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漏斗多孔菌的覆土栽培方法

一种漏斗多孔菌的覆土栽培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漏斗多孔菌的栽培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珍稀食药用菌漏斗多孔菌的覆土栽培方法。具体包括: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纯化的漏斗多孔菌菌种,经木屑培养基诱导复壮后接种至液体培养基中,制备液体菌种。将液体菌种接种于枝条中,制备枝条菌种,进行接种栽培,出菇管理及采收。本发明所述方法具有菌株生长速度快,抗杂菌能力强,覆土材料可促进子实体原基形成,出菇整齐,平均生物学转化率70%以上,头潮子实体生物学转化率为50%左右等优点,且该菌种为耐高温食用菌品种,出菇范围宽泛,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7-21

    授权

    发明专利权授予

  • 2022-09-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18/00 专利申请号:2022104636256 申请日:202204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漏斗多孔菌的栽培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珍稀食药用菌漏斗多孔菌的覆土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食用菌种植业已发展成为仅次于粮、棉、油、果、菜的第六大种植业,近年来,我国食用菌生产规模不断加大,但随之而来因规模增加导致部分主要品种供过于求,经济效益受到严重影响,而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对健康重视度的提升,对食药用菌需求也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急需食药用菌新品种填补市场,尤其是高温型品种比较缺乏。此外,随着国家对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重视度提升,挖掘开发利用国内外优质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工作刻不容缓。

漏斗多孔菌

已公开的漏斗多孔菌栽培方法虽能实现漏斗多孔菌的人工栽培,但存在出菇设施需具备较好的温湿度控制条件,环境管理技术要求高,所获得的子实体性状较小,出菇潮次不明显,生物学转化率略低,且种植推广存在较大限制性。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漏斗多孔菌覆土栽培方法。所述的漏斗多孔菌菌种编号为LCCC60025,保藏编号为CGMCC No.23837。所述漏斗多孔菌覆土栽培方法包括菌种选育、液体菌种制作、接种、养菌、覆土出菇管理、采收。本发明利用诱导培养方法,所获得的漏斗多孔菌菌种生长速度快,抗杂菌能力强,为漏斗多孔菌栽培提供良好技术基础。本发明通过覆土栽培方式降低了环境管理技术要求,不仅可满足工厂化栽培,还可实现在设施冷棚种植,更有利于该品种种植推广。本发明采用微生物技术对覆土材料进行了处理,出菇一致性明显提升,子实体产量增加明显。本发明获得的漏斗多孔菌单个子实体重量及品质提高,为其后续开发利用提供了良好技术基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漏斗多孔菌的覆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菌种分离:采集人工栽培的无虫无病且子实体性状优良的样本,于无菌环境下,将子实体菌盖切开,自菌盖中间的菌肉部分切取(0.4~0.6)mm×(0.4~0.6)大小组织块,放置于综合PDA培养基平板中央,35℃恒温培养3天,选取无污染的平板用移植针挑取边缘生长的健壮菌丝至新的综合PDA培养基平板中央,进行二次纯化,35℃恒温培养3天可获得纯化的漏斗多孔菌菌种;

步骤二、菌种选育:用移植针挑取纯化的菌种菌落边缘健壮菌丝接种至木屑培养基A试管的上端,共接种20支,接种块大小约(0.3~0.6)mm×(0.3~0.6),35℃恒温培养4-6天,挑选生长速度最快的1支试管,将其转接至综合PDA斜面培养基中央,共接种20支,35℃恒温培养4天后挑选出生长速度最快,且长势旺盛的试管,将边缘菌丝接种至木屑培养基B试管的上端,共接种20支,接种块大小约(0.3~0.6)mm×(0.3~0.6),35℃恒温培养7-10天,挑选生长速度最快的1支试管,无菌条件下转接至木屑培养基B中,35℃恒温培养7-10天,待长满试管后,获得生产菌种母种;

步骤三、液体菌种制作:用移植针将木屑母种破碎成松散状态,挑取约玉米粒大小的木屑菌种接种至液体培养基中,转速170r/min,32℃恒温培养4天,获得液体菌种;

步骤四、枝条菌种制作:于超净工作台下,使用移液器或接种枪,将液体菌种接入枝条菌种瓶中央,每瓶接种量为20毫升,枝条菌种瓶置于32℃恒温箱中培养12-14天,菌丝长满菌种瓶,即获得枝条菌种;

步骤五、菌棒制作:菌棒为窝口棒,每袋栽培料干重450g,湿重1200g,栽培袋于105℃-108℃条件下灭菌12-14小时,或121℃灭菌2小时,放凉备用;

步骤六、接种:于接种间无菌环境下,将1-2根枝条菌种接入栽培袋,无菌海绵封口;

步骤七、养菌管理:将栽培袋放置于22℃-28℃环境培养,养菌期对湿度无特殊要求,培养23-29天后菌丝可长满栽培袋,26-28℃培养23-25天菌袋长满菌丝,22-25℃需27-29天长满菌袋;

步骤八、覆土:覆土厚度为0.8-1.0厘米,每平方米用量约12kg,按栽培面积估算田园土用量,并按田园土总重的5%添加链霉菌发酵液,混合均匀后,获得覆土材料,每平方米用量约12kg覆土材料,并使土层均匀,表面平整;

步骤九、出菇管理:设施蔬菜冷棚出菇时空间温度为18-33℃,地温15℃-22℃均可出菇。覆土后第二天后每天喷水,使土层保持湿润,20cm土层土壤平均含水量控制在50%-60%,空气相对湿度为50%-70%,覆土后约7-9天可见子实体原基破土,注意通风和保湿,避免强光直射,散射光照射时间满足8~14小时,此时增加空气相对湿度至65%-80%,土壤湿度50%-70%,继续管理2-3天后子实体分化菌盖,菌盖直径生长至2cm-3cm时,增加喷水次数,空气相对湿度至75%-90%,土壤湿度60%-70%,覆土15-20天子实体菌柄可达5cm-8cm,菌盖直径可达7cm-15cm,可以进行采收;

步骤十、采收:采收前一天停止喷水,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菇柄轻轻扭下,注意勿伤周围小菇,尽量不残留菌柄,采摘2-3天后,清理料面,无论大小全部摘下,进入转潮管理;

步骤十一、转潮管理:头潮菇出菇期2-3天,采收完成后,覆土表层喷施波尔多液,并于喷施后于表层覆土0.3-0.5cm左右;每天喷施少量水,使土壤湿度保持45%-55%;养菌4-5天后,可见子实体原基破土,参照头潮菇管理,二潮菇子实体菌柄5cm-8cm,菌盖直径7cm-12cm时可以进行采收。

进一步地,步骤一中所述综合PDA培养基原料组成为每升含有200克土豆滤汁,葡萄糖20克,磷酸二氢钾3克,硫酸镁1.5克,琼脂20克,其余为水,培养基灭菌条件为121℃灭菌40分钟。

进一步地,步骤二中所述木屑培养基A的原料组成为每1000克固体培养基含有麸皮100克,木屑350克,硫酸镁1.5克,维生素B1 0.5克,其余为水,培养基灭菌条件为121℃灭菌30分钟;所述木屑培养基B原料组成为每1000克固体培养基含有麸皮50克,木屑400克,硫酸镁1.5克,维生素B1 0.5克,其余为水,灭菌条件为121℃灭菌40分钟。

进一步地,步骤三中所述液体培养基原料组成为每1000毫升液体培养基含有马铃薯汁200g、细木屑(过20目)20.0g、蛋白胨5.0g、KH

进一步地,步骤四中所述的枝条菌种为长13cm×宽0.5cm的杨树枝条。

进一步地,步骤五中所述的菌棒配方为细木屑40%、长度3-5厘米,宽度0.3-0.8厘米的玉米秸秆40%、麸皮18%、石灰1%、石膏1%,料水比1:1.7。栽培袋为规格17cm×35cm聚丙烯袋。

进一步地,步骤八中所述5%添加链霉菌发酵液的配方为每L含有酵母浸粉4.0g,可溶性淀粉10.0g,葡萄糖4.0g,KH

进一步地,步骤十一中所述的波尔多液为80%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用清水稀释100倍后使用,亩用量为400g。

进一步地,所述栽培方法中采用含有链霉菌发酵液的覆土材料,并且在转潮管理时喷施波尔多液,最终获得的子实体性状优良,头潮菇生物学转化率超过50%,两潮菇生物学转化率可达70%以上。

进一步地,所述漏斗多孔菌

所述漏斗多孔菌的选育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 菌种分离:采集人工栽培的无虫无病且子实体性状优良的样本,于无菌环境下,将子实体菌盖切开,自菌盖中间的菌肉部分切取0.5cm×0.5cm大小组织块,放置于综合PDA培养基平板中央,35℃恒温培养3天,选取无污染的平板用移植针挑取边缘生长的健壮菌丝至新的综合PDA培养基平板中央,进行二次纯化,35℃恒温培养3天可获得纯化的漏斗多孔菌菌种。

步骤2 菌种选育:用移植针挑取纯化的菌种菌落边缘健壮菌丝接种至木屑培养基A试管的上端,共接种20支,接种块大小约0.5cm×0.5cm,35℃恒温培养4-6天,挑选生长速度最快的1支试管,将其转接至综合PDA斜面培养基中央,共接种20支,35℃恒温培养4天后挑选出生长速度最快,且长势旺盛的试管,将边缘菌丝接种至木屑培养基B试管的上端,共接种20支,接种块大小约0.5cm×0.5cm,35℃恒温培养7-10天,挑选生长速度最快的1支试管,无菌条件下转接至木屑培养基B中,35℃恒温培养7-10天,待长满试管后,获得生产菌种母种。

所述的漏斗多孔菌的栽培方法获得的子实体可以食用,是一种新的食药用菌资源。

与现有技术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综合PDA培养基、木屑培养基、液体培养基等逐步诱导选育生产母种,所获得生产母种生长速度更快,抗杂菌能力强,菌种活性好,为生产栽培提供良好保障。

2)本发明提供漏斗多孔菌的覆土栽培方法,可适应工厂化及设施冷棚等不同设施条件,技术适用范围更广泛,管理难度明显降低。

3)本发明采用的栽培配方主要原料为木屑和玉米秸秆,由于漏斗多孔菌生长速度较快,出菇期较短,玉米秸秆与木屑复配使用,即可缩短养菌周期,还可满足栽培料营养需求,本发明为合理化利用秸秆提供了新途径,有利于产业可持续发展。

4)本发明获得的子实体性状明显优于已有技术,原有栽培技术所获得的子实体多为丛生,覆土后子实体以单生为主,菌盖直径可达15厘米,优质菇率明显提升。

5)本发明采用的覆土材料中添加了白色链霉菌发酵液,具有促进漏斗多孔菌子实体原基形成的作用,解决了已有技术中出菇潮次不明显,出菇不整齐的问题,为本技术推广应用奠定良好技术基础。

6)本发明提供了漏斗多孔菌的转潮管理技术,并在转潮管理过程中喷施波尔多液,其目在于一方面预防黏菌及其他病害的作用,另一方面促进漏斗多孔菌菌丝恢复生长的作用。为该品种推广应用提供了可参考的技术依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生产菌种选育过程。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漏斗多孔菌与绿色木霉拮抗试验。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添加5%白色链霉菌发酵液促进子实体原基形成。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3中瓶栽模式不同栽培配方对漏斗多孔菌生长速率的影响。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3中瓶栽模式漏斗多孔菌子实体形态。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4盆栽覆土模式漏斗多孔菌子实体形态。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5漏斗多孔菌冷棚覆土栽培模式出菇情况。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5冷棚覆土栽培模式漏斗多孔菌子实体形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漏斗多孔菌生产菌种选育及菌种遗传稳定性研究。

一、培养基。

1.综合PDA培养基:每升含有200克土豆滤汁,葡萄糖20克,磷酸二氢钾3克,硫酸镁1.5克,琼脂20克,其余为水,分装于500毫升三角瓶用于制备平板,另取部分培养基分装于18mm×180mm试管中,装量约试管总长度的1/3,培养基121℃灭菌30分钟后,试管摆放成斜面,冷却后备用,三角瓶中的培养基制备成平板备用。

2.木屑培养基A:每1000克固体培养基含有麸皮100克,木屑350克,硫酸镁1.5克,维生素B1 0.5克,其余为水,将木屑培养基置于无妨布袋内,121℃灭菌40分钟,放凉后分装于20mm×200mm试管中,装量约为试管总长度的1/2,压实,清洁试管口零散木屑,将木屑培养基再次置于121℃灭菌30分钟,放凉至低于35℃备用。

3.木屑培养基B:每1000克固体培养基含有麸皮50克,木屑400克,硫酸镁1.5克,维生素B1 0.5克,其余为水,将木屑培养基置于无妨布袋内,121℃灭菌40分钟,放凉后分装于20×200mm试管中,装量约为试管总长度的2/3,压实,清洁试管口零散木屑,将木屑培养基121℃灭菌30分钟后,放凉至低于35℃备用。

4.液体培养基A:每1000毫升液体培养基含有马铃薯汁200g、细木屑(过20目)20.0g、蛋白胨5.0g、KH

5.液体培养基B:每1000毫升液体培养基含有马铃薯汁200g、细木屑(过20目)20.0g、蛋白胨5.0g、KH

二、方法。

1.菌种分离:采集人工栽培的无虫无病且子实体性状优良的样本,于无菌环境下,将子实体菌盖切开,自菌盖中间的菌肉部分切取0.5cm×0.5cm大小组织块,放置于综合PDA培养基平板中央,35℃恒温培养3天,选取无污染的平板用移植针挑取边缘生长的健壮菌丝至新的综合PDA培养基平板中央,进行二次纯化,35℃恒温培养3天可获得纯化的漏斗多孔菌菌种。

2.生产菌种选育:用移植针挑取纯化的菌种菌落边缘健壮菌丝接种至木屑培养基A试管的上端,共接种20支,接种块大小约0.5cm×0.5cm,35℃恒温培养4-6天,挑选生长速度最快的1支试管,将其转接至综合PDA斜面培养基中央,共接种20支,35℃恒温培养4天后挑选出生长速度最快,且长势旺盛的试管,将边缘菌丝接种至木屑培养基B试管的上端,共接种20支,接种块大小约0.5cm×0.5cm,35℃恒温培养7-10天,挑选生长速度最快的1支试管,无菌条件下转接至木屑培养基B中,35℃恒温培养7-10天,待长满试管后,获得生产菌种母种。

3.菌种保藏:将木屑试管生产菌种放于4℃冰箱保藏,菌种可保藏2-3年,活性稳定。

4.液体菌种制备:用移植针将木屑母种破碎成松散状态,挑取约玉米粒大小的木屑菌种接种至液体培养基A和液体培养基B中,转速170r/min,32℃恒温培养4-6天,即可获得液体菌种,试验结果表明,加入CuSO4·5H2O,可有效促进菌丝干重和菌球数量,这是由于漏斗多孔菌利用纤维素类、木质素类原料时会产生漆酶,而漆酶是一类在催化中心含有多个铜离子的多酚氧化酶,适宜浓度的铜离子具有促进漏斗多孔菌生长的作用。

铜离子是漆酶活性中心。

表1 漏斗多孔菌在不同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比较

表2 漏斗多孔菌在不同液体培养基上的菌丝干重、菌球大小及菌球数量比较

4.菌种抗杂菌能力测试。

分别将漏斗多孔菌和绿色木霉接种至综合PDA培养基平板上32℃培养3-4天,于无菌条件下用已灭菌的0.6mm打孔器在菌落边缘进行打孔,分别制备供试菌苔。采用对峙法,每皿接种1片漏斗多孔菌菌苔和1片绿色木霉菌苔,5次重复。置于32℃恒温培养3-4。对峙培养结果如下,试验结果表明在32℃条件下,漏斗多孔菌的生长速度快于绿色木霉,且具有较强的拮抗能力,表明该菌株的抗杂菌能力较好,适合作为生产菌种。

表3 漏斗多孔菌与绿色木霉对峙试验结果

5.菌种遗传稳定性研究。

将木屑生产母种转接至综合PDA斜面,待35℃培养至试管长满后将边缘菌丝转接至另一批PDA斜面试管,依此方法转接6代,测定生长速度,记录菌种长满试管的时间。再将不同代次的斜面菌种转接至木屑培养基B斜面,记录菌种长满试管的时间。由试验可知,经木屑培养基诱导后的菌种不同代次的生长速率基本一致,未发生明显退化情况,为保障生产安全,菌种代次不超过5代。菌种在固体试管培养基中生长情况如下。

表4 漏斗多孔菌遗传稳定性试验结果

实施例2 漏斗多孔菌子实体原基诱导试验。

一、培养基。

1. 链霉菌液体培养基(/L):酵母浸粉4.0g,可溶性淀粉10.0g,葡萄糖4.0g,KH

2. 综合PDA培养基:每升含有200克土豆滤汁,葡萄糖20克,磷酸二氢钾3克,硫酸镁1.5克,琼脂20克,其余为水,分装于500毫升三角瓶用于制备平板,每瓶100毫升装量,培养基121℃灭菌30分钟后,冷却倒平板备用。

3. 供试菌种 漏斗多孔菌综合PDA斜面菌种和白色链霉菌

4. 供试药品 98%吲哚丁酸钾和0.1%三十烷醇微乳剂均为市售产品。

二、方法。

1. 链霉菌发酵液离心液制备:用移植环刮取2环白色链霉菌

2. 菌苔制备:将漏斗多孔菌斜面菌种转接至综合PDA中央,置于35℃恒温培养4天后,用直径为0.6cm打取边缘菌丝,制备供试菌苔。

3. 子实体原基诱导试验:将综合PDA培养基融化,并冷却至45℃时,按照体积百分比分别在不同三角瓶中加入0.01%、0.05%、0.1%吲哚丁酸钾;0.1%、0.5%、1.0%三十烷醇微乳剂(有效成分0.1%);1%、5%、10%白色链霉菌

表5 不同外源物子实体原基诱导试验结果

本试验结果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和白色链霉菌发酵液均有促进漏斗多孔菌子实体原基增加的作用,其中效果最佳的是白色链霉菌发酵液,其次为三十烷醇。

实施例3 漏斗多孔菌瓶栽覆土出菇试验。

一、栽培瓶制备。

配方A(质量百分比):细木屑80%,麸皮15%,豆粕3%,石膏1%,石灰1%,料水比1:1.7。

配方B(质量百分比):玉米秸秆(长度3-5厘米,宽度0.3-0.8厘米左右)80%、麸皮18%、石灰1%、石膏1%,料水比1:1.7。

配方C(质量百分比):细木屑40%、玉米秸秆(长度3-5厘米,宽度0.3-0.8厘米左右)40%、麸皮18%、石灰1%、石膏1%,料水比1:1.7。

按比例配置各栽培料,装入栽培瓶,栽培瓶使用工厂化栽培适用的金针菇栽培瓶,容量1100mL,上口直径7cm,下口直径10cm,高度17.5cm。其中配方A每瓶装量490g(湿重)、配方B每瓶装量350g(湿重)、配方C每瓶装量435g(湿重),121℃灭菌40分钟,放凉备用。

二、液体菌种制备。

液体菌种生产配方:每1000毫升液体培养基含有马铃薯汁200g、细木屑(过20目)20.0g、蛋白胨5.0g、KH

三、接种:于超净工作台下,使用移液器或接种枪,将液体菌种接入栽培瓶,每瓶接种量为20毫升,尽量使液体菌种覆盖栽培料表层。

四、养菌管理:将栽培瓶分别放置于温度25℃、30℃、35℃环境培养,养菌期对湿度无特殊要求,培养13-20天后菌丝可长满栽培瓶。在25℃-35℃范围内,温度越高,菌丝生长越快;含有玉米秸秆的配方透气性优于木屑配方,菌丝更易延伸生长。不同配方对漏斗多孔菌生长的影响如下所示。

表6 不同配方对漏斗多孔菌生长的影响

五、覆土出菇。

1.覆土。

①含链霉菌覆土材料制备。

链霉菌发酵液制备:制作链霉菌液体培养基,配方(/L)为酵母浸粉4.0g,可溶性淀粉10.0g,葡萄糖4.0g,KH

②含植物生长调节剂覆土材料制备。

栽培瓶每瓶覆土厚度为0.8-1.0厘米,重量约100g,按栽培瓶数量估算田园土用量,并按田园土总重的1.0%添加三十烷醇微乳剂,混合均匀获得覆土材料B,每栽培瓶添加100g覆土材料B,并使土层均匀,表面平整。

2. 出菇管理:出菇环境为小型人工气候室,温度为28-32℃,空气相对湿度为80%-90%。覆土后,4-7天可见子实体原基破土,初期原基伸长生长,注意通风和保湿,同时增强散射光照射,散射光照射时间满足8~14小时,3-4天后子实体分化菌盖,覆土7-10天子实体菌柄可达12cm-16cm,菌盖直径可达6cm-8cm,可以进行采收。

表7 不同覆土材料对瓶栽模式出菇的影响

本对比试验提供了3种栽培料配方,生产原料包括常规木屑、玉米秸秆等主要原料,由菌丝生长结果和出菇情况可知,配方C即本发明使用的栽培料配方,满袋所需时间缩短,头潮菇产量和生物学转化率高,适合漏斗多孔菌的栽培;本对比试验还考察了覆土材料对出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白色链霉菌

实施例4 漏斗多孔菌盆栽覆土出菇试验。

一、栽培袋制备:

配方C(质量百分比):细木屑40%、玉米秸秆(长度3-5厘米,宽度0.3-0.8厘米左右)40%、麸皮18%、石灰1%、石膏1%,料水比1:1.7。按比例配置栽培料,栽培袋为规格17cm×35cm聚丙烯袋,菌棒为窝口棒,每袋栽培料干重450g,湿重1 200g。栽培袋于105℃-108℃条件下灭菌12-14小时,或121℃灭菌2小时,放凉备用。

二、液体菌种制备。

1. 液体菌种生产配方:每1000毫升液体培养基含有马铃薯汁200g、细木屑(过20目)20.0g、蛋白胨5.0g、KH

三、接种:于超净工作台下,使用移液器或接种枪,将液体菌种接入栽培袋,每袋接种量为20毫升。

四、养菌管理:将栽培袋放置于22℃-28℃环境培养,养菌期对湿度无特殊要求,培养23-29天后菌丝可长满栽培袋,26-28℃培养23-25天菌袋长满菌丝,22-25℃需27-29天长满菌袋。

五、覆土出菇。

1. 含链霉菌覆土材料制备。

链霉菌发酵液制备:制作链霉菌液体培养基,配方(/L)为酵母浸粉4.0g,可溶性淀粉10.0g,葡萄糖4.0g,KH

2.扒袋:菌丝满袋后,扒掉菌袋,将菌棒平铺于塑料盆中,栽培盆按菌棒规格,选用长50厘米,宽28cm、深17厘米的塑料盆,每盆3个菌棒。

3. 覆土:覆土厚度为0.8-1.0厘米,每盆用量约2000kg,按栽培盆数量估算田园土用量,并按田园土总重的5%添加链霉菌发酵液,混合均匀后,获得覆土材料,每盆添加2000g覆土材料A,并使土层均匀,表面平整。

4.出菇管理:出菇环境为小型人工气候室,温度为24-28℃,空气相对湿度为80%-90%。覆土后,3-7天可见子实体原基破土,注意通风和保湿,同时增强散射光照射,散射光照射时间满足8~14小时,3-4天后子实体分化菌盖,覆土7-10天子实体菌柄可达9cm-13cm,菌盖直径可达5cm-9cm,可以进行采收。

表8 盆栽模式出菇产量

本试验在瓶栽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盆栽模式出菇试验,结果表明,盆栽覆土模式可以满足漏斗多孔菌出菇要求。

实施例5 漏斗多孔菌地栽模式覆土出菇试验。

一、栽培袋制备。

配方C(质量百分比):细木屑40%、玉米秸秆(长度3-5厘米,宽度0.3-0.8厘米左右)40%、麸皮18%、石灰1%、石膏1%,料水比1:1.7。按比例配置栽培料,栽培袋为规格17cm×35cm聚丙烯袋,菌棒为窝口棒,每袋栽培料干重450g,湿重1200g。栽培袋于105℃-108℃条件下灭菌12-14小时,或121℃灭菌2小时,放凉备用。

二、枝条菌种制备。

1. 液体菌种生产配方:每1000毫升液体培养基含有马铃薯汁200g、细木屑(过20目)20.0g、蛋白胨5.0g、KH

2. 制备枝条菌种。

准备菌种瓶:菌种瓶规格为750mL,每瓶可放65-70根杨树枝条(长13cm×宽0.5cm)。

配制细料:配方为麸皮:细木屑:水为2:8:12,每瓶用量约100g湿料。

于装瓶前2天预湿枝条,加入石灰使浸泡液pH为12-14,于装瓶前一天将细料和枝条分别进行灭菌,121℃,150min,次日装瓶,瓶底放0.5-0.8厚度的细料,装入65-70根枝条后,用细料将枝条间缝隙填满,清洁瓶口,盖上瓶盖,121℃,120min,放凉。于超净工作台下,使用移液器或接种枪,将液体菌种接入枝条菌种瓶中央,每瓶接种量为20毫升。枝条菌种瓶置于32℃恒温箱中培养12-14天,菌丝长满菌种瓶,即获得枝条菌种。

三、接种:于接种间无菌环境下,将1-2根枝条菌种接入栽培袋,无菌海绵封口。

四、养菌管理:将栽培袋放置于22℃-28℃环境培养,养菌期对湿度无特殊要求,培养23-29天后菌丝可长满栽培袋,26-28℃培养23-25天菌袋长满菌丝,22-25℃需27-29天长满菌袋。

五、出菇期管理。

1. 含链霉菌覆土材料制备

链霉菌发酵液制备:制作链霉菌液体培养基,配方(/L)为酵母浸粉4.0g,可溶性淀粉10.0g,葡萄糖4.0g,KH

2.扒袋菌丝满袋后,扒掉菌袋,将菌棒平铺于塑料盆中。

3.覆土 覆土厚度为0.8-1.0厘米,每平方米用量约12kg,按栽培面积估算田园土用量,并按田园土总重的5%添加链霉菌发酵液,混合均匀后,获得覆土材料,每平方米用量约12kg覆土材料,并使土层均匀,表面平整,以不加链霉菌发酵液的田园土为对照。

4.出菇管理:出菇环境为设施蔬菜冷棚,空间温度为18-33℃,地温15℃-22℃均可出菇。覆土后第二天后每天喷水,使土层保持湿润,20cm土层土壤平均含水量控制在50%-60%,空气相对湿度为50%-70%,覆土后约7-9天可见子实体原基破土,注意通风和保湿,避免强光直射,散射光照射时间满足8~14小时,此时增加空气相对湿度至65%-80%,土壤湿度50%-70%,继续管理2-3天后子实体分化菌盖,菌盖直径生长至2cm-3cm时,增加喷水次数,空气相对湿度至75%-90%,土壤湿度60%-70%,覆土15-20天子实体菌柄可达5cm-8cm,菌盖直径可达7cm-15cm,可以进行采收。

5.采收:采收前一天停止喷水,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菇柄轻轻扭下,注意勿伤周围小菇,尽量不残留菌柄,采摘2-3天后,清理料面,无论大小全部摘下,进入转潮管理。

6.转潮管理:头潮菇出菇期2-3天,采收完成后,覆土表层喷施80%波尔多液,稀释100倍使用,亩用量400g,由于波尔多液主要成分为硫酸铜和石灰,除了具有预防黏菌及其他病害的作用外,波尔多液中的铜离子还具有促进漏斗多孔菌菌丝恢复生长的作用。于喷施后于表层覆土0.3-0.5cm左右。每天喷施少量水,使土壤湿度保持45%-55%。养菌4-5天后,可见子实体原基破土,参照头潮菇管理,二潮菇子实体菌柄5cm-8cm,菌盖直径7cm-12cm时可以进行采收。

表9 不同覆土材料对漏斗多孔菌子实体形成及产量的影响

本对比试验提供了冷棚设施栽培漏斗多孔菌的技术方法,并对比了2种覆土材料对漏斗多孔菌出菇的影响,由栽培试验,添加5%有利于促进子实体原基早形成,具有明显增加产量的作用,在本试验中还增加了转潮管理的方法及黏菌等病害防治方法,为漏斗多孔菌的栽培提供技术依据。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