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抑制水霉的黄鳝受精卵人工孵化设备及方法

一种抑制水霉的黄鳝受精卵人工孵化设备及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抑制水霉的黄鳝受精卵人工孵化设备及方法,包括水源处理室,所述水源处理室顶部设有通水管,所述水源处理室内设有紫外线消毒灯,所述水源处理室顶部设有水霉抑制剂加料口,所述水源处理室底部设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上设有雾化器,所述输水管输出端通过通雾管与集雾盖连接,所述集雾盖设于沥水篮顶部,所述沥水篮设于收集桶顶部,沥水篮底部放置黄鳝受精卵;本发明可以抑制水霉病发生,提高黄鳝受精卵的孵化率,实现黄鳝幼苗规模化的稳定生产,解决黄鳝养殖幼苗短缺的问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625049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三峡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2211624397.2

  • 申请日2022-12-16

  • 分类号A01K61/17(2017.01);A01K61/13(2017.01);

  • 代理机构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焦磊

  • 地址 443002 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大学路8号

  • 入库时间 2023-06-29 06:30:0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6-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K61/17 专利申请号:2022116243972 申请日:202212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23-06-13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抑制水霉的黄鳝受精卵人工孵化设备及方法。

背景技术

黄鳝(Monopterus albus)是我国近年养殖发展十分迅速的特色淡水鱼类之一,其养殖已遍布全国,黄鳝养殖已成为这些地区淡水养殖业的主导品种之一。目前,由于黄鳝苗种规模繁殖技术仍未取得突破,规模化人工繁殖受到制约,投放的种苗仍以野生鳝苗为主,在生产上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黄鳝产业对种苗的需求,急需对黄鳝苗种进行人工批量生产。

当下,黄鳝苗种生产主要面临的问题是黄鳝受精卵孵化过程中水霉病的发生率居高不下,导致黄鳝受精卵大面积死亡。现有技术主要是采用稻田网箱人工仿生态孵化的方法,即依靠黄鳝亲本繁殖时持续吐出的泡膜的特殊护佑功能,以减少黄鳝受精卵的孵化过程因水霉的发生而导致大面积的死亡,但该方法生产不稳定且产量低,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黄鳝养殖产业对黄鳝苗种的需求,因此发明一种抑制水霉的黄鳝受精卵人工孵化设备及方法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抑制水霉的黄鳝受精卵人工孵化设备及方法,以抑制水霉病发生,提高黄鳝受精卵的孵化率,实现黄鳝幼苗规模化的稳定生产,解决黄鳝养殖幼苗短缺的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抑制水霉的黄鳝受精卵人工孵化设备,包括水源处理室,所述水源处理室顶部设有通水管,所述水源处理室内设有紫外线消毒灯,所述水源处理室顶部设有水霉抑制剂加料口,所述水源处理室底部设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上设有雾化器,所述输水管输出端通过通雾管与集雾盖连接,所述集雾盖设于沥水篮顶部,所述沥水篮设于收集桶顶部,沥水篮底部放置黄鳝受精卵。

优选地,所述输水管上设有闸阀。

优选地,所述输水管输出端设有囊雾球,所述囊雾球与多根通雾管连通。

优选地,所述集雾盖为锥形漏斗结构,所述沥水篮为圆台形结构,所述集雾盖底部外侧壁与沥水篮内侧壁接触配合,所述沥水篮底部外侧壁与收集桶内侧壁接触配合。

优选地,所述沥水篮顶部开放,底面均匀开设有多个筛孔。

优选地,所述收集桶顶部开放,底侧设有出水管。

另外,本发明还公开一种抑制水霉的黄鳝受精卵人工孵化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S1、水源的处理:首先关闭闸阀,利用通水管向水源处理室通入经过过滤后的自来水,然后启动紫外线消毒灯,用紫外线照射水源一段时间后关闭,以达到消毒的功效;由加料口向水源处理室加入水霉抑制剂;

S2、黄鳝受精卵的孵化:收集自然繁育或者人工受精的黄鳝受精卵,将其平铺于沥水篮底部,然后将沥水篮搁置到收集桶顶部,将集雾盖搁置到沥水篮顶部,打开闸阀和雾化器,让含有水霉抑制剂的水源通过水源处理室底部的输水管流出,然后经雾化器雾化后由通雾管流至集雾盖,然后均匀喷洒在沥水篮底部的黄鳝受精卵上,多余的水源通过沥水篮的筛孔进入到收集桶,最终从出水管排出;

S3、孵化过程中死亡个体的处理:每隔一段时间观察沥水篮中黄鳝受精卵以及收集桶中黄鳝幼苗的存活情况,并将死亡的黄鳝受精卵和黄鳝幼苗挑出;

S4、幼鳝的收集:每隔一段时间将收集桶中已孵化的幼鳝倒出,安置于后续培养设备,直至沥水篮中的黄鳝受精卵完全孵化为止。

进一步地,所述S1中水霉抑制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S1.1:准备成年黄鳝,猛击其头部使黄鳝身体不再挣扎后,将黄鳝头部用锥子固定,用解剖刀在其喉部割开一小口,向后划开至尾部,并去掉头部,将内脏与大血管全部去除,最后用吸水纸拭去黄鳝体表与体内残余的血液;

S1.2:将拭干的黄鳝余下部分切段,然后放入容器中,加入无菌水,对其进行揉洗,反复揉洗一段时间后,使体表粘液充分溶解于无菌水中;

S1.3、捞出切段的黄鳝,倒出并收集容器中的溶液,在容器中放入新的无菌水,将捞出切段的黄鳝重新放入其中浸泡一段时间,再次反复揉洗一段时间后,使体表粘液充分溶解于无菌水中;

S1.4将步骤S1.3重复多次后,捞出切段的黄鳝,将容器中的溶液倒入冻干机进行冻干浓缩,得到水霉抑制剂。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2和S1.3的无菌水为低温水。

进一步地,所述S1.4得到的水霉抑制剂浓度为200g/L。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以提取出的黄鳝粘液作为水霉抑制剂代替以往抗菌肽试剂,其减少了黄鳝受精卵的水霉病发生率,而且经冻干浓缩处理的水霉抑制剂可以完美保持抗菌活性,克服了人工仿生态繁育鳝苗孵化过程中的缺点,提高了黄鳝受精卵的孵化率。

2、本发明中的紫外线消毒灯可以对向水源处理室通入的自来水进行消毒杀菌,可以给黄鳝提供了良好的水质条件。

3、本发明利用水雾喷洒的方法湿润黄鳝受精卵,既可以满足黄鳝受精卵对水的需求,又可以使黄鳝受精卵暴露在空气中,有充足的氧气。

4、本发明的这种孵化方式区别于以往将黄鳝受精卵直接放置于水中的方式,以往在孵化时,黄鳝受精卵在水中孵化后的黄鳝幼苗和其他未孵化的黄鳝受精卵共存于同一个水体区域内,这样更容易交叉感染水霉病,而本发明的这种设计可以使得黄鳝受精卵和黄鳝幼苗彼此分离在上下两个区域,不容易发生交叉感染。

5、本发明通过水霉抑制剂可以抑制水霉病发生,提高黄鳝受精卵的孵化率,实现黄鳝幼苗规模化的稳定生产,解决了黄鳝养殖幼苗短缺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抑制水霉的黄鳝受精卵人工孵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和2所示,一种抑制水霉的黄鳝受精卵人工孵化设备,包括水源处理室2,所述水源处理室2顶部设有通水管3,所述水源处理室2内设有紫外线消毒灯4,所述水源处理室2顶部设有水霉抑制剂加料口1,所述水源处理室2底部设有输水管6,所述输水管6上设有雾化器7,所述输水管6输出端通过通雾管9与集雾盖10连接,所述集雾盖10设于沥水篮11顶部,所述沥水篮11设于收集桶12顶部,沥水篮11底部放置黄鳝受精卵。

优选地,所述输水管6上设有闸阀5。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闸阀5的开闭可以控制输水管6的流通状态。

优选地,所述输水管6输出端设有囊雾球8,所述囊雾球8与多根通雾管9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囊雾球8相当于分配器,将雾化的溶液均匀分配到相应的通雾管9中。

优选地,所述集雾盖10为锥形漏斗结构,所述沥水篮11为圆台形结构,所述集雾盖10底部外侧壁与沥水篮11内侧壁接触配合,所述沥水篮11底部外侧壁与收集桶12内侧壁接触配合。如图1所示,由于集雾盖10为锥形漏斗结构,沥水篮11为圆台形结构,从而使得将集雾盖10直接搁置到沥水篮11顶部,将沥水篮11搁置到收集桶12顶部,便可以组装完成整个设备,并且在需要取收集桶12中已孵化的幼鳝时,也可以快速分离设备,其拆装方便,大大提高了黄鳝受精卵的孵化率,实现黄鳝幼苗规模化的稳定生产。

优选地,所述沥水篮11顶部开放,底面均匀开设有多个筛孔。在本实施例中,黄鳝受精卵的粒径大于筛孔的孔径,所以可以搁置于沥水篮11底部,而当黄鳝受精卵孵化为黄鳝幼苗后,黄鳝幼苗的直径会小于筛孔的孔径,所以可以顺着筛孔进入到下方的收集桶12内;这种孵化方式区别于以往将黄鳝受精卵直接放置于水中的方式,以往在孵化时,黄鳝受精卵在水中孵化后的黄鳝幼苗和其他未孵化的黄鳝受精卵共存于同一个水体区域内,这样更容易交叉感染水霉病;而本发明的这种设计可以使得黄鳝受精卵和黄鳝幼苗彼此分离在上下两个区域,位于上方的黄鳝受精卵没有浸泡在水内,但是本发明利用水雾喷洒的方法湿润黄鳝受精卵,既可以满足黄鳝受精卵对水的需求,又可以使黄鳝受精卵暴露在空气中,有充足的氧气,大大提高了孵化率。

优选地,所述收集桶12顶部开放,底侧设有出水管13。

另外,本发明还公开一种抑制水霉的黄鳝受精卵人工孵化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S1、水源的处理:首先关闭闸阀5,利用通水管3向水源处理室2通入经过过滤后的自来水,然后启动紫外线消毒灯4,用紫外线照射水源一段时间后关闭,以达到消毒的功效;由加料口1向水源处理室2加入水霉抑制剂;

S2、黄鳝受精卵的孵化:收集自然繁育或者人工受精的黄鳝受精卵,将其平铺于沥水篮11底部,然后将沥水篮11搁置到收集桶12顶部,将集雾盖10搁置到沥水篮11顶部,打开闸阀5和雾化器7,让含有水霉抑制剂的水源通过水源处理室2底部的输水管6流出,然后经雾化器7雾化后由通雾管9流至集雾盖10,然后均匀喷洒在沥水篮11底部的黄鳝受精卵上,多余的水源通过沥水篮11的筛孔进入到收集桶12,最终从出水管13排出;

S3、孵化过程中死亡个体的处理:每隔一段时间观察沥水篮11中黄鳝受精卵以及收集桶12中黄鳝幼苗的存活情况,并将死亡的黄鳝受精卵和黄鳝幼苗挑出;

S4、幼鳝的收集:每隔一段时间将收集桶12中已孵化的幼鳝倒出,安置于后续培养设备,直至沥水篮11中的黄鳝受精卵完全孵化为止。

进一步地,所述S1中水霉抑制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S1.1:准备成年黄鳝,猛击其头部使黄鳝身体不再挣扎后,将黄鳝头部用锥子固定,用解剖刀在其喉部割开一小口,向后划开至尾部,并去掉头部,将内脏与大血管全部去除,最后用吸水纸拭去黄鳝体表与体内残余的血液;

S1.2:将拭干的黄鳝余下部分切段,然后放入容器中,加入无菌水,对其进行揉洗,反复揉洗一段时间后,使体表粘液充分溶解于无菌水中;

S1.3、捞出切段的黄鳝,倒出并收集容器中的溶液,在容器中放入新的无菌水,将捞出切段的黄鳝重新放入其中浸泡一段时间,再次反复揉洗一段时间后,使体表粘液充分溶解于无菌水中;

S1.4将步骤S1.3重复多次后,捞出切段的黄鳝,将容器中的溶液倒入冻干机进行冻干浓缩,得到水霉抑制剂。在本实施例中提取出的黄鳝粘液为一种抑菌糖蛋白,其可作为水霉抑制剂代替以往抗菌肽试剂减少黄鳝受精卵的疾病发生率。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2和S1.3的无菌水为低温水。在本实施例中,低温水为4℃的无菌水。

进一步地,所述S1.4得到的水霉抑制剂浓度为200g/L。

实施例1:

①水源的处理:首先关闭闸阀,利用通水管向水源处理室通入经过过滤后的自来水,使之装满整个水源处理室的9/10,启动紫外线消毒灯,用紫外线照射水源30s后关闭,以达到消毒的功效;由加料口向水源处理室加入500mL200g/L上述水霉抑制剂,混匀。

②黄鳝受精卵的孵化:收集自然繁育或者人工受精的鳝鱼受精卵,将其平铺于孔径为2mm的沥水篮底部(沥水篮的直径为12cm),每盆中放入1000枚左右的黄鳝受精卵,总计3盆3000枚鱼卵。打开闸阀和雾化器,让含有水霉抑制剂的水源通过水源处理室底部输水管流出,经雾化器雾化后由通雾管流出,然后均匀喷洒在黄鳝受精卵上,多余的水源通过收集桶、出水管排出。

③孵化过程中死亡个体的处理:每隔6h观察沥水篮中黄鳝受精卵以及收集桶中黄鳝幼苗的存活情况,需人工利用滴管等工具将死亡的黄鳝受精卵和黄鳝幼苗挑出。

④幼鳝的收集:每隔三天将收集桶中已孵化的幼鳝倒出,安置于后续培养设备,直至沥水篮中受精卵全部孵化。孵化的幼鳝总计2745条。具体见下表1:

表1实施例1黄鳝受精卵孵化结果

在本实施实例中,装置中所述水源处理室长为1m,宽为0.5m,高为0.5m;水源处理室右侧连有孔径为10cm的通水管,内部加装长度为0.5m的紫外线消毒灯,上侧有一孔径为5cm的加料口,下侧装有孔径为5cm输水管与雾化器相连,中间有一闸阀;所述雾化器长、宽、高均为20cm,下侧连接20根孔径2cm的通雾管通向沥水篮;所述通雾管末端加装下口径为14cm的集雾盖;所述沥水篮上口径为16cm,下口径为12cm,放置在直径为14cm,高为40cm的收集桶上,收集桶距底部2cm处连接孔径为2cm的排水管。

实施例1制备水霉抑制剂的具体方法如下:

S1.1:准备成年黄鳝,猛击其头部使黄鳝身体不再挣扎后,将黄鳝头部用锥子固定,用解剖刀在其喉部割开一小口,向后划开至尾部,并去掉头部,将内脏与大血管全部去除,最后用吸水纸拭去黄鳝体表与体内残余的血液;

S1.2:将拭干的黄鳝余下部分切段,每段长度大约为4cm,然后放入容器中,加入500mL的4℃的无菌水,对其进行揉洗,反复揉洗2min后,使体表粘液充分溶解于无菌水中;

S1.3、捞出切段的黄鳝,倒出并收集容器中的溶液,在容器中放入新的4℃的无菌水,将捞出切段的黄鳝重新放入其中浸泡3min时间,再次反复揉洗2min后,使体表粘液充分溶解于无菌水中;

S1.4将步骤S1.3重复4-5次后,捞出切段的黄鳝,将容器中的溶液倒入冻干机进行冻干浓缩,得到200g/L水霉抑制剂。

实施例2(传统仿生态繁育鳝苗孵化过程):

①水源的处理:首先关闭闸阀,利用通水管向水源处理室通入经过过滤后的自来水,使之装满整个水源处理室的9/10,启动紫外线消毒灯,用紫外线照射水源30s后关闭,以达到消毒的功效。

②黄鳝受精卵的孵化:收集自然繁育或者人工受精的鳝鱼受精卵,将其平铺于孔径为2mm的沥水篮底部(沥水篮的直径为12cm)中,每盆中放入1000枚黄鳝受精卵。总计,3盆3000枚鱼卵。打开雾化器,让水源通过水源处理室底部输水管流出,经雾化器雾化后经通雾管流出,然后均匀喷洒在黄鳝受精卵上,多余的水源通过收集桶、排水管排出。

③孵化过程中死亡个体的处理:每隔6h观察沥水篮中黄鳝受精卵以及收集桶中黄鳝幼苗的存活情况,需人工利用滴管等工具将死亡的黄鳝受精卵和黄鳝幼苗挑出。

④幼鳝的收集:每隔三天将收集桶中已孵化的幼鳝倒出,安置于后续培养设备,直至沥水篮中受精卵全部孵化。孵化的幼鳝总计1349条。

表2实施例2黄鳝受精卵孵化结果

本实施例2中所述装置各部分大小与实施实例1相同。

结果分析:

通过上述对比可知,实施例1利用水霉抑制剂对黄鳝受精卵的水源进行处理,并辅以紫外线灯消毒的方法,使黄鳝受精卵的孵化率由实施例2的45%左右提高至90%以上,克服传统仿生态繁育鳝苗孵化过程中的缺点,解决了当下黄鳝养殖对鳝苗的需求。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发明的限制,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