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转流管

一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转流管

摘要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转流管,包括第一导管与第二导管,所述第一导管与第二导管之间连接有多通阀,所述多通阀的内部安装有阀芯,且第一导管内部开设有血液转流腔以及球囊充盈腔,所述第一导管末端分别连接有弹性体第一球囊,所述第一导管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双通阀,且第一球囊与第一导管内的球囊充盈腔接通,所述第二导管结构与第一导管相同,所述第二导管的内部也开设有血液转流腔以及球囊充盈腔,且第二导管的端部连接有弹性体第二球囊,本发明能够在手术过程中,维持颈动脉远端的大脑血供,避免长时间血管夹闭导致大脑缺血带来永久性脑损伤,同时能够避免出血,提供清晰的手术视野。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570010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3-02-0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深圳市慧极创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11384505.3

  • 申请日2022-11-07

  • 分类号A61B17/12;A61M25/10;A61M25/00;

  • 代理机构北京七夏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刘毓珍

  •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凤凰街道凤凰社区招商局光明科技园B1B2栋B2-1501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8:34:0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2-07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转流管。

背景技术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切除增厚的颈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预防由于斑块脱落引起脑卒中的一种方法,已被证明是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需要暂时阻断颈动脉血流,可能导致脑灌注的血流动力学不足,导致围手术期神经系统并发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转流管,用以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转流管,包括第一导管与第二导管,所述第一导管与第二导管之间连接有多通阀,所述多通阀的内部安装有阀芯,且第一导管内部开设有血液转流腔和球囊充盈腔,所述第一导管末端分别连接有弹性体第一球囊,所述第一导管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双通阀,且第一球囊与位于第一导管内的球囊充盈腔接通,所述第二导管结构与第一导管相同,所述第二导管的内部也开设有血液转流腔和球囊充盈腔,且第二导管的端部连接有弹性体第二球囊,所述第二导管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双通阀,且第二双通阀与位于第二导管内的球囊充盈腔接通。

进一步,所述第一球囊和第二球囊均通过粘接或者焊接方式与第一导管外侧固定连接,能够方便对球囊进行安装,避免在安装过程中球囊与导管分离,保证球囊密封可靠。

进一步,还包括第三导管,所述第三导管与第一导管、第二导管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三导管的内部也开设有血液转流腔和球囊充盈腔,且第三导管的端部连接有弹性体第三球囊,所述第三导管的外侧设置有第三双通阀,且第三双通阀与位于第三导管内的球囊充盈腔接通。如此设置,能够对应对颈动脉狭窄累计颈动脉分支血管情况,同时维持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的血供。

进一步,所述多通阀有多个分支,可连通多个导管。如此设置,能够方便将更多的导管连接,并通过多通阀对各分支排气进行控制。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设置的多组导管以及球囊,能够在手术过程中,通过球囊管能够对血管远近端进行封堵,避免出血,有效解决了术中出血影响手术视野的问题;

2.本发明通过设置的多组导管以及多通阀,能够在手术过程中,使血液能够通过导管绕过手术区域,维持手术中大脑的血供,为手术赢得时间,避免长时间的血管夹闭导致的不可逆脑损伤;

3.本发明通过设置的超顺应性球囊能够低压力下封堵血管,封堵血管时,减小对血管内壁的损伤;

4.本发明还通过设置的多分支转流管可适用于分叉型血管,能够对多个血管进行血液转流,提高手术普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转流管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转流管实施例1中导管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转流管实施例1的操作方式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转流管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转流管实施例2的操作方式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第一导管11、血液转流腔111、球囊充盈腔112、第一球囊12、第一双通阀13、第二导管21、第二球囊22、第二双通阀23、多通阀31、阀芯32、第三导管4、第三球囊42、第三双通阀4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实施例:

实施例1:如图1所示,转流管设置有第一导管11和第二导管21,导管主体横截面如图2所示的双腔结构,其中包含血液转流腔111和球囊充盈腔112,在第一导管11和第二导管21的末端外侧设置有弹性体第一球囊12和第二球囊22,通过粘接或焊接的方式将球囊的两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导管11和第二导管21外侧,并在球囊与导管重合部分的球囊充盈腔开侧孔,用于通过充盈腔充盈球囊,球囊充盈腔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双通阀13和第二双通阀23,可通过双通阀向球囊内注入液体使球囊充盈,用于封堵血管,避免漏血,与血液转流腔内部连接有多通阀31,多通阀31为三通阀,可通过旋转阀芯32控制转流管各支路的导通与闭合,以控制血流方向并排空导管内的气体,避免空气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引起气栓。

如图3所示,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中,将本转流管的一段从颈总动脉近端血管或其他动脉血管穿刺,然后将导管置入血管腔内从两组双通阀注入适量的生理盐水使第一球囊12以及第二球囊22充盈贴合血管内壁,由于球囊为顺应性球囊可贴合不规则的动脉血管内壁,用于封堵血管,转流管一端封堵完成后,将三通阀的阀芯32旋转到第一导管11与外界导通,将第一导管11内的空气排出管内,然后在血管远端重复上述操作,将第二导管12内的气体排尽,然后将三通阀31的阀芯32调整到第一导管11与第二导管21导通的状态,使转流管内血流由血管近端流向远端,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中维持大脑血供,避免手术过程中心脑缺血引起的后遗症。

实施例2:如图4与图5所示,实施例二是基于实施例一的改进方案,其改进之处在于额外连接有导管以及多通阀31为四通阀,如图4所示,在四通阀的三个分支分别对应连接第一导管11、第二导管21、第三导管4,其导管内腔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类似,在导管端部设置有顺应性第一球囊12、第二球囊22、第三球囊42,可通过各组双通阀向球囊内注入充盈介质。

以上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发明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连接”等指示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该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部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部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