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景观河段小船下行鱼类上行的排淤斜向雍水坝结构布置形式

一种景观河段小船下行鱼类上行的排淤斜向雍水坝结构布置形式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景观河段小船下行鱼类上行的排淤斜向雍水坝结构布置形式,包括设置在河道内的壅水坝,壅水坝从河道的一侧河岸斜向延伸至另一侧河岸;所述壅水坝靠近河道上游的一端处设有通行通道,壅水坝靠近河道下游的一端处设有排淤通道;所述通行通道和排淤通道都与河道的上游以及下游连通,且通行通道和排淤通道各自顺着相对应的河岸延伸;所述排淤通道内设有排淤闸。本发明能够处理因壅水而引起的河道局部淤积,提升河道两岸的人居环境,同时能够在壅水拦断河道时提供供人类漂流下行、鱼类上行回游的通道,美化河道两岸的人居环境。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96054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2210691203.4

  • 发明设计人 袁琼;张斌;魏刚文;王红霞;王雨;

    申请日2022-06-17

  • 分类号E02B3/10(2006.01);E02B7/00(2006.01);E02B8/00(2006.01);E02B8/08(2006.01);E02B8/06(2006.01);E02B3/02(2006.01);

  • 代理机构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许睿

  • 地址 610072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浣花北路1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6:33:2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9-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2B 3/10 专利申请号:2022106912034 申请日:202206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景观河段小船下行鱼类上行的排淤斜向雍水坝结构布置形式。

背景技术

为顺应新时代治水要求,许多城镇构建了以海绵系统为主的源头污染控制与雨水资源利用系统、以厂网提质增效为抓手的污染过程削减与末端治理系统、充分利用河湖湿地空间形成的生态修复与净化系统以及以提升人居生活体验为核心的滨水岸线打造理念。在滨水打造的过程中,许多壅水工程采用了横断河流的壅水坝,壅水坝将过城过镇的河流简单地分隔成一级一级的小型壅水水库。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相当数量的城镇景观壅水工程,经过近年的运行分析,这些壅水坝存在的问题有造成局部河段淤积,壅水区域之间完全分隔,人类、鱼类、淤积物无法通行,减少了人与水之间的亲密感,对局部水生态造成一定阻断破坏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形成宽幅跌落水景观、便于人工动力小型船只下行漂流、便于鱼类上行回游、便于壅水河段淤积清理的景观河段小船下行鱼类上行的排淤斜向雍水坝结构布置形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景观河段小船下行鱼类上行的排淤斜向雍水坝结构布置形式,包括设置在河道内的壅水坝,壅水坝从河道的一侧河岸斜向延伸至另一侧河岸;所述壅水坝靠近河道上游的一端处设有通行通道,壅水坝靠近河道下游的一端处设有排淤通道;所述通行通道和排淤通道都与河道的上游以及下游连通,且通行通道和排淤通道各自顺着相对应的河岸延伸;所述排淤通道内设有排淤闸。

进一步的是:所述排淤通道为凹型排淤通道,排淤通道在垂直于河岸的方向上朝向河岸外侧呈弧形凸出形成凹型排淤通道。

进一步的是:所述排淤通道的宽度为河道宽度的1/15~1/5,排淤通道底部高程低于河道高程0~0.5m;所述排淤通道的上游轴线以及下游轴线与河道主流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0~30°。

进一步的是:所述排淤通道为斜面通道,排淤通道的高度从河道上游方向朝向河道下游方向逐渐降低;排淤通道上游端的起始高程大于河道的河床高程。

进一步的是:所述排淤通道的斜度为1~5%。

进一步的是:所述通行通道为坡面通道,通行通道的高度从河道上游方向朝向河道下游方向逐渐降低;通行通道上游端的起始高程大于河道的河床高程。

进一步的是:所述通行通道的坡面坡度不高于1:4。

进一步的是:所述壅水坝靠近河道上游一端的高度大于壅水坝靠近河道下游一端的高度。

进一步的是:所述壅水坝两端端头之间的高度差为0.5~1.5m。

进一步的是:所述壅水坝与河道内水流流向之间的角度为10~3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对河道中设置的壅水坝的结构进行改进,采用斜向设置的壅水坝以及在壅水坝的上下游两端分别设置通行通道和排淤通道,能够确保通行通道常年保持水流通常,有来水情况均从通行通道下泄,多余的来水能够从斜向布置的壅水坝坝顶流走,确保水流的下泄不会影响下行小船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并且本发明中斜向布置的壅水坝可将河道内淤积下行到坝前的淤沙和淤泥导向至排淤通道,利用水流凹岸淘刷的原理将淤积在排淤通道内的淤积物排向下游,实现良好的排沙排淤效果;本发明能够处理因壅水而引起的河道局部淤积,提升河道两岸的人居环境,同时能够在壅水拦断河道时提供供人类漂流下行、鱼类上行回游的通道,美化河道两岸的人居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B-B处的剖视图;

图4为图1中C-C处的剖视图。

图中标记为:100-河道、110-河岸、200-壅水坝、300-通行通道、400-排淤通道、410-排淤闸。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前”、“后”、“左”、“右”、“上”、“下”、“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公开的一种景观河段小船下行鱼类上行的排淤斜向雍水坝结构布置形式,由河道100、壅水坝200、通行通道300和排淤通道400组成。本发明中的壅水坝200采用斜向布置的方式设置在河道100中,壅水坝200从河道100的一侧河岸110斜向延伸至另一侧河岸110。在壅水坝200的两端分别增加了通行通道300和排淤通道400,通行通道300设置在壅水坝200靠近河道100上游的一端,排淤通道400设置在壅水坝200靠近河道100下游的一端,壅水坝200从河道100的上游方向朝向河道的下游方向斜向设置;通行通道300顺着河道100一侧相对应的河岸110延伸,排淤通道400则顺着河道100另一侧相对应的河道110延伸;通行通道300的一端与河道100的上游连通,通行通道300的另一端则与河道100的下游连通;同样的,排淤通道400的一端与河道100的上游连通,排淤通道400的另一端则与河道100的下游连通。本发明中通过设置通行通道300作用人类漂流和鱼类回游的通道,设置排淤通道400对河道100进行排沙,在排淤通道400内还设置有排淤闸410。

本发明中采用斜向设置的壅水坝100与通行通道300以及排淤通道400相配合;通过通行通道300在壅水坝100的一端将河道100的上游和下游水流连通,可保证通行通道300常年保持水流通常,有来水情况下来水均从通行通道300下泄,若水流流量过大,则多余的水流能够从壅水坝100的坝顶流走,溢流的水流进入壅水坝100下游方向的消能区,对跌落的水流进行效能;随着来水量的增大,壅水坝100坝顶水流溢流宽度变大,从壅水坝100坝顶跌落的水流形态也加宽,斜向布置的壅水坝100可形成更宽的跌落水景观,跌落并翻卷的水流能够带来更加美观的局部水环境;同时,由于下泄水流的消能区与通行通道300分离,从壅水坝100坝顶溢流的水流下泄后不会对通行通道300内下行的船只造成影响,从而保证船只下行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通行通道300不仅能够作为船只下行的通道,还可以作为人类漂流和鱼类回游的通道。本发明通过排淤通道400实现对河道100的排沙工作,当河道100内的水流较大时,可根据泄洪情况停止通行通道300内船只的通行,排淤通道400根据河道100内的水区淤泥情况选择排淤闸410的闸门开放程度;排淤闸410开启后,河道100内的水流从排淤通道400中通过,而斜向设置的壅水坝410可通过水流将河道100内淤积的淤沙淤泥导向至排淤通道400,由于排淤通道400的宽度比河道100的宽度小很多,排淤通道400内的水流流速提升,淤沙淤泥在高速水流的搅动和冲刷下通过排淤通道400被排向河道100的下游。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中的通行通道300为坡面通道,通行通道300的高度从河道100上游方向朝向河道100下游方向逐渐降低;通行通道300上游端的起始高程大于河道100的河床高程。通行通道300的坡面坡度不高于1:4。

如图2和图4所示,本发明中的排淤通道400为斜面通道,排淤通道400的高度从河道100上游方向朝向河道100下游方向逐渐降低;排淤通道400上游端的起始高程大于河道100的河床高程。排淤通道400的斜度为1~5%。

如图1所示,为了达到更好的排淤排沙效果,本发明对排淤通道400的结构进行进一步优化,将排淤通道400改进为凹型排淤通道,排淤通道400在垂直于河岸110的方向上朝向河岸110外侧呈弧形凸出形成凹型排淤通道。通过设置凹型排淤通道,当河道100上游的淤沙淤泥随着随流被冲入排淤通道400中后,水流会在凹型排淤通道内形成更快的流速并具有弧形的流动方向,在排淤通道400内对淤沙淤泥进行搅动,使淤积在河道100底部的淤沙淤泥被卷入水流中一同排向河道100的下游,从而达到更好的排淤排沙效果。进一步的,根据天然河道的实际宽度范围,本发明中对排淤通道400的宽度进行限定,排淤通道400的宽度为河道100宽度的1/15~1/5,排淤通道400底部高程低于河道高程0~0.5m;排淤通道400的上游轴线以及下游轴线与河道100主流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0~30°,采用上述尺寸参数,能够在不影响排淤通道400内水流正常流动的情况下达到最佳的凹岸淘刷效果。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中的壅水坝200除开斜向设置外,壅水坝200的坝顶也倾斜设置,壅水坝200靠近河道100上游一端的高度大于壅水坝200靠近河道100下游一端的高度,壅水坝200的高度从靠近河道100上游一端朝向靠近河道100下游一端逐步降低,使得壅水坝200的坝顶形成斜面。采用上述方案,能够保证通行通道300内的船只、人类和鱼类活动不受水流下泄的影响,由于通行通道300位于壅水坝200较高高程的一端处,及时河道100内水流量过大,水流从壅水坝200的坝顶溢流时,也会同时朝向排淤通道400方向流动,不会流入通行通道300中。壅水坝200两端端头之间的高度差为0.5~1.5m;壅水坝200与河道100内水流流向之间的角度为10~30°;采用上述尺寸参数能够达到最佳的溢流效果和导沙效果。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