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基于知识工程技术对可调桨智能化设计研究系统

一种基于知识工程技术对可调桨智能化设计研究系统

摘要

本发明涉及智能化设计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知识工程技术对可调桨智能化设计研究系统。本发明中,研究系统所述智能化设计研究系统包括:人机接口的模块,人机接口的模块来处理知识库模块、知识处理模块以及计算机建模软件系统模块之间的数据交换;液压马达通过螺栓固定在具有减速作用的行星转向齿轮上,行星转向齿轮上的小齿轮与回转支承啮合在一起,带动转向管旋转,通过对可调桨的智能化设计,把可调桨零部件的建模与校核从繁琐复杂的手动建模与手册查找校核公式转变为只需选择设定好的参数化变量就可以实现可调桨的整体设计,避免了重复查找手册公式,缩短了建模周期,提高了设计效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568590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科技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2211183326.3

  • 发明设计人 吴秋鹏;

    申请日2022-09-27

  • 分类号G05B19/418;

  • 代理机构合肥方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刘跃

  • 地址 212100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新区长晖路666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8:34:0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2-03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化设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知识工程技术对可调桨智能化设计研究系统。

背景技术

机械产品的设计在其表现上是处理几何模型的过程,零部件的几何形状直接决定工艺流程及制造结果,从本质上来说机械设计过程是一个知识利用的过程。将知识工程技术与solidworks系统相结合,利用该系统进行机械产品的设计,更能够从本质上达到知识的再利用过程。理论与实践表明,利用知识工程技术来指导设计能够显著的提高设计效率,降低开发成本等。传统可调桨的设计大部分采用图谱设计法,设计过程中需要参考繁多的图表和经验公式,这就使可调桨设计过程变得繁琐复杂。然而现代的机械工业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计算机设计系统,在设计过程中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来设计,从而提高了机械工程设计的效率。知识工程技术,它是将相关的领域知识、材料数据、判断依据、设计经验、用户反馈信息以及其设计标准与规范等知识综合到软件中,通过知识的重利用与程序的推导,使其自发的进行逻辑判断和推理过程,实现基于产品知识的智能化设计。

但是传统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参考繁多的图表和经验公式,使得设计过程变得复杂,不利于员工的工作开展和公司有关项目的进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知识工程技术对可调桨智能化设计研究系统。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知识工程技术对可调桨智能化设计研究系统所述智能化设计研究系统包括:人机接口的模块,人机接口的模块来处理知识库模块、知识处理模块以及计算机建模软件系统模块之间的数据交换,

所述可调桨机构包括轴承一、轴承二、弧齿锥齿轮一、上水平轴、轴承三、轴系、柴油机、弧齿锥齿轮二、轴承四、轴承五、竖直轴、轴承六、轴承七、弧齿锥齿轮三、弧齿锥齿轮四、轴承八、轴承九、下水平轴、轴承十、轴承十一、桨叶、转向管、液压马达、小齿轮、回转支承、行星转向齿轮、转向齿轮盘、上齿轮箱、下齿轮箱、液压缸、油箱;上齿轮箱顶部安装有油箱,油箱里的油用于润滑和给液压马达供油,在上齿轮箱中,弧齿锥齿轮一和弧齿锥齿轮二用于将动力从水平方向变化到垂直方向,在下齿轮箱中,弧齿锥齿轮三和弧齿锥齿轮四用于将动力传递到下水平轴上以驱动桨叶旋转;下水平轴上的圆柱滚子轴承和调心滚子轴承主要承受径向载荷,由于齿轮和螺旋桨的轴向力之和较大,所以下水平轴的右侧安装可以承受很大轴向载荷的推力调心滚子轴承;液压马达通过螺栓固定在具有减速作用的行星转向齿轮上,行星转向齿轮上的小齿轮与回转支承啮合在一起,带动转向管旋转。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齿轮箱顶部安装有油箱。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齿轮箱中,弧齿锥齿轮一和弧齿锥齿轮二用于将动力从水平方向变化到垂直方向。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齿轮箱中,弧齿锥齿轮三和弧齿锥齿轮四用于将动力传递到下水平轴上以驱动桨叶旋转。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水平轴上的圆柱滚子轴承和调心滚子轴承主要承受径向载荷。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水平轴的右侧安装可以承受很大轴向载荷的推力调心滚子轴承。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液压马达通过螺栓固定在具有减速作用的行星转向齿轮上,行星转向齿轮上的小齿轮与回转支承啮合在一起,带动转向管旋转。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知识处理模块主要是处理标准知识库与规则知识库。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计算机建模软件系统模块是实现对模型的推理建模与对智能原型的处理推理。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机交互模块则是各个模块之间、各个模块与数据库之间的数据桥梁,通过输入所需的性能参数与设计要求驱动各个模块的运行。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中,通过对可调桨的智能化设计,把可调桨零部件的建模与校核从繁琐复杂的手动建模与手册查找校核公式转变为只需选择设定好的参数化变量就可以实现可调桨的整体设计,避免了重复查找手册公式,缩短了建模周期,提高了设计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可调桨机构简图;

图2为本发明中柴油机动力传递顺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液压马达动力传递顺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全回转螺旋桨智能设计系统结构原理图;

图5为本发明中知识系统与CAD系统的关系图;

图6为本发明中系统开发流程图。

图中标记:1.轴承一、2.轴承二、3.弧齿锥齿轮一、4.上水平轴、5.轴承三、6.轴系、7.柴油机、8.弧齿锥齿轮二、9.轴承四、10.轴承五、11.竖直轴、12.轴承六、13.轴承七、14.弧齿锥齿轮三、15.弧齿锥齿轮四、16.轴承八、17.轴承九、18.下水平轴、19.轴承十、20.轴承十一、21.桨叶、22.转向管、23.液压马达、24.小齿轮、25.回转支承、26.行星转向齿轮、27.转向齿轮盘、28.上齿轮箱、29.下齿轮箱、30.液压缸、31.油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6,

实施例:

一种基于知识工程技术对可调桨智能化设计研究系统,所述智能化设计研究系统包括:人机接口的模块,人机接口的模块来处理知识库模块、知识处理模块以及计算机建模软件系统模块之间的数据交换,

所述可调桨机构包括轴承一、轴承二、弧齿锥齿轮一、上水平轴、轴承三、轴系、柴油机、弧齿锥齿轮二、轴承四、轴承五、竖直轴、轴承六、轴承七、弧齿锥齿轮三、弧齿锥齿轮四、轴承八、轴承九、下水平轴、轴承十、轴承十一、桨叶、转向管、液压马达、小齿轮、回转支承、行星转向齿轮、转向齿轮盘、上齿轮箱、下齿轮箱、液压缸、油箱;上齿轮箱顶部安装有油箱,油箱里的油用于润滑和给液压马达供油,在上齿轮箱中,弧齿锥齿轮一和弧齿锥齿轮二用于将动力从水平方向变化到垂直方向,在下齿轮箱中,弧齿锥齿轮三和弧齿锥齿轮四用于将动力传递到下水平轴上以驱动桨叶旋转;下水平轴上的圆柱滚子轴承和调心滚子轴承主要承受径向载荷,由于齿轮和螺旋桨的轴向力之和较大,所以下水平轴的右侧安装可以承受很大轴向载荷的推力调心滚子轴承;液压马达通过螺栓固定在具有减速作用的行星转向齿轮上,行星转向齿轮上的小齿轮与回转支承啮合在一起,带动转向管旋转。

所述上齿轮箱顶部安装有油箱。

所述上齿轮箱中,弧齿锥齿轮一和弧齿锥齿轮二用于将动力从水平方向变化到垂直方向。

所述下齿轮箱中,弧齿锥齿轮三和弧齿锥齿轮四用于将动力传递到下水平轴上以驱动桨叶旋转。

所述下水平轴上的圆柱滚子轴承和调心滚子轴承主要承受径向载荷。

所述下水平轴的右侧安装可以承受很大轴向载荷的推力调心滚子轴承。

所述液压马达通过螺栓固定在具有减速作用的行星转向齿轮上,行星转向齿轮上的小齿轮与回转支承啮合在一起,带动转向管旋转。

所述知识处理模块主要是处理标准知识库与规则知识库。

所述计算机建模软件系统模块是实现对模型的推理建模与对智能原型的处理推理。

所述机交互模块则是各个模块之间、各个模块与数据库之间的数据桥梁,通过输入所需的性能参数与设计要求驱动各个模块的运行。

本发明中,通过对可调桨的智能化设计,把可调桨零部件的建模与校核从繁琐复杂的手动建模与手册查找校核公式转变为只需选择设定好的参数化变量就可以实现可调桨的整体设计,避免了重复查找手册公式,缩短了建模周期,提高了设计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