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适用于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监测可疑数据的筛查方法

一种适用于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监测可疑数据的筛查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监测可疑数据的筛查方法,包括:(1)构建数据库;(2)数据属性信息处理;(3)数据格式错误修正;(4)可疑数据初筛;(5)待核对数据校验;(6)可疑数据判定;(7)输出筛查报告和数据库。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适用于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监测可疑数据的筛查方法,适用于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监测数据的清洗审核筛查;制定的可疑数据范围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具有明显的创新性;在提升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监测数据质量评判指标的一致性、数据清洗审核操作的规范性、数据交流调用的可比性和降低数据统计分析的工作量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境健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监测可疑数据的筛查方法。

背景技术

公共场所是指人群经常聚集、供公众使用或服务于公众的公共活动场所,由于人流量大、人员来源地复杂和健康状况不明、人员之间近距离接触机会大且容易出现聚集的情况,易造成呼吸道疾病的传播和流行。我国公共场所数量较多,根据《2020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公共场所卫生被监督单位达142.1万个。公共场所对人群的健康风险不容忽视,与公共场所相关的研究也在不断增多。

在环境健康领域,关于公共场所的科研课题、卫生监督部门“双随机”监督抽查工作、疾控部门公共场所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等工作往往涉及大量环境监测数据。工作人员对于海量数据的质量控制、筛查指标、筛查步骤方面尚存在明显缺失,审核工作量大、耗时长,且数据是否在合理范围内依赖于工作人员的主观判断,导致数据筛查的质量和效率与工作人员的经验密切相关,进而造成不同地区数据调用交流困难、数据利用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监测可疑数据的筛查方法。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该概括部分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其唯一目的是用简单的形式呈现一些概念,以此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监测可疑数据的筛查方法,其改进之处在于,包括:

(1)构建数据库;

(2)数据属性信息处理;

(3)数据格式错误修正;

(4)可疑数据初筛;

(5)待核对数据校验;

(6)可疑数据判定;

(7)输出筛查报告和数据库。

优选的,环境监测数据包括温度、湿度、噪声、风速、室内空气中PM10、PM2.5、CO、CO2、甲醛、氨、苯、甲苯、二甲苯、细菌总数、真菌总数、水中pH、嗜肺军团菌、氧化还原电位、余氯、尿素和物体表面的细菌总数。

优选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包括将所需处理数据保存至数据库,每一条数据对应着编码、场所名称、场所地址、经纬度、采样点和样品编号信息;

其中,数据库包括所需处理数据存储数据库和待核对数据库。

优选的,所述步骤(2)包括属性信息缺失处理和数据重复处理,

所述属性信息缺失处理包括核查数据的属性信息,将其中编码、场所名称、场所地址、经纬度、采样点和样品编号,缺乏或有错误的数据予以标记并输出至待核对数据库;

所述数据重复处理包括核查数据的属性信息,将其中编码、场所名称、场所地址、经纬度、采样点和样品编号信息完全一致的环境数据为重复数据,标记并输出至待核对数据库。

优选的,所述步骤(3)包括

核查监测数据本身,发现有格式错误,出现特殊符号时,将其标记并输出至待核对数据库;

核查监测数据本身,将其由字符型或其他格式统一修改为数值型,并将其单位换算统一。

优选的,所述步骤(4)包括核查监测数据本身,根据给定的数据范围判定可疑数据,将可疑数据标记并输出至待核对数据库。

优选的,所述步骤(5)包括将待核对数据库及相关文字说明进行数据校验,通过查找原始记录、检查实验操作记录等手段,确认数据是否真实;其中,可疑数据并非错误数据,若核对后数据确实无误,即按原数据再次上传。

优选的,所述步骤(6)包括将再次上传的数据重复步骤(2)至步骤(5),至所有数据均通过筛查。

优选的,所述步骤(7)包括输出包括筛查数据量、筛查通过数据量、筛查未通过数据量在内的数据筛查报告,并附数据库。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适用于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监测可疑数据的筛查方法,适用于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监测数据的清洗审核筛查;制定的可疑数据范围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具有明显的创新性;在提升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监测数据质量评判指标的一致性、数据清洗审核操作的规范性、数据交流调用的可比性和降低数据统计分析的工作量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适用于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监测可疑数据的筛查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根据的一种适用于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监测可疑数据的筛查方法应用的实施例1中数据筛查报告示意图.

图3为根据的一种适用于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监测可疑数据的筛查方法应用的实施例2中数据筛查报告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书的整个范围,以及权利要求书的所有可获得的等同物。在本文中,各实施方案可以被单独地或总地用术语“发明”来表示,这仅仅是为了方便,并且如果事实上公开了超过一个的发明,不是要自动地限制该应用的范围为任何单个发明或发明构思。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于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本文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结构、产品等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部分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本发明一种适用于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监测可疑数据的筛查方法中,该方法可高效高质量的完成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监测数据的筛查。

首先,制定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监测数据的可疑数据范围。可疑数据筛查原则如下。

原则一:由监测仪器直读的指标,其监测数据在仪器的有效值范围内,例如相对湿度。

原则二:由计算公式计算得出的指标,其监测数据在公式结果的有效范围内,例如嗜肺军团菌。

原则三:两个或多个监测指标之间有关联的,其关联性在合理范围内,例如PM10和PM2.5。

原则四:自然界中有本底值的指标,以本底值为界,例如CO2。

原则五:可引起严重健康效应的指标,可以将引起严重健康效应的浓度为界,例如CO2。

原则六:分析历年监测数据,超过95%可信区间的列为可疑数据。根据数据性质,确定单侧检验或双侧检验。

根据上述原则,制定可疑数据范围,见表1。本表格经过相关领域若干名专家多轮次审核,并在历次数据分析中得以实践、修改、完善、优化。

/>

表1公共场所环境监测指标可疑数据范围及其确定依据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适用于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监测可疑数据的筛查方法,包括

(1)构建数据库

根据需要处理的数据,构建数据库。每一条数据对应着编码、场所名称、场所地址、经纬度、采样点、样品编号等属性信息。

(2)数据属性信息处理;

2-1属性信息缺失处理。核查数据的属性信息。编码、场所名称、场所地址、经纬度、采样点、样品编号缺乏或有错误的数据予以标记并输出至待核对数据库。

2-2数据重复处理。核查数据的属性信息。编码、场所名称、场所地址、经纬度、采样点、样品编号等属性信息完全一致的环境数据为重复数据,标记并输出至待核对数据库。

(3)数据格式错误修正

3-1格式错误处理。核查监测数据本身,如果有格式错误,例如出现“&”“¥”等特殊符号,标记并输出至待核对数据库。

3-2修正单位与格式。核查监测数据本身,将其由字符型或其他格式统一修改为数值型,并将其单位换算统一。

(4)可疑数据初筛

核查监测数据本身,根据给定的数据范围判定可疑数据,将可疑数据标记并输出至待核对数据库。

(5)待核对数据校验

待核对数据库包括经过前几个步骤核查后发现问题、需要核对的数据以及存在的问题。

将待核对数据库及相关文字说明发回给数据管理系统,数据管理系统通过查找原始记录、检查实验操作记录等手段,确认数据是否真实。需要注意的是,可疑数据并非错误数据,若核对后数据确实无误,即按原数据再次上传。

(6)可疑数据判定

将数据再次上传的数据重复步骤(2)至步骤(5),至所有数据均通过筛查。

(7)输出筛查报告和数据库。

按照系统设定模板,输出包括筛查数据量、筛查通过数据量、筛查未通过数据量在内的数据筛查报告,并附数据库。

实施例1

下面以A省B市C区若干家宾馆的环境监测数据筛查为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1)构建数据库

根据需要处理的数据,构建数据库。每一条数据对应着编码、场所名称、场所地址、经纬度、采样点、样品编号等属性信息。表2为数据库示例。

表2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监测数据库示例

(2)数据属性信息处理

2-1属性信息缺失处理。核查数据的属性信息。编码、场所名称、场所地址、经纬度、采样点、样品编号缺乏或有错误的数据予以标记并输出至待核对数据库。场所名称、场所地址、经纬度三项只要一项填写正确即可进行下一步处理;采样点、样品编号缺失的数据可视情况予以保留。例如表3中第一条数据场所名称、地址、经纬度均缺失,拟将其标记并输出至待核对数据库;第二条数据编号缺失,拟将其标记并输出至待核对数据库;第三条数据经纬度缺失,但其地址详细,拟通过地址补充经纬度信息后进行后续处理。

表3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监测数据库信息缺失示例

2-2数据重复处理。核查数据的属性信息。编码、场所名称、场所地址、经纬度、采样点、样品编号等属性信息完全一致的环境数据为重复数据,标记并输出至待核对数据库。例如表4中第一条和第二条数据重复,拟标记并输出至待核对数据库。

/>

表4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监测数据库数据重复示例

(3)数据格式错误修正

3-1格式错误处理。核查监测数据本身,如果有格式错误,例如出现“&”“¥”等特殊符号,标记并输出至待核对数据库。例如表5中第一条数据温度、第二条数据中湿度、第三条数据中噪声出现格式错误,拟标记并输出至待核对数据库。

表5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监测数据库格式错误示例

3-2修正单位与格式。核查监测数据本身,将其由字符型或其他格式统一修改为数值型,并将其单位换算统一。例如表6第一条数据噪声为8cm/s,拟标记并修改为0.08m/s。

表6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监测数据库统一数据格式示例

(4)可疑数据初筛

核查监测数据本身,根据给定的数据范围判定可疑数据,将可疑数据标记并输出至待核对数据库。例如,根据表1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监测指标可疑数据范围,判定表7第一条数据温度、第二条数据风速为可疑数据,拟标记处理。

/>

表7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监测数据库可疑数据判定示例

(5)待核对数据校验

待核对数据库包括经过前几个步骤筛查后发现问题、需要核对的数据以及存在的问题。待核对数据库如表8所示。

表8待核对数据库示例

将待核对数据库及相关文字说明发回给数据管理系统(例如×省×市疾控中心),数据管理系统通过查找原始记录、检查实验操作记录等手段,确认数据是否真实,如有错误,需要修改后重新上传。需要注意的是,可疑数据并非错误数据,若核对后数据确实无误,即按原数据再次上传。

(6)可疑数据判定

将再次上传的数据重复步骤(2)至步骤(5),至所有数据全部通过筛查。

(7)输出筛查报告和数据库

按照系统设定模板,输出包括筛查数据量、筛查通过数据量、筛查未通过数据量在内的数据筛查报告,并附数据库,示例见表9和附图2。

表9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监测筛查通过数据库示例

实施例2

下面以D省E市F区若干家游泳池的环境监测数据筛查为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1)构建数据库

根据需要处理的数据,构建数据库。每一条数据对应着编码、场所名称、场所地址、经纬度、采样点、样品编号等属性信息。表10为数据库示例。

/>

表10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监测数据库示例

(2)数据属性信息处理

2-1属性信息缺失处理。核查数据的属性信息。编码、场所名称、场所地址、经纬度、采样点、样品编号缺乏或有错误的数据予以标记并输出至待核对数据库。场所名称、场所地址、经纬度三项只要一项填写正确即可进行下一步处理;采样点、样品编号缺失的数据可视情况予以保留。例如表11中第一条数据场所名称、地址、经纬度均缺失,拟将其标记并输出至待核对数据库;第二条数据编号缺失,拟将其标记并输出至待核对数据库;第三条数据经纬度缺失,但其地址详细,拟通过地址补充经纬度信息后进行后续处理。

表11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监测数据库信息缺失示例

2-2数据重复处理。核查数据的属性信息。编码、场所名称、场所地址、经纬度、采样点、样品编号等属性信息完全一致的环境数据为重复数据,标记并输出至待核对数据库。例如表12中第一条和第二条数据重复,拟标记并输出至待核对数据库。

表12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监测数据库数据重复示例

(3)数据格式错误修正

3-1格式错误处理。核查监测数据本身,如果有格式错误,例如出现“&”“¥”等特殊符号,标记并输出至待核对数据库。例如表13中第一条数据浑浊度、第二条数据中尿素、第三条数据中游离性余氯出现格式错误,拟标记并输出至待核对数据库。

表13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监测数据库格式错误示例

3-2修正单位与格式。核查监测数据本身,将其由字符型或其他格式统一修改为数值型,并将其单位换算统一。例如表14第三条数据游离性余氯为80mg/m

/>

表14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监测数据库统一数据格式示例

(4)可疑数据初筛

核查监测数据本身,根据给定的数据范围判定可疑数据,将可疑数据标记并输出至待核对数据库。例如,根据表1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监测指标可疑数据范围,判定表15第一条数据浑浊度、第二条数据游离性余氯为可疑数据,拟标记处理。

表15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监测数据库可疑数据判定示例

(5)待核对数据校验

待核对数据库包括经过前几个步骤筛查后发现问题、需要核对的数据以及存在的问题。待核对数据库如表16所示。

表16待核对数据库示例

将待核对数据库及相关文字说明发回给数据管理系统(例如×省×市疾控中心),数据管理系统通过查找原始记录、检查实验操作记录等手段,确认数据是否真实,如有错误,需要修改后重新上传。需要注意的是,可疑数据并非错误数据,若核对后数据确实无误,即按原数据再次上传。

(6)可疑数据判定

将再次上传的数据重复步骤(2)至步骤(5),至所有数据全部通过筛查。

(7)输出筛查报告和数据库

按照系统设定模板,输出包括筛查数据量、筛查通过数据量、筛查未通过数据量在内的数据筛查报告,并附数据库,示例见表17和附图3。

表17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监测筛查通过数据库示例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流程及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