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促进红树林游泳动物定居恢复的方法

一种促进红树林游泳动物定居恢复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促进红树林游泳动物定居恢复的方法,属于红树林生态系统修复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促进红树林游泳动物定居恢复的方法,在红树林修复区埋设游泳动物庇护箱,退潮后可为一部分游泳动物提供水体,躲避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提高游泳动物定居率。本发明将海洋游泳动物修复纳入了修复目标,拓展了红树林生态系修复的生态位宽度,提高了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且可对动物庇护效果进行跟踪监测和评估。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9-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K61/00 专利申请号:202210530580X 申请日:202205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红树林生态系统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促进红树林游泳动物定居恢复的方法。

背景技术

红树林是全球重点保护的海洋生态系统,红树林生态修复不仅仅是植被修复,也是海洋动物多样性的恢复。长期以来,重点关注红树林的植被修复,忽视了海洋动物的恢复,结果使大量的红树林亚健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高。国内一些专家已经提出红树林修复应该将单纯的植被修复提高到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修复的高度,把动物多样性等纳入修复目标。国外专家也指出,红树林生态系统修复应将底栖动物和鱼类多样性、经济动物(如青蟹数量)等被纳入修复目标。然后,在现有的红树林生态系统修复技术体系中,游泳动物庇护管恢复的可操作技术尚未出现,且缺乏有效的评估方法。

2010年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的发明专利《一种地埋式水体自更新滩涂管网鱼类生态养殖系统》(专利号ZL 2010 1 0606442.2)解决了退潮后滩涂暴露无法进行鱼类养殖的世界性难题,实现了在红树林滩涂地下部培育鱼类,地上部种植和修复红树林,滩涂表层维护天然动物种群的立体生态养殖模式。由于红树林湿地使用的政策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约束,该技术目前尚未大范围使用,且该技术目前造价较高,不适用于所有的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

2012年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发明专利《活塞式开放插管底栖动物自然保育装置及应用》(专利号ZL 2012 1 0568841.3)为底栖动物提供容易进入的异质空间、有助于底栖动物度过极端气候和躲避天敌。但该装置不保水,退潮后可庇护的游泳动物较少,仅限于青蟹、短蛸等底栖动物的庇护。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促进红树林游泳动物定居恢复的方法,制作与安装成本低,且提高了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还可对动物恢复效果进行跟踪监测和评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促进红树林游泳动物定居恢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退潮至滩涂裸露后,将游泳动物庇护箱安装于红树林修复区的裸滩或空斑中,使游泳动物庇护箱上边缘高于滩面3~5cm,向所述游泳动物庇护箱中灌满水;

所述游泳动物庇护箱为开口向上的箱体。

优选的,所述游泳动物庇护箱的箱体形状包括以下一种或几种形状:长方形、正方形或圆柱形;

所述游泳动物庇护箱的容积为0.4~0.6m

优选的,所述游泳动物庇护箱的开口边缘向外水平方向延伸形成加强条。

优选的,所述游泳动物庇护箱的材质包括PP板。

优选的,所述游泳动物庇护箱的安装在红树林植物种植之前完成;

所述游泳动物庇护箱的安装数量为1~3个游泳动物庇护箱/亩。

优选的,在所述游泳动物庇护箱内水平放置若干根庇护管;

所述庇护管的规格:长40~60cm,管径为32~50mm。

优选,所述庇护管的材质包括PVC管。

本发明提供了所述促进红树林游泳动物定居恢复的方法在监测游泳动物恢复效果中的应用。

优选的,所述监测游泳动物恢复效果的方法,收集一个潮周期内存在于游泳动物庇护箱中的所有动物,分类、计数并称重。

优选的,预先在所述游泳动物庇护箱内设置与游泳动物庇护箱的内部形状和规格相适应的收集网,经过1个潮周期后,拉起所述收集网,收集所有动物。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促进红树林游泳动物定居恢复的方法,通过安装游泳动物庇护箱可为退潮后的野生游泳动物提供庇护水体,躲避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提高游泳动物多样性和定居率,有利于红树林的健康生长。本发明将海洋游泳动物修复纳入了修复目标,拓展了红树林生态系修复的生态位宽度,提高了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本发明有利于动植物的协同互利,可促进单纯植被修复向生态系统整体修复的转变。

进一步的,本发明选用游泳动物庇护箱的材质,来源广泛、轻便耐用、保水性能强、成本低廉;其规格便于制作、运输和安装,且箱体稳固,无需维护。

进一步的,本发明还在游泳动物庇护箱中放置庇护管,以提高生境复杂度,进而增加游泳动物物种多样性和栖息密度。游泳动物的定居有助于减轻藤壶、牡蛎、团水虱、浒苔等对红树植物的危害,进而促进红树林的健康生长。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在监测游泳动物恢复效果中的应用。本发明利用简单的网具定期收集游泳动物庇护箱内的动物,结合已有的红树林生态健康监测技术规程,定量评估游泳动物庇护箱的恢复效果,为红树林生态系统修复提供了动物修复的评价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游泳动物庇护箱实物图;

图2为已安装了游泳动物庇护箱的红树林修复区航拍图;

图3为游泳动物庇护箱现场安装图;其中左图为一人操作,中图为两人协同操作,右图为完成安装效果图;

图4为安装动物收集网图;

图5为收集定居动物图;

图6为收集到的游泳动物;

图7为增加庇护管的游泳动物庇护箱内的动物栖息密度结果,其中SP:投放直径为32mmPVC管;LP:投放直径为50mmPVC管;NP:未投放PVC管;

图8为增加庇护管的游泳动物庇护箱内的动物生物量结果,其中SP:投放直径为32mmPVC管;LP:投放直径为50mmPVC管;NP:未投放PVC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促进红树林游泳动物定居恢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退潮至滩涂裸露后,将游泳动物庇护箱安装于红树林修复区的裸滩或空斑中,使游泳动物庇护箱上边缘高于滩面3~5cm,向所述游泳动物庇护箱中灌满水;

所述游泳动物庇护箱为开口向上的箱体。

在本发明中,所述游泳动物庇护箱的箱体形状优选包括以下一种或几种形状:长方形、正方形或圆柱形。所述游泳动物庇护箱的容积优选为0.4~0.6m

在本发明中,所述游泳动物庇护箱的安装优选在红树林植物种植之前完成,以减少挖掘对植物的影响。所述游泳动物庇护箱的安装数量为1~3个游泳动物庇护箱/亩。

为了提高生境复杂度,进而增加游泳动物物种多样性和栖息密度,在所述游泳动物庇护箱内优选水平放置若干根庇护管。所述庇护管的规格:长40~60cm,更优选为50cm;管径优选为32~50mm,更优选为32mm。所述庇护管的材质包括PVC管。

本发明提供了所述促进红树林游泳动物定居恢复的方法在监测游泳动物恢复效果中的应用。

在本发明中,所述监测游泳动物恢复效果的方法,优选收集一个潮周期内存在于游泳动物庇护箱中的所有动物,分类、计数并称重。所述分类的依据优选为《广西红树林生态健康监测技术规程》(DB 45/T 832-2012)。

在本发明中,为了快速收集所有动物,优选预先在所述游泳动物庇护箱内设置与游泳动物庇护箱的内部形状和规格相适应的收集网,经过1个潮周期后,拉起所述收集网,收集所有动物。所述动物收集网的网孔小于0.1cm。

在本发明中,所述方法有利于游泳动物栖息密度和生物量的提高,为促进红树林游泳动物定居恢复有一定意义。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促进红树林游泳动物定居恢复的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游泳动物庇护箱的制作

以4mm厚的PP板为制作材料,焊接形成规格(长×宽×深)为1.1m×1.1m×0.55m的方形储水箱,在箱体上边缘(开口一侧)焊接加强条(规格:4mm厚,5cm宽的PP板条;作用:平衡边缘应力)(图1)。

实施例2

游泳动物庇护箱的安装方法

2021年9月在广西北海市廉州湾新更楼海域(108°59′26″E,21°36′08″N)开展野外实验,红树林修复面积约37亩(修复红树林5种:木榄、秋茄、白骨壤、桐花树和红海榄),本次共安装了33个游泳动物庇护箱(图2),具体方法如下:

1)安装时间:游泳动物庇护箱安装需在红树林植被修复之前完成,以减少挖掘对植物的影响;

2)选点:安装于红树林修复区的裸滩位置,修复区内每亩安装1个游泳动物庇护箱;

3)搬运:退潮后人工将游泳动物庇护箱搬运至安装地点,未安装的游泳动物庇护箱不可直接放于滩涂(游泳动物庇护箱由PP板制作,密度小于海水,无他物固定易随水流漂走);

4)挖坑埋设:用于埋设游泳动物庇护箱的土坑规格宜1.2m×1.2m×0.5m。在底质紧实的滩涂可一人施工;在淤泥质、易坍塌的滩涂需两人协同快速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边挖边用桶或盆清除坑内泥水,挖好后立即安装游泳动物庇护箱,以防坍塌。随后,立即抽水灌满游泳动物庇护箱(利用重力防止箱体浮起),随后在游泳动物庇护箱四周培土加固。安装好的游泳动物庇护箱上边缘加强条宜高于滩面3~5cm,以避免周边沉积物随潮汐在游泳动物庇护箱内大量淤积。安装完毕的首次涨潮后,检查游泳动物庇护箱是否有上浮或倾斜情况,如有需及时固定或扶正;图3为安装游泳动物庇护箱的现场图。

5)增加庇护管:为改善游泳动物的生活条件,可在游泳动物庇护箱中设置一定数量的庇护管。以上述游泳动物庇护箱的规格为例,可向每个游泳动物庇护箱放置3根长50cm的PVC管(管径为50mm或32mm)。

实施例3

游泳动物恢复效果监测

1)制作动物收集网:以孔径为0.5cm的聚氯乙烯网为材料缝制动物收集网,收集网的形状与游泳动物庇护箱一致,但深度较游泳动物庇护箱深10cm,且在底部内侧4个角预留捆绑重物的绳索;

2)安装动物收集网:在动物收集网的底部内侧4个角各绑上1块重物(一般以石块作为重物,质量约1kg/块),随后将动物收集网放入游泳动物庇护箱,4块重物分别置于箱体4角,使网尽量贴近游泳动物庇护箱内侧。收集网上边缘需包裹游泳动物庇护箱的加强条。

3)收集游泳动物:每半个月(约1个潮周期)收集一次游泳动物庇护箱内的动物。将收集网拉起,用网兜(网孔小于0.1cm)迅速收集所有动物,随后带回按照《广西红树林生态健康监测技术规程》(DB 45/T 832-2012)进行分类、计数和称重。

在33个游泳动物庇护箱中选择10个安装动物收集网(图4),其中3个各放3根直径为50mmPVC管、3个各放3根直径为32mmPVC管以及剩余4个不投放PVC管,2021年10~11月每隔半个月收集一次(图5~图6)。按照《广西红树林生态健康监测技术规程》(DB 45/T 832-2012)将动物分为鱼、虾、蟹、双壳贝类、单壳贝类、星虫及其他7个类别进行计数和称重。

试验结果:

(1)游泳动物庇护箱安装简单。

(2)游泳动物庇护箱安装5个月后,未发生变形、上浮等损坏情况,使用正常。

(3)2021年10~11月的3次监测结果如下。

1)游泳动物庇护箱内出现的鱼类以中华乌塘鳢、大弹涂鱼、鲻鱼为主,除中华乌塘鳢出现较大个体外,其余均个体较小;虾类以对虾、刺螯鼓虾为主,个体均较小;蟹类的个体数较少,以相手蟹为主。3次监测中仅在第1次和第3次的1个游泳动物庇护箱中出现珠带拟蟹守螺和泥螺。可见,游泳动物庇护箱主要为鱼类、虾类等游泳动物提供了栖息空间。

2)3次监测结果表明,庇护箱内鱼、虾、蟹的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18.95尾/箱、22.95尾/箱和1.89只/箱,平均生物量分别为30.49g/箱、3.32g/箱和5.49g/箱。由于收集网孔径为0.5cm,小于该孔径的鱼虾不能完全被收集。

3)投放直径为32mmPVC管的游泳动物庇护箱的栖息密度及生物量均最大(图7~图8)。游泳动物庇护箱中的鱼和虾栖息密度较接近,但鱼和虾的生物量相差较大,主要原因是鱼(中华乌塘鳢)的个体较大,尤其投放直径为32mmPVC管的游泳动物庇护箱相差最大,进一步说明了直径为32mmPVC管更符合中华乌塘鳢的栖息特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