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冠心病患者心脏异常检测及紧急处理装置

一种冠心病患者心脏异常检测及紧急处理装置

摘要

本发明涉及冠心病治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冠心病患者心脏异常检测及紧急处理装置。包括上罩总成和自动按压单元,所述上罩总成包括上罩本体,所述上罩本体顶部设有按压安装槽,所述按压安装槽两端内壁上对称设有两组安装槽侧槽;所述安装槽侧槽下方设有下托块;所述安装槽侧槽内设有微型电动推杆,所述微型电动推杆输出端活动延伸至按压安装槽内,且设有活动托块;所述自动按压单元主体与活动托块和下托块均活动贴合。本发明对于无自主意识的危重症患者,在医护人员未能即使到达之前,可以实现对患者的自动救治。在提高装置自动化程度的同时,还缩短了救治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存几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599010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3-04-2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

    申请/专利号CN202310189974.8

  • 申请日2023-03-02

  • 分类号A61H31/00(2006.01);A61B5/332(2021.01);A61B5/33(2021.01);A61N1/365(2006.01);

  • 代理机构成都华复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98;

  • 代理人朱娇艳

  • 地址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蓉都大道270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9:23:3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5-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H31/00 专利申请号:2023101899748 申请日:202303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23-04-21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冠心病治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冠心病患者心脏异常检测及紧急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冠心病是致死率极高的疾病,特别是对于危重症患者来说,它会造成缺血性心绞痛、心肌梗塞甚至心脏骤停等症状发生。

经检索,公告号为CN213640837U,公告日为20210709,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冠心病监测装置。包括存药箱1和监测衣2,所述存药箱1的上端设有监测主机3,所述监测主机3的左右两侧壁和前侧壁分别设有第一灯板4和显示屏5,所述第一灯板4可在夜间为患者提供照明,所述监测主机3的后侧壁设有第一导线6的一端,所述第一导线6的另一端设有弹性监测带7。上述实施例可以在患者心脏发病时,自动将药物弹出,以便于患者及时服用。

但上述实施例仍然具有以下缺陷:只适合发病初期且有自主意识的病患使用,而对于那些危重症且长期卧床无自主意识的患者来说,便无法进行使用。并且当患者出现心脏骤停时,在医护人员尚未到达现场前,无法对患者进行救治,从而延长了患者的救治时间,降低了患者的生存几率。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冠心病患者心脏异常检测及紧急处理装置,包括上罩总成和自动按压单元,所述上罩总成包括上罩本体,所述上罩本体顶部设有按压安装槽,所述按压安装槽两端内壁上对称设有两组安装槽侧槽;所述安装槽侧槽下方设有下托块;所述安装槽侧槽内设有微型电动推杆,所述微型电动推杆输出端活动延伸至按压安装槽内,且设有活动托块;所述自动按压单元主体与活动托块和下托块均活动贴合;

所述自动按压单元包括按压箱;所述按压箱底部开设有空洞,所述空洞上安装有百褶伸缩布;所述按压箱内水平设置有转杆,所述转杆一端传动连接有伺服马达;所述转杆上设有抵杆;所述转杆下方设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上安装有升降杵杆,所述升降杵杆顶部设有斜坡,所述抵杆与斜坡滑动贴合;所述升降杵杆外壁上安装有下压板,所述下压板底部安装有第一弹簧,所述升降杵杆底部延伸至隔离板下方,且安装有心脏按压板,所述心脏按压板底部与百褶伸缩布活动抵触;

所述上罩本体一侧设有背动态心电图检测仪,所述背动态心电图检测仪分别与微型电动推杆和伺服马达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上罩本体的端口截面为扇环形结构,所述上罩本体顶部开设有观察槽,所述观察槽内安装有隔热玻璃板。

进一步的,所述上罩本体的内壁上沿其长度方向等间距分布有若干组热风出口,每组所述热风出口的腔体之间均相互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上罩本体的壳体内腔中设有热风内导管,所述热风内导管与每组热风出口均连通;所述上罩本体外壁上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的输出端与热风内导管的输入端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上罩本体两侧内壁上对称安装有两组微电机单元,所述微电机单元包括电击安装板;所述电击安装板安装在上罩本体的一侧内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电击安装板内设有直流电转换部,所述电击安装板的外壁上沿上罩本体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分布有若干组电击球,每组所述电击球均与直流电转换部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按压箱两侧对称安装有两组侧托板,两组所述侧托板的顶部边缘处连接有把手。

进一步的,所述上罩总成下方设有下罩总成,所述下罩总成包括下罩本体;所述下罩本体的端口截面为扇环形结构,且活动安装在上罩本体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下罩本体的底部内壁中心处开设有中心通槽,所述中心通槽两端均为开放式结构;所述中心通槽两侧内壁上对称设有两组通槽侧滑槽,所述通槽侧滑槽上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底部安装有第二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下罩总成还包括升降托板,所述升降托板位于中心通槽内,且两侧外壁分别与两组滑块连接,所述升降托板上开设有电极片空槽,且所述升降托板上平均分布有若干组透气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当背动态心电图检测仪检测到患者心脏骤停后,微型电动推杆带动活动托块收缩,使得自动按压单元整体掉落至下托块上。然后伺服马达自动开启带动转杆匀速旋转,使得抵杆以转杆的中轴线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使抵杆可以有规律的推动心脏按压板下降并以此对患者的胸腔进行按压,特别是对于无自主意识的危重症患者,在医护人员未能即使到达之前,可以实现对患者的自动救治。在提高装置自动化程度的同时,还缩短了救治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存几率。

2、通过直流电转换部将外部高压交流电转换为低压直流电,然后通过电击球将低压直流电导向患者体内。以电疗的方式促进患者血液循环,避免患者因长期卧床而造成的血液流速过慢,从而降低了患者心脏缺血的风险,提高了治疗效果。

3、下罩本体安装完毕后,患者平躺在升降托板上,然后由于患者自身重量使得升降托板下降并使得滑块对第二弹簧进行压迫。当患者进行活动时,其对升降托板的压力发生变化,并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并利用升降托板将反弹力传递至患者身上,避免了患者因长期卧床对背部肌肉造成的压迫过大。与此同时,由于升降托板底部与中心通槽底部内壁之间存在空隙,利用透气孔可以使得患者背部可以与外部空气接触,从而提高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舒适度。

4、将外部热风装置的输出端与进风口连通,使得热风通过各组热风出口排放至上罩本体的内腔中,并作用在患者身上,从而保证患者的体温稳定。使得装置在户外等条件简陋的情况下也能正常使用,从而提高装置兼容性。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紧急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上罩总成的仰视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按压安装槽的端面剖视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上罩本体的端面剖视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动按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按压箱的剖视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下罩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下罩总成的端面剖视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升降托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上罩总成;110、上罩本体;111、观察槽;112、隔热玻璃板;113、按压安装槽;1131、安装槽侧槽;1132、下托块;1133、微型电动推杆;1134、活动托块;120、热风出口;121、热风内导管;122、进风口;200、微电击单元;210、电击安装板;220、直流电转换部;230、电击球;300、自动按压单元;310、侧托板;311、把手;320、按压箱;321、百褶伸缩布;330、转杆;331、抵杆;340、隔离板;350、升降杵杆;351、下压板;352、第一弹簧;360、心脏按压板;400、下罩总成;410、下罩本体;420、中心通槽;430、通槽侧滑槽;431、滑块;440、第二弹簧;450、升降托板;451、电极片空槽;452、透气孔;500、背动态心电图检测仪。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冠心病患者心脏异常检测及紧急处理装置,包括上罩总成100和背动态心电图检测仪500。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所述上罩总成100底部活动安装有下罩总成400,所述上罩总成100和下罩总成400的端口截面均为扇环形结构,所述上罩总成100和下罩总成400组合构成圆筒状结构。将上罩总成100和下罩总成400分别套在重症冠心病患者的胸前和背部,当重症冠心病患者的胸前和背部。

所述上罩总成100两侧内壁上对称设置有两组微电击单元200。微电击单元200用于对患者进行电疗,以提高患者血液流动速度,避免患者因长期卧床而导致的血流速度过满,从而引起的心脏缺血。

所述上罩总成100顶部活动安装有自动按压单元300,所述自动按压单元300底部活动延伸至由上罩总成100和下罩总成400组合所构成的圆筒状结构的腔体内。首先通过背动态心电图检测仪500对患者心率进行实时监测,当患者心脏出现骤停时,自动按压单元300自动开启,以匀速按压患者胸部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

所述背动态心电图检测仪500位于上罩总成一侧,且分别与上罩总成100和自动按压单元300电性连接,所述背动态心电图检测仪500的型号为LepuBrain1。将背动态心电图检测仪500的电极片贴于患者背部靠近心脏处,并开启开关,以此实现利用背动态心电图检测仪500对患者的进行心率实时监测的功能。

所述上罩总成100包括上罩本体110。示例性的,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上罩本体110的端口截面为扇环形结构,所述上罩本体110顶部开设有观察槽111和按压安装槽113,所述观察槽111内安装有隔热玻璃板112。所述按压安装槽113两端内壁上对称开设有两组安装槽侧槽1131,且所述按压安装槽113两端底部边缘处对称设置有两组下托块1132。所述安装槽侧槽1131内安装有微型电动推杆1133,所述微型电动推杆1133内设有传感器,所述微型电动推杆1133通过传感器与背动态心电图检测仪500电性连接。所述微型电动推杆1133的输出端活动延伸至按压安装槽113内,且安装有活动托块1134。所述自动按压单元300主体底部与活动托块1134和下托块1132均活动贴合。

首先开启背动态心电图检测仪500,并将背心电图的电极片贴于患者背部靠近心脏处,然后开启背动态心电图检测仪500,保证背动态心电图检测仪500的显示屏可以准确显示处患者的心率脉搏,使得通过背动态心电图检测仪500可以实时检测患者的心率情况。然后将上罩总成100和下罩总成400分别套在患者的前胸和背部,并将自动按压单元300放置在按压安装槽113内,使其底部分别与两组活动托块1134相抵触,此时自动按压单元300底部与患者胸部之间存在空隙,可以使得患者有活动空间。

当背动态心电图检测仪500检测到患者心脏骤停时,其内部的信号发送模块就会给微型电动推杆1133内的传感器发送信号,传感器感知到信号后,就会控制微型电动推杆1133开启。然后两组微型电动推杆1133就会带动各自相应一组活动托块1134同时收缩,并脱离自动按压单元300的壳体。使得自动按压单元300掉落到下方的下托块1132上,并使得自动按压单元300底部与患者前胸贴合,然后启动自动按压单元300,以此对患者进行胸腔按压工作。不仅实现了对患者的异常检测和紧急处理,同时还实现了对患者的自动救治,使其可以在医护人员尚未到达之前即可对患者进行自动救治。

示例性的,所述上罩本体110的内壁上沿其长度方向等间距分布有若干组热风出口120,每组所述热风出口120的腔体之间均相互连通。所述上罩本体110的壳体内腔中设有热风内导管121,所述热风内导管121与每组热风出口120均连通。所述上罩本体110外壁上设有进风口122,所述进风口122的输出端与热风内导管121的输入端连通。

将外部热风装置的输出端与进风口122连通,使得热风通过各组热风出口120排放至上罩本体110的内腔中,并作用在患者身上,从而保证患者的体温稳定。使得装置在户外等条件简陋的情况下也能正常使用,从而提高装置兼容性。

所述微电击单元200包括电击安装板210。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所述电击安装板210安装在上罩本体110的一侧内壁上。所述电击安装板210内设有直流电转换部220,所述电击安装板210的外壁上沿上罩本体110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分布有若干组电击球230,每组所述电击球230均与直流电转换部220电性连接。

当上罩总成100罩在患者前胸时,两组微电击单元200分别患者身体两侧,而各组电击球230也均贴合在患者身体上。通过直流电转换部220将外部高压交流电转换为低压直流电,然后通过电击球230将低压直流电导向患者体内。以电疗的方式促进患者血液循环,避免患者因长期卧床而造成的血液流速过慢,从而降低了患者心脏缺血的风险,提高了治疗效果。

所述自动按压单元300包括按压箱320。示例性的,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按压箱320两侧对称安装有两组侧托板310,两组所述侧托板310的顶部边缘处连接有把手311。所述按压箱320底部开设有空洞,所述空洞上安装有百褶伸缩布321。所述按压箱320内水平设置有转杆330,所述转杆330一端传动连接有伺服马达,所述伺服马达与背动态心电图检测仪500电性连接。所述转杆330上设有抵杆331。所述转杆330下方设有隔离板340,所述隔离板340上安装有升降杵杆350,所述升降杵杆350顶部设有斜坡,所述抵杆331与斜坡滑动贴合。所述升降杵杆350外壁上安装有下压板351,所述下压板351底部安装有第一弹簧352,所述第一弹簧352底部安装在隔离板340上。所述升降杵杆350底部延伸至隔离板340下方,且安装有心脏按压板360,所述心脏按压板360底部与百褶伸缩布321活动抵触。

当背动态心电图检测仪500检测到患者心脏骤停后,自动按压单元300整体掉落至下托块1132上。然后伺服马达自动开启,带动转杆330匀速旋转,然后带动抵杆331以转杆330的中轴线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当抵杆331运动至最低点时,其远离转杆330的一端与斜坡发生滑动贴合,并推动升降杵杆350垂直向下运动,并以此推动心脏按压板360对患者的胸腔进行按压,实现了对患者的自动救治。当抵杆331脱离斜坡后,在第一弹簧352的作用下,使得升降杵杆350和心脏按压板360上升,然后随着转杆330的匀速旋转,使得心脏按压板360可以有规律的升降,以此模拟出医护人员手动按压的手法。

所述下罩总成400包括下罩本体410和升降托板450。示例性的,如图7、图8和图9所示,所述下罩本体410的端口截面为扇环形结构,且活动安装在上罩本体110底部。所述下罩本体410的底部内壁中心处开设有中心通槽420,所述中心通槽420两端均为开放式结构。所述中心通槽420两侧内壁上对称设有两组通槽侧滑槽430,所述通槽侧滑槽430上滑动连接有滑块431,所述滑块431底部安装有第二弹簧440。所述升降托板450位于中心通槽420内,所述升降托板450两侧外壁分别与两组滑块431连接。所述升降托板450上开设有电极片空槽451,且所述升降托板450上平均分布有若干组透气孔452。

下罩本体410安装完毕后,患者平躺在升降托板450上,然后由于患者自身重量使得升降托板450下降并使得滑块431对第二弹簧440进行压迫。当患者进行活动时,其对升降托板450的压力发生变化,并在第二弹簧440的作用下,并利用升降托板450将反弹力传递至患者身上,避免了患者因长期卧床对背部肌肉造成的压迫过大。与此同时,由于升降托板450底部与中心通槽420底部内壁之间存在空隙,利用透气孔452可以使得患者背部可以与外部空气接触,从而提高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舒适度。

利用电极片空槽451使得患者在平躺时,也不会对背动态心电图检测仪500的电极片造成挤压。

本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当背动态心电图检测仪500检测到患者心脏骤停后,微型电动推杆1133带动活动托块1134收缩,使得自动按压单元300整体掉落至下托块1132上。然后伺服马达自动开启带动转杆330匀速旋转,使得抵杆331以转杆330的中轴线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使抵杆331可以有规律的推动心脏按压板360下降并以此对患者的胸腔进行按压,在医护人员未能即使到达之前,实现对患者的自动救治。在提高装置自动化程度的同时,还缩短了救治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存几率。

2、通过直流电转换部220将外部高压交流电转换为低压直流电,然后通过电击球230将低压直流电导向患者体内。以电疗的方式促进患者血液循环,避免患者因长期卧床而造成的血液流速过慢,从而降低了患者心脏缺血的风险,提高了治疗效果。

3、下罩本体410安装完毕后,患者平躺在升降托板450上,然后由于患者自身重量使得升降托板450下降并使得滑块431对第二弹簧440进行压迫。当患者进行活动时,其对升降托板450的压力发生变化,并在第二弹簧440的作用下,并利用升降托板450将反弹力传递至患者身上,避免了患者因长期卧床对背部肌肉造成的压迫过大。与此同时,由于升降托板450底部与中心通槽420底部内壁之间存在空隙,利用透气孔452可以使得患者背部可以与外部空气接触,从而提高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舒适度。

4、将外部热风装置的输出端与进风口122连通,使得热风通过各组热风出口120排放至上罩本体110的内腔中,并作用在患者身上,从而保证患者的体温稳定。使得装置在户外等条件简陋的情况下也能正常使用,从而提高装置兼容性。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