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复方虎杖湿润烧伤膏及其制备方法

复方虎杖湿润烧伤膏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复方虎杖湿润烧伤膏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属于中药膏外用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烧伤创面的中药膏复方虎杖湿润烧伤膏及其制备方法,其由凡士林、麻油、虎杖、黄连、冰片按80:40:5:5:1比例配制或虎杖250~300g、黄连250~300g、冰片50~60g、麻油2000~2400g、凡士林4000~4800g组成。经备料、粉碎、过筛、熬制、搅拌、高温灌装而成。具有消炎、止痛、换药不粘连,有利于“皮岛”生长,促进愈合的作用,同时原料丰富,价格便宜,使用方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烧伤创面外用药。经武警某部医疗机构对已治疗的5876例患者统计,有效率99.71%,治愈率95.18%,愈后不留疤痕或少留疤痕。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560759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曾贵武;

    申请/专利号CN202211452537.2

  • 发明设计人 曾贵武;

    申请日2022-11-21

  • 分类号A61K36/718(2006.01);A61K9/06(2006.01);A61K47/06(2006.01);A61K47/44(2017.01);A61P17/02(2006.01);A61K31/045(2006.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415003 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青年路919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8:21:0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3-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718 专利申请号:2022114525372 申请日:202211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23-01-17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外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治疗烧(烫)伤创面的外用中药膏:复方虎杖湿润烧伤膏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烧伤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常见外伤,包括热力伤、化学烧伤、电接触伤等,烧伤创面修复是治疗烧伤的终极目标,烧伤创面外用药物应是一种常用药,大众化的药。

当前用于烧伤创面治疗的外用药物种类繁多,一类为以抗生素磺胺嘧啶银外用为主,应用于创面时引起刺激性疼痛,有的患者不能耐受;临床发现药痂形成后不利于创面观察,有时会痂下积脓,引起创面加深,且对上皮细胞的生长产生抑制,延缓了创面愈合。另一类是敷料,如纳米银等,用于创面时因换药间隔时间长,换药时黏连,患者疼痛。创面渗液渗出后粘附于敷料外层,创面不宜观察,尤其是深Ⅱ度创面溶痂时,易出现创面加深现象,且价格较贵得不到患者的认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能为烧伤创面提供一种消炎、止痛、换药不粘连,促进伤口愈合,有利于“皮岛”生长的外用中药膏。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于治疗烧伤创面的复方虎杖湿润烧伤膏成分是:凡士林、麻油、虎杖、黄连、冰片,其特征在于,按以下重量比例配伍组成:虎杖150克,黄莲150克,冰片30克,凡士林2400克,麻油1200克,或按5:5:1:80:40配比。

制备方法:先将虎杖、黄莲加工粉碎过150目筛后备用,将按重量配比的中药物混合,放置双层不锈钢桶煮沸至100度后水浴熬制30 ~60分钟即可,间断搅拌成软膏状,无需冷却,用灌装工具高温灌入软锡管并密封,即为本烧伤膏。

本发明突出特点:1、过150目筛的药物细如面粉,能充分溶解于溶剂中。2、双层不锈钢桶煮沸100度水浴熬制,能保证中药成分不变性,充分发挥其药理作用。3、高温灌制可起到杀菌作用,无需对成品软锡管另行消毒。

各原料在本药膏中的功能:

黄连,其以根茎入药,味极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常用于治疗泄泻痢疾、消渴、痈疮肿毒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连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具有保护心脑血管、降糖、抗炎、抗肿瘤等药理作用。黄连因具有清心静气、去湿解毒的功效,在抑郁症的诊治方面发挥了奇特作用。

冰片,味辛、苦,微寒,归心、脾、肺经,具有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的功效。参与外用制剂组方中可作为“引经药”广泛配伍应用,有效提高药物经皮吸收的生物利用度。另外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冰片具有抗细菌、抗真菌、抗炎、镇痛、保护中枢神经系统、保护循环系统等作用。

虎杖传统多用于治疗湿热黄疸、烧烫伤、痈肿疮毒、闭经、毒蛇咬伤等疾病。研究表明,中药虎杖中有多种活性成分,有抗菌、抗病毒,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抗血栓、改善微循坏、抗休克、抗炎镇痛、抗氧化及调节代谢等非常广泛的药理作用,且作为传统中草药,资源非常丰富,临床应用也日益广泛。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此药膏能保护创面、防止创面加深、有效的控制创面的感染,对创面无刺激性,加快坏死皮肤组织溶解,妥善保护残留的上皮组织及皮岛,减轻患者疼痛,对浅Ⅱ度、深Ⅱ度烧伤效果好,都能获得痂下愈合,一般不留疤痕,经观察和对少数治愈后1-2年的伤员进行随访,未见不良反应。

本制剂药源易得,制备工艺简单,使用方法简便,适用于基层医疗单位推广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使用方法是: 对新鲜烧伤创面先用灭菌生理盐水清洗,有水泡的创面,要低位抽去泡液,保留泡皮,伤后3-5天除去腐皮,对已落失或污染严重的创面腐皮予以清除,再用无菌纱布轻轻粘干创面,将药膏挤在纱布块上,戴无菌手套揉匀后摊开敷于创面,以超过创缘1~2cm 为宜,然后简单包扎,每日换药1次;对就诊较晚、创面有感染或有肉芽组织水肿者,按一般外科常规清创处理后,每日换药1-2次,对有金葡球菌感染者每2-4小时换药1次,直到痊愈。对面、颈及会阴部的烧伤,在清创处理后,将药膏加热(约30摄氏度)成半流质状,用棉签沾药膏涂于创面,不需纱布覆盖包扎,每日换药1-3次,保持创面附有药膏。部分深II、III度烧伤创面经过一段时间换药治疗后,应及时在肉芽创面上行自体皮肤移植术。

注意事项: 1、新鲜烧伤创面前3天创面用药量可多于平时1.5倍以利于创面保湿降温; 2、深II度创面溶痂期可增加换药次数,利用换药将溶解的坏死组织移除。3、冬季低温较硬时可拧紧软管盖置于50℃左右热水中慢热数分钟后外用,不影响药效。4、使用本药膏治疗者,全身治疗按外科常规处理。

临床资料:男3780例,女2096例,年龄最小16天,最大82岁;烫伤1215例,火焰烧伤3600例,电灼伤61例;浅Ⅱ度烧伤3645例,面积最大为65%;深Ⅱ度烧伤1231例,面积最大为89%,深Ⅱ度合并Ⅲ度烧伤283例,面积最大98%。1天就诊者3690例,2-5天765例,6-10天270例,10天以上151例。

疗效:本组除283例深Ⅱ度合并Ⅲ度烧伤患者(9例危重死亡)需要植皮或皮瓣外,其余患者均治愈。浅Ⅱ度7-14天,平均8.8天,深Ⅱ度15-27天,平均20.8天。深Ⅱ度合并Ⅲ度83例35-60天,平均45.8天。

结论:此药膏能有效的控制创面的感染,对创面无刺激性,妥善保护残留的上皮组织及皮岛,对浅Ⅱ度、深Ⅱ度烧伤效果好,都能获得痂下愈合,一般不留疤痕,1%以下Ⅲ度创面加快肉芽组织生长以利于植皮,经观察和对少数治愈后1-2年的伤员进行随访,未见不良反应。

典型病例:

病例1:周某某,女,3岁,湖南汉寿县龙阳镇,因不慎跌入盛有开水的洗澡盆中致伤躯干、臀部及四肢后4小时入院。于2008年8月12日来我院急诊住院。患儿口渴无尿。查体:T36

病例2:丁某某,男,42岁,火锅液体燃料烧伤面、颈、双上肢、躯干48%体表面积(TBSA),深Ⅱ度20%并低血容量性休克(代偿期),予以抗破、抗炎、补液、复苏等治疗,同时外用复方虎杖湿润烧伤膏治疗,每天换药一次,后期烧伤残余创面每天换药2次,32天后创面全愈出院。

本发明的内容不限于实施例所列举,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发明说明而对本发明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换,均为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