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超低能耗建筑非透明围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一种超低能耗建筑非透明围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摘要

一种超低能耗建筑非透明围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底板结构、侧墙结构和屋面结构;底板结构包括混凝土筏板、底板保温层和底部气密层;底板保温层和底部气密层分别设在混凝土筏板内外两侧;侧墙结构包括混凝土墙体、墙体保温层、墙体气密层、龙骨骨架、石材面板和龙骨连接组件;墙体保温层粘在混凝土墙体外侧,墙体保温层与底板保温层相连接;墙体气密层铺在混凝土墙体内侧面上,墙体气密层与底部气密层相连接;屋面结构设在侧墙结构顶部,包括屋顶气密层、混凝土屋面板、屋面保温层和防水卷材层;屋顶气密层铺设在混凝土屋面板底部,屋顶气密层与墙体气密层相连接。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围护结构保温性能差、气密性差及保温层不连续的技术问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585310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城建六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1548655.9

  • 申请日2021-12-17

  • 分类号E04B1/00(2006.01);E04B1/76(2006.01);E04B2/00(2006.01);E04B1/80(2006.01);E04F13/22(2006.01);E04D13/00(2006.01);E04D13/16(2006.01);E04H1/12(2006.01);E04B1/66(2006.01);E04B7/06(2006.01);E04D1/30(2006.01);E04G21/00(2006.01);

  • 代理机构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晁璐松

  • 地址 101500 北京市密云区经济开发区科技路3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9:07:3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4-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4B 1/00 专利申请号:2021115486559 申请日:202112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23-03-28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低能耗建筑非透明围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对低能耗建筑的外围护结构保温系统有比较完备的材料标准和施工技术规程;外墙外保温系统主要分为有机保温板薄抹灰系统和有不燃保温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其中有机保温板薄抹灰系统包括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聚氨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挤塑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为。不燃保温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包括岩棉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和真空绝热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传统的建筑在采用这几种外墙外保温系统时普遍存在保温性能差、气密性差及保温层不连续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低能耗建筑非透明围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要解决传统的围护结构保温性能差、气密性差及保温层不连续、达不到超低能耗建筑要求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超低能耗建筑非透明围护结构,包括有底板结构、侧墙结构和屋面结构;所述底板结构包括有混凝土筏板、底板保温层和底部气密层;所述底板保温层和底部气密层分别设置在混凝土筏板的内外两侧;

所述侧墙结构包括有混凝土墙体、墙体保温层、墙体气密层、龙骨骨架、石材面板和龙骨连接组件;所述墙体保温层粘接在混凝土墙体的外侧,并且墙体保温层的底部与底板保温层相连接;所述墙体保温层的厚度不小于250mm,包括有内保温层和外保温层,且内保温层与外保温层之间采用满粘连接;所述内保温层和外保温层均由多排保温板单块沿竖向错缝拼接而成,每排保温板单块沿水平连续铺贴;内、外保温层中的保温板单块的水平缝对齐,同一排的内、外保温层中保温板单块的竖缝错开;所述墙体保温层与混凝土墙体之间间隔连接有第一断热桥锚栓;所述墙体气密层铺设在混凝土墙体的内侧面上,并且墙体气密层的底部与底部气密层相连接;所述龙骨骨架布置在混凝土墙体的外侧、且与混凝土墙体平行间隔设置;所述墙体保温层的内侧面上、对应龙骨骨架的位置处,沿竖向间隔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龙骨连接组件有一组,间隔连接在混凝土墙体上、对应第一凹槽的位置处,用以将龙骨骨架与混凝土墙体连接;所述龙骨连接组件包括有第一连接板、转接板、第一隔热板和第一锚栓;所述第一隔热板安装在第一凹槽中,并且第一隔热板的内侧面与混凝土墙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贴设在第一隔热板的外侧面上;所述第一锚栓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以将第一连接板和第一隔热板与混凝土墙体固定,并且第一锚栓的外端位于墙体保温层内;所述转接板水平穿设在墙体保温层中,转接板的内端与转接板固定连接,转接板的外端与龙骨骨架固定连接;所述石材面板通过挂接件与龙骨骨架连接;

所述屋面结构设置在侧墙结构的顶部,包括有由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屋顶气密层、混凝土屋面板、屋面保温层、防水卷材层、屋顶砂浆保护层、顺水条、挂瓦条、屋面彩瓦;所述混凝土屋面板的横截面呈八字形,并且混凝土屋面板左右两端分别超出两侧侧墙结构的外侧面;在混凝土屋面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挡板;在混凝土屋面板的顶部中间、沿纵向通长设置有屋脊结构;所述屋顶气密层铺设在混凝土屋面板的底部,并且屋顶气密层的底部与墙体气密层的顶部相连接;所述屋面保温层铺设在混凝土屋面板的顶部,并且屋面保温层的两侧与挡板之间留有间距;所述屋面保温层的厚度不小于350mm,包括有下保温层、中间保温层和上保温层;所述下保温层与混凝土屋面板之间粘接,中间保温层与下保温层之间粘接,上保温层与中间保温层之间粘接;所述下保温层、中间保温层和上保温层均由多排保温板单块沿纵向错缝拼接而成,每排保温板单块沿混凝土屋面板的倾斜方向连续铺设;同一排的下保温层、中间保温层和上保温层中保温板单块的拼接缝错开;所述屋面保温层与挡板之间的间隙中填充有岩棉保温层,且岩棉保温层的厚度与屋面保温层的厚度相适应;在屋脊两侧的混凝土屋面板上、靠近两侧挡板的位置处,分别沿纵向间隔设置有多组保温层固定组件,且每组保温层固定组件沿着混凝土屋面板的倾斜方向间隔设置;所述保温层固定组件包括有第二隔热板、第二连接板、保温块、第二锚栓和固定杆;所述屋面保温层的底面、对应保温层固定组件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隔热板、第二连接板和保温块由下而上依次设置在第二凹槽中;所述第二锚栓穿设在保温块、第二连接板和第二隔热板中,与混凝土屋面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垂直于混凝土屋面板、设置在屋面保温层中,并且固定杆的下端穿过保温块、与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固定杆的上端位于屋顶砂浆保护层中;所述屋面保温层中间隔设置有第二断热桥锚栓,且第二断热桥锚栓的下端插入混凝土屋面板中、与混凝土屋面板固定,第二断热桥锚栓的上端压接在屋面保温层的上表面上;所述防水卷材层铺设在屋面保温层的顶部;所述屋顶砂浆保护层设置在防水卷材层的顶部,且在屋顶砂浆保护层中敷设有钢筋网片。

优选的,所述屋脊结构包括有屋脊瓦、脊瓦卧浆和顶部装饰盖;所述屋脊瓦沿纵向通长盖设在屋脊两侧的混凝土屋面板上;所述脊瓦卧浆填充在屋脊瓦与屋脊两侧混凝土屋面板之间的间隙中;所述顶部装饰盖覆盖在屋脊瓦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屋面结构还包括有太阳能机房;所述侧墙结构的上部设置有顶部楼板;所述太阳能机房设置在顶部楼板上,并且太阳能机房的顶部超出混凝土屋面板的顶部;所述太阳能机房包括有机房侧墙、机房顶板、机房保温层、机房防水层和机房砂浆保护层;所述机房侧墙的底部支撑在顶部楼板上,并且机房侧墙与混凝土屋面板一体成型;所述机房保温层设置在屋面保温层上方的机房侧墙外侧面以及机房顶板的顶面,机房保温层的底面与屋面保温层的顶面粘接连接;所述的厚度不小于350mm;所述机房防水层覆盖在机房保温层的外侧;所述机房砂浆保护层抹在机房防水层的外侧;所述屋面彩瓦在太阳能机房位置处与机房砂浆保护层粘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太阳能机房的顶部四周设置有女儿墙;所述女儿墙设置在机房保温层的顶部,在女儿墙的表面上设置有女儿墙防水层;在女儿墙的内外两侧设置有女儿墙保温层,且女儿墙保温层通过粘接砂浆连接在女儿墙防水层上。

优选的,所述第二凹槽的竖向切面呈梯形;所述第二隔热板和保温块均为矩形块;在第二隔热板和保温块的左右两侧与第二凹槽之间填充有抗裂砂浆。

优选的,所述屋顶砂浆保护层中设置有型钢龙骨;所述型钢龙骨沿着屋面板的倾斜方向对应连接在每组保温层固定组件的固定杆的上部,且型钢龙骨的下部埋在屋顶砂浆保护层中,型钢龙骨的上部位于顺水条之间。

优选的,所述龙骨骨架包括有竖龙骨和水平龙骨;所述竖龙骨有一组,沿着混凝土墙体的长轴向间隔布置;所述水平龙骨有一组,沿竖向间隔布置在一组竖龙骨的外侧;所述转接板在每块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两组,且两组转接板的外端对应夹持在竖龙骨的两侧、与竖龙骨通过连接螺栓可拆卸连接;在每相邻的两根竖龙骨之间、沿竖向对应间隔设置有防火岩棉带;所述防火岩棉带的内侧隔断墙体保温层、与混凝土墙体连接,防火岩棉带的外侧与石材面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断热桥锚栓分为第一板缝断热桥锚栓和第一板面断热桥锚栓;所述第一板缝断热桥锚栓沿着竖向相邻两排保温板单块的接缝间隔布置,且分别布置在外保温层的保温板单块的转角处和外保温层的保温板单块的侧边中部位置处;所述第一板面断热桥锚栓有两个,沿着外保温层的保温板单块的长轴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一断热桥锚栓包括有第一胀管、第一钢钉和第一断桥封堵帽;所述第一胀管包括有由一端到另一端依次设置的第一断热桥区段、第一过渡段、第一钢钉套管段和第一膨胀缓冲段构成;所述第一断热桥区段的端部设置有第一环形压板,且第一断热桥区段的截面直径大于第一钢钉套管段的截面直径;所述第一过渡段为变截面管段,并且第一过渡段与第一断热桥区段相连接一端的端面直径与第一断热桥区段的直径相适应,第一过渡段与第一钢钉套管段相连接一端的端面直径与第一钢钉套管段的直径相适应;所述第一钢钉插接在第一钢钉套管段中,并且第一钢钉的扩大端头位于第一过渡段中,第一钢钉的尖角端头位于第一膨胀缓冲段中;所述第一断桥封堵帽封堵在第一断热桥区段的端部。

优选的,所述第二断热桥锚栓包括有第二胀管、第二钢钉和第二断桥封堵帽;所述第二胀管和第二断桥封堵帽由热绝缘材料制成,第二胀管包括有由一端到另一端依次设置的第二断热桥区段、第二过渡段、第二钢钉套管段和第二膨胀缓冲段;所述第二断热桥区段的端部设置有第二环形压板,且第二断热桥区段的截面直径大于第二钢钉套管段的截面直径;所述第二过渡段为变截面管段,并且第二过渡段与第二断热桥区段相连接一端的端面直径与第二断热桥区段的直径相适应,第二过渡段与第二钢钉套管段相连接一端的端面直径与第二钢钉套管段的直径相适应;所述第二钢钉插接在第二钢钉套管段中,并且第二钢钉的扩大端头位于第二过渡段中,第二钢钉的尖角端头位于第二膨胀缓冲段中;所述第二断桥封堵帽封堵在第二断热桥区段的端部。

优选的,内保温层的保温板单块与混凝土墙体之间采用点框粘接,且内保温层与混凝土墙体之间的粘接面积不小于60%;外保温层与内保温层之间采用水平条形粘接,且外保温层与内保温层之间的粘接面积不小于90%;所述下保温层的保温板单块与混凝土屋面板之间采用点框粘接,且下保温层与混凝土屋面板之间的粘接面积不小于60%;中间保温层与下保温层之间采用水平条形粘接,且中间保温层与下保温层之间的粘接面积不小于90%;上保温层与中间保温层采用水平条形粘接,且上保温层与中间保温层之间的粘接面积不小于90%。

一种超低能耗建筑非透明围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步骤一,施工底板保温层。

步骤二,在底板保温层的顶部施工混凝土筏板。

步骤三,施工混凝土墙体,并对混凝土墙体进行处理。

步骤四,施工混凝土屋面板。

步骤五,施工龙骨连接组件和保温层固定组件:在混凝土墙体的外侧面上、对应待施工的龙骨骨架的位置处,沿竖向间隔粘接第一隔热板;然后将焊接有转接板的第一连接板安装在第一隔热板的外侧面上;在混凝土屋面板的顶部、沿着混凝土屋面板的倾斜方向间隔设置保温层固定组件。

步骤六,施工墙体保温层:先施工内保温层,内保温层的保温板单块的采用点框法进行粘贴,粘结面积不小于60%;内保温层的保温板单块粘贴时,板缝挤紧,相邻板面齐平,板缝宽度不大于2mm,水平相邻的保温板单块的板间高差不大于1mm;然后再施工外保温层:外保温层的保温板单块的采用水平条形粘接法进行粘贴,粘结面积不小于90%;外保温层的保温板单块粘贴时,板缝挤紧,相邻板面齐平,板缝宽度不大于2mm,水平相邻的保温板单块的板间高差不大于1mm。

步骤七,采用第一断热桥锚栓将施工完成的墙体保温层与混凝土墙体固定。

步骤八,施工屋面保温层和岩棉保温层:在挡板内侧的混凝土屋面板上设置岩棉保温层;屋面保温层的施工按照从檐口到屋脊的方向铺设,三层保温层错缝粘贴,相邻保温板单块之间大于等于2mm接缝处用保温材料将缝塞满,并采用聚氨酯发泡胶密封。

步骤九,施工龙骨骨架:将龙骨骨架与转接板连接。

步骤十,安装石材面板:将石材面板与龙骨骨架采用挂接件挂接连接。

步骤十一, 施工防水卷材层:当天铺装完成的屋面保温层当天在屋面保温层的顶部施工防水卷材层,防水卷材层的外侧边延伸至屋面檐口的外边缘处。

步骤十二,施工型钢龙骨:将型钢龙骨沿着屋面板的倾斜方向对应连接在每组保温层固定组件的固定杆的上部。

步骤十三,施工屋顶砂浆保护层:在防水卷材层的顶部施工屋顶砂浆保护层,同时在中屋顶砂浆保护层敷设钢筋网片。

步骤十四,依次施工顺水条、挂瓦条和屋面彩瓦,直至屋面彩瓦施工完成,至此施工完毕。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的超低能耗建筑非透明围护结构具有一套完整的保温系统和气密性体统,同时本发明的结构在增加保温性和气密性的同时,减少了围护结构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热桥,解决了传统的围护结构保温性能差、气密性差及保温层不连续的技术问题。

2、本发明中采用保温层固定组件将屋面保温层与混凝土屋面板连接,保温层固定组件包括第二隔热板、第二连接板、保温块、第二锚栓和固定杆;其中,第二隔热板、第二连接板和保温块嵌在屋面保温层的底面设置的第二凹槽中,并且采用型钢龙骨将每组保温层固定组件的固定杆固定连接;同时,本发明在屋面保温层与混凝土屋面板之间还采用第二断热桥锚栓进行固定,第二断热桥锚栓由本发明特制的第二胀管、第二钢钉和第二断桥封堵帽构成;本发明中屋面保温层与混凝土屋面板的这种连接结构不仅提高了保温层固定组件之间的整体性,保证了屋面保温层的牢固性,而且减小了屋面保温层与混凝土屋面板之间的热桥,提高了屋面结构的保温性能。

3、本发明中在墙体保温层面向外墙一侧间隔开设第一凹槽,采用本发明中的龙骨连接组件将龙骨骨架与混凝土墙体连接,将传统的埋板与外墙接触的“面热桥”转换为锚栓与外墙接触的“点热桥”,减少热桥,减少热量传递,从阻断了龙骨骨架与混凝土墙体连接之间的热桥;同时本发明采用特制第一断热桥锚栓将墙体保温层与混凝土墙体连接,也阻断了热桥的传递,达到了节能效果,解决了热量会集中从热桥部位快速传递的技术问题。

4、本发明在屋面结构上设置太阳能机房,并且在太阳能机房的外侧布置与屋面结构为一体的保温系统和气密性系统,增加了提高了超低能耗建筑的气密性和保温性;从而从整体结构、各部位的细节结构以及多个种途径实现本发明的超低能耗建筑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超低能耗建筑非透明围护结构的竖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超低能耗建筑设置太阳能机房位置处的竖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侧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墙体保温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第一板缝断热桥锚栓和第二板缝断热桥锚栓的布置图。

图6为本发明中第一断热桥锚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第一断热桥锚栓拆分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屋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屋脊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太阳能机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中屋面结构中各个结构层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中保温层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中屋面保温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中第二断热桥锚栓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中第二断热桥锚栓拆分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中女儿墙与机房顶板连接位置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中女保温层固定组件顶部设置型钢龙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混凝土筏板、2—底板保温层、3—底部气密层、4—混凝土墙体、5—墙体保温层、5.1—内保温层、5.2—外保温层、6—墙体气密层、7—龙骨骨架、7.1—竖龙骨、7.2—水平龙骨、8—石材面板、9—龙骨连接组件、9.1—第一连接板、9.2—转接板、9.3—第一隔热板、9.4—第一锚栓、10—第一断热桥锚栓、10a—第一板缝断热桥锚栓、10b—第一板面断热桥锚栓、10.1—第一胀管、10.1.1—第一断热桥区段、10.1.2—第一过渡段、10.1.3—第一钢钉套管段、10.1.4—第一膨胀缓冲段、10.1.5—第一环形压板、10.2—第一钢钉、10.3—第一断桥封堵帽、11—第一凹槽、12—挂接件、13—屋顶气密层、14—混凝土屋面板、15—屋面保温层、15.1—下保温层、15.2—中间保温层、15.3—上保温层、15.4—岩棉保温层、16—防水卷材层、17—屋顶砂浆保护层、18—顺水条、19—挂瓦条、20—屋面彩瓦、21—挡板、22—屋脊结构、22.1—屋脊瓦、22.2—脊瓦卧浆、22.3—顶部装饰盖、23—保温层固定组件、23.1—第二隔热板、23.2—第二连接板、23.3—保温块、23.4—第二锚栓、23.5—固定杆、23.6—抗裂砂浆、24—第二凹槽、25—第二断热桥锚栓、25.1—第二胀管、25.1.1—第二断热桥区段、25.1.2—第二过渡段、25.1.3—第二钢钉套管段、25.1.4—第二膨胀缓冲段、25.1.5—第二环形压板、25.2—第二钢钉、25.3—第二断桥封堵帽、26—钢筋网片、27—太阳能机房、27.1—机房侧墙、27.2—机房顶板、27.3—机房保温层、27.4—机房防水层、27.5—机房砂浆保护层、28—顶部楼板、29—女儿墙、30—女儿墙防水层、31—女儿墙保温层、32—粘接砂浆、33—型钢龙骨、34—连接螺栓、35—防火岩棉带、36—外防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17所示,这种超低能耗建筑非透明围护结构,包括有底板结构、侧墙结构和屋面结构;所述底板结构包括有混凝土筏板1、底板保温层2和底部气密层3;所述底板保温层2和底部气密层3分别设置在混凝土筏板1的内外两侧;

所述侧墙结构包括有混凝土墙体4、墙体保温层5、墙体气密层6、龙骨骨架7、石材面板8和龙骨连接组件9;所述墙体保温层5粘接在混凝土墙体4的外侧,并且墙体保温层5的底部与底板保温层2相连接;所述墙体保温层5的厚度不小于250mm,包括有内保温层5.1和外保温层5.2,且内保温层5.1与外保温层5.2之间采用满粘连接;所述内保温层5.1和外保温层5.2均由多排保温板单块沿竖向错缝拼接而成,每排保温板单块沿水平连续铺贴;内、外保温层中的保温板单块的水平缝对齐,同一排的内、外保温层中保温板单块的竖缝错开;所述墙体保温层5与混凝土墙体4之间间隔连接有第一断热桥锚栓10;所述墙体气密层6铺设在混凝土墙体4的内侧面上,并且墙体气密层6的底部与底部气密层3相连接;所述龙骨骨架7布置在混凝土墙体4的外侧、且与混凝土墙体4平行间隔设置;所述墙体保温层5的内侧面上、对应龙骨骨架7的位置处,沿竖向间隔开设有第一凹槽11;所述龙骨连接组件9有一组,间隔连接在混凝土墙体4上、对应第一凹槽11的位置处,用以将龙骨骨架7与混凝土墙体4连接;所述龙骨连接组件9包括有第一连接板9.1、转接板9.2、第一隔热板9.3和第一锚栓9.4;所述第一隔热板9.3安装在第一凹槽11中,并且第一隔热板9.3的内侧面与混凝土墙体4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9.1贴设在第一隔热板9.3的外侧面上;所述第一锚栓9.4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以将第一连接板9.1和第一隔热板9.3与混凝土墙体4固定,并且第一锚栓9.4的外端位于墙体保温层5内;所述转接板9.2水平穿设在墙体保温层5中,转接板9.2的内端与转接板9.2固定连接,转接板9.2的外端与龙骨骨架7固定连接;所述石材面板8通过挂接件12与龙骨骨架7连接;

所述屋面结构设置在侧墙结构的顶部,包括有由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屋顶气密层13、混凝土屋面板14、屋面保温层15、防水卷材层16、屋顶砂浆保护层17、顺水条18、挂瓦条19和屋面彩瓦20;所述混凝土屋面板14的横截面呈八字形,并且混凝土屋面板14左右两端分别超出两侧侧墙结构的外侧面;在混凝土屋面板1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挡板21;在混凝土屋面板14的顶部中间、沿纵向通长设置有屋脊结构22;所述屋顶气密层13铺设在混凝土屋面板14的底部,并且屋顶气密层13的底部与墙体气密层6的顶部相连接;所述屋面保温层15铺设在混凝土屋面板14的顶部,并且屋面保温层15的两侧与挡板21之间留有间距;所述屋面保温层15的厚度不小于350mm,包括有下保温层15.1、中间保温层15.2和上保温层15.3;所述下保温层15.1与混凝土屋面板14之间粘接,中间保温层15.2与下保温层15.1之间粘接,上保温层15.3与中间保温层15.2之间粘接;所述下保温层15.1、中间保温层15.2和上保温层15.3均由多排保温板单块沿纵向错缝拼接而成,每排保温板单块沿混凝土屋面板14的倾斜方向连续铺设;同一排的下保温层15.1、中间保温层15.2和上保温层15.3中保温板单块的拼接缝错开;所述屋面保温层15与挡板21之间的间隙中填充有岩棉保温层15.4,且岩棉保温层15.4的厚度与屋面保温层15的厚度相适应;在屋脊两侧的混凝土屋面板14上、靠近两侧挡板21的位置处,分别沿纵向间隔设置有多组保温层固定组件23,且每组保温层固定组件23沿着混凝土屋面板14的倾斜方向间隔设置;所述保温层固定组件23包括有第二隔热板23.1、第二连接板23.2、保温块23.3、第二锚栓23.4和固定杆23.5;所述屋面保温层15的底面、对应保温层固定组件23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凹槽24;所述第二隔热板23.1、第二连接板23.2和保温块23.3由下而上依次设置在第二凹槽24中;所述第二锚栓23.4穿设在保温块23.3、第二连接板23.2和第二隔热板23.1中,与混凝土屋面板14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23.5垂直于混凝土屋面板14、设置在屋面保温层15中,并且固定杆23.5的下端穿过保温块23.3、与第二连接板23.2固定连接,固定杆23.5的上端位于屋顶砂浆保护层17中;所述屋面保温层15中间隔设置有第二断热桥锚栓25,且第二断热桥锚栓25的下端插入混凝土屋面板14中、与混凝土屋面板14固定,第二断热桥锚栓25的上端压接在屋面保温层15的上表面上;所述防水卷材层16铺设在屋面保温层15的顶部;所述屋顶砂浆保护层17设置在防水卷材层16的顶部,且在屋顶砂浆保护层17中敷设有钢筋网片26。

本实施例中,所述屋脊结构22包括有屋脊瓦22.1、脊瓦卧浆22.2和顶部装饰盖22.3;所述屋脊瓦22.1沿纵向通长盖设在屋脊两侧的混凝土屋面板14上;所述脊瓦卧浆22.2填充在屋脊瓦22.1与屋脊两侧混凝土屋面板14之间的间隙中;所述顶部装饰盖22.3覆盖在屋脊瓦22.1的顶部。

本实施例中,所述屋面结构还包括有太阳能机房27;所述侧墙结构的上部设置有顶部楼板28;所述太阳能机房27设置在顶部楼板28上,并且太阳能机房27的顶部超出混凝土屋面板14的顶部;所述太阳能机房27包括有机房侧墙27.1、机房顶板27.2、机房保温层27.3、机房防水层27.4和机房砂浆保护层27.5;所述机房侧墙27.1的底部支撑在顶部楼板28上,并且机房侧墙27.1与混凝土屋面板14一体成型;所述机房保温层27.3设置在屋面保温层15上方的机房侧墙27.1外侧面以及机房顶板27.2的顶面,机房保温层27.3的底面与屋面保温层15的顶面粘接连接;所述的厚度不小于350mm;所述机房防水层27.4覆盖在机房保温层27.3的外侧;所述机房砂浆保护层27.5抹在机房防水层27.4的外侧;所述屋面彩瓦20在太阳能机房27位置处与机房砂浆保护层27.5粘接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太阳能机房27的顶部四周设置有女儿墙29;所述女儿墙29设置在机房保温层27.3的顶部,在女儿墙29的表面上设置有女儿墙防水层30;在女儿墙29的内外两侧设置有女儿墙保温层31,且女儿墙保温层31通过粘接砂浆32连接在女儿墙防水层30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凹槽24的竖向切面呈梯形;所述第二隔热板23.1和保温块23.3均为矩形块;在第二隔热板23.1和保温块23.3的左右两侧与第二凹槽24之间填充有抗裂砂浆23.6。

本实施例中,所述屋顶砂浆保护层17中设置有型钢龙骨33;所述型钢龙骨33沿着混凝土屋面板14的倾斜方向对应连接在每组保温层固定组件23的固定杆23.5的上部,且型钢龙骨33的下部埋在屋顶砂浆保护层17中,型钢龙骨33的上部位于顺水条18之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龙骨骨架7包括有竖龙骨7.1和水平龙骨7.2;所述竖龙骨7.1有一组,沿着混凝土墙体4的长轴向间隔布置;所述水平龙骨7.2有一组,沿竖向间隔布置在一组竖龙骨7.1的外侧;所述转接板9.2在每块第一连接板9.1上设置有两组,且两组转接板9.2的外端对应夹持在竖龙骨7.1的两侧、与竖龙骨7.1通过连接螺栓34可拆卸连接;在每相邻的两根竖龙骨7.1之间、沿竖向对应间隔设置有防火岩棉带35;所述防火岩棉带35的内侧隔断墙体保温层5、与混凝土墙体4连接,防火岩棉带35的外侧与石材面板8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断热桥锚栓10分为第一板缝断热桥锚栓10a和第一板面断热桥锚栓10b;所述第一板缝断热桥锚栓10a沿着竖向相邻两排保温板单块的接缝间隔布置,且分别布置在外保温层5.2的保温板单块的转角处和外保温层5.2的保温板单块的侧边中部位置处;所述第一板面断热桥锚栓10b有两个,沿着外保温层5.2的保温板单块的长轴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一断热桥锚栓10包括有第一胀管10.1、第一钢钉10.2和第一断桥封堵帽10.3;所述第一胀管10.1包括有由一端到另一端依次设置的第一断热桥区段10.1.1、第一过渡段10.1.2、第一钢钉套管段10.1.3和第一膨胀缓冲段10.1.4构成;所述第一断热桥区段10.1.1的端部设置有第一环形压板10.1.5,且第一断热桥区段10.1.1的截面直径大于第一钢钉套管段10.1.3的截面直径;所述第一过渡段10.1.2为变截面管段,并且第一过渡段10.1.2与第一断热桥区段10.1.1相连接一端的端面直径与第一断热桥区段10.1.1的直径相适应,第一过渡段10.1.2与第一钢钉套管段10.1.3相连接一端的端面直径与第一钢钉套管段10.1.3的直径相适应;所述第一钢钉10.2插接在第一钢钉套管段10.1.3中,并且第一钢钉10.2的扩大端头位于第一过渡段10.1.2中,第一钢钉10.2的尖角端头位于第一膨胀缓冲段10.1.4中;所述第一断桥封堵帽10.3封堵在第一断热桥区段10.1.1的端部。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断热桥锚栓25包括有第二胀管25.1、第二钢钉25.2和第二断桥封堵帽25.3;所述第二胀管25.1和第二断桥封堵帽25.3由热绝缘材料制成,第二胀管25.1包括有由一端到另一端依次设置的第二断热桥区段25.1.1、第二过渡段25.1.2、第二钢钉套管段25.1.3和第二膨胀缓冲段25.1.4;所述第二断热桥区段25.1.1的端部设置有第二环形压板25.1.5,且第二断热桥区段25.1.1的截面直径大于第二钢钉套管段25.1.3的截面直径;所述第二过渡段25.1.2为变截面管段,并且第二过渡段25.1.2与第二断热桥区段25.1.1相连接一端的端面直径与第二断热桥区段25.1.1的直径相适应,第二过渡段25.1.2与第二钢钉套管段25.1.3相连接一端的端面直径与第二钢钉套管段25.1.3的直径相适应;所述第二钢钉25.2插接在第二钢钉套管段25.1.3中,并且第二钢钉25.2的扩大端头位于第二过渡段25.1.2中,第二钢钉25.2的尖角端头位于第二膨胀缓冲段25.1.4中;所述第二断桥封堵帽25.3封堵在第二断热桥区段25.1.1的端部。

本实施例中,内保温层5.1的保温板单块与混凝土墙体4之间采用点框粘接,且内保温层5.1与混凝土墙体4之间的粘接面积不小于60%;外保温层5.2与内保温层5.1之间采用水平条形粘接,且外保温层5.2与内保温层5.1之间的粘接面积不小于90%;所述下保温层15.1的保温板单块与混凝土屋面板14之间采用点框粘接,且下保温层15.1与混凝土屋面板14之间的粘接面积不小于60%;中间保温层15.2与下保温层15.1之间采用水平条形粘接,且中间保温层15.2与下保温层15.1之间的粘接面积不小于90%;上保温层15.3与中间保温层15.2采用水平条形粘接,且上保温层15.3与中间保温层15.2之间的粘接面积不小于90%。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部气密层3包括挤塑聚苯板、发泡聚氨酯密封胶和细石混凝土装饰面层;所述墙体气密层6包括墙面抹灰砂浆;在墙体穿墙管的周围设置有管道发泡聚氨酯密封胶和管道气密性胶带;所述屋顶气密层13包括墙面抹灰砂浆;在屋顶管道洞口的周围设置有管道发泡聚氨酯密封胶和管道气密性胶带。

本实施例中,所述女儿墙防水层30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外防水层36。

这种超低能耗建筑非透明围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步骤一,施工底板保温层2。

步骤二,在底板保温层2的顶部施工混凝土筏板1。

步骤三,施工混凝土墙体4,并对混凝土墙体4进行处理。

步骤四,施工混凝土屋面板14。

步骤五,施工龙骨连接组件9和保温层固定组件23:在混凝土墙体4的外侧面上、对应待施工的龙骨骨架7的位置处,沿竖向间隔粘接第一隔热板9.3;然后将焊接有转接板9.2的第一连接板9.1安装在第一隔热板9.3的外侧面上;在混凝土屋面板14的顶部、沿着混凝土屋面板14的倾斜方向间隔设置保温层固定组件23。

步骤六,施工墙体保温层5:先施工内保温层5.1,内保温层5.1的保温板单块的采用点框法进行粘贴,粘结面积不小于60%;内保温层5.1的保温板单块粘贴时,板缝挤紧,相邻板面齐平,板缝宽度不大于2mm,水平相邻的保温板单块的板间高差不大于1mm;然后再施工外保温层5.2:外保温层5.2的保温板单块的采用水平条形粘接法进行粘贴,粘结面积不小于90%;外保温层5.2的保温板单块粘贴时,板缝挤紧,相邻板面齐平,板缝宽度不大于2mm,水平相邻的保温板单块的板间高差不大于1mm。

步骤七,采用第一断热桥锚栓10将施工完成的墙体保温层5与混凝土墙体4固定。

步骤八,施工屋面保温层15和岩棉保温层15.4:在挡板21内侧的混凝土屋面板14上设置岩棉保温层15.4;屋面保温层15的施工按照从檐口到屋脊的方向铺设,三层保温层错缝粘贴,相邻保温板单块之间大于等于2mm接缝处用保温材料将缝塞满,并采用聚氨酯发泡胶密封。

步骤九,施工龙骨骨架7:将龙骨骨架7与转接板9.2连接。

步骤十,安装石材面板8:将石材面板8与龙骨骨架7采用挂接件12挂接连接。

步骤十一, 施工防水卷材层16:当天铺装完成的屋面保温层15当天在屋面保温层15的顶部施工防水卷材层16,防水卷材层16的外侧边延伸至屋面檐口的外边缘处。

步骤十二,施工型钢龙骨33:将型钢龙骨33沿着混凝土屋面板14的倾斜方向对应连接在每组保温层固定组件23的固定杆23.5的上部。

步骤十三,施工屋顶砂浆保护层17:在防水卷材层16的顶部施工屋顶砂浆保护层17,同时在中屋顶砂浆保护层17敷设钢筋网片26。

步骤十四,依次施工顺水条18、挂瓦条19和屋面彩瓦20,直至屋面彩瓦20施工完成,至此施工完毕。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