进展的监控等方面需要进行有效的信息收集和管理。

目前,对于分布式户用光伏电站建设中合同信息收集的方法及装置,尚未出现涵盖全面、系统化的解决方案。现有的信息收集系统通常仅涉及数据的采集和传输,缺乏对客户需求和合同进展的综合评估和管理,导致建设效率低下、客户满意度不高等问题。因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分布式户用光伏电站建设中合同信息收集方法及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光伏电站建设的效率和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布式户用光伏电站建设中合同信息收集方法及装置,能够有效地收集客户信息、进行能源评估、签订建设合同,并实时监控合同进展情况和完成电站调试等功能。

具体实现方式如下:

一种分布式户用光伏电站建设中合同信息收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互联网或其他途径,向潜在客户提供关于分布式户用光伏电站建设的邀约信息;

收集潜在客户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联系方式、地址、用电情况等;

了解潜在客户的用电需求,包括日用电量、峰谷电价、电力质量等;

对潜在客户进行能源评估,确定其光伏电站的安装容量和方案;

与潜在客户签订建设合同,约定安装容量、建设周期、售电价等关键条款;

在建设过程中,及时收集合同进展情况,并与客户保持沟通,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完成光伏电站调试并进行验收,确保其正常运行。

一种分布式户用光伏电站建设中合同信息收集装置,包括以下组件:

建站邀约模块:用于通过互联网或其他途径,向潜在客户提供关于分布式户用光伏电站建设的邀约信息;

客户信息收集模块:用于收集潜在客户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联系方式、地址、用电情况等;

用电需求评估模块:用于了解潜在客户的用电需求,包括日用电量、峰谷电价、电力质量等;

能源评估模块:用于对潜在客户进行能源评估,确定其光伏电站的安装容量和方案;

合同签订模块:用于与潜在客户签订建设合同,约定安装容量、建设周期、售电价等关键条款;

合同进展监控模块:用于在建设过程中,及时收集合同进展情况,并与客户保持沟通,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合同验收模块:用于完成光伏电站调试并进行验收,确保其正常运行。

在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中,通过电站邀约收集模块和客户信息收集模块,能够快速获取潜在客户的基本信息和用电情况,通过用电需求评估模块和能源评估模块,能够对客户进行综合评估,确定最佳的建设方案和售电方案。在合同签订过程中,能够明确安装容量、建设周期等关键条款,确保客户的权益得到保障。在建设过程中,通过合同进展监控模块,能够实时监测合同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保证建设质量。最后,通过合同验收模块,能够完成光伏电站的调试和验收,确保其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布式户用光伏电站建设中合同信息收集方法及装置,能够有效地收集客户信息、进行能源评估、签订建设合同,并实时监控合同进展情况和完成电站调试验收等功能。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对客户需求的全面了解和综合评估,能够为客户提供最佳的光伏电站建设方案和售电模式,提高客户满意度;

通过一体化的信息收集和管理系统,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管理的精度,降低人工管理成本;

通过实时监控合同进展情况,能够及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率;

通过合同验收,能够确保光伏电站的正常运行,提高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分布式户用光伏电站建设中合同信息收集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分布式户用光伏电站建设中合同信息收集装置的示意图。

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分布式户用光伏电站建设中合同信息收集方法的实施: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分布式户用光伏电站建设中合同信息收集方法包括,发布建站邀约、收集信息、评估用电需求、评估能源需求、签订合同、监控进展、验收合同等步骤。

通过互联网向潜在客户提供关于分布式户用光伏电站建设的信息,包括光伏电站的优点、建设周期、售电价等,发布建站邀约。

收集潜在客户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联系方式、地址、用电情况等;

了解潜在客户的用电需求,包括日用电量、峰谷电价、电力质量等;

对潜在客户进行能源评估,确定其光伏电站的安装容量和方案;

与潜在客户签订建设合同,约定安装容量、建设周期、售电价等关键条款;

在建设过程中,及时收集工程进展情况,并与客户保持沟通,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完成光伏电站建设并进行调试验收,确保其正常运行。

实施例2:分布式户用光伏电站建设中合同信息收集装置的实施: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分布式户用光伏电站建设中合同信息收集装置包括建站邀约模块、客户信息收集模块、用电需求评估模块、能源评估模块、合同签订模块、工程进展监控模块和调试模块、合同验收模块。

建站邀约模块通过互联网或其他途径向潜在客户提供关于分布式户用光伏电站建设的邀约信息;客户信息收集模块用于收集潜在客户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联系方式、地址、用电情况等;用电需求评估模块用于了解潜在客户的用电需求,包括日用电量、峰谷电价、电力质量等;能源评估模块用于对潜在客户进行能源评估,确定其光伏电站的安装容量和方案;合同签订模块用于与潜在客户签订建设合同,约定安装容量、建设周期、售电价等关键条款;工程进展监控模块用于在建设过程中,及时收集工程进展情况,并与客户保持沟通,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调试模块用于完成光伏电站建设并进行调试,确保其正常运行。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布式户用光伏电站建设中合同信息收集方法及装置,能够有效地收集客户信息、进行能源评估、签订建设合同,并实时监控合同进展情况和完成电站调试等功能。

本发明具有简单、高效、综合评估等优点,可用于分布式户用光伏电站建设中合同信息的收集和管理,提高建设效率和质量,满足客户需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价值。

虽然本发明已经在实施例中作了详细的描述,但是这些仅仅是为了更好地阐述本发明,并非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任何技术人员在本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都应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保护范围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化。

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根据权利要求书中的内容来界定,而不是根据上述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根据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限制来确定,而非根据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限制。

在本发明的专利申请中,对于某些组成部分或方法步骤的特定说明和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更好地阐述本发明,并非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

本发明中涉及的所有术语和技术术语应该按照普通和常规的含义和理解来解释。如果出现本发明中未定义或不清楚定义的术语或技术术语,则应该按照技术人员所使用的通常的含义和理解来解释。

此外,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中所包含的组成部分或方法步骤并不一定需要在同一实现中同时存在或实现。组成部分或方法步骤可以根据具体实现情况进行分离、组合或重新排列。

最后,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和应用方案,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化,而这些修改和变化都应该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