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以及防排水系统

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以及防排水系统

摘要

本公开涉及一种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以及防排水系统,该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包括基板,基板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朝向隧道初期支护,第二面朝向隧道二衬;第一面上设置有多个朝向远离第一面的方向延伸的挡水结构,挡水结构与基板一体成型设置,多个挡水结构沿基板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布,每个挡水结构具有一个沿基板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排水通道,排水通道的朝向隧道初期支护的一面为敞口,排水通道的两端敞开形成排水口;所有排水通道平行设置,从而对第一面上的积水进行了有效引导,使积水能够及时排出。同时,第二面为光滑平整表面,保护了隧道二衬施工时排水通道的结构,保证了该防排水板的排水效果。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9-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21D11/38 专利申请号:2022104835334 申请日:202205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防排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以及防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防排水板是隧道防排水中广泛应用的防水设施之一,通常被铺设于隧道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之间,来达到隔离渗水的效果。

现有的防排水板通常由塑胶底板经冲压在塑料胶板的一面形成多个间隔设置的凸台,同时,塑胶胶板的另一面对应凸台的位置被冲出凹腔。其中,相邻的凸台之间形成排水通道,即,塑料底板上的所有排水通道之间相互连通,导致在实际排水过程中,水会在整个防排水板上漫流,使得防排水板上的水无法及时排出,导致防排水板上排出至外部的水量较少。

同时,由于塑料底板的另一面上形成凹腔,在进行二衬混凝土施工时,流动性差的混凝土会使部分凹腔没有被填充,导致该部分凹腔对应的凸台在施工时容易因应力集中而发生变形,从而使得排水通道减少或消失,降低了防排水板的排水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以及防排水系统。

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朝向隧道初期支护,所述第二面朝向隧道二衬;

所述第一面上设置有多个朝向远离所述第一面的方向延伸的挡水结构,所述挡水结构与所述基板一体成型设置,多个所述挡水结构沿所述基板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布,每个所述挡水结构上具有一个沿所述基板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的朝向所述隧道初期支护的一面为敞口,所述排水通道的两端敞开形成排水口;所有所述排水通道平行设置;

所述第二面为光滑平整表面。

可选的,所述挡水结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挡水板,所述挡水板与所述基板一体成型设置;

各所述挡水板由所述基板朝向所述隧道初期支护的方向延伸,且所述挡水板贯穿所述基板的宽度方向,两个所述挡水板之间的区域形成所述排水通道。

可选的,相邻的两个所述挡水结构之间的区域设置有导流结构,相邻的两个所述排水通道的彼此相对的一侧分别开设有排水孔,所述导流结构用于使相邻的两个所述排水通道之间的区域内的积水经所述排水孔进入至所述排水通道中,并经所述排水口排出。

可选的,所述挡水板包括多个板段,多个所述板段沿所述排水通道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排布,相邻的两个所述板段之间形成所述排水孔。

可选的,所述导流结构包括多个倾斜挡板,所述倾斜挡板与所述基板一体成型设置,且相邻的两个所述倾斜挡板的倾斜角度不同,以使相邻的两个所述倾斜挡板相交,多个所述倾斜挡板沿所述排水通道的延伸方向依次连接;

所述倾斜挡板的两端分别对应一个所述排水孔,且与所述排水孔的孔壁之间具有过水间隙。

可选的,所述倾斜挡板的端部为圆角状;

和/或,所述排水孔的边角为圆角。

可选的,在沿所述基板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基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基板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

相互配合的两个所述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中,其中一个所述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上的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其中另一个所述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上的所述第二连接部配合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基板一端的预留搭接板;

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面上的朝向远离所述第二面的方向延伸的折边,且所述折边可翻折,以与所述第二面之间共同围成用于供所述预留搭接板插入的插槽。

可选的,所述第二面上具有连接板,所述折边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折边翻折后与所述连接板之间共同围成所述插槽;

所述连接板的表面和/或所述折边的形成为所述插槽的槽壁的一面具有粘接层,所述粘接层上设置有隔离保护层,且所述隔离保护层可从所述粘接层上剥离。

第二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防排水系统,包括土工布以及多个如上所述的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

多个所述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沿所述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的长度方向依次连接;所述土工布覆盖在所述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的朝向隧道初期支护的一面,且与所述排水通道的朝向所述隧道初期支护的一面贴合。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公开提供的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以及防排水系统,通过设置基板,基板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并使第一面朝向隧道初期支护,第二面朝向隧道二衬;同时,通过在第一面上设置多个朝向远离第一面的方向延伸的挡水结构,并使挡水结构与基板一体成型设置,且多个挡水结构沿基板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布,每个挡水结构上具有一个沿基板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排水通道,排水通道的朝向隧道初期支护的一面为敞口,排水通道的两端敞开形成排水口,且所有排水通道平行设置。由于该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上具有多个平行间隔排布的排水通道,排水通道沿基板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且排水通道的两端敞开形成排水口,也就是说,在实际排水过程中,经隧道初期支护后的水能够从各排水通道的敞口处进入并从排水口排出至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的外部,即,该排水板第一面上的积水能够在各排水通道中流动并排出,从而对积水进行了有效地引导,使得该排水板上的积水能够被及时排出且排水顺畅,减少了排水板表面上水的漫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排出至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外部的水量,保证了该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的排水效果;且由于挡水结构与基板一体成型,从而提高了挡水结构与基板之间的连接强度和整体性;同时,通过将第二面设置为光滑平整表面,使得在进行隧道二衬施工过程中,基板的第一面的排水通道不会受到影响,即,挡水结构不容易发生变形,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该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的排水效果,提高了该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放置在土工布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的挡水结构及导流结构的布置方式一;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的挡水结构及导流结构的布置方式二;

图5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和图4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1、基板;11、第一面;12、第二面;2、挡水结构;21、排水通道;211、挡水板;212、板段;22、敞口;23、排水口;24、排水孔;3、导流结构;31、倾斜挡板;32、过水间隙;4、第一连接部;41、预留搭接板;5、第二连接部;51、折边;52、连接板;6、插槽;7、粘接层;71、隔离保护层;100、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200、土工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参照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该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100具体包括基板1,基板1具有相对的第一面11和第二面12,第一面11朝向隧道初期支护,第二面12朝向隧道二衬。其中,该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100具体可以采用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改性聚乙烯塑料等高分子聚合物制成。

其中,第一面11上具体设置有多个朝向远离第一面11的方向延伸的挡水结构2,挡水结构2与基板1一体成型设置,多个挡水结构2沿基板1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布,每个挡水结构2上具有一个沿基板1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排水通道21,排水通道21的朝向隧道初期支护的一面为敞口22,排水通道21的两端敞开形成排水口23,且所有排水通道21平行设置。同时,第二面12为光滑平整表面。

上述所说的基板1的长度方向是指图1中的双向箭头X-X方向,基板1的宽度方向是指图1中的双向箭头Y-Y方向。

也就是说,通过在沿基板1的X-X方向上设置多个平行的排水通道21,且排水通道21贯穿基板1的宽度方向,以将整个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100的第一面11分割为不同的便于积水排出至外部的通道。即,在实际排水过程中,经隧道初期支护后的积水由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100的第一面11上的敞口22进入各个排水通道21中,并从排水通道21两端的排水口23排出至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100的外部。也就是说,排水通道21能够对积水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得积水能够及时排出,且排水顺畅,从而减少了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100表面上水的漫流,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排出至外部的水量。

当然,第一面11上的积水也可以在各个相邻的两个排水通道21之间流动并排出至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100的外部。

由于挡水结构2与基板1一体成型,因此,挡水结构2与基板1之间的整体性好,连接强度高。

具体实施时,将第二面12设置为光滑平整表面,也就是说,第二面12上并不具有对应排水通道21的凹腔等结构。因此,在进行隧道二衬施工过程中,混凝土不会影响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100的结构,即,排水通道21不会出现应力集中、变形等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排水通道21的结构,保证了该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100的排水效果,提高了该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100的使用寿命。

示例性的,在该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100实际排水过程中,该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100位于隧道初期支护以及隧道二衬之间,并使排水通道21所在的第一面11朝向隧道初期支护,如此设置,使得经隧道初期支护后的积水通过敞口22进入至排水通道21中,并从排水口23处排出至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100的外部。同时积水也可以在各相邻的排水通道21之间流动排出,也就是说,整个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100表面上的积水都能够得到有效地引导,使得积水能够通畅流动,减少了积水在第一面11上的漫流,便于将积水排出,保证了该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100的排水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的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通过设置基板1,基板1具有相对的第一面11和第二面12,并使第一面11朝向隧道初期支护,第二面12朝向隧道二衬;同时,通过在第一面11上设置多个朝向远离第一面11的方向延伸的挡水结构2,并使挡水结构2与基板1一体成型设置,且多个挡水结构2沿基板1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布,每个挡水结构2上具有一个沿基板1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排水通道21,排水通道21的朝向隧道初期支护的一面为敞口22,排水通道21的两端敞开形成排水口23,且所有排水通道21平行设置。由于该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100上具有多个平行间隔排布的排水通道21,排水通道21沿基板1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且排水通道21的两端敞开形成排水口23,也就是说,在实际排水过程中,经隧道初期支护后的水能够从各排水通道21的敞口22处进入并从排水口23排出至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100的外部,即,该排水板第一面11上的积水能够在各排水通道21中流动并排出,从而对积水进行了有效地引导,使得该排水板上的积水能够被及时排出且排水顺畅,减少了排水板表面上水的漫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排出至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100外部的水量,保证了该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100的排水效果;且由于挡水结构2与基板1一体成型,从而提高了挡水结构2与基板1之间的连接强度和整体性;同时,通过将第二面12设置为光滑平整表面,也就是说,第二面12上并不具有凹腔,使得在进行隧道二衬施工过程中,基板1的第一面11的排水通道21不会受到影响,即,挡水结构2不容易发生变形,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该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100的排水效果,提高了该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100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3所示,挡水结构2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挡水板211,挡水板211与基板1一体成型设置。且各挡水板211由基板1朝向隧道初期支护的方向延伸,且挡水板211贯穿基板1的宽度方向,两个挡水板211之间的区域形成排水通道21。

如此设置,挡水结构2的结构简单,且两个相邻的挡水板211所形成的排水通道21的排水效果好。同时,由于挡水板211与基板1一体成型,因此挡水板211与基板1之间的整体性好,连接强度高。

当然,挡水结构2也可以是一个截面为U形的开口朝向隧道初期支护一侧的U形板,U形板贯穿基板1的宽度方向,且U形板的凹腔内形成排水通道21。

具体实施时,挡水结构2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任意选用,只要能够对积水进行有效引导使得积水排出即可。

具体实施时,在相邻的两个挡水结构2之间的区域还设置有导流结构3,相邻的两个排水通道21的彼此相对的一侧分别开设有排水孔24,导流结构3用于使相邻的两个排水通道21之间的区域内的积水经排水孔24进入至排水通道21中,并经排水口23排出。

也就是说,导流结构3能够对相邻两个排水通道21之间的积水进行导流,以使该区域内的积水快速进入排水通道21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该区域内积水的排出效果,进而提高了单位时间内整个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100的排水量和排水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相邻两个排水通道21之间的积水经导流进入排水通道21时,也会对排水通道21中的水起到一定程度上的推动作用,从而也能够提高各排水通道21的排水速度。

其中,排水孔24是开设在相邻的两个排水通道21的彼此相对的一侧。也就是说,在基板1的长度方向上,位于左右两侧的两个排水通道21的朝向远离基板1的最外侧是一个整体的面,即,这该面上并没有排水孔24,从而使得基板1左右两侧的两个排水通道21中的水朝向排水口23流动并排出,保证了整个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100的排水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挡水板211包括多个板段212,多个板段212沿排水通道21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排布,相邻的两个板段212之间形成排水孔24。如此设置,排水通道21的结构简单,且便于排水孔24的形成,同时排水孔24处水的流动效果好。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挡水板211也可以是沿排水通道21的延伸方向设置的一个板体,并沿该板体的延伸方向在板体上开设多个排水孔24。

具体地,导流结构3包括多个倾斜挡板31,倾斜挡板31与基板1一体成型设置,且相邻的两个倾斜挡板31的倾斜角度不同,以使相邻的两个倾斜挡板31相交,多个倾斜挡板31沿排水通道21的延伸方向依次连接。倾斜挡板31的两端分别对应一个排水孔24,且与排水孔24的孔壁之间具有过水间隙32。

由于倾斜挡板31与基板1一体成型,因此,倾斜挡板31与基板1之间的整体性好,连接强度高,从而保证了整个导流结构3对积水的导流效果。

同时,该导流结构3的结构简单,且对相邻两个排水通道21之间的积水的导流效果好。参照图3所示,导流结构3的形状类似锯齿状,且相邻的两个导流结构3能够形成多个类菱形的结构。

由于倾斜挡板31的两端分别对应一个排水孔24,且与排水孔24的孔壁之间具有过水间隙32。因此,相邻两个排水通道21之间的积水将该区域内的积水分割为多个部分,且每个部分的积水能够在倾斜挡板31的引导下,依次经过水间隙32、排水孔24进入至排水通道21中。也就是说,将相邻两个排水通道21之间的积水分割为多个小的区域,并使各个小区域内的积水依次通过各排水孔24进入其对应的排水通道21中,进一步提高了对积水的导流效果,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整个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100的排水效果。

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其他的能够对相邻两个排水通道21之间的积水进行导流的结构,只要能够便于相邻两个排水通道21之间的积水流入排水通道21中即可。

图3和图4分别展示了两种不同的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100结构。其中,图3中,各相邻排水通道21之间的距离较小,且排水通道21中板段212的数量较多,由此使得导流结构3在整个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100表面形成了多个较小的类菱形结构,以对积水进行多次分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积水的排水面积,增大了排水量。

而相比图3来说,图4中各相邻排水通道21之间的距离较大,且排水通道21中板段212的数量较少,由此使得导流结构3在整个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100表面所形成的单个类菱形的结构较大,且类菱形结构数量较少。

也就是说,图3相比图4的排水效果更优良,使得图3的布置方式更适合隧道含水量为中、强富水区的情况,而图4的布置方式更适合隧道含水量为贫水区及弱富水区的情况。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不同隧道的含水量情况选择或灵活调整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100上相应的排水通道21以及导流结构3的布置方式。

参照图6所示,将倾斜挡板31的端部设置为圆角状,以对从倾斜挡板31经排水孔24进入排水通道21内的积水的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导流作用。

同时,将排水孔24的边角设置为圆角,能够在积水通过排水孔24的边角时能够进行导流,从而更进一步地对从倾斜挡板31进入排水通道21内的积水进行进一步地导向,便于积水进行流动,更进一步提高了积水流动的速度。

具体实施时,沿基板1的长度方向上,在基板1的一端设置第一连接部4,并在基板1的另一端设置第二连接部5。相互配合的两个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100中,其中一个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100上的第一连接部4用于与其中另一个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100上的第二连接部5配合连接。

如此设置,能够实现两个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100的搭接,便于工人根据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100的尺寸以及待铺设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100的隧道的铺设面积对多个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100进行搭接,从而实现对整个隧道铺设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100,便于将整个隧道表面的积水排出。

其中,第一连接部4具体包括设置在基板1一端的预留搭接板41;第二连接部5包括设置在第二面12上的朝向远离第二面12的方向延伸的折边51,且折边51可翻折,以与第二面12之间共同围成用于供预留搭接板插入的插槽6,从而实现了两个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100的搭接。

具体实施时,首先将其中一个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100上的预留搭接板放置在其中另一个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100的第二面12的折边51处,再将该折边51翻折,使其中一个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100上的预留搭接板41插入其中另一个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100的第二面12折边51所形成的插槽6中,最终实现了两个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100的搭接。

具体地,第二面12上具有连接板52,折边51的一端与连接板52连接,折边51翻折后与连接板52之间共同围成插槽6。连接板52的表面和/或折边51的形成为插槽6的槽壁的一面具有粘接层7,粘接层7上设置有隔离保护层71,且隔离保护层71可从粘接层7上剥离。

其中,将连接板52以及折边51设置在第二面12上,同时插槽6也位于第二面12上。如此设置,当两个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100完成搭接后,连接板52、折边51以及预留搭接板41位于朝向隧道二衬的一侧。也就是说,连接板52、折边51以及预留搭接板41并不会直接与积水接触,从而对连接板52、折边51以及预留搭接板41的结构进行了保护,以使两个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100能够牢固地搭接在一起。

同时,通过连接板52将第二面12与折边51连接在一起,提高了连接板52和折边51的连接强度。同时,在使用时,隔离保护层71能够对粘接层7进行保护,确保了粘接层7的粘接效果;且隔离保护层71能够从粘接层7上剥离,从而便于工人使用。其中,粘接层7具体可以为丁基橡胶类的自粘胶,隔离保护层71具体可以为丙烯酸类防粘涂层。

具体实施时,当连接板52的表面以及折边51的形成为插槽6的槽壁的一面均具有粘接层7和隔离保护层71时,首先剥离其中另一个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100的连接板52表面的隔离保护层71,以使该连接板52表面的粘接层7裸露在外边,并使其中一个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100上的预留搭接板41的顶面粘接在该连接板52表面粘接层7上,然后剥离其中另一个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100的折边51上的隔离保护层71,并翻折折边51,使折边51上粘结层粘接在其中一个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100上的预留搭接板41的底面,最终通过胶粘的方式将两个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100搭接在一起。

当然,也可以仅在连接板52的表面,或仅在折边51的形成为插槽6的槽壁的一面设置粘接层7和隔离保护层71。

此外,也可以在预留搭接板41上设置一个子扣,同时在折边51和/或连接板52上设置可与子扣扣合连接的母扣,从而通过子扣和母扣的配合将两个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100连接在一起。

相比热熔、焊接等搭接方式,本方案中通过双层胶粘的方式搭接两个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100,搭接方式简单,方便实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搭接效率,且第一连接部4和第二连接部5之间的密封性好,防水性能优良,同时胶粘搭接的方式成本较低。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排水系统,包括土工布200以及多个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100。

多个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100沿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100的长度方向依次连接;土工布200覆盖在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100的朝向隧道初期支护的一面,且与排水通道21的朝向隧道初期支护的一面贴合。

其中,土工布200具体可以为土工无纺布,位于隧道初期支护和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100之间的土工布200能够形成具有透水过滤功能的防护层,从而有效阻止土颗粒、杂质等进入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100的第一面11,确保了该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100的正常排水。

本实施例中的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100的具体结构和实现原理与实施例一提供的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100相同,并能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具体可参照实施例一的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