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于消化内科的抗胃食管反流护理装置

一种用于消化内科的抗胃食管反流护理装置

摘要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消化内科的抗胃食管反流护理装置,包括复合底盘,所述复合底盘内壁的右侧滑动连接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外表面的右侧滑动连接有牵引固定板,所述复合底盘包括固定底板,所述固定底板上表面左侧的转动关节处转动连接有转动板。该装置的控制器位于患者的手边,患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通过按压控制器手动调整转动板的转角,进而实现抬高床头的效果,并且在抬高床头的过程中,拉力绳会逐渐收缩到缠绕卷筒的外表面,拉力绳逐渐缩短,并且紧绷,所以在抬高床头的过程中拉力绳的稳定性逐渐增大,转动板顶端的稳定性也逐渐增大,所以该装置在转动的过程中不会出现转角过大出现支撑效果不好的问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94848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河南省人民医院;

    申请/专利号CN202210583211.7

  • 发明设计人 高远征;

    申请日2022-05-26

  • 分类号A61G7/015(2006.01);A61G7/05(2006.01);A61G7/07(2006.01);

  • 代理机构深圳市圳博友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00;

  • 代理人王玲玲

  • 地址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纬五路7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6:30:0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7-04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撤回 IPC(主分类):A61G 7/015 专利申请号:2022105832117 申请公布日:20220830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撤回

  • 2022-08-30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消化内科的抗胃食管反流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业内最接近的现有技术:胃食管反流病为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口腔和肺导致的一系列症状、终末器官效应和并发症的一种疾病,在我国已成为常见的慢性病,其典型症状为反流和灼热感。胃食管反流症状可造成明显不适,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国内研究发现有51%的胃食管反流患者存在夜间反流症状且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患者睡眠质量。循证研究发现抬高床头可使减少食道pH值低于4的情况,抬高床头是抗胃食管反流的有效干预方式。

现有的装置是通过将病床的床头位置抬高,进而使患者的头部与身体之间的夹角减小,进而依靠重力减轻患者的胃食管反流症状,但是这种装置过于简单,不仅需要其他人的帮助才能进行调节,患者表达能力较弱,往往在表达不适感之前就出现反流症状,所以需要更加可靠的装置提供帮助。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消化内科的抗胃食管反流护理装置,包括复合底盘,所述复合底盘内壁的右侧滑动连接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外表面的右侧滑动连接有牵引固定板,所述复合底盘包括固定底板,所述固定底板上表面左侧的转动关节处转动连接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内壁的右侧均匀开设有横截滑槽口,所述转动板上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缓冲靠垫,所述转动板上表面的右侧通过支撑架固定连接有枕筒,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侧位固定架,所述侧位固定架内壁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同步电机,所述同步电机输出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内插杆,所述内插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缠绕卷筒,所述缠绕卷筒外表面的下部固定连接有集束板,所述缠绕卷筒外表面的下部通过集束板均匀设置有拉力绳,所述拉力绳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滑块,所述移动滑块外表面远离枕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带,所述移动滑块外表面远离枕筒的一侧通过缓冲弹簧带固定连接有限位筒,在使用该装置时,患者上半身平躺在复合底盘的上表面,也可以在转动板上表面的左侧铺一层棉垫缓冲,当患者需要将上半身抬起时,患者可以按压副控制器,此时两侧的同步电机开始通过内插杆控制缠绕卷筒转动,缠绕卷筒的底端通过集束板将拉力绳的顶端转动,使拉力绳缠绕在缠绕卷筒的外表面,此时拉力绳缩短,拉力绳的底端通过移动滑块将转动板的右侧向上抬起,并且移动滑块沿着横截滑槽口向右侧滑动,转动板经过拉力绳的牵引作用后抬起,如图2所示,此时患者的上半身弯曲,患者的头部与身体之间的夹角减小,进而依靠重力减轻患者的胃食管反流症状。

优选的,所述侧位固定架包括内滑壳,所述内滑壳外表面的左侧滑动连接有电机固定架,所述内滑壳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内滑壳内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平行引导板,所述平行引导板内壁的中部滑动连接有平衡球,所述平衡球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压杆,所述内滑壳外表面的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检测器,因为在升降装置工作的过程中,拉力绳底端的移动滑块沿着横截滑槽口向右侧滑动,所以随着转动板与固定底板之间的夹角增大,而患者在正常情况下是平躺在转动板上的,如果在转动板转动的过程中患者身体发生倾斜,随着转动板继续转动,患者有可能从转动板的侧边落下,此时加宽转动板即可,但是患者在转动板转动的过程中身体发生倾斜,会导致拉力绳受到的拉力发生变化,此时缠绕卷筒也有倾斜的趋向,侧位固定架也有倾斜的趋向,而侧位固定架发生微小的倾斜后,内部的平衡球就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平行引导板向内滑壳的一侧滑动,此时平衡球就会推动压杆挤压检测器,使检测器发出警报声,进而使医护人员及时调整患者的身体位置,防止患者出现因为姿势不当导致受到二次伤害的问题,患者姿势躺平摆正后,侧位固定架也趋向平行状态,此时平衡球不会受到重力影响,两侧的磁板在通过磁力将平衡球重新吸回平行引导板的中部,两侧的检测器解除警报,该装置重新保持平衡状态,继续进行检测工作。

优选的,所述拉力绳的数量为五根,所述移动滑块外表面的中部通过横截滑槽口与转动板内壁的右侧滑动连接,所述限位筒的外表面通过横截滑槽口与转动板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同步电机的两端通过导线与主电源固定连接,该装置的控制器位于患者的手边,患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通过按压控制器手动调整转动板的转角,进而实现抬高床头的效果,并且在抬高床头的过程中,拉力绳会逐渐收缩到缠绕卷筒的外表面,拉力绳逐渐缩短,并且紧绷,所以在抬高床头的过程中拉力绳的稳定性逐渐增大,转动板顶端的稳定性也逐渐增大,所以该装置在转动的过程中不会出现转角过大出现支撑效果不好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同步电机外表面的接头处通过连接导线固定连接有控制器,且两侧同步电机均通过连接导线受到控制器的控制作用,所述拉力绳的顶端通过集束板与缠绕卷筒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拉力绳的外表面与缠绕卷筒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电机固定架外表面的前后两侧与牵引固定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平行引导板外表面中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矫正磁板,所述压杆的两端均与检测器输出口的内壁滑动连接,如果在转动板转动的过程中患者身体发生倾斜,此时每根拉力绳受到的拉力不均,内部的平衡球失衡,进而触发检测器发出警报声,使医护人员及时调整患者的身体位置,防止患者出现因为姿势不当导致受到二次伤害的问题,患者姿势调整完毕后,内部的平衡球自动恢复平衡状态,继续进行检测工作。

优选的,所述枕筒包括承重外壳,所述承重外壳内壁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电源键,所述枕筒内壁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固定中位杆,所述固定中位杆外表面的中部转动连接有滚动轴承,所述滚动轴承外表面的下部通过竖直连杆固定连接有导电球,所述导电球外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导电滑臂,所述电源键上表面的接头处固定连接有拱形壳,所述拱形壳内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弧形导线,所述固定中位杆的两端均与承重外壳内壁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所述导电滑臂的顶端与右侧电源键下表面的接头处固定连接,所述导电滑臂的侧面与承重外壳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弧形导线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电源键上表面的接头处固定连接,所述电源键在正常状态下为断开状态,且电源键在通电状态下能够发射信号降低电源对同步电机输入的电流,在患者进行抬高床头的动作时,枕筒也会随着转动板转动倾斜,承重外壳随着转动板转动进行转动,而内部的导电球则会在重力的作用下相对承重外壳逆时针转动,此时导电球的右侧牵引导电滑臂伸长,导电球的顶端通过滚动轴承绕固定中位杆进行自转,由于患者自身意识较差,抬高床头时往往容易将床头抬起过度,此时转动板的转动倾角过大,导电球的左侧会与左侧电源键的底部相接触,此时两侧的电源键通过导电球、导电滑臂与弧形导线形成闭合回路,两侧的电源键对彼此相互通电,进而对主电源发射信号,使主电源停止对同步电机供电,此时转动板不再转动,床头停止抬高,保护患者的脊椎部位,防止出现床头转角过大导致患者脊部过度弯折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限位筒包括金属壳,所述金属壳内壁的前部固定连接有按压端头,所述按压端头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集束杆,所述集束杆的底端对称设置有接触压头,所述金属壳的中部对称设置有集合电阻片,所述集合电阻片远离接触压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细导线,所述接触压头的外表面与集合电阻片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按压端头的顶端与缓冲弹簧带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细导线远离集合电阻片的一端与主电源固定连接,所述集合电阻片的阻值由前到后依次增大,在抬高转动板的过程中,移动滑块沿着横截滑槽口不断向靠近限位筒的一侧进行滑动,缓冲弹簧带对按压端头的顶端不断增大,此时按压端头随着转动板的转角不断增大,受到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大,按压端头在压力的作用下收缩进金属壳内部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集束杆底端两侧的接触压头不断经过两侧的集合电阻片,而集合电阻片的阻值由前到后依次增大,所以细导线通过的电流越来越小,同步电机的接受的电力逐渐减弱,同步电机转速降低,拉力绳的牵引效果逐渐减弱,转动板绕固定底板转动的速度逐渐减慢,防止患者因为转动的惯性而产生离心力,进而出现不适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该装置的控制器位于患者的手边,患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通过按压控制器手动调整转动板的转角,进而实现抬高床头的效果,并且在抬高床头的过程中,拉力绳会逐渐收缩到缠绕卷筒的外表面,拉力绳逐渐缩短,并且紧绷,所以在抬高床头的过程中拉力绳的稳定性逐渐增大,转动板顶端的稳定性也逐渐增大,所以该装置在转动的过程中不会出现转角过大出现支撑效果不好的问题。

2.如果在转动板转动的过程中患者身体发生倾斜,此时每根拉力绳受到的拉力不均,内部的平衡球失衡,进而触发检测器发出警报声,使医护人员及时调整患者的身体位置,防止患者出现因为姿势不当导致受到二次伤害的问题,患者姿势调整完毕后,内部的平衡球自动恢复平衡状态,继续进行检测工作。

3.该装置的承重外壳能够将患者的头部抬起,符合人体生理弯曲,拱形壳不仅起到固定弧形导线的效果,还能够通过自身弧形结构为承重外壳的顶部提供足够的承重能力,防止患者体重过重时,出现枕筒容易被压扁的问题。

4.由于患者自身意识较差,抬高床头时往往容易将床头抬起过度,而床头过高会导致患者的脊部受到过大的压力,有可能造成二次伤害,此时两侧的电源键对彼此相互通电,进而对主电源发射信号,使主电源停止对同步电机供电,此时转动板不再转动,床头停止抬高,保护患者的脊椎部位,防止出现床头转角过大导致患者脊部过度弯折的问题。

5.该装置通过电机控制转动板转动,进而实现抬高床头的效果,但是电机的启动与中断均为突变过程,在将床头调高后,电机会突然停止工作,此时患者会因为转动产生的惯性产生不适感,而限位筒在抬高床头的过程中使同步电机的接受的电力逐渐减弱,同步电机转速降低,拉力绳的牵引效果逐渐减弱,转动板绕固定底板转动的速度逐渐减慢,使同步电机的突变停止过程较为缓和,消除患者因为转动的惯性而产生离心力出现的不适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复合底盘在抬高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侧位固定架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枕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限位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复合底盘;2、升降装置;3、牵引固定板;4、枕筒;11、转动板;12、横截滑槽口;13、缓冲靠垫;14、固定底板;21、同步电机;22、拉力绳;23、内插杆;24、缠绕卷筒;25、移动滑块;26、缓冲弹簧带;27、控制器;6、侧位固定架;61、内滑壳;62、电机固定架;63、限位板;64、平行引导板;65、平衡球;66、压杆;67、检测器;41、承重外壳;42、电源键; 43、拱形壳;44、弧形导线;45、固定中位杆;46、滚动轴承;47、导电球; 48、导电滑臂;5、限位筒;51、金属壳;52、按压端头;53、集束杆;54、接触压头;55、集合电阻片;56、细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消化内科的抗胃食管反流护理装置,包括复合底盘1,所述复合底盘1内壁的右侧滑动连接有升降装置2,所述升降装置2外表面的右侧滑动连接有牵引固定板3。

所述复合底盘1包括固定底板14,所述固定底板14上表面左侧的转动关节处转动连接有转动板11,所述转动板11内壁的右侧均匀开设有横截滑槽口12,所述转动板11上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缓冲靠垫13,所述转动板11上表面的右侧通过支撑架固定连接有枕筒4。

所述升降装置2包括侧位固定架6,所述侧位固定架6内壁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同步电机21,所述同步电机21输出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内插杆23,所述内插杆2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缠绕卷筒24,所述缠绕卷筒24外表面的下部固定连接有集束板,所述缠绕卷筒24外表面的下部通过集束板均匀设置有拉力绳22,所述拉力绳2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滑块25,所述移动滑块25外表面远离枕筒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带26,所述移动滑块25外表面远离枕筒4的一侧通过缓冲弹簧带26固定连接有限位筒5。

所述侧位固定架6包括内滑壳61,所述内滑壳61外表面的左侧滑动连接有电机固定架62,所述内滑壳6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63,所述内滑壳61 内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平行引导板64,所述平行引导板64内壁的中部滑动连接有平衡球65,所述平衡球65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压杆66,所述内滑壳 61外表面的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检测器67。

所述拉力绳22的数量为五根,所述移动滑块25外表面的中部通过横截滑槽口12与转动板11内壁的右侧滑动连接,所述限位筒5的外表面通过横截滑槽口12与转动板11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同步电机21的两端通过导线与主电源固定连接。

所述同步电机21外表面的接头处通过连接导线固定连接有控制器27,且两侧同步电机21均通过连接导线受到控制器27的控制作用,所述拉力绳22 的顶端通过集束板与缠绕卷筒2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拉力绳22的外表面与缠绕卷筒24的外表面滑动连接。

所述电机固定架62外表面的前后两侧与牵引固定板3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平行引导板64外表面中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矫正磁板,所述压杆66 的两端均与检测器67输出口的内壁滑动连接。

在使用该装置时,患者上半身平躺在复合底盘1的上表面,也可以在转动板11上表面的左侧铺一层棉垫缓冲,当患者需要将上半身抬起时,患者可以按压副控制器39,此时两侧的同步电机21开始通过内插杆23控制缠绕卷筒24 转动,缠绕卷筒24的底端通过集束板将拉力绳22的顶端转动,使拉力绳22 缠绕在缠绕卷筒24的外表面,此时拉力绳22缩短,拉力绳22的底端通过移动滑块25将转动板11的右侧向上抬起,并且移动滑块25沿着横截滑槽口12向右侧滑动,转动板11经过拉力绳22的牵引作用后抬起,如图2所示,此时患者的上半身弯曲,患者的头部与身体之间的夹角减小,进而依靠重力减轻患者的胃食管反流症状。

因为在升降装置2工作的过程中,拉力绳22底端的移动滑块25沿着横截滑槽口12向右侧滑动,所以随着转动板11与固定底板14之间的夹角增大,而患者在正常情况下是平躺在转动板11上的,如果在转动板11转动的过程中患者身体发生倾斜,随着转动板11继续转动,患者有可能从转动板11的侧边落下,此时加宽转动板11即可,但是患者在转动板11转动的过程中身体发生倾斜,会导致拉力绳22受到的拉力发生变化,此时缠绕卷筒24也有倾斜的趋向,侧位固定架6也有倾斜的趋向,而侧位固定架6发生微小的倾斜后,内部的平衡球65就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平行引导板64向内滑壳61的一侧滑动,此时平衡球65就会推动压杆66挤压检测器67,使检测器67发出警报声,进而使医护人员及时调整患者的身体位置,防止患者出现因为姿势不当导致受到二次伤害的问题。

患者姿势躺平摆正后,侧位固定架6也趋向平行状态,此时平衡球65不会受到重力影响,两侧的磁板在通过磁力将平衡球65重新吸回平行引导板64的中部,两侧的检测器67解除警报,该装置重新保持平衡状态,继续进行检测工作。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图6,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一种用于消化内科的抗胃食管反流护理装置,包括复合底盘1,所述复合底盘1内壁的右侧滑动连接有升降装置2,所述升降装置2外表面的右侧滑动连接有牵引固定板3。

所述复合底盘1包括固定底板14,所述固定底板14上表面左侧的转动关节处转动连接有转动板11,所述转动板11内壁的右侧均匀开设有横截滑槽口 12,所述转动板11上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缓冲靠垫13,所述转动板11上表面的右侧通过支撑架固定连接有枕筒4。

所述升降装置2包括侧位固定架6,所述侧位固定架6内壁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同步电机21,所述同步电机21输出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内插杆23,所述内插杆2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缠绕卷筒24,所述缠绕卷筒24外表面的下部固定连接有集束板,所述缠绕卷筒24外表面的下部通过集束板均匀设置有拉力绳22,所述拉力绳2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滑块25,所述移动滑块25外表面远离枕筒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带26,所述移动滑块25外表面远离枕筒4的一侧通过缓冲弹簧带26固定连接有限位筒5。

所述侧位固定架6包括内滑壳61,所述内滑壳61外表面的左侧滑动连接有电机固定架62,所述内滑壳6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63,所述内滑壳61 内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平行引导板64,所述平行引导板64内壁的中部滑动连接有平衡球65,所述平衡球65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压杆66,所述内滑壳 61外表面的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检测器67。

所述拉力绳22的数量为五根,所述移动滑块25外表面的中部通过横截滑槽口12与转动板11内壁的右侧滑动连接,所述限位筒5的外表面通过横截滑槽口12与转动板11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同步电机21的两端通过导线与主电源固定连接。

所述同步电机21外表面的接头处通过连接导线固定连接有控制器27,且两侧同步电机21均通过连接导线受到控制器27的控制作用,所述拉力绳22 的顶端通过集束板与缠绕卷筒2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拉力绳22的外表面与缠绕卷筒24的外表面滑动连接。

所述电机固定架62外表面的前后两侧与牵引固定板3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平行引导板64外表面中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矫正磁板,所述压杆66 的两端均与检测器67输出口的内壁滑动连接。

所述枕筒4包括承重外壳41,所述承重外壳41内壁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电源键42,所述枕筒4内壁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固定中位杆45,所述固定中位杆45外表面的中部转动连接有滚动轴承46,所述滚动轴承46外表面的下部通过竖直连杆固定连接有导电球47,所述导电球47外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导电滑臂48,所述电源键42上表面的接头处固定连接有拱形壳43,所述拱形壳43内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弧形导线44。

所述固定中位杆45的两端均与承重外壳41内壁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所述导电滑臂48的顶端与右侧电源键42下表面的接头处固定连接,所述导电滑臂 48的侧面与承重外壳41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弧形导线44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电源键42上表面的接头处固定连接。

所述电源键42在正常状态下为断开状态,且电源键42在通电状态下能够发射信号降低电源对同步电机21输入的电流。

所述限位筒5包括金属壳51,所述金属壳51内壁的前部固定连接有按压端头52,所述按压端头5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集束杆53,所述集束杆53的底端对称设置有接触压头54,所述金属壳51的中部对称设置有集合电阻片55,所述集合电阻片55远离接触压头5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细导线56。

所述接触压头54的外表面与集合电阻片55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按压端头52的顶端与缓冲弹簧带26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细导线56远离集合电阻片55的一端与主电源固定连接,所述集合电阻片55的阻值由前到后依次增大。

在患者进行抬高床头的动作时,枕筒4也会随着转动板11转动倾斜,承重外壳41随着转动板11转动进行转动,而内部的导电球47则会在重力的作用下相对承重外壳41逆时针转动,此时导电球47的右侧牵引导电滑臂48伸长,导电球47的顶端通过滚动轴承46绕固定中位杆45进行自转,由于患者自身意识较差,抬高床头时往往容易将床头抬起过度,此时转动板11的转动倾角过大,导电球47的左侧会与左侧电源键42的底部相接触,此时两侧的电源键42通过导电球47、导电滑臂48与弧形导线44形成闭合回路,两侧的电源键42对彼此相互通电,进而对主电源发射信号,使主电源停止对同步电机21供电,此时转动板11不再转动,床头停止抬高,保护患者的脊椎部位,防止出现床头转角过大导致患者脊部过度弯折的问题。

在抬高转动板11的过程中,移动滑块25沿着横截滑槽口12不断向靠近限位筒5的一侧进行滑动,缓冲弹簧带26对按压端头52的顶端不断增大,此时按压端头52随着转动板11的转角不断增大,受到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大,按压端头52在压力的作用下收缩进金属壳51内部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集束杆53底端两侧的接触压头54不断经过两侧的集合电阻片55,而集合电阻片55 的阻值由前到后依次增大,所以细导线56通过的电流越来越小,同步电机21 的接受的电力逐渐减弱,同步电机21转速降低,拉力绳22的牵引效果逐渐减弱,转动板11绕固定底板14转动的速度逐渐减慢,防止患者因为转动的惯性而产生离心力,进而出现不适感。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及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发明中未具体描述和解释说明的结构、装置以及操作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和限定,均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手段进行实施。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