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车辆暖通和/或空调系统的通风装置

用于车辆暖通和/或空调系统的通风装置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暖通和/或空调系统(200)的通风装置(100),该通风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壳体(110),该至少一个壳体包括限定了内部体积(210)的至少一个壁(114),在该内部体积中接纳了至少一个能够被旋转的径向推进器(120)及至少一个引导构件(130),径向推进器(120)和引导构件(130)被配置成产生在径向推进器(120)的空气入口(126)与形成在通风装置(100)的壳体(110)的壁(114)中的空气出口(112)之间具有平行于径向推进器(120)的旋转轴线(R)的总体方向的空气流(FA),壳体(110)的壁(114)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成使径向推进器(120)的出口处的空气流(FA)变直,其特征在于,引导构件(130)被配置成将空气流(FA)朝向径向推进器(120)的旋转轴线(R)引导。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2-03

    公开

    国际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旨在集成到机动车辆(例如电推进机动车辆)中的暖通和/或空调系统的领域。

机动车辆常规地包括用于对旨在被引导到该车辆的乘客舱中的空气流进行热处理的暖通和/或空调系统。这些暖通和/或空调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外壳,在该至少一个外壳中容纳有至少一个热交换器和至少一个通风装置。例如,热传递流体(即,能够收集、携带和递送卡路里的流体)在该热交换器中循环。空气流也穿过该热交换器,该空气流通过穿过热交换器而在被引导到乘客舱之前经历温度变化,以便对该乘客舱的温度进行热处理。

为了产生能够穿过热交换器的空气流,暖通和/或空调系统常规地包括至少一个通风装置,该至少一个通风装置包括容纳在壳体中的至少一个推进器,其中该推进器被移动部件旋转,该移动部件也可以容纳在该壳体中。目前实施的通风装置包括:轴向空气入口,即,允许空气流在平行于或基本上平行于该通风装置的推进器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进入通风装置的开口;以及径向空气出口,在该径向空气出口处空气流在径向方向上从推进器离开。换言之,这种通风装置常规地布置在蜗壳中,使得空气流在第一方向上进入通风装置并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离开该壳体。

这些通风装置的缺点在于,由于离开装置的空气流的径向性质,通风装置特别笨重。因此,它们不能容易地安装在特别有限的通风系统中。

例如,文件KR 2014/0054655 A描述了一种通风装置,在该通风装置中空气流在该推进器的空气入口与该通风装置的出口之间、在平行于该通风装置的推进器的旋转轴线的总体方向上循环。该文件中描述的通风装置的缺点在于,空气流易于经由形成在壳体中的出口开口的周边部分离开通风装置。换言之,在通风装置的壳体中形成的空气出口开口的周边部分中测得的空气流的流量大于在该空气出口开口的中心部分中测得的该空气流的流量。这种类型的通风装置的空气出口开口可以由空气过滤器封闭。因此,空气出口的周边部分与中心部分之间的流量差异可能导致这种空气过滤器的非最佳使用,这可能导致这种空气过滤器需要比如果空气流的流量在空气出口开口的整个表面上、即在该空气出口开口的中心部分中和周边部分中都是恒定的或基本上恒定的情况下更频繁地进行更换。

本发明属于这种背景并且旨在通过提出一种没有现有技术的通风装置那样笨重并且其中的空气流在空气出口开口的所有点处都具有基本上恒定的流量的通风装置来至少解决所提到的缺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涉及一种用于车辆暖通和/或空调系统的通风装置,该通风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壳体,该至少一个壳体包括限定了内部体积的至少一个壁,在该内部体积中容纳了至少一个能够被旋转的径向推进器及至少一个引导构件,径向推进器和引导构件被配置成产生在径向推进器的空气入口与形成在通风装置的壳体的壁中的空气出口开口之间具有平行于径向推进器的旋转轴线的总体方向的空气流,其中壳体的壁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成使离开径向推进器的空气流变直。根据本发明,引导构件被配置成将空气流朝向径向推进器的旋转轴线引导。

“径向推进器”应理解为是指如下推进器,在该推进器中,空气流在第一方向上、在这种情况下平行于该推进器的旋转轴线进入,并在第二横向方向上、例如垂直于该推进器的旋转轴线离开。换言之,在本发明的含义内,径向推进器包括轴向空气入口和径向空气出口。“壳体的壁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成使空气流变直”应理解为是指该壁的形状被设计成使得当空气流离开径向推进器时,它遇到壳体的壁的该部分从而使该空气流发生偏离以便变直,即,将其朝向引导构件引导。因此,该通风装置的壳体的形状和容纳在该通风装置中的空气流引导构件一起允许通过径向推进器的旋转而产生的空气流被引导,使得该通风装置的整体体积相比于现有技术的通风装置减小。因此,根据本发明的通风装置的空气出口可以放置在径向推进器的轴向延伸部中,这允许减小这种装置的径向体积。结果,根据本发明的通风装置可以更容易地安装在小型车辆(比如至少部分电推进的车辆)内。例如,径向推进器可以被移动部件旋转。可选地,该移动部件的支撑件可以容纳在壳体的内部体积中。根据本发明的通风装置允许通过使空气流倾斜从而进入径向推进器的旋转轴线所穿过的形成在壳体的壁中的出口开口的一部分,而在出口开口的整个表面上获得空气流的均质分布,即使在存在轴向地放置在形成在壳体的壁中的出口开口的中心处的支撑件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根据本发明,空气流引导构件可以包括多个固定叶片,这些固定叶片在轴向上设置在径向推进器与空气出口开口之间。例如,空气流引导构件的至少一个固定叶片包括刚性地连接到壳体的壁的至少一个外端。有利地,空气流引导构件的每个固定叶片都包括刚性地连接到壳体的壁的外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征,径向推进器包括多个可移动叶片,其中每个可移动叶片包括朝向径向推进器的旋转轴线定向的内边缘和背离内边缘定向的外边缘,其中至少一个外边缘平行于径向推进器的旋转轴线延伸。有利地,每个可移动叶片的外边缘各自在平行于径向推进器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征,径向推进器的内半径的范围在36mm至54mm之间,该内半径是在径向推进器的旋转轴线与径向推进器的可移动叶片之一的内边缘之间、在垂直于径向推进器的旋转轴线的平面中测量的。例如,该径向推进器的外半径的范围可以在64mm至96mm之间,该外半径是在旋转轴线与径向推进器的可移动叶片之一的外边缘之间、在垂直于该旋转轴线的平面中测量的。

有利地,可移动叶片的内边缘的平行于径向推进器的旋转轴线测量的高度大于该可移动叶片的外边缘的平行于径向推进器的旋转轴线测量的高度。例如,可以将径向推进器的可移动叶片的内边缘的高度与径向推进器的该可移动叶片的外边缘的高度之间的比率设置成范围在1.1至1.9之间。例如,径向推进器的可移动叶片的内边缘的高度的范围可以在36mm至54mm之间,并且径向推进器的该同一可移动叶片的外边缘的高度的范围可以在29mm至44mm之间。此外,径向推进器的可移动叶片的内边缘与径向推进器的该可移动叶片的外边缘可以沿着径向推进器的旋转轴线采取不同的位置,即,相对于彼此具有偏移。

更具体地,径向推进器的可移动叶片分别在推进器的碗状物与推进器的边缘之间延伸,其中推进器的碗状物在从该径向推进器的可移动叶片观察时具有凸形形状,其中可移动叶片的内边缘的高度和该可移动叶片的外边缘的高度分别是在推进器的碗状物与推进器的边缘之间、平行于该径向推进器的旋转轴线测量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征,径向推进器的每个可移动叶片由朝向径向推进器的空气入口定向的至少一个上线和朝向形成在壳体的壁中的空气出口开口定向的至少一个下线限定,并且该径向推进器的至少一个可移动叶片的上线具有从径向推进器的边缘朝向该径向推进器的旋转轴线突出的至少一个第一部分和被径向推进器的该边缘覆盖的第二部分。有利地,径向推进器的可移动叶片的所有上线都具有该第一部分和该第二部分。径向推进器的碗状物更具体地被布置成连接该径向推进器的这些可移动叶片的下线。有利地,径向推进器的该碗状物可以是封闭的,即,该碗状物在两个相继的可移动叶片之间连续延伸。结果,通过径向推进器的旋转而产生的全部空气流经由径向空气出口离开该径向推进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通风装置的壳体包括容置该径向推进器的至少一个上部部分和容置该引导构件的下部部分,其中上部部分包括当从径向推进器的旋转轴线观察时的至少一个第一凸曲率和当从径向推进器的旋转轴线观察时的至少一个第二凹曲率,第一曲率覆盖径向推进器的边缘,并且第二曲率被布置成面向径向推进器的径向空气出口。更具体地,当在垂直于该径向推进器的旋转轴线的平面中观察时,第一曲率覆盖径向推进器的边缘。类似地,在垂直于径向推进器的旋转轴线的平面中,第二曲率被布置成面向该径向推进器的径向空气出口。换言之,壳体的上部部分的第二曲率被布置成使得离开径向推进器的空气流与该第二曲率相遇,使得该第二曲率形成了壳体的被配置成使离开径向推进器的空气流变直的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征,空气流引导构件包括多个固定叶片,其中空气流引导构件的至少一个固定叶片包括通过前缘和后缘连接在一起的压力面和吸力面,其中固定叶片包括当在垂直于相关固定叶片的径向延伸轴线的平面中观察时在前缘与后缘之间沿着拱曲度线延伸的截面,其中该拱曲度线内接于圆,其中在该圆在前缘处的切线与前缘处的拱曲度线之间形成第一角度,并且在该圆在前缘处的切线与后缘处的拱曲度线之间形成第二角度,第一角度的范围在3°至10°之间,并且第二角度的范围在79°至128°之间。例如,引导构件的固定叶片可以被布置为圆形轮廓,其中该圆形轮廓的中心形成引导构件的中心。有利地,空气流引导构件的所有固定叶片可以在结构上是相同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征,空气流引导构件的至少一个固定叶片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该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按此顺序沿着固定叶片的径向延伸轴线朝向壳体的壁对齐,其中在第一部分中测量的第一角度与第二角度之间的比率的范围在0.03至0.07之间,在第二部分中测量的第一角度与第二角度之间的比率的范围在0.05至0.12之间,并且在第三部分中测量的第一角度与第二角度之间的比率的范围在0.02至0.07之间。有利地,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是一体地形成的,即,它们形成在不对这些部分中的至少一个部分造成损坏的情况下不能被分开的单一组件。

根据本发明,径向推进器能够被至少一个移动部件旋转,其中壳体包括至少一个支撑件,该至少一个支撑件能够容纳该至少一个用于使径向推进器移动的部件,并且引导构件介于能够容纳该至少一个移动部件的支撑件与壳体的壁之间。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应用实例,引导构件的中心和移动部件的支撑件的中心是重合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空气流引导构件包括多个固定叶片,其中该空气流引导构件的至少一个固定叶片包括至少一个内端和至少一个外端,该至少一个内端刚性地连接到能够容纳该移动部件的支撑件,该至少一个外端刚性地连接到壳体的壁。换言之,应理解的是,空气流引导构件相对于壳体是固定的。有利地,空气流引导构件的所有固定叶片都可以包括刚性地连接到移动部件的支撑件的内端和刚性地连接到壳体的壁的至少一个外端。可选地,壳体、空气流引导构件和移动部件的支撑件可以是一体式的,即,形成在不对至少壳体、空气流引导构件和/或支撑件造成损坏的情况下不能被分开的单一组件。

可选地,空气过滤器可以布置成面向形成在壳体的壁中的空气出口开口。有利地,空气过滤器可以封闭壳体的空气出口开口。换言之,空气流引导构件然后通过使离开径向推进器的空气流发生偏离而允许空气过滤器的整个可用表面得到使用,从而提高了该空气过滤器的效率和耐用性。

有利地,通风装置包括用于使径向推进器移动的部件。例如,用于使径向推进器移动的部件可以是直流电机,该直流电机包括能够容纳在径向推进器的毂中的驱动轴。因此从上文中将理解,如果必要的话,移动部件被容纳在壳体中、在为此目的而设置的支撑件上。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暖通和/或空调系统,该暖通和/或空调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如上文提到的通风装置,该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热交换器,该至少一个热交换器被配置成在由径向推进器产生的空气流与冷却剂之间交换热量。“冷却剂”应理解为是指被配置成携带卡路里并通过改变或不改变状态来交换卡路里的流体。

进一步的特征、细节和优点将在阅读以下为了说明的目的、参照以下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各种视图而提供的详细描述时变得更加清楚明显: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包括至少一个根据本发明的通风装置的根据本发明的暖通和/或空调系统的一部分;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通风装置的立体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通风装置的径向推进器的立体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通风装置的空气流引导构件的立体底部视图;

[图5]示出了图4所示的空气流引导构件的固定叶片的第一节段沿着图4所示的第一横向平面AA得到的截面;

[图6]示出了图5所示的空气流引导构件的固定叶片的第二节段沿着图4所示的第二横向平面BB得到的截面;

[图7]示出了图5所示的空气流引导构件的固定叶片的第三节段沿着图4所示的第三横向平面CC得到的截面;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通风装置沿着图1所示的竖直平面DD得到的竖直截面视图。

本发明的特征、替代性实施例和各种实施例可以以各种组合方式组合在一起,只要它们不是彼此不相容或相互排斥的即可。特别地,可以设想本发明的替代性实施例,这些替代性实施例仅包括下文独立于所描述的其他特征来描述的特征集合,条件是该特征集合足以提供技术优点或足以将本发明与现有技术区分开来。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暖通和/或空调系统200的一部分。该暖通和/或空调系统200(下文称为“系统200”)旨在集成到机动车辆(例如电推进机动车辆)中,以便在空气流FA被引导到车辆的乘客舱中以对该乘客舱进行热处理之前对该空气流进行热处理。换言之,该空气流FA用于冷却或加热车辆的乘客舱。根据本发明的系统200包括:其中容置了至少一个热交换器202的至少一个外壳201,该至少一个热交换器被配置成在冷却剂与旨在被引导到车辆的乘客舱中的空气流FA之间交换热量;以及至少一个根据本发明的通风装置100,该通风装置被配置成产生空气流FA。外壳201有利地允许处理后的空气流FA被引向车辆的乘客舱。“冷却剂”在本文中应理解为是指被配置成携带卡路里并通过改变或不改变状态来交换卡路里的流体。

如图所示,根据本发明的通风装置100包括至少一个壳体110,该至少一个壳体包括至少一个壁114,该至少一个壁限定了内部体积210,在该内部体积中容纳了至少一个移动部件140、径向推进器120、至少一个空气流FA引导构件130、以及至少一个空气过滤器113。有利地,空气过滤器113在轴向上布置在引导构件130与热交换器202之间。移动部件140被配置成使径向推进器120绕旋转轴线R旋转以产生空气流FA,并且引导构件130自身与壳体110的壁114的至少一部分一起帮助使空气流FA变直,使得空气流在径向推进器120的空气入口126与形成在壳体110的壁114中的出口开口之间具有平行于径向推进器120的旋转轴线R的总体移动方向。如下文进一步详细描述的,径向推进器120的移动部件140的至少一个支撑件131也容纳在通风装置的壳体110的内部体积210中,其中空气流FA引导构件130介于该支撑件131与壳体110的壁114之间。

根据图1所示的示例,通风装置的壳体110和系统200的外壳201是一体形成的,即,它们形成在不对壳体110和/或外壳201造成损坏的情况下不能被分开的单一组件。

参照图2至图8,现在将进一步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通风装置100。

图2示出了此通风装置100的立体视图,该通风装置至少包括壳体110,在该壳体中形成有至少一个空气入口开口111和一个空气出口开口112,其中空气出口开口112例如至少部分地被空气过滤器113封闭。更具体地,空气入口开口111和空气出口开口112分别形成在壳体110的壁114中。有利地,空气过滤器113可以完全封闭空气出口开口112,从而确保从通风装置100排出的所有空气在被引导到车辆的乘客舱之前都穿过该空气过滤器113。

根据所示示例,通风装置100沿着主延伸线D延伸,其中空气入口开口111和空气出口开口112在平行于和垂直于或基本上平行于和垂直于该主延伸线D的平面内延伸。

壳体110并且更具体地壳体110的壁114是总体钟形的,即,当在垂直于壳体110的主延伸线D的平面中观察时,该壳体110的截面的尺寸从空气入口开口111朝向空气出口开口112增加。

如上文提到的,壳体110的壁114限定了通风装置100的内部体积,该内部体积至少容置了径向推进器120和引导构件130,该径向推进器被配置成被移动部件140旋转,该引导构件被配置成将由径向推进器120的旋转产生的空气流的至少一部分在其穿过引导构件130之后朝向该径向推进器120的旋转轴线R引导。径向推进器120能够被容纳在支撑件131中的移动部件140旋转。例如,移动部件140可以是包括至少一个定子和至少一个转子的电机,其中转子旋转地连接到容纳在径向推进器120的毂121中的轴。换言之,径向推进器120的旋转轴线R平行于该毂121延伸。

在图2中,移动部件140及其支撑件131、径向推进器120和引导构件130示意性地示出为虚线。如图所示,径向推进器120和引导构件130按此顺序沿着径向推进器120的旋转轴线R布置在形成在壳体110的壁114中的入口开口111与出口开口112之间。引导构件130介于移动部件140与壳体110的壁114之间。更具体地,引导构件130介于该移动部件140的支撑件131与壳体110的壁114之间。“径向推进器”应理解为是指如下推进器,对于该推进器,空气在平行于该推进器的旋转轴线R的方向上进入并且在横向于推进器的旋转轴线R的方向上离开。如下文描述的,所示示例中的径向推进器的旋转轴线R平行于壳体110的主延伸轴线D。

壳体110包括容置径向推进器120的至少一个上部部分115和容置空气流引导构件130的下部部分116。例如,该壳体110的上部部分115和下部部分116可以是一体式的,即它们接着形成在不对这些部分中的至少一个部分造成损坏的情况下不能被分开的单一组件。

上部部分115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部分117和至少一个第二部分118,该至少一个第一部分朝向形成在壳体110的壁114中的出口开口112扩张、在该至少一个第一部分的端部处形成空气入口开口111,该至少一个第二部分至少部分地弯曲。如图所示,第一扩张部分117的绕转轴线与壳体110的主延伸线D重合,第二柱形部分118的绕转轴线也与壳体110的主延伸线D重合。更具体地,第一部分117沿着壳体110的主延伸线D在形成空气入口开口111处的第一端117a和与第一端117a相反的第二端117b之间延伸。第二部分118自身沿着壳体110的主延伸线D在彼此相反的第一端118a与第二端118b之间延伸。如图所示,第二部分118的第一端118a和第一部分117的第二端117b重合。

壳体110的上部部分115的第一部分117具有在第一端117a与第二端117b之间延伸的第一曲率117c。第二部分118自身包括延伸第一部分117的至少一个第二曲率118c,其中该第二曲率118c被笔直部分118d延伸。换言之,该第二曲率118c介于第一部分117的第一曲率117c与第二部分118的笔直部分18d之间。如图所示,第一部分117的第一曲率117c和第二部分118的第二曲率118c在相反的方向上弯曲。换言之,第一部分117的第一曲率117c在从径向推进器的旋转轴线R观察时是凸的,并且第二曲率118c自身在从径向推进器的该旋转轴线R观察时是凹的。换言之,第一曲率117c内接于圆心设置在根据本发明的通风装置周围的环境中的圆,而第二曲率118c内接于圆心设置在根据本发明的通风装置的内部体积中的圆。例如,第二曲率118c可以具有曲率半径,该曲率半径在垂直于径向推进器的旋转轴线R的平面中在45°的角扇区内测量为范围在23.1mm至34.7mm之间。有利地,第二曲率118c具有等于或基本上等于28.9mm的曲率半径。如将在下文中描述的,第二曲率118c形成壳体110的壁114的如下部分,这部分被配置成使离开径向推进器120的空气流变直。

这得到这样的布置:其中根据所示示例,空气流在第一方向上经由空气入口开口111进入通风装置100并且在平行或基本上平行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经由空气出口开口112离开该通风装置100。根据此处所示的示例,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也平行于壳体110的主延伸轴线D,并且因此也平行于径向推进器120的旋转轴线R。

根据此处未示出的实施例,可以将第一曲率117c也设置为在从径向推进器120的旋转轴线R观察时是凹的。

图3是能够容纳在壳体的内部体积中的径向推进器120的立体视图。在本说明书的其余部分,术语“径向推进器”和“推进器”将可互换使用。

径向推进器120包括多个可移动叶片122,这些可移动叶片一方面通过径向推进器120的碗状物123并且另一方面通过该径向推进器的边缘124连接在一起。更具体地,每个可移动叶片122包括朝向径向推进器120的空气入口126定向的至少一个上线125和背离对应的上线125定向的至少一个下线127。径向推进器120的边缘124连接该推进器120的可移动叶片122的这些上线125,并且碗状物123自身连接这些可移动叶片122的下线127。

可移动叶片122的上线125更具体地包括从边缘124朝向推进器120的旋转轴线R突出的至少一个第一部分125a以及在这种情况下被推进器120的边缘124覆盖的第二部分125b。每个可移动叶片122进一步包括将该可移动叶片122的上线125连接到下线127的至少一个内边缘129和至少一个外边缘220,其中这些可移动叶片122的内边缘129朝向推进器120的旋转轴线R定向,并且外边缘220径向地背离该旋转轴线R定向。

可移动叶片122的内边缘129因此限定推进器120的内周界P1,而这些可移动叶片122的外边缘220限定推进器120的外周界P2。有利地,推进器的边缘124的一部分帮助限定推进器120的空气入口126。根据所示示例,可移动叶片122中的至少一个可移动叶片的内边缘129形成推进器120的前缘。有利地,每个可移动叶片122的内边缘129形成该推进器120的可移动叶片122的前缘。

推进器的碗状物123连接这些可移动叶片122的下线127。如图3部分所示,碗状物123是封闭的。换言之,两个相继的可移动叶片122之间形成的每个空间222是封闭的。下文将参照图8进一步详细地描述推进器120的该碗状物123。

如提到的,径向推进器120至少包括空气入口126和至少一个径向空气出口221,空气经由该空气入口在平行于推进器120的旋转轴线R的方向上进入该推进器120,空气经由该至少一个径向空气出口在横向于该推进器120的旋转轴线R的方向上离开该推进器120。根据此处所示的示例,该径向空气出口221形成在推进器120的外周界P2上,即,该径向空气出口221的一侧由推进器120的边缘124并且另一侧由推进器120的碗状物123轴向地限定。换言之,至少一个可移动叶片122的至少外边缘220形成径向推进器120的后缘。有利地,所有可移动叶片122的外边缘220分别形成径向推进器120的后缘。在推进器120的碗状物123封闭的情况下,要理解的是,由推进器120的旋转产生的全部空气流经由径向空气出口221离开该推进器120。

最后,根据图3所示的示例,推进器120的可移动叶片122各自都具有弯曲形状,即,它们在其内边缘129与其外边缘220之间以圆弧的形式延伸。有利地,推进器120可以是一体式的,即,可以形成在不对推进器120的毂121、可移动叶片122、碗状物123和/或边缘124造成损坏的情况下不能被分开的单一组件。

根据本发明,通风装置100还包括空气流引导构件130,该空气流引导构件能够在其下游将空气流朝向径向推进器的旋转轴线R引导。图4示出了该引导构件130的实施例。更具体地,图4是连同壳体的壁114的一部分示出的该引导构件130的底部立体视图。

根据所示示例,空气流引导构件130径向地介于移动部件的支撑件131与壳体的壁114之间。该引导构件130更具体地由多个固定叶片132形成,这些固定叶片分别在支撑件131与壳体的壁114之间延伸。这些固定叶片132中的每个固定叶片都沿着径向延伸轴线X在与支撑件131接触的内端133和与壁114接触的外端134之间延伸。例如,这些固定叶片132中的一个固定叶片的至少一个内端133刚性地连接到支撑件131,而该固定叶片132的外端134刚性地连接到壁114。根据所示示例,固定叶片132的所有内端133都刚性地连接到支撑件131,并且这些固定叶片132的所有外端134都刚性地连接到壁114。例如,引导构件130、支撑件131和壳体的壁114可以一体地形成,即,它们形成在不损坏引导构件130、支撑件131或壁114的情况下不能被分开的单一组件。

每个固定叶片132还包括空气流经由其进入引导构件130的至少一个前缘135和空气流经由其离开该引导构件130的至少一个后缘136。因此,当引导构件130在壳体中就位时,前缘135朝向形成在该壳体中的空气入口开口定向,而后缘136自身朝向该壳体的出口开口112定向。前缘135和后缘136也通过压力面137并且通过吸力面138连接在一起。

有利地,这些固定叶片132可以均匀分布,即,将第一固定叶片132的压力面137与在该第一固定叶片132之后的第二固定叶片132的吸力面138分开的空间139的尺寸可以与将第二固定叶片132的压力面137与紧接在第二固定叶片132之后的第三固定叶片132的吸力面分开的空间139的尺寸相等或基本上相等。

如在下文中进一步详细描述的,每个固定叶片132都可以几乎共享具有特定特征的至少三个部分S1、S2、S3中,这允许这些固定叶片132中的每个固定叶片将空气流朝向径向推进器的旋转轴线引导。

图5至图7分别示出了这些固定叶片132之一的第一部分S1的截面、同一固定叶片132的第二部分S2的截面和该固定叶片132的第三部分S3的截面,其中第一部分S1的截面是沿着位于距引导构件130的中心230为第一距离r1处的第一横向平面AA获得,第二部分S2的截面沿着位于距引导构件130的中心230为第二距离r2处的第二横向平面BB获得,并且第三部分S3的截面沿着位于距引导构件130的中心230为第三距离r3处的第三横向平面CC获得,其中第一横向平面AA、第二横向平面BB和第三横向平面CC各自垂直于相关固定叶片132的径向延伸轴线X。如图所示,第一距离r1、第二距离r2和第三距离r3是在引导构件130的中心230(在这种情况下与用于使推进器移动的部件的支撑件131的中心重合)与相关固定叶片132的前缘135之间测量的。根据此处所示的示例,第一距离r1等于或基本上等于80mm,第二距离r2等于或基本上等于90mm,并且第三距离r3等于或基本上等于100mm。换言之,固定叶片132的第一部分S1、第二部分S2和第三部分S3按此顺序沿着相关固定叶片132的径向延伸轴线X在相关固定叶片132的内端133与该固定叶片132的外端134之间对齐。

根据所示示例,在穿过第一部分S1中的前缘135的第一直线D1与穿过第二部分S2中的前缘135的第二直线D2之间测量的第一角偏移α1的范围在2.5°至4.5°之间。在第二直线D2与穿过第三部分S3中的前缘135的第三直线D3之间测量的第二角偏移α2的范围在3°至5°之间。更具体地,第一直线D1经过引导构件的中心230和固定叶片132的前缘135的位于距引导构件的该中心230为第一距离r1处的点,第二直线D2经过引导构件的中心230和固定叶片132的前缘135的位于距该中心230为第二距离r2处的点,并且第三直线D3经过引导构件的中心230和固定叶片132的前缘135的位于距该中心230为第三距离r3处的点。

参照图5至图7,在提供这三个部分S1、S2、S3中的每个部分所特有的特征之前,将首先描述每个部分的截面共有的特征。

因此,如上所述,每个固定叶片132包括通过前缘135并且通过后缘136连接在一起的压力面137和吸力面138。应当注意,固定叶片132的截面在前缘135与后缘136之间沿着拱曲度线C延伸。该拱曲度线C内接于在图中示意性地且部分地示出为虚线的圆C1、C2、C3中。

固定叶片132的截面具有一定数量的共同尺寸。特别地,每个固定叶片132具有至少一个弦线Ch和至少一个最大拱曲度Hmax。固定叶片132的弦线Ch对应于在该固定叶片132的前缘135与后缘136之间延伸的直线部分。根据此处所示的示例,该弦线Ch的尺寸范围在20.2mm至30.4mm之间。固定叶片132自身的最大拱曲度Hmax对应于该固定叶片132的在弦线Ch与拱曲度线C之间、与垂直于弦线Ch延伸且与拱曲度线C相交的直线d平行地测量的尺寸,其中最大拱曲度Hmax对应于可以如此测得的最大尺寸。根据所示示例,最大拱曲度Hmax的范围在3.1mm至4.7mm之间。此外,在固定叶片132的前缘135与如下交点之间测量的距离P.Hmax的范围在10mm至15.2mm之间,该交点是压力面137与垂直于前述弦线Ch并且测量最大拱曲度Hmax时所沿着的直线d之间的交点。

每个固定叶片132的这些部分的截面的特征还在于第一角度β1与第二角度β2之间的比率,该第一角度是在固定叶片132的前缘135处的拱曲度线C与圆C1、C2、C3在该固定叶片132的前缘135处的切线之间测量的,该第二角度是在后缘136处的拱曲度线C与圆C1、C2、C3在该固定叶片132的前缘135处的切线之间测量的。

根据所示示例,在第一部分S1中测量的第一角度β1与第二角度β2之间的比率范围在0.03至0.07之间,在第二部分S2中测量的第一角度β1与第二角度β2之间的比率范围在0.05至0.12之间,并且在第三部分S3中测量的第一角度β1与第二角度β2之间的比率范围在0.02至0.07之间。换言之,该比率在第一部分S1中和第三部分S3中基本上相同,而在第二部分S2中更大。

这些不同的比率表示由引导构件130的每个固定叶片132呈现的并且允许空气流被朝向径向推进器的旋转轴线引导的曲率的演变。在下文中参照图8进一步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通气装置100的操作。

例如,在第一部分S1中测量的第一角度β1的范围在4°至6.2°之间,并且在该第一部分S2中测量的第二角度β2的范围在85°至128°之间。在第二部分S2自身中测量的第一角度β1的范围可以在6°至9.3°之间,并且在该第二部分S2中测量的第二角度β2的范围在79.5°至119.3°之间。最后,在第三部分S3中测量的第一角度β1的范围在3.4°至5.2°之间,并且在第三部分S3中测量的第二角度β2的范围在79.4°至119.3°之间。

图8将通风装置100示出为沿着例如图2所示的竖直平面DD获得的竖直截面,并且因此示出了壳体110的内部体积210以及壳体110的该内部体积210内的特别是推进器120和空气流引导构件130的布置。

如上文提到的,壳体110沿着主延伸线D在空气入口开口111与空气出口开口112之间延伸。空气入口开口111、推进器120、引导构件130和空气出口开口112按此顺序沿着壳体110的主延伸线D对齐。

推进器120更具体地布置成使得其空气入口126出现在形成于壳体110的壁114中的空气入口开口111处。用于使推进器120移动的部件的支撑件131和空气引导构件130布置在该推进器120下方,即,在该推进器120与空气出口开口112之间,其中该空气引导构件130介于该移动部件的支撑件131与壳体110的壁114之间。如上文描述的,此处未示出的移动部件可以例如采用电机的形式并且可以包括延伸到推进器120的毂121中的驱动轴。因此,驱动轴使毂121旋转,从而使整个推进器120并且特别是使该推进器120的可移动叶片122旋转,以便产生空气流FA。

如上文描述的,推进器120的可移动叶片122在推进器120的碗状物123与该推进器120的边缘124之间延伸。当从推进器120的内周界观察时,推进器120的碗状物123具有凸形形状。该碗状物123还被推进器120的毂121穿过,该毂能够容纳移动部件的驱动轴。如图所示,推进器120的至少一个可移动叶片122的外边缘220平行于推进器120的旋转轴线R延伸。有利地,所有可移动叶片122的外边缘220都分别平行于推进器120的旋转轴线R延伸。

还应注意的是,每个可移动叶片122的内边缘129和外边缘220具有不同的高度和不同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应理解为是指可移动叶片122的内边缘129和该可移动叶片122的外边缘220沿着推进器120的旋转轴线R相对于彼此具有偏移。“边缘的高度”应理解为是指该边缘的、在该推进器120的碗状物123与边缘124之间平行于推进器的旋转轴线R测量的尺寸。因此,推进器120的可移动叶片122的内边缘129的高度h1大于该推进器120的外边缘220的高度h2。特别地,可以例如将可移动叶片122的内边缘129的高度h1设置成范围在36.6mm至55mm之间,并且将该同一可移动叶片122的外边缘220的高度h2设置成范围在29mm至44mm之间。换言之,叶片的内边缘129的高度h1与该可移动叶片122的外边缘220的高度h2之间的比率范围在1.1至1.9之间。推进器120的特征还可以在于内半径R1,其中该内半径R1是在推进器120的旋转轴线R与碗状物123的位于推进器120的可移动叶片122之一的内边缘129的右边的点之间、在垂直于推进器120的旋转轴线R的平面中测量的。换言之,该内半径R1是在推进器120的毂121的中心与可移动叶片122之一的内边缘129之间测量的。例如,推进器120的内半径R1的范围在36mm至54mm之间。最后,推进器120具有外半径R2,该外半径是在该旋转轴线R与碗状物123的位于该推进器120的可移动叶片122之一的外边缘220的右边的点之间、在垂直于推进器120的旋转轴线R的平面中测量的。例如,推进器120的外半径R2的范围可以在64mm至96mm之间。

如图所示,该空气流FA经由空气入口开口111进入壳体110,然后经由推进器120的空气入口126进入该推进器120,之后再经由该推进器120的径向空气出口221排出。壳体110的壁114的第一曲率117c覆盖推进器120的边缘124,并且该壁114的第二曲率118c布置成面向推进器120的径向空气出口221。

离开推进器120的空气流FA因此与壁114的第二曲率118c相遇,从而引起该空气流FA的路径改变,该路径因此指向空气流引导构件130。为了允许空气流FA在离开径向推进器120时的这种变直,第二曲率118c如先前描述的具有范围在23.1mm至34.7mm之间、有利地等于或基本上等于28.9mm的曲率半径。空气流FA然后经由该引导构件的固定叶片132的前缘135进入引导构件130。如上文描述的,这些固定叶片132具有特定形状,该特定形状允许空气流FA的进入引导构件130的至少一部分发生偏离,以便将其朝向推进器120的旋转轴线R引导。这些固定叶片132的形状也使得空气流的另一部分几乎不发生偏离或不因为穿过导向构件130而发生偏离。换言之,应理解的是,壳体110的壁114的形状和引导构件130的固定叶片132的形状、连同在引导构件130的相继的固定叶片132之间形成的空间139允许空气流FA被引导,而使得空气流的总体方向在推进器120的空气入口126与形成在壁114中的空气出口开口112之间是平行于壳体110的主延伸线D的,该主延伸线本身与推进器120的旋转轴线R重合。有利地,空气流FA因此被引导到空气出口开口112的整个表面上,包括在其中心处(旋转轴线R经过此处),这允许覆盖该空气出口开口112的空气过滤器113的整个表面得到使用,从而提高了该空气过滤器113的效率和耐用性。

从上文可以理解,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通风装置,在该通风装置中空气流在推进器的空气入口与壳体的空气出口开口之间在单一总体方向上移动。

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处描述和展示的装置和配置,并且还扩展到任何等同的装置和配置以及此类装置的任何技术上可操作的组合。特别地,径向推进器和空气流引导构件的形状和特征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情况下进行修改,只要它们满足本文件中描述的功能。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