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基于BIM技术的还原景观设计效果的方法

基于BIM技术的还原景观设计效果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还原景观设计效果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根据图纸创造不同种类模型,所述模型至少包括植被模型、建筑物模型;对景观总图进行数据处理,以提取植被坐标点位;编写dynamo程序生成自动种植dyn文件以及植被坐标读取dyn文件;创建三维地形模型,并整合所述建筑物模型,形成植被种植数学底板;运行dyn文件放置植被模型,与lumion联动显示实时渲染效果;通过调整不同的树种、树型以及种植位置进行景观动态分析,以进一步调整景观设计方案;通过dyn文件读取植被模型,输出植被坐标点;以指导现场实施,保障现场与设计方案一致。以真实、准确、多视角、动态模拟景观工程施工全过程,准确预判项目建成后的效果并提出科学的论断及决策。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552595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11309494.2

  • 发明设计人 邓力铭;罗利;罗建勋;刘国栋;

    申请日2022-10-25

  • 分类号G06F30/13(2020.01);G06T17/10(2006.01);G06F111/20(2020.01);

  • 代理机构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赵磊

  • 地址 610063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五冶路9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8:14:3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1-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F30/13 专利申请号:2022113094942 申请日:202210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22-12-27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景观设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还原景观设计效果的方法。

背景技术

景观工程是城市公园项目建设中,实施范围最广的部分,公园项目多层次的设计、多元化的使用功能,增大了景观工程设计的复杂性。精确还原景观设计效果是该项目建设过程关键控制环节之一,影响到整个园区最终成形效果以及使用功能。

传统的景观效果方法存在以下弊端:1.传统方法还原景观设计效果,采用局部效果图+施工平面图,设计效果展示不能动态调整,不够直观,过于片面,不能整体展示项目设计效果;

2.局部效果图制作精度不高,只是大致还原设计效果,不能与施工平面图做到完美对应,施工实施后与效果图所展示的存在较大偏差;

3.参与各方对图纸与效果图的理解不同,导致项目景观设计方案确定时间长;

4.现场实施时,需要修建景观样本区,实施过程中变化大,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以及工期的延迟,且最终成形效果难以控制,增加施工成本,延误工期、施工平面图以及施工打样进行大致确认,其分析效率低下、分析效果差,严重制约项目建设进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还原景观设计效果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还原景观设计效果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图纸创造不同种类模型,所述模型至少包括植被模型、建筑物模型;

步骤二:对景观总图进行数据处理,以提取点位,所述点位至少包括地形高程点、植被图块坐标点;

步骤三:编写dynamo程序生成自动种植dyn文件以及植被坐标读取dyn文件;

步骤四:创建三维地形模型,并整合所述建筑物模型,形成植被种植数学底板;

步骤五:运行dyn文件放置植被模型,与lumion联动显示实时渲染效果;

步骤六:通过调整不同的树种、树型以及种植位置进行景观动态分析,以进一步调整景观设计方案;

步骤七:通过dyn文件读取植被模型,输出植被坐标点;

步骤八:现场实施。

根据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的基于BIM技术的还原景观设计效果的方法,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一具体为:

依据图纸采用speed tree软件进行植被参数化建模,创建所需种类及规格的植被模型,输出.fbx格式文件载入3ds max软件,导出.dwg格式文件插入revit软件形成模型族;其中,其余模型均采用revit软件创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二具体为:

利用Auto cad软件数据提取功能,选择需要提取的对象,所对象为地形高程点、植被图块,并依据植被种类及规格筛选空间数据信息,将地形高程点、植被坐标点数据输出.xls格式文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四具体为:

依据地形高程点生成三维地形模型,加入建物模型,形成植被种植数学底板.rvt格式文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五、步骤六整合后具体为:

使用种植数学底板模型,载入需要种植的植被模型,采用植被种植程序.dyn格式文件,根据植被坐标及植被命名自动种植对应的植被模型,使用revit与lumion实施联动技术,显示渲染场景并还原景观设计效果,并根据设计效果进行动态调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景观设计效果可输出为效果视频文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七具体为:

采用植被模型坐标读取程序.dyn格式文件,自动分类获取调整后的植被模型坐标点。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八还包括将景观设计效果输出为施工图,并根据所述施工图进行现场实施指导。

本发明提出的基于BIM技术的还原景观设计效果的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采用三维建模软件,创建植被种植区的数学底板,采用可视化编程软件完成植被自动种植与坐标读取程序,使用程序完成植被的自动放置,快速形成景观设计模型;根据模型对设计效果进行确认,采用程序读取调整之后的植被坐标,生成施工图指导现场实施;以真实、准确、多视角、动态模拟景观工程施工全过程,准确预判项目建成后的效果并提出科学的论断及决策;通过动态模拟从而发现设计中不合理的问题,提前化解问题,深化设计图纸,锁定成型效果,减少过程中的改动;确保所见即所得,使景观效果一次成型,完美展现设计效果减少景观样本间的打造,控制施工成本,缩短施工周期;采用可视化模拟交底,准确无误地传递设计意图,提升施工质量,减少返工。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基于BIM技术的还原景观设计效果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它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来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基于BIM技术的还原景观设计效果的方法。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还原景观设计效果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图纸创造不同种类模型,所述模型至少包括植被模型、建筑物模型;

在本步骤中,具体地,依据图纸采用speed tree软件进行植被参数化建模,创建所需种类及规格的植被模型,输出.fbx格式文件载入3ds max软件,导出.dwg格式文件插入revit软件形成模型族;其中,其余模型均采用revit软件创建;

步骤二:对景观总图进行数据处理,以提取点位,所述点位至少包括地形高程点、植被图块坐标点;

在本步骤中,具体地,利用Auto cad软件数据提取功能,选择需要提取的对象,所对象为地形高程点、植被图块,并依据植被种类及规格筛选空间数据信息,将地形高程点、植被坐标点数据输出.xls格式文件;

步骤三:编写dynamo程序生成自动种植dyn文件以及植被坐标读取dyn文件;

步骤四:创建三维地形模型,并整合所述建筑物模型,形成植被种植数学底板;

在本步骤中,具体地,依据地形高程点生成三维地形模型,加入建物模型,形成植被种植数学底板.rvt格式文件;

步骤五:运行dyn文件放置植被模型,与lumion联动显示实时渲染效果;

步骤六:通过调整不同的树种、树型以及种植位置进行景观动态分析,以进一步调整景观设计方案;

在本步骤中,具体地,使用种植数学底板模型,载入需要种植的植被模型,采用植被种植程序.dyn格式文件,根据植被坐标及植被命名自动种植对应的植被模型,使用revit与lumion实施联动技术,显示渲染场景并还原景观设计效果,并根据设计效果进行动态调整;

步骤七:通过dyn文件读取植被模型,输出植被坐标点;

在本步骤中,具体地,采用植被模型坐标读取程序.dyn格式文件,自动分类获取调整后的植被模型坐标点;

步骤八:将景观设计效果输出为施工图,并根据所述施工图进行现场实施指导。

本发明通过采用三维建模软件,创建植被种植区的数学底板,采用可视化编程软件完成植被自动种植与坐标读取程序,使用程序完成植被的自动放置,形成景观设计模型;根据模型对设计效果进行确认,采用程序读取调整之后的植被坐标,生成施工图指导现场实施。

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