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脊柱侧弯测量仪和脊柱侧弯测量系统

一种脊柱侧弯测量仪和脊柱侧弯测量系统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脊柱侧弯测量仪和脊柱侧弯测量系统,涉及到测量仪技术领域,包括测量仪本体,所述测量仪本体的中部位置开设有腔体,所述腔体的内部活动插设有笔杆,所述测量仪本体的底端中部位置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形状呈弧形状,所述笔杆的底端延伸至测量仪本体外,所述笔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笔头,所述笔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顶端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按压件。本发明结构合理,实现了通过显示盘与刻度标进行配合使用便于对测量仪本体的倾斜角度进行检测,然后通过对按压件进行下压使得笔头接触到脊柱上,然后对测量仪本体整体进行移动,从而笔头对该处进行标记。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607705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赵长青;

    申请/专利号CN202310229397.0

  • 发明设计人 赵长青;

    申请日2023-03-10

  • 分类号A61B5/107(2006.01);

  • 代理机构北京智行阳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8;

  • 代理人郑慧苗

  • 地址 071000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安肃镇三岔口村八区779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9:33:4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9-08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撤回 IPC(主分类):A61B 5/107 专利申请号:2023102293970 申请公布日:20230509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撤回

  • 2023-05-09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量仪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脊柱侧弯测量仪和脊柱侧弯测量系统。

背景技术

正常人的脊柱从背后或前面看是直的,也就是说从枕骨结节到骶骨棘的所有脊柱棘突成一条直线。如果脊柱向左或向右偏离了这条中轴线,并超过10°,即称为脊柱侧弯。脊柱侧弯是一种病理状态,当脊柱的一段或几段出现侧方弯曲,可逐渐加重,不仅可累及脊柱胸廓、肋骨、骨盆,而且严重者可影响到心、肺功能,甚至累及脊髓,造成瘫痪,所以需要使用到测量仪进行测量。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10881978B,一种脊柱侧弯测量仪,包括测量板,其长度方向的一侧具有用于与脊柱滑动配合的定位槽;棘突标记笔,用于对脊柱的各棘突进行定位标记,以指示棘突标记点;测量板具有对应于定位槽的安装位,用于安装棘突标记笔,以使棘突标记笔的笔尖延伸至与脊柱接触;当测量板沿脊柱延伸方向活动时,棘突标记笔的笔尖依次连线各棘突标记点;轨迹识别传感器用于获取棘突标记笔的运行轨迹;中央处理器与轨迹识别传感器电控连接,用于根据棘突标记笔的运行轨迹生成脊柱曲线,并根据脊柱曲线得出脊柱弯曲角度;显示模块用于显示脊柱弯曲角度。本发明的脊柱侧弯测量仪在测量过程中始终沿着脊柱位置活动,保证脊柱侧弯测量的精度,该申请中的棘突标记笔的笔杆的外周面具有与测量板的安装位的内螺纹相配的外螺纹,以便固定笔杆,使得棘突标记笔的笔尖延伸至与脊柱接触,而笔芯可伸缩配合于笔杆,实现笔芯的上下活动,配合脊柱的不同高度的棘突,该方式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双手进行操作,但是在操作的过程中测量仪容易发生偏移的情况,从而会影响到测量仪的精确度。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脊柱侧弯测量仪和脊柱侧弯测量系统,实现了通过显示盘与刻度标进行配合使用便于对测量仪本体的倾斜角度进行检测,然后通过对按压件进行下压使得笔头接触到脊柱上,然后对测量仪本体整体进行移动,从而笔头对该处进行标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脊柱侧弯测量仪,包括测量仪本体,所述测量仪本体的中部位置开设有腔体,所述腔体的内部活动插设有笔杆,所述测量仪本体的底端中部位置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形状呈弧形状,所述笔杆的底端延伸至测量仪本体外,所述笔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笔头,所述笔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顶端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按压件;还包括限位组件和固定组件,所述限位组件用于对所述笔杆进行上下移动,所述固定组件用于对所述笔杆的位置进行固定。

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套设在所述笔杆上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腔体的内壁和限位环固定连接,所述推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限位环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腔体的内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与滑槽组成滑动式结构。

优选的,所述限位环的直径尺寸等于所述腔体的口径尺寸。

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开设在所述测量仪本体顶端的置物槽,所述置物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一对滑杆,一对所述滑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挡块,一对所述滑杆上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的上固定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测量仪本体外,所述滑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

优选的,一对所述滑杆上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置物槽的内部和所述滑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卡块的形状呈三角状,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若干组卡槽,所述卡块的另一端卡设在所述卡槽内。

优选的,所述测量仪本体的表面设置有显示盘,所述显示盘上设置有刻度标,所述测量仪本体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显示屏,所述测量仪本体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电源键,所述测量仪本体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控制键。

优选的,所述测量仪本体的底端安装有一对滚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脊柱侧弯测量系统,包括

中央处理器,所述中央处理器安装在测量仪本体的内部;

轨迹识别传感器,所述轨迹识别传感器安装与测量仪本体的内部,所述轨迹识别传感器与中央处理电性连接,所述轨迹识别传感器用于根据笔头的运动轨迹生成脊柱曲线,并根据脊柱曲线得出脊柱弯曲角度;

显示器,所述显示器安装在测量仪本体的表面,所述显示器与中央处理器电性连接;

控制开关和操控开关,所述控制开关与操控开关与中央处理器电性连接;

锂电池,所述锂电池固定安装在测量仪本体的内部,所述锂电池与中央处理器电性连接。

综上,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发明结构合理,在测量仪本体的内部开设有腔体,在腔体的内部插设有笔杆,在笔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笔头,当需要笔头对患者的脊背位置进行标记的时候,将腔体放置在患者的背部,然后对推杆顶端的按压件进行下压,通过推杆的向下移动使限位环在腔体的内部进行滑动,在限位环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套设在笔杆上,通过限位环向下移动对第一弹簧进行挤压,从而便于使笔杆底端的笔头接触到皮肤,然后对测量仪本体整体进行移动,从而便于对脊椎部位进行标记;

2、本发明中,当需要对推杆的位置进行固定的时候,在置物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一对滑杆,在滑杆上套设有第二弹簧,在滑杆上滑动连接有滑板,通过第二弹簧的弹力使滑板上的卡块插设在固定块的内部,由于卡块的形状为三角状,推杆只能向下进行移动,且不受卡块的阻挡,当需要对推杆的位置进行固定的时候,对滑板上的拉杆进行拉动使得卡块脱离的卡槽,从而便于对推杆的位置进行重新调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测量仪本体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测量仪本体正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测量仪本体侧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测量仪本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测量仪本体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测量仪本体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测量仪本体内部系统框图示意图。

图中:1、测量仪本体;101、显示盘;102、刻度标;103、显示屏;104、电源键;105、控制键;106、滚轮;2、腔体;201、笔杆;202、笔头;203、定位槽;204、限位环;205、第一弹簧;206、推杆;207、按压件;208、固定块;209、滑块;3、置物槽;301、滑杆;302、挡块;303、滑板;304、第二弹簧;305、拉杆;306、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参考图1-3所示的一种脊柱侧弯测量仪,包括测量仪本体1,测量仪本体1的中部位置开设有腔体2,腔体2的内部活动插设有笔杆201,测量仪本体1的底端中部位置开设有定位槽203,定位槽203的形状呈弧形状,笔杆201的底端延伸至测量仪本体1外,笔杆20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笔头202,笔杆20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环204,限位环204顶端固定连接有推杆206,推杆20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按压件207;还包括限位组件和固定组件,限位组件用于对笔杆201进行上下移动,固定组件用于对笔杆201的位置进行固定。

具体的,使用的时候将测量仪本体1放置在患者的背上,然后观察显示盘101内部的指标在刻度标102上的位置,然后对推杆206顶端的按压件207进行下压,通过按压件207的下压使得笔头202接触到背上,然后对测量仪本体1整体进行移动,通过测量仪本体1的移动使笔头202对部位进行作上标记。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实施方式,根据附图3、4和5所示,限位组件包括套设在笔杆201上的第一弹簧205,第一弹簧205的两端分别与腔体2的内壁和限位环204固定连接,推杆20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08,限位环204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滑块209,腔体2的内部开设有滑槽,滑块209与滑槽组成滑动式结构,限位环204的直径尺寸等于腔体2的口径尺寸。

具体的,在测量仪本体1的内部开设有腔体2,在腔体2的内部插设有笔杆201,在笔杆20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笔头202,当需要笔头202对患者的脊背位置进行标记的时候,将腔体2放置在患者的背部,然后对推杆206顶端的按压件207进行下压,通过推杆206的向下移动使限位环204在腔体2的内部进行滑动,在限位环204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205,第一弹簧205套设在笔杆201上,通过限位环204向下移动对第一弹簧205进行挤压,从而便于使笔杆201底端的笔头202接触到皮肤,然后对测量仪本体1整体进行移动,从而便于对脊椎部位进行标记。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实施方式,根据附图8所示,固定组件包括开设在测量仪本体1顶端的置物槽3,置物槽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一对滑杆301,一对滑杆30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挡块302,一对滑杆301上滑动连接有滑板303,滑板303的上固定连接有拉杆305,拉杆305的另一端延伸至测量仪本体1外,滑板30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306,一对滑杆301上套设有第二弹簧304,第二弹簧304的两端分别与置物槽3的内部和滑板303固定连接,卡块306的形状呈三角状,固定块208上开设有若干组卡槽,卡块306的另一端卡设在卡槽内。

具体的,当需要对推杆206的位置进行固定的时候,在置物槽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一对滑杆301,在滑杆301上套设有第二弹簧304,在滑杆301上滑动连接有滑板303,通过第二弹簧304的弹力使滑板303上的卡块306插设在固定块208的内部,由于卡块306的形状为三角状,推杆206只能向下进行移动,且不受卡块306的阻挡,当需要对推杆206的位置进行固定的时候,对滑板303上的拉杆305进行拉动使得卡块306脱离308的卡槽,从而便于对推杆206的位置进行重新调节。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附图5、6、7所示,测量仪本体1的表面设置有显示盘101,显示盘101上设置有刻度标102,测量仪本体1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显示屏103,测量仪本体1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电源键104,测量仪本体1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控制键105,测量仪本体1的底端安装有一对滚轮106。

具体的,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显示盘101、显示屏103、电源键104和控制键105之间都是通过导线进行电性连接,其之间的工作原理都是通过现有技术进行引用,在此不做过多的赘述,通过显示盘101可以对测量仪本体1的水平度进行测量,然后通过刻度标102进行观察角度,通过电源键104可以对测量仪本体1内部的设备进行控制,通过控制键105可以对测量数据进行记录,滚轮106可以较少测量仪本体1与皮肤的摩擦力。

本发明工作原理:在测量仪本体1的内部开设有腔体2,在腔体2的内部插设有笔杆201,在笔杆20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笔头202,当需要笔头202对患者的脊背位置进行标记的时候,将腔体2放置在患者的背部,然后对推杆206顶端的按压件207进行下压,通过推杆206的向下移动使限位环204在腔体2的内部进行滑动,在限位环204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205,第一弹簧205套设在笔杆201上,通过限位环204向下移动对第一弹簧205进行挤压,从而便于使笔杆201底端的笔头202接触到皮肤,然后对测量仪本体1整体进行移动,从而便于对脊椎部位进行标记;

当需要对推杆206的位置进行固定的时候,在置物槽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一对滑杆301,在滑杆301上套设有第二弹簧304,在滑杆301上滑动连接有滑板303,通过第二弹簧304的弹力使滑板303上的卡块306插设在固定块208的内部,由于卡块306的形状为三角状,推杆206只能向下进行移动,且不受卡块306的阻挡,当需要对推杆206的位置进行固定的时候,对滑板303上的拉杆305进行拉动使得卡块306脱离308的卡槽,从而便于对推杆206的位置进行重新调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脊柱侧弯测量系统,包括

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安装在测量仪本体1的内部;

轨迹识别传感器,轨迹识别传感器安装与测量仪本体1的内部,轨迹识别传感器与中央处理电性连接,轨迹识别传感器用于根据笔头202的运动轨迹生成脊柱曲线,并根据脊柱曲线得出脊柱弯曲角度;

显示器,显示器安装在测量仪本体1的表面,显示器与中央处理器电性连接;

控制开关和操控开关,控制开关与操控开关与中央处理器电性连接;

锂电池,锂电池固定安装在测量仪本体1的内部,锂电池与中央处理器电性连接。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